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懶的品牌“No name”,懶得做廣告,包裝也不設計
原標題:這個很黃很有名的品牌,居然懶到沒有名字……
今天,介紹一個很有意思的品牌。
它連名字都沒有,卻是加拿大國寶級品牌,在加拿大國產快消品牌中擁有最高市場占有率。它又黃又粗暴,卻讓大家愛不釋手,把它的「黃」,裝滿了加拿大的千家萬戶。它堪稱地球上最懶公司,但其「超懶」營銷方式,卻讓不少明星與品牌都紛紛效仿……
這個品牌是?
答案其實已經藏在簡介里,那就是——No name (無名)。
一、地表最懶品牌!懶得起名,懶得打廣告,包裝設計都不做!
要論地表最懶品牌,如果No name稱第二,想必無人敢稱第一。
No name有多懶?
首先,它不僅懶得給自己取名字,就連自己的產品名,也是各種簡單粗暴。好比,可樂就叫「可樂」,有何特點?是否可口?它才不管……
圖片來源:twitter@katie
葡萄酒有不同種類?簡單,白的就叫白葡萄酒,紅的就叫紅葡萄酒……
圖片來源:twitter@gary
當然,No name 的懶并不是源于起名障礙,因為它不僅懶得起名,甚至連包裝設計也懶得設計。「黃色」+「品類名」,就是它做出的最大努力,以至于只要它出現的地方,就全部很黃很粗暴……
而如果你強烈要求它多寫兩句,它就會把產品,再給你解釋一遍……
Cofee in a paper cup 譯為:裝在一個紙杯里的咖啡
二、超強營銷王者!以不變應萬變,無招勝有招
風清揚說得好,真正的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的。而叁爺在翻閱了《笑傲江湖》以后,發現No name顯然深得風清揚真傳。因為風清揚在《笑傲江湖》第十章《傳劍》中提到的三重境界,早已被No name學走。
01、第1重境界:活學活使
風清揚對令狐沖說:
學招時要活學,使招時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練熟了幾千萬手絕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終究還是給人家破得干干凈凈。
別看No name 懶,卻是活學活用的一把好手。要不就不做營銷,一做營銷,就把自己的「超懶」營銷發揮成為了絕世大招。好比,人們嘲笑它懶,嘲笑它產品包裝上偷懶的「解釋體」,那就干脆把「解釋體」發揮到極致。
翻譯:社交時吃的茶餅干,一個人吃也沒毛病
翻譯:手指餅干,不含大拇指
翻譯:濃縮檸檬汁,檸檬汁不會“思考” (Concentrated也有“思考”的意思)
翻譯:慶祝混合拼盤,拿來慶祝失敗也可以
翻譯:三角型薯片,咬一口就不是三角型了
有人說,會偷懶的人往往很聰明,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達成最佳的效果。
No name就是典型案例。它的操作是如此簡單,包裝上的「解釋體」還是「解釋體」,只在推特轉發的時候加上了一點小聰明、一點自黑,就把原本稍顯呆板的「解釋體」,玩出了北美喜劇式的幽默。
02、第2重境界:出手無招
風清揚告訴令狐沖:要踏入高手的境界,還需要做到出手無招。
令狐沖問:根本無招,如何可破?
風清揚說:把套路打碎,混用,不能算無招,對方仍然可以辨別你的套路。
他向令狐沖打一個比喻:要切肉,就需要有肉擺在面前;要砍柴,總得有柴可砍;對手要破你招,你總得有招給別人破。當你無招的時候,對方就蒙了,根本不知道你下一步會打哪里,防不勝防。這就是無招勝有招。
這一點,用來形容No name的大招,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就在去年,這家懶到骨子里的公司,成立42年終于第一次打廣告了。然而當大家紛紛湊上前去查看它有何大招可學時,卻發現根本無招可學。為什么?
來看看No name打出來的廣告。
翻譯:樓梯,用來上樓的
翻譯:建筑,用來裝人的
翻譯:出租車,可以坐四個乘客一個司機……
翻譯:出口,是用來出去的
翻譯:廣告牌,就是用來打戶外廣告的
有招嗎?沒有招,甚至除了No name那個不甚正經的品牌名,一點其他品牌信息都沒有。
但是傳播效果杠杠的,幾乎每個人,都在討論這一堆沒用的廢話。
好比No name做的「視頻」就被吐槽為「教會了大家做PPT……」
03、第3重境界:能制人,而決不能為人所制
風清揚從地上拿起一根死人腿骨,隨手以一端對著令狐沖,問:你如何破我這招?
令狐沖不知他這一下是什么招式,頓時蒙了,說:這不是招式,因此破解不得。
風清揚笑道:這就是了。學武之人使兵刃,動拳腳,總是有招式的,你只須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敵。
令狐沖道:要是敵人也沒招式呢?
