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我曾經和朋友開過玩笑,說如果全中國的人都給自己1塊錢,那就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看起來似乎挺容易,可是誰都知道比登天還難。
但是昨天,我的朋友圈卻被騰訊公益的“1元購畫”公益活動刷了屏。他們紛紛曬出了那些“小朋友”的大作,并感嘆他們內心世界的炫彩綺麗。盡管是個營銷廣告,但是我卻注意到,又很多很多非廣告營銷圈的朋友,也在主動參與活動并曬圖分享。而上一個類似情況發生,大概要輪到去年新世相的第一季“逃離北上廣”了吧。
這個活動有什么吸引之處?為什么很多朋友們都在轉發?忘記是哪里看到,分析刷屏事件就像解剖尸體一樣蠢。但是如果沒有對尸體的分析,我們如何做手術呢?我想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聊聊:為什么這個活動,具有如此巨大的傳播能量?
背景:“互助”的普世價值,公益參與者的自我認同
人是一種群居生物,自古以來就是依靠互幫互助,來滿足個體的生存需要。早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就已經指出,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是人類商業發展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在大部分人類文明社會中,自私是一種不被主流認可的價值觀。因為自私者只顧自己,與旁人無益,對社會也沒有貢獻。而愿意犧牲自己幫助他人的行為,更能得到別人的贊揚和自我肯定。
所以如果能參與到最能體現“互助”概念的公益事業,大概是很多朋友心中的崇高夢想之一吧。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非政府性質的NGO組織;從企業捐贈財物興建基礎設施,再到個人報名無償志愿者。即使你沒有關注過公益,這些項目也常常占據你新聞客戶端的首頁頭條。
但是由于信息的閉塞,還有部分公益項目對年齡、時間的要求較高,一般人無法參與其中。并且中國大部分地區,對公益的認識程度,還沒有提升到公民素質的地步。所以并未出臺相關法律,對個人義務有所規定。所以“做公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會支持,但并不知道如何去做的事。而這次騰訊公益活動則是給了很多人,一個將“夢想照進現實”的機會,而參與者在活動后對自己會有更深的認同。
時機:“七夕”節后推廣,朋友圈引爆后迅速裂變
昨天是七夕,在這個情侶秀恩愛,單身求安慰的節日,你很難看到別的新聞或是熱點,占據首頁頭條。
上圖是“七夕”關鍵詞的百度指數,可以看到從8月20日,也就是七夕前一個星期,公眾對“七夕”的關注度還比較低。但是隨著七夕臨近,七夕的關注度逐漸達到最高。
我還忙著搜索怎么討好女朋友呢,你卻讓我幫別人完成畫畫夢?
雖然這么說有點欠妥,但是當人們都在恩恩愛愛或是吐槽單身,推廣公益項目不是成心唱反調嗎?不僅沒有適合話題傳播的土壤,同時還會被“七夕”搶走大部分注意力。作為99公益項目推廣的一部分,無論是在七夕或是之前發布,都會和大部分人的關注點產生分歧。而這一天過后,“七夕”的話題影響力開始減弱??紤]到可能會有類似“海底撈”的突發事件發生,所以七夕的第二天,就是公益項目推廣的最好切入時機。
截止下午5點左右,#騰訊公益# 的微博話題熱度,已經上升至第19位
機制:小學生操作,上手難度低
作為一名曾經的lol和農藥雙玩家,我注意到分析《王者榮耀》火爆原因的文章,都會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點:上手難度低。
而回到這次的“1元購畫”的公益項目,許多和我一樣參與活動的人者都會驚呀:這么火爆的活動,參與流程竟然如此簡單。
點擊鏈接了解項目詳情: 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3076.html
點擊朋友圈圖片-掃碼-選畫-支付-分享曬圖。你很難在朋友圈找到,比它還簡單直接的finger運動了。被炫酷的畫面特效刺激到麻木,見慣了H5加載到時間靜止的人們,突然遇到這么“大巧不工”的設計和互動方式,卻產生了一種意外的好感。
步驟少,跳出率低;
參與簡單,受眾人群廣;
減少事實性描述
沒有公益項目的細節介紹,沒有錢款處理的敏感內容。H5的呈現被有意設計成多圖少字的形式,而這些都會降低參與者對活動的理解,將本來復雜的公益概念簡化到“1元買畫”。對大部分參與者來說,他們并不關注捐款被怎么使用,僅僅需要知道目的就足夠了。
