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賣三款“泡面”,24小時營業,“不方便面館”是怎么火起來的?
來源:職業餐飲網
作者:王春玲
原標題:只賣三款“泡面”,24小時營業,這家餐廳成餐飲新網紅
本文已獲得授權,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只賣煮方便面、24小時營業、每碗面的售價都在28元以上、年輕客流不斷……”
你說流弊不流弊?
最近兩年,關于餐飲+新零售方面的探索在行業里從來沒有停止過,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足以撩起餐飲老板們敏感的神經,生怕錯過一場和財富有關的流動盛宴。
先有魏家涼皮在西安,用涼皮+社區超市的形式開出了魏家涼皮便利店,深受西安人民的喜愛;后有馬云的盒馬鮮生,用現場制作海鮮餐食+超市的形式占領了新零售的制高點……
而最近,小編在廣州探店期間就發現了這家以“煮方便面”為切入點的24小時新零售餐廳——不方便面館。
要說這家餐廳的背景那可是很深,幾位合伙人是做裝修設計出身,大名鼎鼎的遇見小面、太二酸菜魚都出自他們之手,別看只開了一家店,卻成了各位餐飲大咖去廣州必去打卡的店。
方便面+零食超市=餐飲新零售
咱們有圖有真相啊!下面就跟隨小編來看一下不方便面館的尊容吧:
這家不方便面館,選址是在一個TIT創意園,一聽就是搞藝術的地方,店的外觀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便利店。
門口赤裸裸的寫著你已進入24小時吃喝玩樂區,言外之意是這里不只有吃的哦,還有喝的和玩的,這還挺勾起人們的好奇心的。
整個門店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區域:
1、用餐區
2、飲品區
3、零售區
4、廚房操作區
1、用餐區
一進門,就是用餐區,整體裝修風格都是黑白配,整個用餐區的面積也就10幾個平方,雖然狹小,但是通過合理的動線設計,最大限度的容納了顧客人數。
2、零售區
所有的區域都是以溫度為劃分,左手邊就是15—25度的零售區,主要出售的都是市面上不常見的進口食品,這樣溫度的一個劃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專業、新鮮。
在零售區,日韓食品偏多一些,售價也會偏高一些。
還專門有一個貨架上擺放了各種方便面,而且這可不是常見的方便面,是亞洲排名前十名的方便面。
大名鼎鼎的辛拉面也在此。
3、飲品區
0-4度是飲品區,占滿了整面墻,一進來就感覺酷酷的,有果汁、有可樂,有水,當然也都是進口飲品。
各種稀奇古怪的飲品,都能在這里喝到,當然價格也比國內的飲品要貴一些。
4、廚房操作區
在用餐區的背面,就是80—100度的產品制作區,如果你想在店里吃一碗熱乎乎的面,那么就在這里制作。
然后,一碗熱乎乎的面就出鍋了,慰藉每個孤獨的靈魂。
一碗“方便面”,如何做到24小時客流不斷?
1、選品:以亞洲排名前十方便面為切入口,帶動零售
“為什么要選方便面啊?多常見啊”
“不就是方便面嗎?為什么我要來你這里吃?”
“一碗就要賣28-36元,搶錢啊?賣的出去嗎?”
……
相信很多人像小編一樣,在去不方便面館之前心里就已經產生了一萬個為什么了。
這時候,在選品上就體現出了店家的過人之處,如果他們賣的是國內普通的方便面,恐怕早就被人唾棄死了,而選擇以亞洲排前10名的方便面作為切入口后,這本身就有話題,口感也經過了市場的檢驗,所以在口味持久性上不成問題。
至于,一碗方便面賣出28—36元一碗,會不會太貴了?
