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共享項目死亡名單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
作者:柴佳音
原標題《阿里騰訊的棋子,思聰吃翔的籌碼:共享項目是年度最大謊言?(附2017年死亡全名單)》
本文已取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據統計,2016 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 4 萬億元;2017 年,共享系宣告進入死亡倒計時。截至目前,共有 19 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
“我們的每一個牛逼都是含著淚吹出來的,那花了巨大的成本和心血,也讓我們最終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但我從沒有后悔進入這個行業。有時候我想,如果還有機會能夠做下去,如果當時在資本市場融到錢,如果用戶和股東還能繼續信任我們,我們完全有可能去創造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商業模式。”
EZZY 創始人的“臨別感言”道出了多少黯然離場的創業者心聲。2017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風口來了,吹起了一只又一只豬;風口停了,站在風口飛起的豬,都相繼掉了下來。
據品途商業評論統計,2016 年中國的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接近 4 萬億元,項目從單車、充電寶、手機,到睡眠艙、汽車、雨傘、服裝、馬扎等,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然而,2017 年,共享系宣告進入死亡倒計時。截至目前,共有 19 家投身共享經濟的企業宣告倒閉或終止服務。其中包括 7 家共享單車企業、2 家共享汽車企業、7 家共享充電寶企業、1 家共享租衣企業、1 家共享雨傘企業和 1 家共享睡眠倉企業。
共享單車 —— 創業公司不過是巨頭的棋子
悟空單車
2017 年 6 月 13 日,悟空單車打響共享單車倒閉第一槍。停止運營后,悟空單車將押金全部退還給了用戶,總計約 100 余萬元。
町町單車
隨后,“猝死潮”接踵而至,沒退押金的用戶們就沒有那么幸運了。8 月,運營町町單車的南京鐵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非法集資、資金鏈斷裂,公司與棲霞工商局失去聯系,因此被納入異常企業經營名錄。同月,町町單車宣布倒閉。10 月 31 日,町町單車創始人丁偉向北京青年報表示,對于退不了押金的一萬多用戶,仍希望退還錢款,或者每人分到一臺成本為 1800 元的單車。
酷騎單車
町町單車 8 月倒閉的同時,酷騎單車“退押金難”問題持續蔓延,其與 P2P 平臺誠信貸之間撲朔迷離的關系也讓外界心生警惕。自 9 月中旬起,酷騎單車位于沈陽、合肥、鄭州、西安等多地的分公司都陸續被曝出“人去樓空”。21 世紀經濟報道在 11 月 21 日的文章中指出,酷騎仍有 7 億元押金未退還用戶。
小鳴單車 & 小藍單車
11 月,24 天內完成 3 輪融資的小鳴單車和用戶口碑爆棚的小藍單車相繼離場。10 月 26 日,小鳴單車員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小鳴目前欠用戶的押金大概在 5000 萬元左右,以每個用戶 199 元押金粗略計算,涉及的欠款用戶大概在 25 萬左右。他同時表示,小鳴單車現在僅剩微博一個退款通道。
而小藍單車的形勢更加撲朔迷離。10 月 20 日,小藍單車曾發布公告稱,用戶于 2017 年 10 月 30 日之前申請的退款,將于 2017 年 11 月 10 日前退還完畢。而到了 11 月中旬,小藍單車承諾的退款期限已過,卻有不少網友反映并未收到退款。
3V bike & 卡拉單車
3V bike 和卡拉單車則是被“偷出局”的。2 月,卡拉單車用 19 天時間投放了 667 輛車,結果只找回來 157 輛車,投資方撤資退出,隨即宣布倒閉。6 月,3V bike 創始人巫盛華在接受《法晚·看法》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未能融資成功,他自掏腰包造了 1000 輛自行車,投放市場后僅找回幾十輛,部分地區車輛丟失率達到 100% ,實在撐不下去了。
然而,在停運兩個月后,這家神奇的企業宣布“復活”,稱已改裝智能鎖,并轉型本地加盟模式計劃進軍五六線城市,據網易財經報道,3V bike 的加盟費 33 萬元起,由加盟商負責運營,享受車輛三年廣告收益。
該模式與首家倒閉的悟空單車的合伙人模式類似,戲劇性的是,該模式的失敗正是悟空單車倒閉原因之一。3V bike 短時間內“復制”失敗模式再上路令人生疑,它會否重蹈悟空單車覆轍值得關注。
共享單車是近年資本寒冬下的一個特例。
自 2014 年問世以來,盈利模式尚不明朗,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單車做公益之說偶有聽見,但資本卻趨之若鶩,義無反顧地燒錢推動共享單車行業向前發展。
其中摩拜、ofo 小黃車“寵冠六宮”,而其背后的投資方陣營不一,前者以騰訊為代表,后者則背靠阿里、滴滴。當前 AT 瞄準的都是共享單車平臺上的流量,然而現階段“兩巨頭”的商業模式僅僅是溫室里的花朵,現實環境下均無法創造利潤,這樣僵持下去除了對資本的內耗外還有什么?
