與1001位網友的問答錄之“品牌內功”
原標題:與1001個網友聊聊,品牌這件事,到底是不是虛的?
在《與1001位網友的問答錄之“職場修煉”》中,我跟大家分享了39個關于“職場修煉”的問題。今天,和大家分享“品牌內功”主題,共計28個問題,希望能幫到更多朋友認識品牌,了解品牌。
一千零一問:品牌內功
萬變不離其宗,對品牌理解的深度,決定了策劃的高度。不關心品牌的創作都是打著藝術的名義耍流氓。
1.?我跟朋友說我喜歡做廣告行業,他們都不屑地說,廣告公司都太虛了,是扯皮公司。我很不服氣,卻不知道怎么反駁。?
樂:品牌就是虛的,是建立在人們心智中的虛擬王國。
2.現在很多人對廣告都比較抗拒,該怎么破?
樂:正常現象。在我的廣告課上,第一節課就要花兩個小時,講一個主題,就是“沒有人喜歡看廣告”。
3.我最近需要寫課件,但一直在糾結在“創意”這一概念上,怎么用一句或幾句不那么官腔的話概述在廣告學里的“創意”是什么?
樂:創意是廣告內容的核心特征,通過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包裝商業信息。廣告是一種聰明的侵略,或者說是含蓄的干擾。
4.如何正確尋找用戶的痛點呢?
樂:去找用戶聊天,慢慢地你會找到他們藏在心底的某些問題,那是他們很想解決卻一直無法得到解決的。然后你再分析下手頭的產品或服務,是否能解決這些問題。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即定位。一款好的產品在研發之初,往往已經考慮好如何解決用戶的痛點。
5.怎樣抓準品牌/產品的核心賣點?
樂:抓準核心賣點,就要先“解剖”產品。可以對產品的研發者和使用者進行調研,也可以在企劃團隊內部,運用集體智慧來一輪頭腦風暴:從“外觀—功能—精神價值”這三個層面去解讀產品,把這三個層面能聯想到的關鍵詞都梳理出來,然后與競品比較,再作總結。這個方法在課堂上我們稱其為“產品賣點洞察”。
6.專業人士都說:好廣告背后都有好策略,而好策略則源自好洞察,請講解一下策略與洞察的關系。
樂:策略有很多種,廣告工作中會涉及的是營銷策略和溝通策略。營銷策略來自系統性的市場思考,通過什么方法去達成營銷目標;而洞察就是溝通策略,即深入研究廣告受眾消費習性之后的一種提煉。
有了這個提煉之后,廣告還需要將它進行戲劇化、創意化的表現。一個優秀的洞察,能夠成倍地放大創意的效能。
7.寫文案啰嗦怎么辦?心里知道那個感覺,卻無法用精準的詞語表達怎么辦?
樂:教你幾個小技巧:1、試著把句子中的“的”字都去掉,還要保持語句通順;2、把段落中同義詞、累贅詞都刪除,或者用其他的新詞替代;3、反復讀,讀出聲音來,你會發現很多不通順的地方就會自己浮現出來。
8.憋好久了,我來問個問題。電商、微商等廣告絕大部分能直接測出銷量,但大多也做得很Low(低端)。樂老師怎么看的?
樂:看過這類電商廣告,的確感覺參差不齊。但我想這是它們所處的營銷階段所決定,電商、微商往往重運營,重流量轉化,渠道的價值大于品牌的需求。“Low”的標準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不能拿品牌形象廣告的品質要求去評價它們。十幾年前有太多的吆喝式廣告,跟很多廣告大獎相比也很Low,但它們針對當時的市場環境卻是行之有效的。(按:答這個問題時還是2014年左右,就近兩年來看,電商廣告已經大有進步,高品質的創意成了主流)
9.廣告如何將產品優良的功能上升到情感共鳴,再到正面的社會意義?例如CK牛仔褲如何成為年輕,性感的表征?有什么跨產品的思考邏輯,就是不同產品的共同方法?
樂:這里需要回答三個基本問題:
1、該品牌的基因(或者說產品的物理、心理優勢)是什么?
2、競爭對手在說什么,已經說了什么,可能還會說什么?
