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河南衛視為中國制造打call,看1688如何打破To B營銷邊界
10月21日,一場中國禮品行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展會,在深圳拉開大幕。阿里巴巴1688再次攜手勵展華博,帶來1688源頭新廠貨商人節暨第29屆深圳禮品家居展。
展會規模達到史無前例的30萬平米;13000個展位上,6500家展商摩拳擦掌;4天時間里,預計共有30萬人次買家到場。
此前4月,雙方就曾打造出一場轟動行業的超級大展。1000+源頭工廠走入線下、線上數字化玩法與線下展會結合,這樣的差異化心智對聯名雙方和行業來說,都是一次突破。
如果說4月展會的主題“源頭新廠貨,生意搶先機”,意在以源頭廠貨為引力、助力買家把握先機,那么此次1688“萬物皆可找工廠”的主題,則以大眾化語言,透露出更清晰的溝通重心——以強大的“中國制造”為底氣,1688想讓工廠走到臺前、成為主角。與之呼應,展會開幕式上,1688也官宣了“找工廠就上1688”品牌升級計劃。
1688為何要讓工廠居于C位?To B營銷,1688這次又玩出了哪些不同?
一、體驗營銷:
打造“廠貨第一展”品牌大事件,加強用戶數字化體驗
在制造業的B2B交易中,供需兩端的信息不對稱、溝通不順暢是一個長期痛點:廠商與市場相隔甚遠,買家又苦于尋找可靠穩定的貨源。超越時空界限的線上平臺固然高效,但線下展會,向來是加強信任與洞察趨勢需求的天然場所,為此,1688為廠商與買家傾力打造了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互動、交流與體驗平臺。
圍繞“趨勢品+源頭新廠貨”兩大標準,根據跨境、直播、團購等主要采購場景,1688篩選了超1000家優質源頭工廠駐扎源頭新廠貨館。20余個品類趨勢新品的現場展示、集中的行業趨勢交流,也讓中國工廠的角色從制造者,轉向消費趨勢的引領者。
同時,1688還特別打造了“找工廠”“1分錢拿樣”“新科技”等5大主題展區。“找工廠”體驗區中,1000多家工廠的數字化名片在全館大屏上不停輪播,買家能夠輕松掃碼、直連廠長,或收藏名片、方便后續洽談。
此外,展會現場還配有多臺線上線下一體化機。它以電話亭為裝置主體,未到場的工廠廠長能夠借其與專業買家在線洽談,買家也能通過視頻看貨看廠。
這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探索,有著多重創新意義。它解決了買家“找工廠”過程中的信任難題:在數字化名片、實時連線、視頻看廠等技術的加持下,1688打通了工廠商業信息與商業能力的數字化展示,買家能夠迅速與廠長建立聯系,并了解工廠的專業資質與生產能力,準確、放心、高效地“找工廠”也就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找工廠”專區也超越了展會特定時空的局限,它將線下買家與線上千位廠長、展會現場與工廠實地連接起來,在打破線上線下的邊界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供需兩端的交流與交易效率。找廠、咨詢、實地探廠、商業洽談這一過去漫長且低效的鏈路,如今借助現場1688的數字化“找工廠”服務,能夠大幅縮短、甚至一步到位。
因此,站在1688角度而言,這次展會是一次品效合一的體驗營銷。效果層面,對買家而言,置身于這個數字化展區,就是對1688“找工廠”業務的親身體驗。它通過供需兩端的高效匹配,為用戶釋放出更多商機,而當用戶在展會現場獲得良好體驗,線上的大規模應用與推廣就獲得基礎;品牌層面,一方是國內最大的線上供應鏈平臺1688,另一方是擁有百年歷史、線下最大展會主辦方——勵展華博,雙方攜手打造的這場品牌大事件,為各自品牌效應的提升奠定了基石。
二、內容營銷:
攜手河南衛視重現《天工開物》,致敬“中國制造”
作為行業盛會,“廠貨第一展”重在促進工廠與買家的連接。在此之前,一支1688與河南衛視共同推出的創意短片《天工開萬物》,則超越行業邊界,將中國工廠帶入大眾視線。
《天工開萬物》對“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進行了藝術化創作。它從300年前大國工匠的高光時刻入手,為今日的“中國制造”尋找來處,展現出古今制造技藝的一脈相承。
全片既以“天有五氣,以有五行”為開篇,“五行”就成為關鍵意象。同時,它摘取了《天工開物》中有關陶瓷、冶金、織染工藝的描述,以舞蹈敘事與國風配樂,展現出工藝之美、力量之美、色彩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貫穿古今的線索,是一股“靈氣”——它從沈應星的書中幻化而出,而后借女舞者的演繹,噴薄出巨大能量;最終,靈氣綿延至當代,穿越山河湖海,走向世界。它代表著傳承,也奠定了現代化工廠背后,“中國制造”與匠心精神的內核。
