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畫廊刷屏背后:帶你認識保有原生力量的WABC和苗世明
來源:造就
今天一早,造小就的朋友圈被“小朋友”畫廊的公益廣告刷屏了。
這些畫以及他們的作者,正是造就演講者中的一位,而且時間正好是一年前。
苗世明是WABC無障礙藝途的創始人,他一直在堅持做的,是去挖掘這個人群背后巨大的原生創造力。
封面的這張畫叫《大海》,每次看到它內心都充滿了抑制不住的感動。感謝他們的堅持,感謝他們去尋找人世間的自然之愛,感謝!
下方二維碼將進入“小朋友”畫廊的公益頁面。
(數英網 App 用戶需點擊放大二維碼后,長按識別)
苗世明
WABC無障礙藝途創始人

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7年前的一個事情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從那時開始我就在尋找一個原生的世界。
話題就先從我小時候開始講起吧。
我大約是3歲的時候開始有一些意識,那時主要感覺到的就是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在吵架。我的整個童年都處在家庭的紛爭中,所以我的情感很多都是放在家以外的東西。在我印象里,我更喜歡跟外面的朋友玩,喜歡一些小動物,還喜歡看一些風景,但是就是不喜歡回家。
有一天我媽媽給我買了一只小鴨子,毛茸茸的活的小鴨子,我特別喜歡它,因為它身上有一股香香的味道,生命的味道。
我每天都會去聞聞它,感覺很開心。那時我大概5歲,可我養了還沒有幾天,突然有一天中午,找不到這只鴨子了。我當時住在姥姥家,和舅舅、媽媽都在一個平房的院子里。我聽到舅舅在喊這是誰的小鴨子,我趕緊跑過去。但是等到我到達的時候,我看到的那只鴨子已經變成一個相片了,就是我舅舅一不小心把它踩扁了。
當時我就…因為我不知道怎么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我非常痛苦,就失聲大哭,就覺得手里還捧著這只鴨子。
這個印象特別深,就看著它怎么變成平的了。我舅舅當時的反應實際上對我也非常有影響。他很平靜,或者說很冷地問這個鴨子多少錢。因為我記得媽媽告訴我是5毛錢買的,就隨著那個氣氛說5毛錢,我舅舅就拿出一張嶄新的5毛錢塞給我。
看到這個5毛錢,我哭得更厲害了,因為我覺得錢是不能代表生命的。從那以后,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對金錢非常厭惡,這可能就受到小時候這件事的影響。
這是關于我的第一個小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我7歲那年開始上幼兒園大班。
我特別調皮,去的第一天就跟班上最厲害的男孩打架,我打贏了,很像動物世界里斗勝的動物這種感覺。但是老師把我關在一個小辦公室里面,等我媽媽晚上接我回去。這時候其實一個人在屋子里,看著窗外天空漸漸暗下來,我覺得挺傷感,挺孤獨的。
我很想出去,很想獲得自由。
這時候我看到桌上有一張紙,我開始畫人生當中的第一張畫,我想畫一點東西讓老師知道我內心的感受,讓她知道不應該把我關起來。我在這張紙上畫了巨大的樹,畫了很多小鳥,有的在飛有的在樹上。
第二天老師告訴我媽媽,說你應該讓他學畫畫。從此我開始自己畫畫的歷程,從那以后我也特別喜歡去創作,去通過畫畫表達自己的情感,并一直持續到高考。
我2003年從中央美院畢業,之前覺得畫畫還可以上學真是太好了,其他的學科我都不是很喜歡。大學畢業后我還當了三年老師,但后來也是很痛苦,因為都是應試教育,參加高考都要畫的很美啊,很完整啊,很精細啊。
一直到2009年,發生了一件對我影響蠻大的事情。我在北京策劃798雙年展,那時候我們策劃了一個叫WABC計劃的項目,其實就想讓人人都當藝術家,讓一些社會底層的人群去學習現代藝術。
但這個展覽做的不是很順利,一段時間后我就發現找不到這樣的人,他們都很忙。
結果我后來在北京朝陽區亞運村一個社區里面找到14位這樣的人,他們被稱為精神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癥等各種情況。我當時陪著他們一起畫了一個月的畫。這件事對我改變非常大,印象特別深。其中有一位男士,他被車撞過,有點智力障礙,他每天只用鉛筆畫一些小人,但是我發現他每個小人畫的都不一樣,這讓我很震驚。
