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屏長圖文《90后測試題全國統一卷》背后的有趣青年
來源:新榜(ID:newrankcn)
作者:二維醬
原標題《一篇文章500萬閱讀漲粉5萬,讓90后淚奔刷屏,曾經他卻打算賣掉公號》
這個春節,在你的朋友圈里刷屏的是什么?
也許是看得懵逼的區塊鏈,也許是關于春晚冬奧會的吐槽,也許是“旅行好友”們發的帶定位的“明信片”……而對于榜妹這樣的90后來說,很可能還有一篇名為《90后測試題全國統一卷》的長長長長長圖文“回憶殺”。
它就像一部時光機,從各種追熱點的洪流里冒出來,用懷舊的情緒觸動了回到家鄉的青年們。點開它,指尖劃過時間畫卷,我們多多少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完含淚轉發:這就是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是我是我。
于是,就在很多公號都休假停更的時間里,公眾號“有趣青年”收獲了一篇閱讀量超500萬的爆文和5萬新增粉絲。
沉浸在“回憶殺”中的你肯定沒想到,公號背后的創始人是個留學歸來的93年小鮮肉。他曾經差點就把手上的公號賣掉,但如今旗下公號矩陣粉絲已經有幾百萬。
01 要讓大家陷在回憶里無法自拔
從“有趣青年”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這個公號的主要受眾是身處校園或者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與90后群體的重合度很高,公號團隊的成員也都是90后。百萬粉絲和精準的定位成為爆文的鋪墊。
90后的童年回憶其實并不算一個新鮮主題。還記得去年兒童節時,網易噠噠曾推出過一個“滑向童年”的H5,用哆啦A夢、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等等形象和經典臺詞喚起了大家的童年回憶,在朋友圈里引發刷屏傳播。
“90后測試題”與這個H5有著相同的情感基礎。那些年少時曾經沉迷過的事物,是屬于一代人的共同記憶,是能讓天各一方的同齡人產生同一種情緒的紐帶。
爆文的誕生,通常與踩準了某種情緒有關。這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為何別人家的公號能抓住那根爆文的導火索?
榜妹與“有趣青年”團隊交流后,發現他們做了這三點:
1. 選擇春節發布,大家比平時更容易感慨
春節放假的時候,無論是學生還是已經工作的人,都回到家鄉,脫離了原本一個人在外的生活狀態,置身于記憶里熟悉的環境中。不管是參加同學聚會,還是走親戚、相親,都會聊起從前的點點滴滴。
觸景生情,大家會比平時更敏感,更容易懷舊、感慨,這個時候來一顆“催淚彈”也更容易引爆。
2. 盡可能細致和全面
為什么選定了這個主題?“有趣青年”告訴榜妹,因為之前在網上看到有很多90后追憶童年,大家關注了90后動畫片、90后零食、90后電視劇等話題,但內容都很分散,也沒有什么圖文對這個話題進行更直觀地展示和挖掘。于是他們決定集中搜集資料和信息,制作一份90后的回憶,要盡可能細致和全面,圖文并茂,讓大家看這一篇就足夠了,讓大家陷在回憶里無法自拔。
為了這份有分量的“回憶殺”,團隊所有成員花了十天左右時間收集資料。圖片有很多是在網絡上找到的,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翻找舊物拍。“素材來源于生活嘛,之前有逛過一家全是童年零食的店,第一反應就是這些都是素材啊,不管能不能用的到,先搜集起來就對了。”
對于細節的挖掘,也許是文章之所以能引發廣泛共鳴的決定性因素。當你發現很多年前自己曾買過的那個玩具、抄過的那句歌詞,完全還原地重現在屏幕上時,懷舊情緒也有了一個真實可感的載體。
“有趣青年”團隊說,“從確定選題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在內容上不可以千篇一律,不能只簡單地找一些大家都知道并且爛透了的事情。我們一起發散思維,討論追憶小時候的趣事,然后發現記憶是可以被打通的。要挖掘細節,要找到那些大家都感同身受卻因為時間流逝而忘記的東西。”