據《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創業公司正習慣于棋子的角色。許多創業者認為,如果干得好,那么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就需要選擇是接受騰訊或阿里的投資。若不接受,那么接受巨頭投資的競爭對手就會坐享優質資源,將自己“殺”得片甲不留。
共享充電寶 —— 還在天真地坐等思聰吃翔?
2017 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緊隨共享單車風口而來,在資本市場掀起波瀾。這要感謝國民老公王思聰,因其與陳歐“吃翔”的賭注,使共享充電寶項目成為了資本市場的“網紅”。
2017 年 4 月,共享充電寶企業融資情況逼近頂峰,僅半個月就有街電科技、Hi 電、小電科技、來電科技相繼獲得融資近 3 億元。在入局的數十家機構中,不乏 IDG、紅杉中國、騰訊投資、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據 IT 桔子統計,2017 年上半年,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共發生 19 起投資事件,投資總額超 10 億人民幣。
然而,如果這么輕易就“吃翔”,王思聰還能勝任“國民老公”這個稱呼嗎?如他所料,進入下半年,共享充電寶開啟了死亡的閘門。
樂電太陽能節能電源
10 月 11 日,來自杭州的共享充電寶公司“樂電”宣布停止運營,成為首家公開宣布“死亡”的共享充電寶企業(據知情人士,6 月河馬充電已經倒閉,但未公開宣布)。緊隨其后,共享充電寶企業“ PP 充電”傳出了退出市場的消息。
知情人士稱,截至 11 月,樂電、小寶充電、泡泡充電、創電、放電科技、PP 充電、河馬充電等 7 家企業均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從此前的無限風光到如今的慘淡收場,不過隔了半年時間。
與此同時,隨著小玩家們的逐一退出,共享充電寶行業格局也在日漸明朗。當下,業內只剩下四家相對規模較大的企業:來電、街電、小電及怪獸充電,且這四大巨頭的渠道鋪設策略不盡相同。來電采用城市合伙人的策略;街電采用城市服務商策略;小電采用直營+服務商策略;怪獸采用直營的策略。
然而,投資人最關心的盈利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雖然街電創始人在 2017 年鳳凰科技峰會上聲稱部分城市早已轉虧為盈,且未來發展可能性無數,但大多數人卻并不買單。
數月前,騰訊創業曾蹲守共享充電寶點進行調研,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快速擴張中的共享充電依然面臨種種問題。雖然部分品牌設備使用頻次不低,但在用戶和商家體驗上都有改進空間,設備故障率、不同場景中的付費意愿以及商家端的福利和分成,都是這個行業接下來急需思考的問題。”
除了資本與企業方,對于普通用戶來說,也大多 get 不到共享充電寶的價值。援引知乎網友望月對共享充電寶項目的評價,“王思聰說共享充電寶這事要是能成他就吃翔,我舉雙手贊成。所謂共享充電寶其實和共享經濟已經沒有多少關系了,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充電寶租賃生意,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多了一個二維碼。”
共享汽車 —— 故事很好聽,然后呢?
