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Joy、Roy
撰文:Roy
數英原創,轉載請遵循底部規范
2017年4月底,距離“優享”功能正式上線不到1個月,滴滴上線了一支只有文案沒有旁白的廣告。
從司機的視角出發,展現優享給與乘客自由的空間。不僅創意角度刁鉆,在廣告中出現的一對男生握手相望的鏡頭,更是引起了網上的一番熱議。
滴滴怎么敢做這樣一支廣告?
消費者能接受嗎?
背后的廣告公司是誰?
也許是因為習慣了舒適圈的穩定,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廣告涉及同性戀話題并不是一個很“安全”的行為。
而主導這支片子誕生的創意公司,是一家成立不到1年,就生猛拿下5000萬營業額的北京獨立創意公司TOPic。如今,正值他們的1周年生日,數英借機采訪了TOPic的兩位創始人——陳聲雄和李雪,聽他們聊聊關于TOPic的一些故事~
跳出4A,做一點冒險的事
左一:陳聲雄
陳聲雄,TOPic的創始人之一,Art base出身的資深創意,認識的人習慣叫他“阿雄”。和另一位擅長客戶策略的創始人李雪 (Snow Lee)一樣,他們都是有著十幾年4A經驗的資深廣告人。在聯合創辦TOPic之前,阿雄和Snow分別是Cheil的GCD和GAD。
右一:李雪Snow
專業領域上的互補,再加上在行業里積累的沉淀,兩人在理念和工作上十分默契。在2011年到2016年之間,他們一起帶領整個團隊,負責三星全線手機的中國本土化推廣業務,最終幫助三星奠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霸主地位長達四年。
阿雄和Snow搭檔的作品混剪
他們服務過很多知名國際客戶,也收獲了近百項國內外重要獎項。在旁人看來,他們或許已經站到了廣告營銷的最前沿。然而當他們共事5年后,阿雄和Snow卻發現自己已經慢慢被落下了。
為了維持龐大的體系能夠自如運轉,4A廣告公司通常會跟客戶采用月費的合作制度,創意營銷人也會長時間深耕某個領域。這種模式下,團隊不僅能為品牌客戶提供穩定如一的服務,同時營銷人也能對消費者洞察和消費趨勢有更深層的理解。然而這樣有限的空間,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們的熱情。
“年初是S系列上市,年末是Note系列上市,中間再穿插一些與運營商的合作。每年都是不斷地重復作業。”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他們意識到在4A的體系下,已經沒法快速滿足客戶一些延伸性的需求。近幾年涌現的獨立創意公司,更是印證了他們的想法。機緣巧合下,阿雄和Snow這對“創意+阿康”組合,決定跳出舒適圈賭上一把。花了近3個月時間,他們招兵買馬組建團隊、注冊公司信息、全北京挑選辦公地……直到2017年2月份,最初只有6個人的TOPic,終于正式成立。
在“傳統”與“互聯網”中游刃有余
“創意人都喜歡做有趣的事情,我們也是一樣,但我們更看重做事的態度。很多看似無趣的工作,只要我們認真去做了,往往就會變得有趣;有趣不是開始,認真才是。”
雖然阿雄和Snow曾經是廣告公司的高層,但離開4A的光環和體系后,一切幾乎都要從零開始。首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是,他們究竟要創立一家怎樣的公司?