你能從長圖中看到小時候每個暑假邊拍手邊唱的那首兒歌:
還有從記憶里打撈出來的歌詞本:
這篇推文的制作周期也比較長,差不多花費了半個月時間,團隊成員們每天都會去進行小的調整,文案和設計前前后后經過很多改動。就在文章發布前5分鐘,團隊還在為了排版問題“爭執不休”。
3. 打破傳統的排版模式
人們是視覺動物,一張張老照片匯聚在一起,就像打開了時間的盒子,而這些圖片和文字以何種形式呈現,也影響著打動人心的力度。榜妹發現,“有趣青年”嘗試過不少新穎有趣的排版方式,比如開創出一套獨特的微信測試題風格的排版,偶爾還會花大量時間制作漫畫形式的圖文。
對于90后回憶的選題,一開始他們就決定要做成特殊排版形式,力圖打破傳統的模式。“設計排版都是為內容服務,沒有什么限制,只要可以讓圖文更好地展現,什么都可以嘗試。”摸索之后,他們發現用橫屏的形式更加清晰和全面,加入時間節點更直觀。
在各方面精細的打磨之下,這篇《90后測試題全國統一卷》最終引爆了90后的朋友圈。
明明沒有題目,為什么要叫測試題?你也可以這樣理解:雖然沒有題目,沒有給出答案,沒有分數計算,但這對于90后來說,就是一套開卷測試。你可以在心中默默給每一張圖打上勾,證明它曾經出現在自己的回憶中。
02 出國前差點把粉絲賣掉,在國外一年漲了兩三百萬粉絲
與“有趣青年”同屬一個公司(深圳時刻文化有限公司)的公眾號,還有“晚安少年”“日記本”“喵姐種草”,其中“晚安少年”32次進入微信月榜500強,“有趣青年”9次進入500強。
如今整個公司賬號矩陣粉絲已經超過500萬:“晚安少年”240萬,“有趣青年”120萬,“日記本”100萬,“喵姐種草”60萬。
這幾個號的人格化屬性都很強。比如“有趣青年”的狗哥,狗哥會在評論區與粉絲互動,他喜歡自嘲還很自戀,經常在圖文里分享自己的生活,逗大家開心,所以粉絲們會覺得這個男生很可愛,真實。
有時候幾個公眾號之中還會玩CP,粉絲不一定關注了其他號,但也知道其他號的主人公。“比如狗哥女友粉就很吃喵姐的醋,因為他們老覺得喵姐是狗哥的女朋友。”
木易
時刻文化的創始人木易也是90后,出生于1993年。2013年,他懵懵懂懂地開始做公號,那時候還在上大二。
因為本科學的是計算機,木易喜歡用技術做一些有意思的小東西。他在公號里寫打卡程序,慢慢積累起了第一批近兩萬的粉絲。他嘗試注冊了很多公眾號,在每個上面玩不一樣的東西,靠運營,靠內容,靠技術,建立起粉絲基礎。
2015年,木易去美國留學。他說,出國那天,在機場和榜哥微信聊天,問榜哥,要不要干脆收一筆錢,把粉絲賣掉。榜哥回了三個字,不建議。
后來木易一邊在美國讀書,一邊帶國內零散的團隊繼續運營公眾號。那一年,是公眾號發展的黃金時期,“可是我身在國外,速度被拖了節奏”。即使這樣,在國外那一年還是漲了兩三百萬粉絲。碩士畢業前,木易經歷了各種糾結和思考,最后放棄了在美國的職業道路,回國全身心投入內容創業。
回顧做公號的這幾年,木易覺得自己踩過最大的坑可能是在漲粉渠道上的嘗試,浪費了太多錢。
在他看來漲粉效果比較好的有兩種方式,單推和廣點通。如今漲粉確實比從前困難了不少,但木易建議,中腰部以下的賬號可以繼續嘗試用自己的剩余流量做單推。他說,“有趣青年”上個月嘗試了一次頭條單推,漲了一萬粉絲。
還有一點關于團隊管理的經驗,是他自己的一個轉變:從以前所有賬號都親自審核,到如今放手讓團隊自己去成長。
“比如這篇500萬爆文,發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這篇文章,是‘有趣青年’自己的產物。”
03 一篇爆文的喜悅背后,其實經歷了漫長的準備和等待
“有趣青年”告訴榜妹,他們嘗試過很多次特殊圖文,準確來說每一篇圖文都是抱著能成為爆文的心態來制作和發布的。當這篇推文發布后第二天閱讀量突破100萬時,終于能感嘆一句,功夫不負有心人。
就像長圖末尾那句“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這不僅是對所有90后的祝愿,也是對自己的希冀。
來源:新榜(ID:newrankcn)
作者:二維醬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