而這次項目的發起方WABC,曾在兩個月前發布過一支相對風格更絢麗的《奇幻星球號》H5。依然是同樣一個公益項目,卻因為過于復雜的項目介紹,和“已買代捐”等模糊定義,最終并未獲得和這次同級別的關注度。
點擊查看項目詳情:http://www.sh-jinniu.com/projects/22268.html
洞察:“從眾”心理影響,激發尋找認同的需求
在《細節如何輕松影響他人》一書中,曾提過個有意思的案例。英國稅務局在催繳單中,標注現已繳稅的人數,民眾繳稅率迅速提升。但是在后來的走訪調查,很多繳稅民眾并不承認自己受到這一信息影響。
如果你今天打開朋友圈,看到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分享曬活動圖。在得知這個項目是公益性質,并且只要付出很低的代價(比如1元錢),就能成為這個神圣事業的一員后。對很多人來說和別人保持一致的意義,遠遠高于購買行為帶來的物質滿足感。
有很多人表達,他們參與這次公益是想真正幫助“小朋友”。但在我看來卻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因為它太美好、太理想化了。利用人們尋找認同的需求,以公益的名義行騙的例子也有很多。也有很多常人看起來可笑的公益活動,導致正常社會秩序和當事人生活的擾亂。
美國唐人街的家禽店,被愛心人士包圍、唱歌抗議,店主無奈之下報警
有太多熱鬧的公益活動,最后卻被人揭發真相“打臉”。人們不愿被發“好人卡”,但大多愿做一點有意義的事??上?,“好人”漸漸都怕了。而這次的公益項目得到騰訊的“品牌背書”,也是這個項目火爆的基礎。
儀式感:專為微信打造,創造生活的新意
其實這次公益項目的走紅,側面反映出人們對公益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捐錢、轉發分享這種比較淺的層面。
有人可能說做公益,肯定錢越多越好啊。
的確,曾經我也抱著類似的想法。以為公益不受重視的原因,只是人們普遍缺少愛心,只關心自己。只要鼓動自己和更多的人,參與到愛心捐款中,就可以解決公益的問題。但自從和NGO從業者接觸后,才明白原來公益項目的運作和經營公司一樣,都有著固定的運作計劃和人力架構。說簡單點即使你很有錢,也可能也花不出去。
而這次騰訊的“1元購畫”公益活動,其實是一個專為微信量身打造的國民儀式。
你可以買一張畫作為屏保,還可以收到“小朋友”的感謝,還可以發朋友圈。類似“1元購畫”、“逃離北上廣”等現象級營銷事件,你會注意到都是以微信作為發起平臺,在朋友圈大量轉發,并附有情緒性的轉發文字。調動受眾情緒,為他們制造一種獨特的參與儀式感,是提高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他們其實是在平凡生活之外,提供了一種發泄情緒的“儀式”。
新世相曾在采訪中坦言,想“逃離北上廣”這個idea只抽了一根煙,而執行細節卻構思了8個通宵達旦。想通了這些,也許你會明白為什么同樣的食物,仿照《日食記》里經過一道道工序后,就會變得更加美味?
事件后續
當H5開始在朋友圈走紅后,已經有網友開始質疑“1元購畫”的公益性質以及錢款流向。
“用藝術點亮生命”項目具體是啥?比如,怎么幫助?多少人,每位受助人可享受的福利。
這個項目很好但并不透明,公益中心看不到捐款明細,也看不到捐款目的與資金用途,但愿只是我沒有看到,而不是用去發鼓勵金。
真正做公益不需要道德綁架。
甚至出現了“投資分成”的傳言,騰訊方面也緊急予以否認。
騰訊方面回應
而在騰訊公益的專題活動頁面會看到,總共有5806608人參與捐贈,共籌集善款1500萬。項目從去年8月開始,執行時間長達1年。
但根據南都記者收集的數據,可以看到1500萬捐款中絕大部分,是在昨天一天時間完成。
1500萬不是一個小數目,即使在騰訊公益的網站內,也很難見到比這個項目還要高的籌款。
如果沒有騰訊品牌的公關背書,很難想象這次會如何善后;沒有代理商的執行落地,也很難想象這個項目會有這么大的能量。后根據刺猬公社的消息,騰訊公益回應此次事件其實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泄露”。團隊原本計劃在線下互動展覽發布,即9月1日上午,卻被合作伙伴提前轉到了朋友圈。
“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拋開公益性質,把它單純看作一次互聯網的營銷事件,毫無疑問它是成功的。畢竟我們不都記住了騰訊和99公益日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