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吳小寶、Lily、Ivy
撰文:Ivy
“忙碌的廣告人”、“清華大學”、“粉絲164.5萬”,是tango微博主頁幾個顯眼的信息。
tango的第一條微博動態始于2010年,此后的11年里,他幾乎每天都會更新一幅由黑白線條勾勒的簡約漫畫,如今已經積累了好幾千的動態,這讓人不由得對這位“不務正業”的廣告人好奇了起來。
看tango的畫,通常是猜得中開頭,猜不中結尾,比如雨過天晴時的彩虹竟然是上帝求婚戒指,一只斑點狗搖搖尾巴就有了Wifi信號。
廣告人的基因動了,也會把主意打到品牌Logo上。
找一找:里面有哪些品牌的LOGO?
有時,tango也會思考“如何打造品牌力”這樣的“正經問題”,然后得出結論:“別太過了,不然......”(如下圖)
本著廣告人的自覺性,tango連看綜藝也能心系“甲方”,在他眼里《脫口秀大會》中何廣智和徐智勝的發型是這樣的——
無窮無盡的創造力和幽默,讓他名氣大增,也為他贏得許多商業合作,如今,除了“廣告人”,tango還多了“漫畫家”、“藝術家”、“老板”這些新身份。
我們欽佩他的堅持,也想從其成功背后取得真經一二。于是我們聯系到tango,來了一場面對面的暢談。
一、“偶然”成為藝術家
喜歡邏輯推理,更偏愛開放結局,甚至沒有結局
采訪的地點定在上海廣場的一家咖啡廳,在前往目的地的路途中,許多個預設的藝術家形象在我腦海中閃現,比如衣著比較亮麗,有自己的小個性。見到tango時,他身著黑色牛仔外套,戴一副黑框眼鏡坐在咖啡店的一角,座位旁掛著印有自己畫作的白色帆布包,桌上放著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畫筆,全然沒有我想象中“藝術家的張揚”,相反給人一種“喧鬧中的寧靜感”。
“你們喝什么,我來點。”
“我帶了幾本小畫冊,送給你們。”
tango的謙遜、熱情讓交流氛圍變輕松了不少,一場有關藝術、生活的對話自然地展開。
當被問及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畫畫,tango自己也不知道,不過兒時同班女同學排隊找他畫畫的記憶依舊清晰,他描述道:“我畫了一只老虎,其實我也是亂畫的,但后來很多女生排隊找我畫畫,我覺得很奇怪,也感到是種榮譽,因為這也是讓別人開心的方法。” 或許就在那時,tango對繪畫的朦朧興趣產生了。
tango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小時候居住的弄堂里恰好住著許多老師,也有畫家,他們都會很熱情地免費教一教想學習的孩子。同時,少年宮的美術班也是免費開放的,可以定期接受比較系統的訓練。很幸運,tango的成長環境可以讓他心中的“種子”萌芽、生長。
小學時tango有想過報考中國美術學院,但是后來填高考志愿的時候還是聽從父母建議,報了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選擇數學專業也并非完全是妥協于父母之命,tango自己理科成績很好,對數學也感興趣,這一點從他反復強調的“畫畫一定要有邏輯”我們也能感知到。
雖然喜歡理性、科學的思維方式,但tango告訴我們,他本質上還是偏浪漫的,喜歡邏輯推理,更偏愛開放結局,于是決心研究生階段轉攻藝術相關專業,后來他順利考入中央工藝美院(今清華美院)工業設計專業。期間他接觸了許多視覺概念,更對“為什么要這么畫”有了更深的理解。
無論是數學還是工業設計,都似乎和繪畫沒有直接關聯,但tango認為每一步都有它的價值,比如他畫作里很多意想不到的結局就是用邏輯推理一步步推衍出來的,工業設計的學習背景也讓他在捕捉、確立作品的“概念”上更加敏銳。研究生畢業后,tango也沒有立刻選擇以畫畫為主職,而是先在廣告公司礪煉了幾年。
上班時間和團隊一起打磨創意,下班時去街頭涂鴉釋放壓力,一邊畫還要一邊防著城管,有時一幅畫自己還沒來得及欣賞,就被一層白漆覆蓋掉了,可tango非常享受這種不受brief拘束的創作,很多新靈感就是在這樣“戰戰兢兢”的街頭涂鴉過程中迸發的。
得益于公司開放的文化環境,tango很多不經意的想法也能獲得鼓勵,他第一個關于教師節的獲獎作品的產出就充滿偶然性。那年,他正好看見朋友家有一塊小黑板,靈機一動在上面寫下“沒有老師你就看不懂這句話”,一個至今都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就此誕生。也正是這段廣告從業經歷,對tango后期創作“有邏輯的幽默”漫畫產生影響,“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充分的內容”這一思路貫穿在他的幾乎每一幅畫作中。
在整個交談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tango身上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隨性,這一點也在他藝術創作之路上得到印證。
“這種成功不是成功,很偶然的,我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 回憶起自己經歷,tango說道。然而,生活就是由許多個“偶然”構成,也許正是這數不盡的“偶然”和無數個“跟著心走”的瞬間,成為tango后期畫作的“靈魂”。