英文單詞topic作為公司的名字,承載著兩位創始人對這個品牌的期許。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公司LOGO設計還是英文名稱,他們都刻意強調了前三個字母'top'
TOPic公司標志
“TOPic代表著頂尖話題”,阿雄解釋道。“我們希望我們的作品和我們服務的品牌,是具有話題性的”
優步 - 《回文詩》TVC
2016年8月1日,曾經風光無限的優步(Uber)中國,宣布被滴滴收購。
在很多人的心中,這條新聞被看作是優步退出中國的公告。當時約有70%的用戶認為優步(中國)已經消失,另外的30%則認為優步和其他出行平臺沒區別。眼看優步的用戶活躍度和訂單量不斷下降。就在這時,剛成立不久的TOPic團隊,接到來自優步團隊的比稿邀請。
來自品牌方的brief非常明確:告訴消費者,“我”還在!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1338.html
TOPic團隊在仔細分析品牌面臨的困境后,得出了“先順從大眾的誤解,再伺機反轉,顛覆舊有認知”的策略。
首先他們想到了中國古代文學里的“回文詩”,然而回文詩雖然字句優美,但轉折后的力度不夠,達不到“顛覆”用戶認知的作用。后來當創意團隊看到一支阿根廷的競選短片后,他們立刻喜歡上了這種兩套語義強烈反轉的創意形式。先說出你的理解,反過來再告訴你什么是真相。廣告一經投放,迅速止住優步用戶活躍量下降的趨勢,優步品牌也再一次回到了大眾視線。
滴滴 -《不打擾》TVC
幫助滴滴優步第一次成功發聲后,TOPic漸漸有了些不錯的口碑。滴滴的產品線很多,有時候一些項目客戶也會幫忙推薦。而讓他們徹底在滴滴甚至互聯網營銷圈火起來的,正是開頭提到的那支《不打擾》TVC。
為了突出優享區別于快車、專車的人性化服務。TOPic希望能借助“不打擾”的創意,為不同群體發聲。所以他們特地加入一些很有特征的人群形象,比如哭花妝容的女生、深夜疲憊到睡著的加班族、偷偷講著秘密的老夫妻、二次元coser……當然還有后來引起熱議的同志情侶。由于擔心客戶無法接受這個不太“安全”的設定,他們特地補拍了一些可以替換的候補鏡頭。
結果,這個嘗試在甲方內部交片時進行得十分順利。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1558.html
“還是得首先感謝客戶特別大的接受度,讓這支片子得以出街”,兩位創始人感嘆道。
盡管對自己內容把控能力有信心,團隊成員們還是非常緊張網友對這支片子的看法。會不會對品牌有負面的認知產生?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在廣告上線之后,他們發現網友的評論大部分很積極,很多人對滴滴品牌的包容度和“敢于冒險”的行為贊賞有加,甚至同志大號“淡藍”還主動轉發了這支廣告片。
阿雄后來分析:“你可能不是目標人群,也可能沒有類似的經歷,但一個品牌所表達出的善意,表達對每一個個體的足夠尊重,大家都能感同身受。”
滴滴的這支TVC,不僅讓品牌方得到很多用戶的認可,TOPic也有了一些慕名而來,主動邀請合作的客戶。除了滴滴之外,TOPic去年還服務過摩拜、荔枝等互聯網品牌,同時也涉足了一些傳統品牌。例如海爾家電三行詩廣告《這里是家》Campaign,重新對中國多元化家庭進行的細膩的刻畫,真實自然的描述家電作為家庭一份子,和家人之間微妙的關系。他們也促成了北京麥當勞和國安球隊,兩個京城老品牌94年成立后的首次Co-branding,用“堅持我的熱愛”代表球迷對國安的支持,也傳遞了麥當勞一貫以來“我就喜歡”的品牌slogan。
海爾 -《熱水器的三行詩》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3402.html
具有“topic”特征的作品不斷出街,除了給他們積攢了一些好口碑之外,也引發了團隊的一些思考。
究竟怎樣的創意才算是好創意?
不可否認創意的最終目的是為商業服務。2017年出現了很多刷屏級的案例,創意人和團隊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是當一切喧囂歸于平靜,品牌究竟獲得了什么?