3、社會、目標人群在此產品領域的痛點是什么。
這三個問題的交集,能讓產品超越產品,并與目標市場的機會點深度契合。
CK倡導的“年輕、性感”可能曾經奏效,但放到今天也過于寬泛,相比之下,DESIEL(迪塞爾牛仔褲)所提倡的“Be Stupid”(傻瓜有種)更契合這個時代的脈搏——它所提倡的是,在這個崇尚精明的世界,“傻瓜”精神能帶給人們那種更單純、更接近本質的生活感悟。
這樣的主張,既有時裝品牌的態度,又超越了服裝的產品價值,將“傻瓜”的生命哲學提升到社會意義。也正因此,它獲得了2010年戛納廣告節大獎的垂青。
10.請問在打造以下三個方面的概念上,樂老師各有什么心得,會從哪方面入手?
1、營銷概念(目的:如何用新思路提高市場占有率)
2、產品概念(目的:如何建構讓顧客耳目一新的產品意義)
3、廣告概念(目的:要傳達何種信息讓人留下何種印象才能與自身品牌產生聯結)
樂:作為廣告人,經常要解決是“營銷概念”與“廣告概念”。入手前需要先梳理清楚4個W,即:Who(對誰說)、Why(為什么說)、What(說什么)、hoW(怎么說)。至于你提到的第二點“產品概念”,通常較難改變,因為大多數時候當你介入這項工作的時候,“產品概念”基本已經確定了。
不過如果你想跳到產品的源頭去想問題,可以試著對產品進行新的詮釋或創造新的使用場景。如:益達口香糖提倡“餐后嚼兩粒”、飄柔洗發水號召“天天洗頭”,還有“小餓小困喝香飄飄奶茶”,都是增加消費頻次的創新方法。
11.作為一個新品牌,如果經銷商渠道尚未鋪設好,在前期宣傳推廣方式上,應該如何選擇才能更有效呢?
樂:在渠道體系尚未完善之時,并不建議做大范圍的廣告。這個階段的重點在于招商,找對經銷商和加盟商,同時趁此機會把企業的“內功”給練好,把品牌的基礎系統給搭建扎實了。
比如品牌命名、VIS系統、品牌定位、品牌故事、品牌使命、品牌主題口號、招商手冊、營銷物料規范等等,這些基本架構搭好了,才能指導后續所有的宣傳推廣方式。
12.電商文案怎么寫得既吸引人又接地氣?現在的文案都在走感性路線,怎樣在眾多的感性文案中殺出一條血路?
樂:其實感性和理性路線沒有優劣之分,還是得看實際需求。電商文案的寫作,并未脫離文案的基本規則,要根據品牌定位和人群特征走,但它要增加一個“導購”的重要環節,就是考慮用戶在網頁中的決策與購買體驗,讓他們下單。
要想寫好“寶貝描述”,其實可以多看看那些網店的“銷量冠軍”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從中可以學到成功文案的規律。
13.關于房地產的提案,就企劃部分,有沒有可傳授的大策略?如關于Slogan(口號)推導部分思考方向等等。
樂:可以這樣理解,大策略是核心,Slogan是表象,基于策略的前提來寫Slogan才對。企劃工作中,所有的大策略,無非就是通過以下這幾步推導而成:研究、分析、總結、提煉、美化、擴散。
14.請教下,地產項目的賣點提煉要怎么做?我自己嘗試著做了幾次,始終都覺得那些賣點浮于表面,缺乏深層次能打動人的東西。
樂:要不斷地研究產品本身和目標人群,揣摩受眾的心態,想要打動他們,有些靠的是產品的賣點和屬性,有些則是情感上的回報。以前看過一則地產廣告,賣的是一億一棟的別墅,標題只一句:"來,動筷子"。
我猜它想表達的是:這房子就要賣給那些自命不凡的企業領袖,而真正的老大不是在合同紙上簽名的,而是在飯局上指揮開吃的那位。領導就得有個領導樣,戶型、裝修、容積率還是交給助理上網去查詢吧。
+項目介紹和項目簡介有什么區別?寫起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尤其是文字風格上。
樂:往簡單里說,就是字數的區別,前者長一點,后者短一點。項目介紹需要多層次的圖文配合,娓娓道來,還要有足夠的版面供創作發揮。“簡介”只用幾行字要把整個項目的優點說清楚,讓人最快速地一覽無余。
15.寫高端樓盤報廣的時候,要求對目標人群說話,像我們這些“剛需層”硬要想象自己是高端消費人群,這個度有時候就很難把握。太刻意了就被說成“太裝”,我想問這個度要怎么把握?
