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們專訪了微博最會追熱點的“剛剛”
作者:小八hachiko,首發:新榜
短短十余字,千萬閱讀量。
一句話總結新聞的“剛剛”,成為今年微博的一匹流量黑馬。
從吳亦凡失德事件,到河南洪澇各企業捐款,再到東京奧運會戰況……“剛剛”幾乎保持著實時播報的節奏,第一時間為網友提供新鮮出爐的熱點信息。
高效率的更新速度引起網友好奇,“剛剛”是機器還是人工,或者是微博官方賬號?
對于這種疑惑,“剛剛”曾多次在微博聲明自己是一個真人,部分網友還親切叫他為“剛子”。
截至發稿前,“剛剛”微博粉絲已經達到396萬,累計發布9231條微博,距離他更新第一條微博只過去8個月。
在這個信息量極度爆炸又極度碎片化的時代,“剛剛”的走紅并不意外,形式簡短明了,沒有復雜的閱讀語境,符合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沖浪需求。
其實早在2017年6月,公眾號“新華社”曾多次以“剛剛體”作為文章標題。據新榜數據顯示,其中一篇稿件當晚9點拿下超過500萬閱讀,10w+點贊。當時,這種標題模式曾在公眾號上吸引了一批模仿者。
對此,新榜曾發文討論《還在用“震驚體”就OUT啦!看看他們怎么取標題!》
與2017年的情況相似,“剛剛”在微博走紅后,其他模仿者們也蜂擁而至。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平臺,與“剛剛”相似頭像或定位的賬號出現一茬又一茬。
面對走紅后的關注與變化,我們與“剛剛”聊了聊背后的創作故事。
一、單周閱讀量4.5億一個“剛剛”=一家專業媒體?
作為“剛剛”背后的運營者,剛子是一名新聞學畢業的94年普通人。
日常生活中,他習慣短快準的消息模式,能用一句話表達的事情,絕對不會堆砌成一大段話。“剛剛”的發文格式也沿襲了這一模式,不帶多余文字與話題。
2020年12月19日,“剛剛”發布了第一條微博,格式已經是與現在一致的“剛剛體”。
更新的第一個月,“剛剛”微博點贊量基本為零星的幾個或幾十個,很少破百,部分微博甚至沒有點贊或評論。
到了第二個月,“剛剛”開始在微博末尾@對應內容的賬號,大多以明星相關賬號為主。當月不僅出現了第一條點贊破千的微博,評論區也引發了部分飯圈粉絲的爭執。
隨后數個月,“剛剛”的評論區氛圍逐漸活躍起來,比如放上與發文內容對應的微博截圖,主動與網友進行互動等等。
7月底,東京奧運會舉辦,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剛剛”敏銳地抓住這一契機,實時播報奧運賽事情況。
開頭提到的那條千萬閱讀量的微博,便出自奧運期間。剛子也告訴我們,東奧期間是“剛剛”漲粉最快的時期。
不斷上漲的粉絲量,進一步帶動“剛剛”的互動量。
以8月17日微博官方數據為例,單日發博十九條的“剛剛”互動數為17萬,與單日發九十六條的“環球網”持平,是單日發博86條的“新浪科技”的5倍以上。
雖然三者的微博內容基本同屬于新聞類型,但后兩者已經是坐擁超過2400萬粉絲的資深大V,“剛剛”目前還未顯示V認證。
僅從微博互動數據來看,“剛剛”一個賬號的影響力,幾近等同于一家專業媒體。
說到這里,“剛剛”的高傲還沒有盡數體現。
剛子透露,上周“剛剛”的閱讀量達到4.5億,單天最高閱讀量達到1億,單周漲粉量25.6萬。目前,賬號內容僅由他一人運營更新,“沒有團隊,沒有簽約MCN”。
當越來越多人將“剛剛”作為獲取實時信息的主要渠道,一些爭議也隨之出現。
河南洪澇期間,不少企業與明星捐款馳援災區重建,“剛剛”在微博也實時發布了部分捐款信息。
有粉絲質疑“剛剛”在發布信息上有選擇傾向,故意不發自家偶像。對此,剛子只能在微博重復聲明自己是真人,發不過來所有的捐贈信息。
每天接近24小時發布實時信息,引起網友對“剛剛”技術流的分析。
但剛子否認借助爬蟲工具去獲取數據的猜測,表示是自己人工追熱點,具體方法不便說明,只是將成功原因歸功于“勤快、努力、有毅力”。
目前剛子基本全天都泡在網上,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選擇有趣有用的內容發布,這種時刻緊繃的狀態也一定程度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
