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撰文:Lea
觀察導演是個調整焦距的過程,尤其對于擁有人氣代表作的導演來說,想要真正了解他們,或許應該站在作品光環的一步之外。
最近3年是金金金的高產時期。他和純情商店街的同事們一起拍出了十幾則“小片”,每個單元都是雷打不動的10-30秒,在極其有限的卷面中,他們把有關生活或產品的腦洞、創意、哲學濃縮成富有調侃意味的小劇場,向世界展示出一股鮮活生命力的青年思潮。
老板排骨說,他最喜歡的是給自家居酒屋拍的片子。但金金金想了很久還是難以選出那個“最”,他說,都挺好的,都是自己生的。
黃飛紅花生系列小片,第一次出圈之作
作品傍身,沒過多久,純情商店街&星期三比較好就火了,至少是在廣告圈亮起來了。一件事物走紅的標志有三點:褒貶的聲音,媒體的報道,同行的右鍵保存。
直到現在,每天打開微信公眾號后臺都有好多人留言說很喜歡他們。執著要認識導演的人不多,但也有。這其實很好理解,就像在餐廳吃到一盤美味佳肴,要堅持當面贊美主廚一樣。于是,金金金導演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沒戴廚師帽。在自我祛魅的兩個小時里,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其實我真的很普通”。
中游
連續觀看金金金的幾則作品之后,沒有人會不感嘆:能拍出這些的,究竟是怎樣的家伙。
把自己29年的人生纏成一條繩索,一端是好孩子,一端是壞孩子,金金金在這中間游走。
他不算那種班里成績倒數、坐墻根的搗蛋鬼,但也不是視高分為己任的學霸考霸。他和大多數男同學一樣,打籃球、看《七龍珠》《神龍勇士》、有一群跳街舞的朋友,后來一次意外把腿傷了,就放棄了體育生的路線,準備考編導專業,他開玩笑地說這是“棄武從文”。
除了184的身高,金金金和傳統認知中的山東大漢完全不同。他說著不夾雜口音的普通話,拒絕煎餅卷蔥,酒量不好,也不喜歡讀書,“我不是那種泡圖書館的人”。從濟南考到杭州后,他兼職攝影攝像,主動參加國內舉辦的一些獨立影像比賽,做一些自己想做但旁人可能看不懂的東西。畢業后經親戚介紹就去了北京,一直待到現在。北漂過幾年的年輕人有一部分選擇遷到上海、廣州等更舒適的城市奮斗,但金金金覺得待在北京挺好的,至少周圍人能聽懂自己講的笑話。
能吃苦的人才有資格留在北京。最開始,只能從基本的工作做起。場務、燈光、攝像、剪輯……“影視行業所有的工種我都做過”,每個月休息的時間掰著手指就能數過來。有一次,自己一個人扛著很多設備去離市區很遠的片場拍攝,在回程的地鐵上,他突然覺得自己不像個年輕人。
“感覺被隔開了。突然意識到自己不是那種天天打扮精致的、閃閃放光的年輕人,而要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很多事,甚至是自己不想做的事。真的很累,但沒辦法。”這種狀態持續了一年半。
晚班地鐵上的玻璃映射出無數年輕人眼里熄滅的光,但金金金從沒放棄過生活,他歸功于自己心里那份短暫的樂觀——
「有的朋友(卷毛)叫我硬金」
「命硬的硬?」
「命硬的硬。」
與廣告的緣分降臨在201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金金金加入公路商店,成為視頻部的編導,負責公路商店黑市欄目的廣告片制作。
回頭來看,這段時間是金金金創意靈感和廣告啟蒙的伍德斯托克時期,所有稚嫩、危險、冗雜、喧囂的元素全部燴在一起,在片子里自由生長。那時候,公路商店上架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金金金大手筆地拿東洋、西洋的文化元素做實驗,用日本浮世繪賣威士忌,用挪威蒙克的《吶喊》賣充氣娃娃,用紐約曼哈頓聯合國的照片宣傳酒吧。
公路商店時期
作品另外的好處就是給興趣相投的人一個攢局的理由。排骨回憶道,“我在新片場看到了一些他以前的作品,覺得這人腦子挺活的,不太一樣,就想辦法聯系到他,找了他過來。”兩年后的冬天,由于公路商店內部調整,金金金離開去到環時互動,在那兒呆了一個月就走了,不久后加入了純情商店街。
對金金金來說,公路商店、環時、純情都很好,只是和現在的伙伴們對于出品會有一種共識,幾個人往同一個終點奔跑,這讓他心里很舒服。