樂:好問題,這個最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可以舉一個實際例子嗎?
+比如我現在做的一個項目是旅游地產,賣別墅的,引入“樸門永續”為社區理念,主要宣傳優良的環境,有機生活,5+2的微度假生活模式,但是我似乎就很難想象,那些有錢人買棟房子扔在那里就一個星期過來住兩天,是什么樣的心態,這樣算案例嗎?
樂:你們公司有沒有做過前期調研?
+什么樣的前期調研?好像沒有做。
樂:比較容易操作的辦法,可以找5-8個目標受眾,做一個深度訪談。設定問卷、擬定訪問計劃。
+主要問哪些內容呢?目標受眾都是有錢人啊,叫他們來,這個……有點難吧。
樂:你工作多長時間了?
+地產廣告近一年,之前品牌公司有半年。
樂:你沒有參與過市場調研?
+沒有。
樂:情況有點堪憂,不研究受眾,何談策略與創意。你有沒有和你的老板,或者你的上司溝通過,提出過你碰到的問題?
+調研應該問什么呢?
樂:調研包括現場提問,也包括案頭查資料。調研目的還是為了提煉和分析,對于從業1年的同學來說,讓你考慮營銷目標和SWOT分析的確有點難了。
+是啊,所以每次開會,我提出的定位、方向、廣告語都不準...這就是最煩惱的事。
樂:嗯,如果講究一點的話,你可能還會聽到“矩陣模型、波士頓分析法,麥肯錫原理”等各種專業方法論,但現實工作中,可以簡單點操作,比如用一用這個辦法:手機通訊錄調研法。把想調研的一些問題,群發微信或者短信,然后坐等回復。
+你都問些什么樣的問題,才會引起人們回復的興趣?
樂:不用太擔心對方的“興趣”,你一考慮就麻煩了,還沒出發,自己先打退堂鼓了。你就客氣一點:“你好,我是誰誰誰,現在在策劃一個汽車的項目,有個問題想冒昧請教下:如果你打算購買第一輛車,首先考慮的是什么?A、B、C。”問題不要多,3個以內。最好是選擇題,或直接是非題。
人家如果回復,第一時間感謝。還有一個方法,請人吃飯,邊聊邊問。我們以前策劃過一個女性內衣品牌,但策劃團隊都是男的,于是就請來女同學或者同事的女友,一起吃飯聊天,嘻嘻哈哈中就把問卷給完成了。不過,你事先要打好草稿,擬好你想問的內容。然后這些問題可以單獨做成一份問卷報告或者寫進PPT中去,作為你提出策或創意想法的佐證。
+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像我是廣告專業的,知道調研很重要,但實際上好像沒哪個公司會花很多錢去調研的。
樂:這種情況很正常,我們也是這樣過來的。但是如果把責任都推給公司或者客戶的預算就是你的不是了。花錢調研是客觀因素,但花大力氣做功課就看你自己了。第二天的方案能否打動老板和客戶,取決于你前一天晚上花了多少時間。
16.作為社會化網絡的運營手,怎樣平衡“接地氣”和“高大上”?
樂:平衡的說法不科學,該“高大上”的時候,萬萬不能“接地氣”啊,奢侈品的廣告需要接地氣嗎?相反,他們會刻意地回避那些網絡熱詞。
17.所謂“高大上”和“接地氣”的本質到底是什么?這兩者,是兩個極端還是一個事情的一體兩面?
樂:這兩個詞都是廣告調性的表現。在品牌策劃中有個“4W”理論,“高大上”和“接地氣”其實是“4W”里面的“HOW”(表達方式)。對于資深廣告人來說,這兩種方式隨時都會用到:對于銀行廣告,要靠高大上來提升調性與信賴感;而如果是快餐店這樣的廣告,就要接地氣才顯歡樂親切。
所以,這兩個詞沒有孰優孰劣,關鍵取決于你所服務的客戶品牌以及廣告所需要表達的風格。
18.未來的移動互聯網4G時代,視頻、音頻、圖片和文字都可以一起登場,請您就這些應用給我們一些建議。之前關于文字重要還是圖片重要,說法不一,現在視頻和音頻又可以大量派上用場,您怎么認為?