首先不常見的物品本身就自帶高溢價屬性;其次,不方便面館的方便面還有一個獨特的競爭力“還原”。
以往,比如說我們吃XXX品牌的牛肉面,基本上是很難吃到牛肉的,就算是吃到了也不夠塞牙縫的,跟包裝上完全不符。
而不方便面館恰恰捕捉到了這一痛點,所見即所得,就拿其中一款辣味烏龍面來說,是韓國人常吃的面食,以蝦、魷魚圈、青蛤一類的海鮮為配菜,那在不方便面館出品后真的可以看到這些配菜,顧客就會感到特別值。
通過不方便面館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新零售餐飲在餐食上的選擇要符合以下幾原則:
1、選品具有廣譜性,不用教育顧客
2、產品本身操作簡單,可傻瓜式操作
3、產品組合后具有高價值感(比如方便面+海鮮)
4、售賣產品和本地客群匹配(比如魏家涼皮,都是社區店,主賣產品是涼皮,所以在它的便利店里賣醋,醬油就沒問題,因為匹配)
2、24小時客流不斷,巧用一面書墻,增加下午茶場景
方便面也好,面條也好,便當也好,這些餐品都有主食性質,中午、晚上、宵夜是它們被用餐的主要場景。
而下午2:00——5:00之間是這類餐廳的閑時,既然想做24小時生意就一定要在這方面下些功夫了。
在不方便面館,它的做法是利用一面書墻,給顧客打造了一個下午茶的讀書時間。
這樣一來顧客就不用刻意去找咖啡店,在一個便利面館里也能享受到良好的讀書氛圍,只要我是閑時我就歡迎你在我這里多坐一會,是不方便面館的經營理念。
只因為這一個舉動,不僅讓不方便面館多了一個盈利點,還讓餐廳變的有質感,喝一杯進口飲料,吃一碗泡面,看一本雜志,讓都市繁忙的心靈有了可以安放的空間。
3、只賣三款面食,自助服務,三個女孩搞定一個后廚
新零售的難點,不在于零售的售賣品,而在于要選什么樣的餐,很多人做不好新零售,都是在餐上出現了問題,確切的說是在效率上出現了問題。
新零售的鼻祖7-11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摸索期,最后選擇了飯團、便當、關東煮、拌面等作為主打餐食。
產品線比較復雜,如果是普通的餐飲門店效仿,恐怕只能死路一條,但因為7-11后端強大,員工效率高,所以是沒有問題的。
不方便面館在效率上做了革新,三個女孩就能搞定一個后廚,具體做法是:
(1)只賣三款方便面,提高效率
過去在不方便面面館有8款方便面,但在創始人團隊看來,前期做測試產品可以多,最終新零售餐飲還是能滿足基本要求就好,不能做太多,那樣效率就會很低。
現在在不方便面館,只有馬來西亞叻沙海鮮面、韓國酸辣泡菜面、辣味烏龍面三種,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2)3分鐘出餐,面統一煮,配菜單獨加
就算是不會做飯的小孩,恐怕也會煮方便面,這就說明方便面本身具有操作便利性。
為了提高出餐效率,不方便面館的配菜借鑒了麻辣燙的模式,一個個格子配好以后供使用,操作人員只需要把規定配菜融入到方便面里煮即可,大大的提高了出品效率,而且整個后廚看起來也十分的整潔有章法。
(3)不設服務,顧客自助收取餐盤,節省1-2名人工
在不方便面館,只有兩種職務:收銀和后廚操作人員。
在門店里你是看不到服務員和送餐員的,因為店里不設這個崗位,不方便面館鼓勵顧客自助取餐食。吃完自助收餐盤,類似于食堂的模式,店員只需要簡單擦洗下桌子就等著迎接下一波客人了。
別小看這一個動作,它不僅讓餐廳至少節省2個人工,還讓顧客體驗感也更好一些。
小 結
無疑,沒有一個時代的土壤能媲美今天,如此的適宜餐飲新零售的生長。
然而誘惑多的地方,從來也就是陷阱最多的地方,以什么餐食切入?選品是否有持久性?效率是否能匹配?一個城市容量有多大?是否只適合一二線城市?這些都值得我們所思考。
避免引爆了流行,卻迷失于常識是我們在做餐飲新零售時應有的警覺!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