二、像“強迫癥”一樣畫下去
哪天不畫就內疚、有負罪感
tango集中輸出自己的漫畫并逐步由廣告人向藝術家過渡,還得從一個“賭約”說起。
2010年微博剛興起,tango有許多朋友通過文字分享自己的日常并邀請他也加入進去,tango覺得自己文字功底不是很好但又很想參與,于是立下“每天畫一幅畫”的flag,此后每一天他都會在微博更新一幅帶有故事性的黑白風簡筆畫,這一畫就是10余年。如今畫畫于tango而言似乎成為了和吃飯睡覺一樣的日常,他說:“我現在覺得自己好像有一種強迫癥,哪天不畫就內疚、有負罪感。” 至于為什么以黑白色為主,tango坦言“因為這樣方便,畢竟每天沒有那么多時間。”
2010年第一條微博,tango為自己畫了頭像
tango早期畫作
人們常說21天能養成一個習慣,而tango持續畫了3650多天,這份堅持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支撐力量呢?除了不想輸掉那個別人可能早已忘記的“賭約”,tango發現畫畫更是自己尋求內心平靜的一種方式。
他解釋道:“別人說我的畫很治愈,其實我最開始根本沒想過要體現什么價值,一方面估計是在廣告公司留下的后遺癥,覺得自己每天要輸出一些東西才安心,一方面也算是一種自我排遣。” tango喜歡用睡前或者睡不著的時間來創作,原因是曾經作為廣告人只有深夜的時間屬于自己,他出版的第一本畫冊就取名《睡不著》。
睡不著時產出的畫作,是tango緩解焦慮情緒的一個宣泄口,也是他在探尋生命意義道路上找到的部分答案。從他的很多畫中,我們都能發現一些關于人生相對輕松、詼諧的哲思。
關于孤獨,他這樣詮釋——
關于人的成長,他給撲克牌添了幾筆,這樣呈現——
tango基本不會給自己的畫配文案或者作特定釋義,通常是丟出一幅畫讓讀者自行意會,這種“開放式”的結局給讀者提供了思考空間和解讀的樂趣,很多時候讀者都能品出一些作者原本沒想到的道理。有邏輯的推理帶來的想象空間、形式簡約但內容豐富的表達方式、一些能引起共鳴的樸素真理,這些元素共同作用,造就了tango作品獨特的“理性幽默”,于是越來越多的人看見他、喜歡他,有不少鐵粉每天都會蹲在tango微博的評論區,積極推敲這些畫的“隱藏意義”。
不過類似“今天增了多少粉絲”“網友怎么評價自己的畫”這樣的問題tango并不會關注和在意,在他看來如果自己的畫能讓人快樂、感動,那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和非常享受的事,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畫畫他可以保持思考的狀態。提及“思考”,他的話變得多了起來:
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需要思考才能保持進步,人活在這個世界會感到疲勞,因為疲勞他會渴望轉變,但這種轉變并不是說你否定所有的東西,你可以尋求對舊事物的新理解,尋求不同和創新,這種審美需求的跨越提示我們還活著,這也是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
“萬物皆可畫”是tango在疲憊、想尋求“轉變”時與世界獨特的溝通方式。我們會發現他畫中運用的都是一些常見的、再普通不過的素材,經過他的創新重組,總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三、與商業做朋友:“藝術家也缺錢呀”
我以前就是做廣告的,商業和藝術能很好地融合
在社交媒體興起之初,tango用漫畫分享生活和消解情緒。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交互方式也日漸多樣化,有沒有其他的“藝術語言”可以延展這些畫作的價值,創造更多的交流空間,給更廣的人群帶去快樂與慰藉?對此,tango正在摸索中,這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藝術的商業性。
“如果在您的作品中注入商業元素,您會覺得自己的創作受到束縛嗎?” 我們問道。
“不會啊,藝術家也缺錢嘛” tango笑道,接著補充說:“因為有資金注入的話就可以有更多玩法,我以前是做廣告的,所以對我來說一些商業的東西可以很好地融進去,但又不會像廣告創意受到太多限制,我覺得很有意思啊。”
01 增加漫畫的動態感和故事性
其實,tango近年來已經在藝術與商業的結合上做了許多嘗試,交流過程中他給我們展示了自己戴的一塊手表,表盤圖案“時間鼓手”正是他設計的,指針的走動猶如鼓手盡情敲擊鼓面,且無論“鼓棒”落在何處,都有一個對應的時間點。
目前,這一設計也被收入華為運動健康表盤市場,用戶可以自行下載至智能手表。tango也在繼續創作更多有意思的表盤,與實物的結合讓漫畫不再停留于靜態的平面,它變得更加生動、立體。
此外,tango還與我們分享了另一個與手表相關商業合作案例——為梵克雅寶設計的情人節活動倒計時海報。
“做這個campaign的時候,一開始人家都不知道我要畫什么,很多人討論以為我要去求婚。但其實是梵克雅寶要發布一款情人橋手表,可貴了那塊表,它的設計就是1點的時候,表盤圖案上的男女主人翁會在橋上相遇。倒計時海報引起了懸念,還是很成功。” tango在介紹時顯然表現出他對這次商業合作的興趣和滿足感。
倒計時5天時的海報
