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播放量過億,漲粉20萬,企業運營抖音有什么秘訣?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抖音作為營銷陣地,6月底,頭條發布了《抖音企業藍V白皮書》,據數據顯示,82%的藍V賬號粉絲數還在1000這個門檻上垂死掙扎,而73%的賬號播放量也不滿1萬,從數據來看,大部分企業抖音運營的狀況并不盡如人意。
那么?企業到底應該如何運營抖音?筆者結合自己一段時間的觀察,給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點,,尊重抖音生態玩內容
企業內容運營者總有一個毛病,就是:老想給產品打廣告。軟性植入自己的產品,對于有些品牌來說沒毛病,比如海底撈,比如答案茶,比如水果生鮮,一是有實物,二是夠日常,在什么場景下出現都不會違和。
但是對于更多品牌來說,植入硬廣是個難題,即便不違和也很難得到路人點贊。《白皮書》里眾多藍v被點名上榜,比如小米手機、adidas等,不說這些品牌請了多少明星,砸了多少錢進行官方合作,仔細看他們的內容會發現,他們還是短視頻1.0的玩法:把抖音當作品牌廣告的發布陣地。
廣告再有趣,本質上還是廣告,在抖音生態中,不具有內容爆發力,也難以和潛在用戶產生連接。按照抖音的推薦機制,這種運營手段唯一生存法則就是:燒錢。
如果想要免費獲得抖音上億級別的流量,還是要回歸其傳播生態,回歸人性,燒不起錢就老老實實做一些真正有用或有趣或能讓用戶kill-time的內容。
第二點,視頻內容少即是多
觀察現在的不少企業抖音,包括被多次作為典型案例分析的支付寶,其實都停留在“辦公室的日常”的段子手風格,調戲下程序猿設計獅小哥哥、美女同事出鏡露臉上演塑料姐妹情,還會植入下自己的產品硬廣。單個視頻拎出來可能會讓人會心一笑,但沒有統一的調性圈存粉絲,長期下來只會是粉絲流失,社群松散。
反倒是另一個金融品牌——還唄,數據表現比較搶眼。截止到7月底,這家的抖音號點贊已經突破450萬,粉絲數已經超過20萬。
觀察還唄的抖音號,發現前期的視頻也像一個段子大雜燴,有模仿泰國小姐姐發花的,有穿上公司服跳舞的,也有品牌廣告。但點贊數都在幾百徘徊,考慮到后期爆款視頻的帶動作用,前期的數據可能更慘烈。
還唄數據的轉折發生在風格的轉型后,在將內容調整為演繹神回復的街訪視頻后,兩個視頻就收獲了總計超30萬的點贊。
而之后,還唄一直保持著統一的街訪風格,之后也出現了兩個“百萬+”點贊的爆款視頻。
看過很多爆款視頻,也看過許多聊爆款心法的文章,很多運營者容易陷入模仿爆款的圈套中,今天這個火了拍一條,明天那個火了又模仿一條,導致抖音號既沒有持續的調性,也無法輕易在眾多模仿性視頻中突圍,所以說視頻拍攝的路線,不是越多越好,找到合適自己的風格,堅持做到極致,才有可能讓成功成為“必然”。
第三點,早日組建專業的in-house內容團隊
短視頻這波紅利的到來,讓很多企業有點措手不及,甚至趕不上趟兒。最大的原因在于:沒有人手。
過去我們聊的新媒體主要是微信、微博,文字圖片輸出為主,寫文章、做圖片、看數據,一個小編全攬了。如今短視頻時代,一人版配置顯然已經不夠用了。編劇、導演、攝影、后期等角色,一個人往往是難以承擔的。
筆者聯系到了還唄的市場同學,在和他們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們為了拍攝出精品視頻,不僅采購了專業的單反設備,還招募了視頻設計師,整個內容營銷團隊每周都會在一起溝通打磨腳本。
“視頻能抓住人的就是開始幾秒,因此無論是腳本、畫質、剪輯還是視頻的發布文案、封面,都要爭取做到極致。”這是還唄市場同學的原話。
當然,如果沒有自己的in-house團隊,花錢找內容創意公司執行也是可以的。但是筆者仍然建議,任何一家想做好內容營銷的公司,都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in-house內容團隊,不僅在面對內容生態的變化時可以更從容,也能在一次次高頻的內容創作中讓整個市場團隊得到鍛煉,將能力轉化到其他的傳播戰場。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