樂:移動互聯網的“兩微多端”(微信、微博、APP客戶端)已經改變了我們接受資訊的習慣,大家的“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刁”。廣告必須要運用“聲音、畫面、文字、設計”等十八般武藝,才能引起關注。但是,在這類多媒體廣告中,由于用戶的點擊都是自發式的,他可以選擇點進去,也可以選擇直接刷屏忽略。
另外,特效是多了,但溝通障礙也相應大了,因此,廣告的“參與機制”就變得更重要,一定要加強它的“互動性”。最近看到幾個較火的H5廣告,都用到了“有獎游戲、虛擬視頻、聊天場景、趣味測試”等形式,能讓用戶能饒有興趣地參與其中,并樂于分享。
19.互聯網營銷是不是一整套的營銷組合拳?需要線上線下緊密配合,要是企業只專注于做微信微博營銷,也算是新媒體營銷?
樂:互聯網大大地縮短了營銷的周期。它既可以是媒介平臺,又可以成為銷售與服務的平臺。企業營銷原來是先通過一個大媒體平臺去傳播,讓受眾認識其產品,然后再通過各種渠道購買。
但現在,你可以直接把品牌傳播和與銷售捆綁到同一個網絡平臺上。做微信、微博的運營,當然算新媒體營銷,但除此之外,導流的方式還有很多,包括客戶端、電商、O2O、社群營銷等等。
20.客戶越來越重視線上傳播,對于線下活動的要求就是節省成本、提高效果。而對于一個實力并沒有寶潔、聯合利華般雄厚的企業而言,純拼TVC(電視廣告)投放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是否可以在線下先做一次創意類活動,隨后拍成Video(視頻)廣布于線上視頻網站進行宣傳?
樂:對。活動能讓參與者全情體驗,但它存在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網絡的作用,可以將“現場”的影響力無限放大。品牌可以先用較少的成本,做一場精彩的現場秀,然后借助網絡媒體來進行話題傳播,這樣就把線上線下真正的聯動起來,而且具有較高回報。
21.都說不能再用傳統的方法做現代的廣告,可是對地產廣告來說,互聯網思維要怎么打?派茶葉蛋掃二維碼?人家土豪做法,我們小企業推廣費用有限,要怎么做精準的互聯網營銷呢?
樂:精準的互聯網營銷,基于對用戶數據庫的理解與管理,圍繞特定人群進行準確的溝通。人家“土豪”玩大數據,我們不妨做好小數據,能把已有的“忠粉”維護好,然后再逐步擴大。
至于創意化傳播,很多套路其實從來都沒怎么變,派茶葉蛋掃二維碼,這跟以前街頭傳單上印銷售員電話的本質一樣。不過,能不能別發茶葉蛋了,換瓶午后紅茶,是不是格調稍微高一點?
22.我負責電子商務業務里“用戶體驗”的工作。正在規劃明年全年的線下活動(針對老客戶進行互動)。心里有點拿不準,因為在活動前后的宣傳中,難免會涉及品牌宣傳的事情,有點擔心自己越權做了品牌部的工作。求教。
樂:用戶體驗本來就是品牌工作的一部分。你所做的,正是利用已有數據庫,進行客群關系的營銷。你要想方設法地去跟現有的客群互動,激發其再次消費。這個可以相對獨立完成,更應該與全年品牌宣傳的節點相契合。你完全有理由去爭取品牌部門的支持。
23.傳統老百貨企劃營銷,消費群體為30-50歲人群,既不能搞成中興百貨那么文藝范,又不能搞Mall那種潮流范,怎么破?
樂:其實30歲和50歲的人群區別還是相當大的,不能一概而論,但這個年齡群的消費觀又有一定的共性,如“注重品質”“關注一站式購物”“家庭式購物”等等,還是得從研究他們的消費心理出發。
建議你去找幾位30-50歲的消費者聊聊,了解他們的生活,洞察他們的需求與痛點,然后看看商場自己有什么優勢,能否滿足或打動他們。
24.如果開個茶館,想要類似方所那樣的模式,有什么建議,怎么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嫁接?