“品牌的建立永遠是一點點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每一次傳播都是讓品牌有所累積為目的,刷屏級的影響需要一些運氣,構建品牌的初心從來不應忘卻。”
TOPic成立至今,所有的客戶都是比稿而來,經歷過十幾次的比稿后,也有了很多心得。
“以前我們在4A比稿的時候,為了拿下客戶通常會準備兩套案子。一套比較“飛”一點,目的展現我們的創意能力;然后一套比較安全,可執行,讓客戶有安全感。但我們自己開公司后,因為絕大多數互聯網客戶給到的時間很急,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執行之前,我們會花去大部分時間去想清楚策略的方向。因為要感動客戶,首先得感動自己;只要把自己都給說服了,才會有足夠的自信去說服客戶。創意多選擇,多方向,會造成策略沒了方向,執行沒了重點。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希望盡可能的呈現出一套精彩的提案。”
阿雄把這種比稿經驗起了一個洋氣的名字:“3O原則”:Only One Option,只有一個選擇。
用生意人的方式經營創意
坐落在北京的東三環內,一個約700平米左右的辦公室。簡約的裝潢設計,讓內部空間看起來十分寬敞。
TOPic團隊目前的35名正式員工,就在這里辦公。在阿雄和Snow剛剛決定創業時,他們并沒有料想到公司會發展地如此迅速。所以當時只帶了幾個想嘗試新環境,同時也有足夠能力承受風險的同事一起出來。后來隨著TOPic團隊的不斷壯大,漸漸地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向心力,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舊部主動加入。
TOPic的大部分核心成員,都是之前在Cheil時期曾共事五六年的同事。而且超過一半都是創意人,其中不乏有十幾年經驗的資深創意老兵,或是曾斬獲戛納幼獅金獎的新銳創意人。他們的加入使得TOPic團隊幾乎不存在溝通成本,沒有磨合期的他們,能夠很快就能進入工作狀態,快速消化客戶的需求。
翻看TOPic過往一年的案例,會發現互聯網品牌及本土客戶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TOPic這種快速反應能力,是很多品牌挑選合作代理商時非常看重的因素。
為了保持團隊對行業的熱情和創意敏感度,他們直接放棄了“月費”這種穩定的模式,而更愿意接受case by case的合作方式,用比稿去贏下客戶。和他們一起比稿的對手,雖然大多是業內知名的創意公司。但TOPic贏得比稿的勝率非常高,這一點讓阿康出身的Snow頗為自豪。
作為客戶策略專家的Snow,能夠有機會頻繁與客戶打交道。她常常會從生意的角度去思考創意行業,究竟什么才是團隊的優勢?
Snow對于客戶預算的分配很有心得。在創立之初,TOPic就在她的主張下組建了自己的媒介部門。Snow曾有這樣一個規定:無論客戶是否要求,提案時都必須附上內容的媒介方案。隨著業務的增長,他們也迅速組建了social和監測部門。Content + Social + Media ,完整的部門架構和穩定的團隊成員,讓他們成立不到一年,營業額就已達到了5000萬。其中媒介部門貢獻了約四分之一。在同等人員規模下,這是很多只專注內容創意產出的廣告公司,無法達到的成績。
擁有更多的業務模塊和收入來源,不僅增強了團隊服務全案的能力。同時也減小了創意團隊的一些盈利壓力,讓他們選擇case時擁有更多的自由度和底氣。
同樣是第一次品牌傳播層面發聲,相比優步,摩拜《天生靠得住》Campaign風格更為輕巧。線下在地鐵投放巨幅海報KV,用消費者的視角來傳達“天生靠得住”的概念。而一天一張的social海報,則是用場景的思路去溝通。
摩拜 - 《天生靠得住》系列海報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2654.html
“我們自己做的內容,當然更懂得怎么去傳播它。如果業務上能同時包含內容和媒介的話,其實有些利潤可以從媒介上獲得。這樣把更多的成本放到內容打磨上,讓內容回歸品質本身,這也是我們組建媒介部門的初衷。”
想為行業做點事,哪怕是熱情
廣告營銷圈有這么一個說法,三十五歲可能是一個坎。到了這個年紀,很多廣告人不得不繼續思考以后的出路。是繼續挑選一個穩定的環境慢慢升遷?還是說燃燒自己出來創業?