3 月 10 日上午,“友友用車”官方微信公眾號更新推送,稱由于之前簽署的投資款項未如期到位,決定退回所有用戶賬戶存款,停止運營。
10 月 23 日下午,共享汽車 EZZY 召開臨時性的全員會議。會上,公司創始人、CEO 付強突然宣布了公司即將解散、清算的消息。當晚有員工稱,他們陸續被“踢出”微信工作群。
長期以來,共享汽車肩負著“改變國民出行方式”的宏偉使命,實際卻因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飽受詬病。友友用車創始人李宇曾對媒體表示:“共享汽車目前難盈利,費用完全不能打平成本。”
此外,共享汽車還存在便利度不夠、停車費用高、充電困難等諸多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友友用車和 EZZY 的滅亡。
但 EZZY 創始人付強敗得并不甘心,“今天我們失敗了,只能證明我們自己沒有做好,并不代表共享經濟的失敗,更不能說明共享汽車的失敗。” 羅蘭貝格估計到2018年,中國共享汽車出行潛在市場有望達到 1.8 萬億元。然而在巨大的市場前景下,共享汽車行業的格局仍不明朗,行業仍存痛點。
不過在業內看來,用戶有無需求、市場的痛點是否足夠大才是考慮的重點,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出行巨頭滴滴、摩拜單車也摩拳擦掌,快速切入共享汽車領域,美團點評也被曝出正在招兵買馬,有意入局共享汽車。中國未來的出行之戰,應該會更加精彩。
共享新模式 —— 有些被私占,有些被嫌棄,有些被嚴打
1、共享雨傘
和共享單車一樣,共享雨傘很大程度上考驗了人性的弱點。
上海的雨,說下就下,出門偏逢“暴躁”雨,這是共享雨傘的基礎,能借傘而不是隨便買一把轉瞬即壞的小破傘,自然是極好的。問題是,不是每個說有傘的地方都有傘。在桂林,同樣的故事也在上演。據桂林晚報報道,共享 e 傘于 6 月 16 日正式登陸桂林,首批投放量達到 2 萬把。不過僅僅半個月,剛露了一個小臉,共享雨傘就陷入了無傘可借的尷尬。
7 月,因大量雨傘被破壞、私占,盈利模式不清晰,e 傘一夜間倒閉。
“可能大家逐漸了解其中門道,紛紛將雨傘帶回家了。”市民高先生表示,共享雨傘只要使用一次,記住密碼后,就可以帶回家永久使用了。“當共享雨傘出現時,我還跟同事開玩笑說,趕緊將傘帶回家,不然后面就沒傘了,果不其然,現在街頭一把雨傘也不見了。”
然而,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共享雨傘將戰勝共享單車,但不會出現寡頭稱霸現象。他們認為共享雨傘的贏利點與共享單車不同,許多共享雨傘運維模式靠廣告,而非押金與租金。同時,共享雨傘受到了氣候條件、地域限制、經濟發展水平、風土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導致許多投資商也不會冒然行事。這就使得共享雨傘不會像共享單車一樣,短時間而完成巨額融資,快速占領市場。
2、共享租衣
11 月末,多啦衣夢共享租衣 APP 顯示無法正常運營,頁面呈空白狀態。面對退錢要求,多啦衣夢拋出一句話:“要錢沒有,用衣服來抵。”
2016 年至今年,服裝租賃雖然并沒有像共享單車那般大火,比起共享充電寶似乎也算不得話題點,但和共享雨傘、共享健身倉等比起來,共享服飾還算“發揮穩定”,也聚集了大批投資人。而多啦衣夢雖有 8000 萬的融資在手,依舊未能扛住共享領域猛烈的“燒錢之爭”。而究其失敗根源,大抵是用戶對共享租衣的需求并不剛性。其次,盈利模式不清晰、服裝和快遞等成本巨大也是其倒閉的主要原因。
這是共享租衣領域首家倒閉的企業,未來賽道上會有怎樣的“廝殺”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認的是,搭載著共享經濟列車上的“偽共享”和“偽需求”終會在大浪淘沙后被淹沒于無形。
3、共享睡眠倉
2017 年 7 月,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出現了“共享睡眠艙”服務,半小時 6 元,里面有恒溫空調、小風扇、Wi - Fi、插座等設備。然而,7 月 21 日晚,北京警方表示,目前這家公司在全市設立的 16 處場所已停止運營,將立即著手“共享睡眠艙”拆除和撤離工作。
新華社稱,警方調查發現,這些“共享睡眠艙”無須登記身份信息即可使用,易被違法犯罪人員利用,藏身落腳;“共享睡眠艙”為封閉式,內部空間狹小,發生火災后無法及時撲滅逃生,存在治安和消防隱患。
共享狂歡落幕后,誰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人說,經歷 2016 年的“資本寒冬”之后,2017 年是“共享”的春天。但另一方面,“共享”概念很像資本的“春藥”,只要聽到這兩個字,投資人就有按捺不住的砸錢熱情。
IT 時代網更是將共享項目比成“共享賣春”,“這些賣春者有錢賺,是受益者。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享受了服務和便利,也是受益者。而干了幾年之后,賣春者多半還是要找個老實人嫁了、娶了,這個老實人就是那個‘終極接盤俠’。這些賣春者因為長期遭受蹂躪,最終跟老實人結合之后,還能不能安穩過日子、壽命還有多長、有沒有傳染病、傳宗接代的能力有沒有被破壞,只能老實人自己消化了。”
微信:品途商業評論
ID:pintu36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