樂:方所好像不是靠互聯網思維做起來的吧?問題是什么?
+就是集合多種產品的茶館模式,如何嫁接互聯網思維?
樂:互聯網思維不外乎隨時可以發生的互動,以及四海一家的緊密連接。不管是資金、產品、運維、營銷,都可以基于網絡平臺的特質去展開。你想開的茶館,需要改變人們對傳統茶館的認知,在形態上超越了茶館原有的功能:喝茶只是一個單元,更有書吧、桌游、社群交流活動、包括培訓課程等眾多靈活的模塊。
那么你不妨首先借助互聯網模式,發起一場活動,集合眾多網友來重新定義一個茶館,也可以更快速地找到你的客群所在。
25.怎樣通過最低的成本獲取APP用戶?我們做的是親子類的APP。
樂:現在滿大街都是APP,數量比十年前的網站還多,的確不容易推了。常用的方法,包括:按人數計費的地推,與手機廠商捆綁式合作,在APP安裝平臺推廣,比如下載市場、應用商店,以及刷榜等等。
另外,就是軟性推廣,比如用新聞軟文炒作、論壇帖子推廣、大號轉發,還可以發動你的用戶幫你做推廣。親子類的APP,建議跟線下活動多多結合,跟早教機構、月子會所、親子俱樂部等場所進行聯合推廣。
26.怎么把消費者拉進客廳看電視,而不是玩電腦。
樂:這個問題屬于逆勢而為。電視媒體普遍在走下坡路,我們電視機里120個頻道,幾千個電視欄目,在信息過載的環境下,消費者注意力已經嚴重渙散,即使看電視的時候,也會選擇換臺不看廣告。除非能打造出像《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現象級”IP節目,但能取得成功的畢竟是鳳毛麟角。
要想讓消費者走進客廳,不應只是為了讓他們看電視,而是去打造一個“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客廳生態系統”,其中包括了電視、電腦、手機、PDA等電子終端,電視作為整個系統中最大的那個組件,這樣它在觀眾的視野中才會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27.我現在要在同一場展會上,服務多個品牌(同一個品類)的推廣,基于這些品牌差異不大,該如何做出各自亮點呢?
樂:你們是展會公司還是品牌策劃公司?
+互聯網公司。
樂:所以是甲方要帶自己的品牌去參展?
+是的,需要給品牌在網絡上預熱,在展會上吸粉。要做一些互動抽獎或其它活動,在展會上引起關注。但是,因為現在有多個同類的品牌一起實行,讓我感覺單單就是套模板,而不是給品牌做出有各自特色的推廣。
樂:這個要回到公司及平臺品牌的定位去考慮:品牌的頂層設計決定了執行的表達。如果你是公司內部的市場推廣部門,應該多與上司溝通,理解老板對此的規劃。
每個品牌或產品線的存在,必定有它的市場立足點,對此,企業的老板往往會有縝密的思考,你要嘗試將他腦海中的想法給“挖掘”出來,并形成一套系統規劃。
28.在與客戶合作中,如果客戶選擇的方案是你覺得差強人意的那一個,你會怎么做?服從他還是說服他?
樂:客戶是最后買單的人,他的決策風險肯定比你大,而且,他的選擇一定基于綜合性的考慮,不僅僅是某個方案。
打個比方,一個人去寒冷的東北,一下飛機就凍得噴嚏連天,這時看到兩件衣服,一件是川久保玲設計的T恤,一件是土得掉渣的老棉襖,他一定會選擇后者,因為他要解決保暖問題,這是很現實的。
當然,作為專業的顧問,我們也可以建議他,雖然棉襖御寒,但是皮裝更有型一點,對個人形象有益,不妨再多走幾步路,去前面的專賣店挑一件。你不可能平白無故地說服客戶,只有在你對他的處境換位思考之后,給出的理由才能真正打動對方。
更多關于“文案心法”、“專業營養”主題的聊天記錄敬請期待。
作者公眾號:創意漸瘋(lejianfeng666)
我的數英公開課來了。
如果你是文案,想要具有扎實的基本功,
不妨來聽聽我的課程:《品牌文案基本功》。
相信,你認真聽完,必有大收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