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廣告做了一本適合創意人的筆記本,讓你好好想想
最近收到了一個神秘禮包,一個普通低調的牛皮盒子肆意地擺在我的桌面上,我猜想里面應該是個文具產品。
再細細讀一下,竟覺得有些神秘:密碼系列?難道是小學那種可以上鎖的日記本嗎?只上鎖不寫,還要專門用來“此地無銀三百兩”跟別人炫耀的那種嗎?
下面一行小字是:
我有一句話想告訴你。
可是心跳得太響蓋住了聲音,TA用自己的節奏寫下了秘密。
哇,好騷呀,不過我喜歡。
我想一層一層地把你剝開......等等,這里還有一處線索:“好好想想。”是要讓我想想再打開嘛?
我想了三秒,終于打開啦。還別說,包裝有點好看呢!像個信封,但憑這厚度,我敢肯定里面絕對是個本子!
作為一個本子顏控,我要求在拆開包裝的瞬間:最好給我驚喜。
哎?一串亂碼?不對,我知道了,是摩斯密碼,大家都別說話,我要破密碼了!
按照提供的密碼對照表,我譯出了封面的謎語,但是我有權選擇不說,你們可以自行體驗一下那隱秘的快感。
從本子背后那狂妄的LOGO來看,我已經得知這是“不只廣告”出品。上次跟一熟悉這家公司的朋友聊天,就聽說老板是個本子收集狂魔:辦公桌上堆積著成山的本子,而且都是全新的。擁有著不能滿足的騷動,讓他以日更的頻率為那座本子山添磚加瓦。不曾想“不只”的員工也因此都成了本子測評專家,看來這次終于不甘寂寞地自行對小本本下手了!
不僅如此,以“思考”作為創意靈感,“不只廣告”還創造了“好好想想”品牌。我猜測這些廣告人,在日夜和big idea斗爭中,望著數不盡的紙張和早已散落一地的頭發,突然看到了時代給他們的暗示: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在:信息無處不在,所搜即所得。
壞在:我們只需閱讀、點贊、轉發、收藏,而往往忘了最起碼的思考。
我們有了谷歌百度,不在追求思考深度;我們記錄,不再記憶;我們有知識,卻可能沒有見識。我們懂得那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一生。
一切的根本,在于我們是否讓思考更深一步。正因如此,“好好想想”誕生。
我們堅持在這個digital world,為所有的思考者,提供最適合他們思考的工具。不只是記錄,更是激發思考。不只是整理思路,更是整理人生。不只是放飛自由的靈魂,更是自律的管理和約束。
流暢的將它寫下,清晰的將它整理,深度的進行思考,和“好好想想”一起,讓思考成為一種習慣。
Be a thinker.
我一直覺得把什么都記在小本本里,是一個既有儀式感又浪漫的習慣,可是無力于總是在亂記,于是很多本子都只用了一半,就被我無情地埋進了書桌的塵土里。當每每打開,我看到那些毫無章法得狂奔的思緒,只能帶著“豈有此理”的憂郁悄悄合上,然后選擇讓它們隨風淡出我的記憶......
對于我這種的亂記狂人,有什么方法能幫我整頓那些泛濫且無處安放的思緒呢?嘿巧了,剛被冷落的盒子里還有本筆記秘籍!
“教你如何記筆記”指導用書
這本小冊冊里,介紹了好幾種“筆記法”,教我如何規整地記筆記,正如“不只”所說的:“不只是放飛自由的靈魂,更是自律的管理和約束。”
康奈爾筆記法
四象限法則
二八法則
一個內頁設計就布置這么多心機,還真有點“思考者”的架勢。可是當一個本子幫我安排好了每一頁,我怎么就會覺得有點寂寞呢?一種失去了主宰權的寂寞無力,總是想挑釁它——“我要人性的自由!不要一味地遵守。”
“喏,自定義!”
我承認,這個本子有點厲害。“自定義”的確讓我啞口無言,仿佛站在世界頂端對我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雖然這次只是開了個本子,但我卻有種全程被帶著走的感覺。區區一個本子竟可以成功引起我的注意,還能憑借心機把我哄得服服帖帖。好吧,算你有“本”事!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