與河南衛視合作、為“中國制造”量身定做一支“品牌片”,1688的這個選擇有新意、也有深意。今年以來,憑借“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河南衛視不僅改變了大眾對“節日晚會”的想象,也讓觀眾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豐厚底蘊。
《天工開萬物》同樣傳遞出這種底蘊。正如新華社微博所說,“《天工開萬物》為觀眾們展現了一段300年前關乎大國工匠的高光時刻,延續了百工之事的技藝傳承 。”它以歷史映照當下,禮贊匠心傳承、禮贊中國制造。
不難發現,1688并未拘于To B營銷的常見做法,《天工開萬物》的主角不是1688自己,而是中國工廠;短片在C端發酵的同時,也在B端擴散——得益于河南衛視的傳播勢能,短片受到大范圍討論。這不僅提升了1688在社會文化中的影響力,也在大眾傳播層面,建立起有關“中國制造”的共識。
三、多元媒介聯動:
聯合行業媒體出特刊,集結百大KOL“找工廠”
《天工開萬物》之外,1688還與《中國新聞周刊》合作推出一份“國貨登場,生意有廠”特刊。特刊介紹了當下中國工廠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其中的8篇故事,聚焦不同細分領域的8家工廠,呈現出數字化轉型后的工廠能力。
透過行業報道,特刊不僅對當下中國制造業產業帶的數字化發展全景予以梳理,也對1688將在其中承擔的橋梁作用進行了解讀。對1688而言,這是一份權威媒體對其行業地位與角色的認可,8家工廠的具體故事既便于讀者理解1688的業務范疇,也呈現了1688平臺上的工廠實力。客觀專業的報道內容,能在潛移默化中將“找工廠,就上1688”的心智滲透在受眾心中。
至此可以看到,營銷手法與傳播渠道的多樣,是本次營銷的一大亮點:線上創意節目為線下展會預熱,權威媒體報道為平臺公信力加持,而在這些之外,1688還與百大KOL合作,形成以點帶面的社會化傳播。
百大KOL兵分兩路,一路重在現場探展,另一路則聚焦短視頻創作。直擊現場的KOL基于各自的粉絲基礎,為展會提升關注度;“1分錢搬空廠貨第一展”的挑戰設置,則充分利用了“1分錢拿樣”活動的流量抓手,為直播制造出新鮮看點。
與此同時,緊扣同一主題,文藝圈、生活圈、財經圈的眾多KOL進行了內容創作。無論是神曲洗腦、劇情類短視頻展示“無奇不有”的定制好貨,還是財經博主解讀強大的工廠制造,都對“萬物皆可找工廠”進行了具體的、場景化的詮釋。多元內容為展會強力造勢,提高了“廠貨第一展”在社交平臺上的可見度,而它們的受眾,同樣跨越不同圈層、涵蓋B端買家與C端消費者。
四、一場反傳統To B營銷,以“中國工廠”為主角凸顯平臺實力
1. 營銷層:突破To B與To C的營銷邊界,兼顧品牌力建設與大眾化溝通
B端用戶的采購與消費有以下特點:相對而言,交易凈值高、使用周期長、用戶粘性強,一些專業性突出的產品還有一定的認知與價值評定難度。
“茲事體大”、又有專業門檻的特點,意味著企業在To B營銷中,一方面要注重強化品牌效應,提升行業影響力;另一方面,也要借助出色案例集中輸出實力,在業內形成口碑。如此才能有效地占領用戶心智,進一步的規模化交易也才有可能。
此次整合營銷中,1688正是沿著上述思路提升自身的品牌力。一場規模史無前例的展會、一組展現平臺助力供應鏈建設的真實報道,都有此效。
但不止如此。除了在行業層面、與B端用戶精準溝通,1688此次還以“萬物皆可找工廠”為主線,在大眾層面、與C端消費者廣泛對話。“找工廠”的核心信息,貫穿在每一個營銷動作中:展會上,為買家優化數字化“找工廠”的體驗;品牌片里,凸顯中國制造的輝煌傳承;社會化傳播中,邀請KOL花式植入“萬物皆可找工廠”的主張。
通過全渠道的聲量打造與認知塑造,1688突破了To B營銷和To C營銷的邊界,既玩出了趣味與新意,也講出了平臺的專業與實力。“萬物皆可找工廠”是為工廠搭臺,以“萬物皆可XXX”的梗突出工廠精細專業的制造能力,它也是一種認知鋪墊——當買家與消費者均認識到“找工廠”可以滿足自身需求,那么隨后“找工廠,就上1688”也順理成章。
2. 業務層:讓工廠成為國民新消費主角,以平臺之力推動供應鏈協同
營銷手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本文開頭提出的那個問題——1688作為發起者,為何要在此次營銷中,著力將長居幕后的中國工廠推至臺前,加深大眾的認識與認可?
這個問題,在“國貨登場,生意有廠”特刊中已有解答。它立足于當下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背景:在國內“消費+科技”內循環的背景下,工廠生產爆品的能力,正在成為推動國民新消費的主角——生產升級消費,消費再驅動生產、加速新品迭代,如此形成的循環將釋放出更大的消費力,而處于供應鏈最上游的工廠,應當站上C位。
但在此之前,只有打通供應鏈各個要素間的壁壘,才有可能實現生產與消費市場的同頻共振。作為國內線上最大的供應鏈平臺,1688現階段的聚焦任務,就是幫助全國670萬工廠與產業帶,實現數字化改造與升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