“這只是一個選擇而已”。離開4A創業一年后,阿雄和Snow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個人的職業生涯,其實和行業變化是同步的”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廣告行業迅速得到發展。而這其實跟中國市場的不斷開放,以及外資企業的涌入的大環境幾乎完全同步。但近幾年,不斷崛起的本土企業和互聯網品牌,逐漸掌握了市場的話語權。與外資客戶不同,它們通常不會給到代理商特別充裕的時間。而創意人也發現客戶不僅brief下的越來越快,對創意的包容度也越來越高,有時甚至會引導創意團隊產出一些內容。
不只是TOPic兩位創始人,很多身處行業的人都能感到,4A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在了。無論是行業變化,還是遇到升遷的“天花板”。很多有著十幾年經驗的創意人開始離開4A,組建自己的創意公司,甚至直接轉行。
但要說到“4A已死”?兩位TOPic的創始人并不這么認為。
“4A就像行業的黃埔軍校一樣。無論乙方還是客戶,都從4A身上學習很多。但現在本土客戶和互聯網品牌崛起,他們多了一些延伸性的需求。以前傳統品牌可能拍一條TVC就完了,現在他們需要TVC里埋下一些梗,可以在上線后用social的方式傳播。”
換句話說,他們需要“topic”。
而這種需求,往往只有獨立的團隊才能滿足,4A沒辦法插手。做了十幾年的品牌的陳聲雄和Snow明白,多樣化的乙方形態地出現,其實是代表著市場的成熟。他們創立TOPic,也是希望能夠利用之前服務品牌的經驗,親自創造一些東西出來。
? 視覺中國,左五為陳聲雄
“我們挺想為這個行業做點東西,哪怕保持這個行業的熱情”
在去年,TOPic作為十五位始創成員之一,宣布加入了CIA(中國獨立創意聯盟),這是一個全部由獨立創意公司組成的聯盟。“我們在比稿的時候,深深感受到乙方的被動,獨立創意公司的力量還是太小了,客戶的一些不規范行為,或是來自同行的惡性競爭,都會讓我們疲于奔命無力承擔。”
走在前面的人,需要幫后來者制定一些行業規范。
只是一家創意公司,嗎?
從優步、荔枝,到滴滴、新網銀行,TOPic成立的一年內,幫助很多品牌在關鍵時期向大眾發聲,也制造了很多話題性作品。既然已經成功幫助了很多互聯網品牌發聲,也自問擁有不錯的內容創造和話題引爆能力,為什么不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呢?
在兩位創始人的眼中,TOPic并不完全是一家創意公司。
“創意雖然是一種頭部資源,但它有不可復制性。”Snow向我們透露,2018年TOPic除了繼續為品牌提供傳播服務外,他們也想自己嘗試一下,看看能否孵化一些團隊,在一些高壁壘垂直內容領域創造點新的東西?其中一個方向就是二次元。
荔枝 x 小情書 - 《淘寶聲音戀人館》
其實去年TOPic早已經在二次元領域有所發力。在服務荔枝的過程中,他們發現用戶大多十分年輕,而且大部分都是二次元的愛好者。所以,去年TOPic團隊他們去了很多企業內部,為客戶做關于二次元內容的培訓。他們也會將二次元的資訊動態做成周報,跟客戶傳遞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更有看到合適的IP或是漫展機會,跟客戶主動去提,去談合作。
“其實二次元的玩法很多,有IP的使用,有漫展,有不同網站的推廣等等,但很多廣告公司對此不太了解。”
而在二次元以外,TOPic還有計劃繼續制作一些網劇或者短視頻。或許跟兩位創始人的職業生涯有關,在不斷推出好創意、好作品之外,現階段TOPic還希望尋找一些其他的內容版塊,來維持公司持續發力。
阿雄和Snow告訴數英,“產出有影響力的作品、做好公司的口碑,是我們始終的目標。認真做有趣的事,是我們不懈的堅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