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看過一萬種套路,你還是寫不好文案?
正兒八經寫了好多年文案的人都知道,相比于自己寫出好的文案,“教別人如何寫好文案”這事情簡單多了。
什么洞察呀,定位呀,拆解呀,少說廢話呀,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呀;什么對比法呀,恐嚇法呀,情感訴求呀,理性訴求呀,X文案呀,Y文案呀等等等等。
套路太多,原則太多,理論太多,技巧太多。
可現實呢?我們大多數的人,聽了無數的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看了無數的套路還是寫不出好文案。
這很正常,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但卻急于老道。
新人學習者不肯好好琢磨、慢慢積累,卻把所有的力氣花在尋找能夠一朝成功的武林秘籍上;而文案的老鳥們,則明白,寫得好不如教得好,一個個都好為人師,明明自己都沒寫出過什么牛逼作品,但謅起理論來卻是一套一套的,仿若自己是骨灰級大師。
但我們必須明白,哪怕我們學習了再多的技巧,但若沒有正確的經驗積累和思維模式,就如同練就一身外功,卻沒有扎實內力,這只不過是花拳繡腿,根本無法在這慘烈競爭的江湖中脫穎而出。
所以,要訓練提高文案的能力,首要的不是去學習那些具體的“技巧”和“干貨”。而是先有意識地去積累生活的經驗,訓練思維的能力。
記得六年前,我剛去麥肯光明實習,入職第一天,當時麥肯的ECD和我們說過一句話:“做廣告,三分靠努力,七分靠天賦?!?/p>
我至今還很贊同這句話,假如你對廣告對創意對文案沒有那種天生的feel,假如你不是一個對文字和創意有沖動的人,假如你從來不會為一句走心文案流淚,從來不會為一個段子大笑,不會為一句牛逼的廣告文案拍手叫好,那你學習再多的技巧也沒有用。
當然了,假若你認為自己對文案有feel。那么,為了能讓你的努力事半功倍,讓你的天賦盡情釋放,讓我們來一起做一下下面5件事情。這不是具體的文案技巧,這是如何積累生活經驗、訓練思維能力的一些建議,也是我的不成熟的小建議。
1、成為一個精神分裂者
好的文案,都是從目標消費者的角度去寫的。
也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點毋需質疑,無數的文案技巧都提到了這一點。但問題在于,我明明是一個月薪5000的小編,如何寫出賣給年入百萬的人的奢侈品廣告文案?
這就需要你有所謂的洞察能力。年入百萬的人在想什么?他們在讀什么書?他們追什么???他們聚在一起聊天的話題是什么?
他們在焦慮什么?他們的錢一般都怎么花?
如果你一個都回答不了,沒關系。這個時候,你需要做調研、查資料、做訪談,形成關于年入百萬人群的調研報告。然后,再憑借你的智慧,將這厚厚的資料凝聚成一句或者一段文案。調研、查資料、做訪談的方法我就不說了,這不過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標準動作。
關鍵在于如何“用智慧凝聚成你要的文案”。
我不知道。你看過無數的技巧也沒用,說來容易做來難。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積累,訓練自己的共情能力,訓練自己的概括能力。
讓自己能夠在遇到一個新的商品的時候,迅速讓自己成為這個商品的鐵桿用戶,然后迅速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
具體怎么訓練?提四個小建議:
1)從今天開始,當你和任何一個人談話的時候,請有意識地記下你們的對話。用腦子記個大概也行,用錄音筆也行。然后,在你有空的時候,好好分析一下你們的對話,尤其是,對方,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TA說這樣的話的目的是什么?TA的話和TA的身份背景有關系嗎?