倒計時幾天,就對相應數字進行創作
倒計時海報全貌
梵克雅寶手表產品圖
02 從線上到線下,從平面到空間
由于研究生時期是學工業設計的,tango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和藝術空間打造相結合,這也需要商業力量的支持。“任意門”這個展覽就是tango主動尋求與廚衛品牌科勒合作而成功完成的一個案例。
“這個展覽的靈感其實來源于我對孤獨的思考,我常想人在孤獨的時候他會去哪里。通過一扇門,推開后去到任何他想消解孤獨感的場景,也許是商店,也許是廁所、酒吧、動物園、宗教場所,任何地方” tango解釋道,其中tango還特意融入了像麻將這樣的中國元素。
今年4月,tango受邀參加“藝術在浮粱2021”的在地創作,將當地一幢閑置老樓打造成米酒酒館,也讓他享受了一把空間改造的快樂。
現在,tango一邊積極參與可以讓作品有更廣展示空間、表現形式更有趣的商業合作項目,一邊經營著自己的一家廣告公司。雖然公司目前人數不多,但tango樂在其中,于他而言這是一片更加自主的創作小天地,同時通過一些商業業務獲得的收入可以為他更想做的空間藝術、畫展提供支持。
tango為上海城市空間季做的社區藝術創作
tango辦公室的一角
商業與藝術從來不是二元對立,他們更像是一對互補的好友,默契合作,共同碰撞出更燦爛的創意火花。
四、一邊畫畫,一邊探尋生命意義
“我不能白來一趟,不能沒找到人存在的原因就死掉”
“您周末喜歡做些什么呢?” 采訪臨近尾聲,出于對藝術家業余生活的好奇,我們問。
“周末啊......就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想想。” tango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再次體現了他“不能停止思考”的一面。
這也讓我們想到了在采訪剛開始時tango說自己是天秤座,容易糾結,或許正是這股凡事都要多想一下的勁兒讓他多了一份在事物感知上的天然敏感度,也成了他創作靈感的催生劑。
tango養了兩只貓——招招和Puma (俗稱招財進寶),大概貓性格中的“敏感因子”與天秤座的“小糾結”特別契合,我們可以在tango的許多作品中都發現“貓”的身影,目前已經在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展出過的《有貓病》展覽,也是以“貓”為主題。
tango與他的貓
作品:咖啡杯里躲著一只貓
大概是看出了我們對“有很多的時間可以想想”這個回答“的一絲意料之外和不解,tango繼續補充道:“因為人很少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有靜下來才會知道自己是誰。而且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需要一直思考才能進步,人存在這個世界一定有特殊的意義,我不能沒搞清楚就死掉......” “活得明白”似乎是tango的一種執著。
很多人說tango的畫很治愈,但tango在畫畫時其實并沒有帶著治愈別人的目的,他只是在記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感動,然后將它們傳遞出去,同時在讀者的反饋中收獲新的感動。“我覺得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能被各種事情感動,這很好,會覺得很值得。” tango用平和又真誠地語氣說著,坐在旁邊我們能深切感受到他對生活的認真,也明白“被感動”何嘗不是生命意義的部分答案呢?在許多人被焦慮裹挾的當代,或許多關注身邊的一些小快樂、小溫暖就能讓我們少一份不安,多一份從容。
最后,tango和我們聊了聊生命中于他而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找到自己”,在他看來,人這一生就像是一個尋找自己的旅程。“人在完成了基因的任務之后,就容易孤獨,因為他找不到自己了。” 這里tango提到了“基因的任務”這一有趣的概念,該觀點認為人的很多行為(包括戀愛、結婚、生子等)都是受到基因的促使而自然產生的。“這種人的生存本能會讓人覺得自己特別重要,人一旦覺得自己比誰都重要就容易孤獨,因為這樣容易受傷。” 他繼續說。
畫畫和藝術創作是tango舒緩焦慮和孤獨的一個出口,也讓他逐漸接近那個“真正的自己”。對于生活的態度、人生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們無需追隨、模仿任何一種生活方式,好好珍惜、體會當下的每一秒,我想我們終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意義,然后更加堅定、坦然地向前走。
感謝藝術家,tango。
2021,就快卷完了
驚喜互動福利!!!
歡迎點擊這里,去到tango的微博,探索他的異想世界。選擇一張你最喜歡的漫畫說出理由,或者評論任何你想說的話,都有機會獲得tango精心為數英讀者準備的圣誕福利一份(tango定制筆記本+圣誕內褲)。(一共5份,我先沖了,你們隨意)
活動截止:12月21日 18: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