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打工人,或許都需要一本時間管理筆記本
前言:當互聯網進駐了我們的生活,市面上普通紙質筆記本的吸引力就變得乏善可陳。然而總有一些新奇可愛的筆記本在互聯網生活中“殺出一條血路”,讓沉浸在手機、電腦里的人們分出一部分注意力,投注在這種“文藝復興”的記錄形式上。
為廣告人所定制的創意筆記本、為壓力人群定制的解壓筆記本、為手作人定制的手賬本……五花八門,有趣好玩。所謂本子收集癖,可能就是這么來的。
這不,上一次推出種子膠囊的教育科技公司希沃又來了,這一次,他們為教育人群定制了一本時間管理筆記本,聚焦于老師們的工作痛點,讓這群工作瑣碎又繁雜的人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筆記本。
“我們到底丟失了多少時間?”
這是希沃文創對于當代碎片化生活的一次洞察與詰問。人類本以為互聯網讓本來乏善可陳的生活更加有趣,卻在碎片化的“無效工作”和“敷衍生活”間隙問自己:“生活本來應該是什么樣子?”
希沃文創新品《本來時間管理筆記本》似在娓娓道來:
生活不應該是毫無規劃的忙碌,而是在時間管理的過程中,發現生活本來的樣子。
若你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一定會愛上這本筆記本。
何為本來?
本來是一種態度
在這個全球互聯的時代,人們太不費力就能做到一些事情。
想要去看一些地方,無數視頻在誘惑著;想要見一些人,只需打一通視頻電話;想要記錄些什么,一部手機、一臺電腦就足夠了。
而當人們發現,視頻會作假、電話也不解思念、脫離紙筆原來會忘記如何寫字,會愈發去追求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
《本來時間管理筆記本》“固執地”用紙與筆的再相遇喚醒人們對于本來生活的追求。封面圖案無規則無定義,在每個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樣子,正像每個人理解的生活的樣子。牛皮紙封套、真花書簽的堅持,也仿佛要與本來生活再貼近一些。
效率與自由
一本筆記本的兩面
若說心中有一本“理想之本”,那肯定是“有序”與“自由”兼得最佳。讓工作時間有效率、有條理,故而有序,讓筆記內容不被框架禁錮,故而自由。
而《本來時間管理筆記本》功能頁+空白頁的設置,則讓天馬行空的創意派和一板一眼的效率派“握手言和”了。月歷與周計劃把長線目標和短期事項一一記住;時間“四象限”工作法,讓你分清生活中的“緊急又重要”和“不緊急不重要”。但它偏又不限制你,日期可以自填,筆尖可以肆意舒展。是了,它只在你想要管理時間的時候幫你一把,卻不會限制你想要做什么。
明明是“實力派”
卻被人當作“偶像派”
在這筆記本上寫字是種享受,紙張不是那種薄薄的、寫重一些似乎都要沁出來。捏住紙張反復摩擦,感受到那種好質量的厚度和流暢的質感。提筆寫上一字,似乎一氣呵成,沒有半分阻隔。在這樣的筆記本上寫字,總恍惚字好看了些許。
然而在了解到書寫感的美妙之前,還是會提前被撕開的牛皮紙封面里的筆記本本身所驚嘆,仿佛這一刻我打開的是一本精美的書籍,以綠色為主調,它放在那里,似乎就已經充滿了故事感。
作為希沃文創的第二款主打商品,《本來時間管理筆記本》又一次踐行了傳播教育美學的宗旨,產品服務于教育人群體,但又不僅僅適用于教育人。無論是誰,都可以在碎片化生活中醒來,發現生活本來的樣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