風清揚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
看到這里,你一定會想,No name這一招并不難,又有什么不好學的呢?
還真的不好學。No name看似什么都沒做,卻又似乎比什么都做了的品牌還厲害。
出一個萬圣節套裝,就被加拿大年輕人瘋搶。
搶不到的童鞋,就算往黃衣服上貼黑字,也要向No name的「超懶」精神致敬。
加拿大高中躲避球隊,也拿它們家的標志黃T做官方著裝。
甚至連加拿大知名搖滾樂隊Andre Pettipas and the giants的專輯海報,都在模仿No Name風。
在加拿大,任何一個品牌想要模仿No name——不留品牌信息,只說廢話,都只會是給No name做嫁衣而已。
大名鼎鼎的企鵝圖書就曾模仿No Name寫這種沒意義的廢話,做完海報后,還得小心翼翼的問No Name:味兒正么?
No name:來來來,禮尚往來——「字,里面可能包含情節」。
可是,No name是如何做到「什么都不做」卻又似乎什么都做了的呢?
三、No name無招背后的極致千萬招!
那么,No name是如何憑借「什么都不做」而躺贏的呢?實際上,在No name看似「無為」的招數里,其實早已蘊涵了千萬招。
01、招數一:黃到底,很黃很粗暴,卻也足夠特別而有記憶點
有人說,色彩是最重要的視覺錘,因為它往往在品牌及其包裝設計中,占據最大面積。顯然,看似偷懶的No name,深諳這一點。所有產品、所有廣告都黃到底,卻也為其品牌建立了統一的視覺系統,讓自身品牌與黃色建立了深刻關聯。
02、招數二:高頻刷臉,新地點,新關注點,新關聯,總之就是刷臉!
這個十分好理解了,就是頻繁刷臉,哪兒更容易刷臉,哪個點更容易刷出水平,刷出關聯,就去哪兒刷臉。好比此前提到的No name42年來「活久見」的廣告宣傳攻勢,就祭出刷臉大法。電視廣告、社交媒體、戶外廣告,全都不放過,甚至就算你想逃離No name的「黃色」包圍圈,來到火車站、坐上火車、哪怕望向窗外,都逃不過No name的「黃色解釋體」。
圖片來源:thestar.com
不僅如此,別看No name在包裝設計和廣告語風格上「死不悔改」,人家可是玩轉新媒體營銷的一把好手。No name的戰略營銷很大一部分來自推文(tweet,twitter推文消息),就連被譽為「推特治國」特朗普,都要說一聲「承讓」。在推特(twitter)上,No name活躍得就像一個高仿號。除了時不時調侃一下自己的「極簡」包裝,還會緊跟時事,「嘴賤」兩句。
好比,在推特上直播奧斯卡頒獎禮的盛況。
對,還是一貫的「偷懶」極簡風直播
03、招數三:懶到底,一招鮮吃遍天,一直吃一直鮮
品牌是有人設的。
美國學者瑪格麗特·馬克(Margaret Mark)和卡洛斯·皮爾森(Carol S. Pearson)共同提出過一個“品牌原型”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有生命力的長壽品牌是具有人格原型的。他們將原型分為四類共12種:
獨立動機類人格:純真者、探險家、智者
征服動機類人格:英雄、亡命之徒、魔法師
歸屬動機類人格:凡夫俗子、情人、弄臣
穩定動機類人格:照顧者、創造者、統治者
生產力的升級,使得如今的好產品已經不像以前那般容易C位出道。好產品那么多,為什么要大眾選擇你?變成一眾品牌都百思難得其解的哲學問題。
而品牌人設,則能夠向大眾傳遞自身個性化與差異化,為你的品牌帶來社交屬性加成。不失為加強消費者記憶,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的好辦法。
實際上,雖然No name名字與「無印良品」類似,但與無印良品依靠奢華「包裝」售賣高價的做法不同,No name品牌的初衷,源于想要把最便宜實惠的產品帶給大眾。畢竟憑借著在營銷與包裝上的「偷懶」,No name成功地把產品售價控制在了市場價的60%以內。
然而No name一直以來堅持的,看似偷懶的人設,也塑造了No name獨特的品牌個性,讓人覺得它好自然好不做作,由此,也形成了其獨有的品牌文化。
就像加拿大《新紀錄雜志》記者Daniel Caudle總結的那樣:
No Name是我們加拿大的秘密,我們不需要包裝和營銷來說服我們一種產品比另一種優越。
道家的「無為而治」早已被No name窺得精髓,真正的高手總是無招勝有招。沒有招數的No name,不需要招數,只要有實惠優質的產品兜底,無論它怎樣撒歡兒偷懶,它都是加拿大人冰箱里最愛的「黃」。
何況,它的招數其實可高級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