二、被模仿的“剛剛體”,待驗證的商業機會
“剛剛”的火不僅限于普通的吃瓜網友,也引起了部分明星與官博的注意。
據“剛剛”微博顯示,截至目前至少有26位明星與官博賬號關注了他。不過“剛剛”的微博關注至今仍然是0。
類型豐富的關注群體,一種程度證明了“剛剛”的賬號價值,自然也引起模仿者的關注。
從6月開始,剛子陸續發現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視頻號,甚至QQ空間等平臺都出現了與“剛剛”類型相似的賬號。他們不僅使用相似的頭像,各自內容也因地適宜進行調整。
圖源:“剛剛”微博
常見的如抖音、快手、視頻號調整成短視頻形式,而小紅書的內容多與明星相關。
在微博上,由于不能使用同一個昵稱,有博主將昵稱改成“剛剛看到”,發文格式與“剛剛”基本一致。目前該賬號粉絲量已經達到55.9萬,但點贊評論數據卻遠低于“剛剛”。
不過,剛子認為這些模仿賬號暫時沒有給他帶來同質化競爭的壓力。唯一的煩惱是希望這些模仿者們注明自己并非微博的“剛剛”,擔心粉絲混淆。目前,他也還未考慮入駐其他平臺或者發展矩陣賬號。
雖然剛子未向我們透露具體的商業變現情況,但參考微博賬號的常規盈利模式來看,商業收入來源主要為廣告投放。
據觀察,8月17日,“剛剛”發布了一條疑似派森編程的報名廣告,被微博平臺判定為內容涉及營銷推廣,評論區也有粉絲發言“原來是恰飯”。目前,“剛剛”主頁已經找不到該條微博的身影。
剛子透露,自己正在考慮一些新鮮有趣的變現方式。從目前粉絲的支持度來看,他準備把運營“剛剛”當成主業堅持下去,希望未來兩年內可以實現粉絲1000萬的小目標。
三、是短句的勝利,還是信息量的爆炸
“剛剛體”還能風靡多久,我們尚未可知。
在它之前,2015年的微博曾流行過“今天是周五么”、“今天SONY破產了嗎”等相似類型的賬號。
畢竟,“今天是不是周五”幾乎是全人類在退休前都會關注的話題,而“SONY有沒有破產”同樣是SONY鐵桿粉日常調侃關心的內容。“你們會覺得無聊嗎,那是因為你們不是這個小圈子里的人?!?/p>
雖然以上類型賬號初看新奇,但關注時間長了可能會陷入內容過度同質化的無聊。
6年過去,“今天是周五么”的微博粉絲從2015年的8萬多變成現在的19萬,但周五報時卻停留在2019年4月,互動數據也下滑至百余個點贊與評論。目前主頁最新一條動態是平臺自動發布的生日動態。
即使“今天是周五么”時隔很久沒有進行報時,但在這條生日動態下評論區仍有24條留言,有人祝周五君生日快樂,也有人替他發“明天是周五”。
就像短視頻網紅半年甚至兩三個月的生命周期,微博賬號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生命周期。一時新奇感過去后,賬號如何保持生命力,是內容創作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不管是“今天是周五么”,還是“剛剛體”,它們的表達方式都是相似的短小精煉。雖然沒有完善的修飾或語境作為參考,但卻能夠滿足基本的信息需求。
一方面,這代表短句的勝利,微博排隊轉發的形式本身也利于情緒的感染和擴散。當一層層評論轉發高樓被蓋起,微博用戶在這一刻找到了認同與歸屬感。
圖源:剛子朋友圈
當“剛剛,日本男乒單打全軍覆沒了”的微博轉發量達到4.1萬,網友們奔走相告這一好消息。連剛子也在朋友圈感嘆“一不小心完成了學新聞時候的小幻想”。
另一方面,短句的勝利也印證了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量爆炸現象。
僅參考最近幾個月的娛樂圈瓜田大豐收現象,多數網友已經抱怨出現吃瓜PTSD。
在《娛樂至死》中,曾寫到這樣一句話:“到處是水,卻沒有一滴水可以喝”。在信息的汪洋里,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聞和信息,面對這些信息,我們可能找不到一點有用的信息,也不必作出任何回答。
當短句取代復雜的思考,“剛剛體”或將獲得意外的勝利。
編輯 | 松露
校對 | 彭依慧
作者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