雖然有點變態,但對于提高共情能力還是很有用的。
2)對分析人充滿興趣。何為分析人?就是如同福爾摩斯那般,當比如你今天的老板罵你了,但如果罵的特別難聽,以前從來沒用過,那就好好分析下:他是咋了?失戀了?吵架了?他也被他的老板罵了?他這兩天遭遇了什么?ok,其實也就腦補。
3)寫日記,每天寫300個字。其中200字記錄下今天所發生的事情,100字記錄下你的思考。即能訓練你和自己的共情(自己與自己對話),也能訓練你的概括能力。
4)嘗試著總結每天所閱讀到的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本書的核心觀點。例如,哪怕你讀了一篇咪蒙的毒雞湯,一共3868個字,你也要試著,能不能,用300字概括一下?堅持每天訓練一次,三個月,你就會有進步。
2、真正的大師都自成一派
文案雖然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不代表著文案就完全沒有個人的風格特色。
恰恰相反,牛逼的文案,在“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同時,還能讓人瞬間知道這句人話或者鬼話是誰說的。
許舜英你知道吧。華語廣告文案史中繞不過去的人物。她的文案風格之突出,被稱為“意識形態”流派。
在當時,她的文案奠定了中興百貨、誠品書店的文化地位。她寫出“服裝就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政治就是一種高明的服裝?!彼詰僬軐W、西方藝術、實驗性話劇、電影等等。這讓她有一種超越凡人的結構和重構的能力。有興趣可以看看她的《大量流出》一書。
黃霑你知道吧。他曾是香港最牛的文案,后來又成了叱咤風云的作詞人、主持人和歌手。面對一瓶銷量欠佳,又充斥著法式小資情調的葡萄酒。他寫出“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
于是小資的矯情一掃而光,從而幫助人頭馬打開在中國的市場,成為華人心中的高端紅酒。黃沾能寫出此等大氣的文案,和他平日里所閱讀的書、結交的朋友分不開。他狂熱癡迷武俠,與金庸是過了命的好兄弟。后來他又寫了流傳廣泛的“滄海一聲笑”。
說的現實一點。東東槍你知道吧,奧美的資深創意總監,天天沉迷于相聲和曲藝的東東槍老師,相聲給了他無數的靈感,奠定了他的文案風格。梁偉豐你知道吧,BBDO的執行創意總監,也是一個音樂的狂熱愛好者,給無數歌手寫過詞鋪過曲,音樂奠定了他的文案風格。
這些例子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
吶,你可以自己概括一下。也算是“概括能力”的一種訓練。
3、創意只不過是舊瓶裝新酒
很多人說,哎呀我的創意不行,腦洞太小,怎么辦呢?其實,創意這個東西,要說簡單也簡單,要說難也難。
簡單是因為,創意是可以用訓練的;難是因為,這個訓練的過程可能會很漫長很痛苦。
先來簡單看看創意到底是什么:
舉例:小米,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
你可能會說,哇,真有創意,把一臺手機描述成鋼板的藝術之旅,真有創意,我怎么想不到。
你真的想不到嗎?當你拿到一臺手機的時候,你從來沒有思考過或者和朋友討論過手機的材質嗎?你從來沒有和朋友講過你的手機外觀好看不好看嗎?你從來沒有將你的手機聯想成什么別的東西嗎?
你應該是有的。很有可能鋼板、藝術、旅行這幾個字,在你沒事觀察手機的時候,你都想到過,但那個念頭一閃而過,你只是忘了。
所以,創意,無非就是,面對一個客體,你提煉出客體本身的一些元素,然后進行聯想推導出幾個新的元素,再把我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這就是創意。
而好的創意,并不是你聯想到的新的元素有多么多,多么奇特,而是,恰到好處。
那么,怎么訓練創意呢?根據上面的分析,寫3點:
1)聯想訓練。我曾經參加一個4A公司的考試,其第一題就是“說說筷子的50種用法”。這就是聯想訓練法,有意識地,去想想一件物體的多種使用方式,以及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
2)時刻記錄。充分利用你的手機備忘錄功能。當你遇到任何的靈感,當你聯想由眼前的事物到任何有趣的東西的時候,迅速把它記下來,格式如下:“看到XXX——想到XXX——又想到XXX”。然后,每天夜晚睡覺之前,看看今天的收獲,這就是你自己的記憶迷宮。
3)訓練組合。聯想是只從一個舊元素推導出一個新元素。而組合,就是將若干和新元素和舊元素組合在一起。怎么組合呢?你知道中國的龍吧?那就是馬頭、蛇身、魚鱗、雞爪等等新舊元素的組合。我們要做的思維訓練也是如此:
比如你可以找十張紙條,每張紙條上面寫一個事物或者人的名稱。隨機抽取三張,編一個故事。這種訓練,可以一個人進行訓練,也可以在聚會時候作為朋友間的游戲,好玩又訓練思維。
4、向嘻哈學習,來一段freestyle
判斷嘻哈的詞好不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啥?
