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戲無腦刷屏,微信憋出了一記昏招?
首發:傳播體操
小游戲火了,但我的微信群也全軍覆滅了。小游戲社交化玩法,順利讓每個人都成為了微商,這對于一向以用戶體驗為首位的微信,是一記跌落神壇的昏招?還是進化蛻變所必須的陣痛?
一、小游戲——微信群聊牛皮癬
小游戲分享鏈接毫無疑問成為了群聊牛皮癬,與以往的微商牛皮癬不同,此次小游戲轉發大量發生在熟人社群中,無論是熟人間的同學群、親友群還是半陌生人的興趣群都被刷屏。
與之前拼團小程序相比,小游戲的轉發不會涉及到商品購買,所以也不會有一些金錢上的心理防備,更多是作為一種具有信任背書的游戲推薦,讓人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但也同樣更防不勝防。
大多數人頭一兩次看到小游戲分享鏈接,還比較好奇和歡迎的,會想體驗一番。
然而隨后畫風一轉,小游戲的社交復活玩法讓各種微信群幾乎全軍覆滅,有朋友稱一晚上最多能刷出四五百條小游戲分享鏈接,一大塊一大塊的小游戲鏈接宛如牛皮癬般的存在,讓人有卸載微信的沖動,多年良好的用戶體驗,一下子被小游戲拉低。
兩個小游戲轉發鏈接就能刷屏:
當然,就如同外賣優惠券群、打車優惠券群一樣,不少人建立起小游戲續命群,專門應對小游戲的分享復活玩法。
微信官方則表態:小游戲的社交分享屬于玩法創新,但需要平衡用戶體驗。參考騰訊官方出品的跳一跳等小游戲,均未采用分享復活的機制,預計微信后續會對小游戲的社交分享出臺一些限制措施。
可以預見的限制可能有:小游戲的分享鏈接面積縮小,小游戲審核更難,誘導分享的限制和小游戲封禁變得更加嚴格,通過小游戲防沉迷系統限制分享及使用。
張小龍說過對小游戲抱有十足的耐心,一旦限制措施出臺,小游戲的開放速度并不會像想象中的那么快,紅利可能也非一般的團隊能捕捉到。
二、爆款小游戲公式:搬運復制+社交化
小游戲開放發布22天,上線的游戲300多款,相比于騰訊系的對戰類小游戲(麻將、棋牌、坦克大戰等),第三方開發的小游戲基本上都是移植搬運以往的輕量級手游及H5爆款游戲,愛消除、棋牌、彈一彈、飛刀手……無不是在其他平臺已經驗證過的熱門游戲。
那么,如今對于小游戲團隊的首要任務無非是大量復制以往的輕量級游戲,加入社交復活的玩法,扔到微信群里驗證傳播效果,這里面其實拼的是團隊的反應速度和執行能力。
但也正因為如今的爆款邏輯如此簡單,相信小游戲賽道的競爭也會異常激烈。
在我個人的好友游戲列表中,基本上能夠以《跳一跳》作為分界線,排名在跳一跳前面的不過五六個,玩游戲的好友數在100-300多不等;排名在跳一跳后面的,玩游戲好友人數迅速跌落,10名以后的小游戲基本只有個位數的好友在玩,馬太效應在社交化分享的推動下被迅速放大。
在《最強彈一彈》出現后不久,快速涌現了《彈球王者》、《物理彈珠》、《物理彈球正版》等一大批同類游戲。
認真觀察一下游戲列表不難發現,幾乎每一個爆款小游戲出現后,都會有大量同類游戲出現。
三、審美疲勞催生小游戲+公眾號雙矩陣
作為一個輕量級游戲,審美疲勞來的異常快。在以往的現象級小游戲中(如《flappy bird》、《圍住神經貓》、《1024》等),熱度持續主要也就是2周左右。
回看《跳一跳》,自去年底微信更新發布后,即便有群競賽等社交化迭代,在我個人好友中近一周的上排行榜的榜人數僅有10人,最高分僅400出頭,而我好友中體驗過跳一跳的總人數有1000+。
按照微信官方的說法:小游戲用戶留存達到同類H5游戲的兩倍。盡管小游戲的社交分享機制目前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續命,但單調的玩法足以讓人快速審美疲勞。
另外說一句:不少朋友表示抖音都開始讓人疲憊了,小游戲的審美疲勞問題將更嚴重。
從個體上看,每一款小游戲注定是成為生命周期較短的產品,就如同《圍住神經貓》、《1024》等。預計小游戲的好友排行榜將不斷會有大幅排名變動,顛覆和被顛覆都會十分迅速。
那么小游戲團隊在小游戲的場景下,除了通過安卓內購、廣告等必要手段變現外,目前可見的大趨勢是需要通過小游戲矩陣不斷互相導流形成流量池,或將用戶沉淀到公眾號中,以便二次觸達。
多種小游戲導流矩陣+沉淀用戶的公眾號矩陣,這種雙矩陣是小游戲玩家普遍做法。
在《最強彈一彈》中,除了最早的轉發至群聊復活外,現在還有觀看15秒廣告復活(激勵式視頻廣告),而觀看廣告時會彈出app下載按鈕鏈接,作為廣告變現手段。
游戲結束時得分畫面中,也有引導玩更多游戲的信息——實際上是放出二維碼引導關注公眾號,當你關注了以后,公眾號菜單欄中還會有“更多游戲”的二維碼引導用戶關注另一個公眾號,如此循環反復,不斷通過這種方式導流吸粉、沉淀用戶。
四、小游戲未來去向何方?
小游戲未來開放的功能無意會越來越多,據微信團隊透露,小游戲正在探索上線“紅包玩法”:如無法通過某項關卡時,可以通過發紅包的方式邀請好友幫助。而更多相關接口也會陸續開放。
小游戲的玩法也會不斷豐富,與視頻、圖文結合,與社交拼團、砍價結合,與相機攝像、語音輸入等功能的結合,都是未來很有可能的方向。相信以后的小游戲也不僅僅是游戲,還能關聯更多娛樂休閑IP,還能與電商及線下相關聯。
按照手游的發展路徑,小游戲會有從輕向重的發展趨勢。目前小游戲代碼容量限制在4M,熱門小游戲主要集中在休閑、益智、對戰類游戲上,一旦代碼包放寬限制,將會不斷涌現大型重度游戲。而隨著網速的5G升級、手機性能不斷升級,硬件已經不成問題,小游戲的重度化應該會是必然。
但到底何去何從,就要看張小龍了。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