加入純情商店街一周年留影
和純情的伙伴們
左一:攝影師宋達,后排左一:老板排骨,前排:金金金,右一:老板晨哥
辨識度
如果你嘗試在網上搜索“金金金”這個關鍵詞,很遺憾,結果會令人失望。除了新片場的個人主頁,金金金在互聯網幾乎沒留下任何痕跡。他承認自己不是那種熱衷分享生活的人,甚至在片場也沒有留影的習慣,他說,“不如把這股勁用在創作上”。
純情出品的每條短片都遵循這樣的創作流程:排骨寫腳本,金金金設計鏡頭、拍攝、剪輯,馬達后期配音。有些片子的插畫、美術,會請Freelance參與。作為一切部件的綜合者,導演的功力在于厘清故事結構和解構故事。結構-解構-重構的過程,是將短小精悍的創意變成畫面和聲音、同時用聲畫語言再次搭建出故事的過程。
不同的影片有著不同的敘事風格,從中體現出導演信奉的審美志趣。對于金金金來說,他的宗旨是“自找快樂”,而不是等待快樂。
在他的廣告里,所有與快樂不沾關系的元素都參與編碼,片中因此到處充滿矛盾的趣味。在視覺上,你會看到人、鬼、神;中、日、泰;浮世繪、西游記、蒙克、貞子、不良少年、emoji……在聽覺上,你將聽到搖滾、時代金曲、ASMR……不同時空的文化藝術全部摻雜在一起。
以下都是在一條廣告片里出現的元素,難以置信
總之,無論是商業合作還是為自家居酒屋拍攝,他從不提前界定拍一條中國的或2021年的片子。無數靈感碎片已經融為自身的一部分,每則作品都是隨機發散的自我彈射,打中哪兒,哪就拿來使用。
這種魔幻現實的風格常常讓人有種“好怪,再看一遍”的感覺。但無論如何,天馬行空的元素或低保真的視效并不是金金金作品的核心特色——用不合理詮釋合理,才是其中的根本邏輯,也是星期三作品常常被效仿但難以被超越的關鍵之處。
2021年為自家廣告公司拍的廣告片,充滿黑色幽默
「輕松廣告論調」是團隊所有人都奉行的創作主張,包括金金金。他認為在年輕人高壓的環境下,與其花費高額成本拍一條很沉重、很緊張的長片,不如放松一點。“廣告片短點其實挺好的,大家平時的時間都很緊張,好不容易抽空看看你的東西,能得到點啟發是好的,哪怕什么都得不到,即便嘿嘿笑一下,甚至罵兩句也挺好”。
在此也讓人不得不反思廣告的本質。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廣告最重要的職能就是銷售,其他效用都錦上添花,對于30秒左右的TVC尤為如此。但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金金金卻并不完全認同,他認為獲得觀眾對傳播內容的好感是先于一切的。
一支廣告真正能給大家帶來什么,真的會去買嗎?也不一定。
不如就把廣告做得稍微有意思一點,起碼大家看一看才能記住,如果對品牌有影響的話是最好。而不是搞得觀眾真的不想看,甚至要干點別的事等它播完,那就真的沒意義。做影像是為了什么,其實還是為了讓人觀看。其實廣告也并沒有那么復雜,不一定要大場景、大特效,把事情簡單地交代清楚,讓大家明白,然后好玩一點就可以了。
手游倩女幽魂廣告片場
金金金習慣把后期的作業步驟在前期完成
年輕人對于內容的好感,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作品本身的“有梗”。
譬如一分半的片子,金金金會分成3×30s或4×22s的單元,每個單元爆一個梗,一條片子就有三四個亮點了,這樣既能靈活拆分投放,也能合并在一起傳播。甚至把花哨的元素拿掉,在極簡的環境也可以埋下笑點。比如前段時間的騰訊招聘廣告,就用“留白”搭建出三場戲劇化的小故事,全程沒有一句旁白,卻把“雞同鴨講”“層層壓榨”等職場痛點具象、夸張地展示出來。
為日本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創作的系列宣傳小片則更加簡潔——每個單元只有10秒、3個畫面。
在這么短的篇幅下,如何說服觀眾去電影院觀看這部1999年出品的經典電影?「輕松廣告論調」公式下的解答如下:把觀眾的糾結、片方的擔憂直白地講出來,再用導演北野武式的金句硬氣回應質疑,打消猶豫不決的念頭。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給出大家20個值得觀影的理由。
這條小片真的值得一看,洞察很多