節奏和韻腳。文案也是如此。哪怕你看了好多的技巧,洞察的好,創意也好,但如果寫出的東西,連基本的韻律都沒有,那你根本算不上一個文案。
畢竟文案,是一門手藝活,對韻律的把控,是我們的手藝。
什么叫做文案的韻律?
例如iphone7的廣告語翻譯。
英文原版是“This is 7”。臺灣版的翻譯:這就是iPhone7。也沒錯,但是普普通通。
大陸版的翻譯:7,在此。頗有武俠之韻味。
例如iPhone6P的文案“Bigger than bigger”。大陸版翻譯:“比更大還更大。”也沒錯,但不知所云。
香港版翻譯:“豈止于大”。嗯,言簡意賅,有韻律的好文案。
再比如說,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就收腦白金。簡直是文案中韻律之典范。雖然這兩句話并不完全雅韻,但使用了頂針的方式,平仄也相對,非常利于傳送。你要是寫成“過年不能收禮,只有腦白金可以收”。那估計就銷量減半了。
甚至說“怕上火,喝王老吉”。讀起來也是頗有韻律感,如同樂府詩中常用的句式,朗朗上口。
OK,那如何培養韻律感?沒有什么技巧,只有多讀。讀什么呢?有三:
1)古文和古詩。將《唐詩三百首》、《宋詞一百首》、《古文觀止》拿出來一遍遍讀吧。
2)歌詞。聽歌不要僅僅聽歌了,也要去多看看詞。尤其是經典粵語歌詞,韻律感無敵。
3)民國時期的小說。例如老舍、錢鐘書、魯迅、矛盾等等,好好讀,慢慢讀,不求讀多少,只求好好品味。
5、三年之內沒長進,趁早離開
這點就不過多解釋了。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有個朋友,學的是理工科,但非要做廣告營銷。三年前轉行進入營銷圈,但所在的公司很小,也需要自己寫很多的文案。
但他寫的文案幾乎都慘不忍睹。于是他報名了許許多多的所謂訓練營,也看了一大堆書,類似《文案發燒》、《文案完全訓練手冊》、《故事》等等,還堅持每天在簡書上寫1000字。他契而不舍地堅持了兩年,但還是一樣的爛。
寫的東西如圖流水賬一般,平鋪直敘,毫無亮點和高潮。我讓他去好好訓練自己的思維,并且不要只閱讀工具理論書,而要閱讀文學。但他說,他已經沒法讀進去文學小說,或者說,他無法從文學中學習到遣詞造句的能力。
到如今,他在簡書上寫了100萬字,卻只有20個關注和100個贊。
于是我勸他,你還是別做文案了。你以轉行去做管理、策劃、調研、媒介投放、銷售都可以。寫東西這個事情,真的是七分靠祖師爺賞飯,三分靠自己努力。你已經夠努力了,但它不適合你。
其實寫東西這個事情,寫得好寫的壞真的不足以稱道。我根本不奢求通過寫東西獲得什么財富地位,更不希望自己寫東西狗屁不通還去教別人怎么寫。
畢竟啊,我們這些寫文案的,很多人寫了一輩子的東西。
只為了能有朝一日能對著別人驕傲并且若無其事地講一句,這句是我寫的啊。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