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哲學:《51種物戀》
“一個好的文案,應該是一個詩人 ,
而一個好的詩人,就是一個哲學家。”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哲學書,
就是下面這本德國作家羅瓦寫的《51種物戀》。
對于一個文案而言,
它不簡單是一本哲學書,還可以當作一本案頭必備的
“產品文案型錄”
作者:德瓦
譯者:顏湘如
內容簡介
這里所說的事物,既非原料,也不是生物體,而是人類制品。全球六十億人口,保守估計平均每人擁有55件事物,得出一個粗略的的數字──三兆三千億個事物,充斥在這個世界。盡管它們看似沉默而馴服,卻牽制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的欲望、遷徙、消遣、工作,乃至於日常生活,在在都依賴著事物。這是哲學家的一個嘗試、一種冒險──讓事物說話,不過卻是從它們本身的既有條件出發。它們既不是真會說話,但也不全然沉默。藉著人與事物間的對話,我們或許可以探尋出它們的端倪。
從事廣告文案5個多年頭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也算從一個菜鳥文案慢慢成長為一個不那么菜的商業文案。
要說在這5年里,我學到什么受用的文案技巧,受到哪些前輩們的影響?
我想那簡直不要太多了。
如果非要我去選擇一本在寫文案這門功課上影響我最深的書,
我覺得非《51種物戀》莫屬。
說來遺憾,至今我都沒有看到過這本書的完整版 。
最早知道《51種物戀》這個本書,
是從大家熟知的文案天后李欣頻的書中了解到的。
后來在各大網站搜尋電子版,也都是簡短的不完整片段,
甚至托人去臺灣的誠品書店找尋這本書,也都絕版了。
接下來,讓翻書君帶你一起學習一下,
哲學家是如何寫產品文案的吧!
碗
不是為了在餐桌上炫耀主人的品味,
而是為了終止水無止境的流動。
碗并非處于靜態,
它可以翻轉,可以倒空,可以用手送到嘴邊,可以拿開。
無須多說便可體會到碗帶給人的信賴感,
出自本能而強烈。
這是種形體上的信賴,立刻可以感知。
碗幾乎都有著手的大小、胃的容量。
鑰匙
擁有誰在門內,誰在門外的控制權。
鑰匙要想活,
就得能開、能關,能提供通路,也能收回,
至于通往何處無所謂:
房子、保險箱、衣櫥、車子、辦公室。
所有的鑰匙,無論是黃銅或是鋼制,是鐵或是鋁制,
都有同一種濃縮的力量:
能放行,能守護園地。
它們隨身帶著門的控制權。
假如沒有一模一樣的鑰匙,
誰也無法開或關。
回形針
不只是在辦公室里分類文件的工具,
還是溫和地抗拒散亂,
堅定地抓住秩序,本身就是一種倫理 。
遙控器
可以隔空展現思緒萬能、
心想事成的巫術道具。
抽屜
一個空間里面怎么還能有一個空間?
一個保留地,一個二號世界,嵌進了平常的世界里。
有了第二個宇宙,
接著又有一個,
然后還有一個,只要有多少個抽屜,
就有多少個宇宙預留在已知的宇宙里。
床
十分特別,充滿了象征意義,
充滿了情感、回憶與未來:
我們在此出生與死亡,
在此做愛,在此作夢,
在此休養,在此流淚,在此病倒。
生命中所有的時刻都在這有限的空間中發生。
然而當我們從外界操控、觀看時,
這也不過就是一件東西罷了。
門
你或許認為門不是開就是關,
不是有就是沒有,不是空的就是實的。
錯了。
其實門是同時具備這些特色,絕無例外。
它結合的空與實并不是不兼容的兩個對立面,
而是一體的兩面。
墓碑
死者置于一個限制的地點,
尸體或是彎曲或是平躺,
四周環繞著熟悉的物品,
并伴隨著一連串的儀式符號與規定。
我們便利用這些跡象來辨識親人。
即使不說話,
我們也知道這一切都能指點我們。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忘了。
垃圾桶
丟棄后的事物依然還是事物,不會改變。
我們決定將它們棄置之后,
便以為它們被消滅了。
這并不正確。
你跟我一樣清楚,它們變差了。
的確,
它們或是失去光澤,
或是撕得粉碎,
或是發了霉。
但它們依然并列共存著。
雨傘
一個攜帶式的屋頂,
一片屬于自己量身定做的天空。
它最大的好處是:自私。
雨傘構成了一個只屬于自己、可以移動并量身訂做的天空。
而這種自私卻被視為正當、無害、正常,
這種例子十分罕見。
是否因為雨傘的發明者夠仁慈,
才會將人類與其同類隔離開來呢?
他是否知道人就是人的一場雨呢?
洗衣機
洗衣機里面塞滿死去的靈魂,
開始旋轉,
水帶走了過去、痕跡、記憶,
洗去先前的時光;
答錄機
答錄機是一件完全由缺席構成的事物;
行李箱
行李箱迫使你在最小的空間選擇最多的可能性;
電纜
電纜在人與人之間形成一大片可以感知卻看不見的聯系。
.......
以上是德瓦實驗經歷1年之久寫下的和尋常物件間的遭遇。
透過日常生活對物件的觀察,摸索物件隱藏其中的意義,
進階發掘出哲學問題,解決人與事物之間的矛盾與牽扯。
了解了德瓦的哲學思辨的習慣方式,
我便自然會聯想到“格物致知”的中國東方哲學。
朱熹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
無非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規律,
不論是生老病死還是人倫禮儀,都有其自身的道理所在。
如此看來二者之間似乎有著極為相似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思考會影響生活。思考若是很狹隘,生活就會很狹隘;
思考若是很自由,生活就會很自由;
與事物相遇是一場充滿想像和體 諒的旅程,企圖跳脫出對事物的沉溺或漠視,
讓少了人的事物與少了事物的人最終可以相依共存。」
這話也是德瓦講的。
如果,當我們接觸一件產品的時候,
我們都能看到它表面背后的意義,
領悟 人與物之間的平衡相處的方式。
我想,寫文案 也不是什么麻煩的事情吧!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