同類型的還有為電影《情書》創作的宣傳片
純情
純情在日語的意思是“純真”,無厘頭和純真,是創作團隊的一體兩面。
包括金金金在內,這間居酒屋是大家共同守護的烏托邦,它儲蓄著成年人一些純粹的情感。譬如疲勞困頓與自我鼓勵,委屈不甘與自我化解,孤獨失望與自我調侃。在這里,我們被允許當一個不完美的大人。
鍋物料理廣告,治愈emo
「那么,如果有機會的話,會選擇永遠當個小孩嗎?」
「至少要超過18歲吧,當小孩限制太多了,好多東西都不能看。」
金金金性格的某一方面和自己的作品如出一轍,諸如此類的回答還有很多——
「有沒有考慮拍長片,比如微電影?」
「沒考慮過,我覺得自己不適合。」
「我們對您腦內的思維很感興趣。」
「那得等過兩年,可能我躺那兒的時候,大家可以過來看看。」
「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缺陷是吧?有有有,身體缺陷,我的腿斷過。」
「您覺得自己和影視劇/書/漫畫里的哪個角色比較像?」
「這個問題我從看到大綱就在想,實在找不著。我可能比較像一個不起眼的角色,肯定不是挑大梁的主角,就是一個小角色。(如果是男一男二和龍套,您選擇哪個?)肯定跑龍套的,沒有壓力嘛。只專注于好把龍套跑好就行,對吧!咱們可以薄利多銷。」
居酒屋販賣各種酒、菜、周邊,撫慰疲憊的人
純情商店街的很多廣告片都是由同事親自出演,他們并不是專業的演員,但能把最關鍵的情緒表達到位,“演員并不一定要很會‘演’,有些東西是要往里邊走,不一定全要用肢體表現出來。”
純情商店街兩周年短片,探討所謂長大的意義
讓想象力豐富的人整理出所謂的創意方法論是一種為難,對于他們來說,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僅僅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已。一如《夜晚的潛水艇》中的表達,“想象這回事,就像順水推舟,難的只是把舟從岸上拖進水里,然后只消一推,想象就會自行發展”。金金金覺得自己和普通人相比沒有什么特別的,他的一天在“吃飯、遛狗、上班、剪片子、接送愛人”中度過,作品中某些小細節的設計上,可以從寵物身上得到一點想法。
金金金一般不怎么出門活動,業余愛好就是看看劇。他最喜歡的兩位導演是彼得·格林納威和德里克·賈曼,但自己的作品卻相對獨立。包括和日本的緣分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緊密,金金金只在日本旅游過兩次,平時會看看日本廣告。他坦承自己確實沒有什么創作秘籍,或許唯一不同就是記性比較好,平時看到的素材和靈感都記得住。
對于現在的狀態,金金金很知足,他把自己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都放在作品里了。但也覺得有時候作品離自己理想的狀態還差點東西,“有時候也會遇到自己怎么也觸碰不到的地方,但別人就能挖掘得到,可能是自己太年輕了”。
毛孩子“火舞”,一只黑色的柴犬
今年春天是這幫純情的人聚在一起的三周年,他們的創業成功從側面印證了中國年輕消費者逐漸多元的審美趨向,也反映出商業社會中支流的價值潛力。
正如《一切境》所說,“人越趨向經濟獨立與精神意識發展的金字塔尖,越會接受個體性”。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任何事物都遵從高效率、精細化的模式運轉,在這種規訓下,人們慢慢開始去金錢化、去大眾化,轉向追捧粗顆粒的新血,小眾文化的美麗在這塊土地上得以證明。
但小眾文化、亞文化不等于怪力亂神,它最大的價值是為墨守成規的思維帶來不一樣的世界觀。不少品牌方也很喜歡這種風格調性,甚至有一些傳統品牌上門拜訪尋求改變,“我們比較愛胡搞,想稍微做點不一樣的嘗試可能會找到我們”。
在主流凝視下,有那么一小撮人開辟出一條創意窄道,并且越跑越遠。事實上,大家并不只是喜歡作品本身,歸根結底是贊賀他們踐行的勇氣。
*感謝@排骨、@Enkdureng-對本文的幫助
*樓上做廣告(星期三比較好),樓下居酒屋(純情商店街),兩家店位于北京,由這幫伙伴共同經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