我覺得他其實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觸,有自己的情感。我好像發現了一個我不太了解的世界,他明顯比我畫的都好,每一筆都發自自己的內心。后來那個展覽挺成功,很多公眾媒體去關注,到后來我才發現,這樣的人群比例在中國其實很高,但是我們并不了解他們。
于是我就思考,可能是我們預設了正常和非正常這樣的語境,很多這樣的家庭不愿意把孩子帶上街頭,所以我們看不到他們,不像歐美國家,你會看到他們去超市去坐公交車。
另外一方面我也發現,其實這樣的藝術在上世紀40年代的法國已經有了,杜飛曾提出過一個詞叫ArtBrut,他將其稱為原生藝術,就是指精神障礙患者的作品,民間藝人的作品,還有通靈型人的作品。
所以那時我就想可以做一點事情了,可以陪他們繼續畫下去。他們會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不只是瘋子傻子。其實他們有意識,有自己的感受,只是你聽不懂,或者說你看不懂。
從那以后,我就終于找到了一件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尋找梵高。梵高也是個活著的時候并不被公眾認可的人,但是他非常熱情,他是一個可以用自己的鮮血去創作作品的聲明。
這是我今天帶來的三個案例,三個小朋友,我看到的三個生命。
《大海》

這是來自廣州的一個叫捷麟的孩子,他的畫讓我覺得很震驚,因為他可以非常強烈的用自己的情感去表達。
捷麟是一個1994年出生的自閉癥患者,他在創作時非常投入,而且非常有情感。我見過他第一面以后馬上從廣州回到上海,因為手頭還有事情。但是大概兩天后,他媽媽就給我發了一張畫,就是畫我跟他的合影,畫得很像,甚至觸動了我,我說我一定要幫助他,或者說陪伴他。
大家看今天活動主形象圖用的這張畫。我看到這張畫時覺得很震撼,但我不知道你們除了震撼以外還看到什么?我覺得我看到了自由,是一種人性對生活、對自己情感表達的自由。
第二個孩子小龍,我私下里叫他龍哥,因為我總是會從他身上收獲很多東西。
他在布框上去畫這種像油畫的作品,然后還用了一些粉筆,他畫的是他的媽媽,他這一系列我都覺得特別有觸動感,非常簡潔。
小龍
小龍是雙魚座,情感非常豐富。我覺得他有點現實浪漫主義,明明是一個火燒云,但是他可以把海洋都變成紅色。我覺得我看到的是愛,是人與人的愛,是人與自然的愛,甚至是人與宇宙的這種愛。這種原生的語言能夠非常真誠地去觸動你。
第三個孩子叫小宇,我在他9歲時遇到,教了3年。這個孩子特別有意思,就是來回亂跑,亂扔東西,典型的自閉癥情況。大概教了一年時間,突然有一天,他媽媽拿過來一個圓形的紙盤子,過生日用的那種一次性紙盤,上面畫了很多漂亮的色彩。
我說,哎呀,太棒了!
我就跟他媽媽說,你不要讓他再去畫房子、樹、車,因為他媽媽總是強迫他去臨摹,實際上這孩子并不喜歡。我從這里看到了小宇的世界,我說你就讓他畫200個盤子,需要任何的物質支持,我們來提供。同時你也不要去干預他畫的內容,他畫什么都可以。結果一個月以后,他媽媽帶著這些盤子回來了。
這只是一部分,還有非常多,包括他看完梵高的星空以后,還會畫一個像星空一樣的盤子,非常漂亮,很震撼。
我不知道你們能看到什么,我來演講之前我也想了想,我覺得是純粹,是一個人用這些色彩,這些工具,特別純粹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你要我去像誰,其實你就是你自己,你能很真誠很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一系列盤子對他媽媽的改變也非常大,他再也沒有那么要求自己的孩子,而且這小朋友也就越來越愿意很配合身邊的人,因為他的語言出來了,你接納了他,他們就不會再鬧,也愿意去跟你有一些互動。
所以這樣的一個故事我們就做了六七年,在很多城市里不斷的去尋找,或者說去發現這個世界,去找到更多的故事帶給大家。
到2014年的時候,我遇到一個事情,我覺得真的很是機緣巧合,因為我們有一個孩子叫言言,他是寶山的自閉癥男孩,也是我四五年的學生了。
我去他家做家訪的時候,他家里有只小鴨子,他特別喜歡小鴨子陪著他,他媽媽告訴我他喜歡香港的大黃鴨,然后剛好14年年初大黃鴨的運營團隊來找我:大苗,你是策劃人,你是藝術策展人,幫我們想想大黃鴨怎么進入中國。
我說太棒了,我說我這有一個孩子,他有一個夢想,希望大黃鴨到上海來,你能不能接受我們這樣去做一個策劃合作?
他說OK。
然后我就畫了一張畫,也是我的憧憬,其實這時候我也想起來我的小時候,畫了這樣一張畫,然后給霍夫曼。
我說我有一個愿望,我希望你們在黃浦江邊像這張畫一樣拍張照。
我后來突然間發現,其實這個孩子是我,是5歲的我。
我可能在做了這幾年項目以后,對自己有更多了解以后,或者這種付出也好,這種溝通陪伴也好,或者每天看他們的畫對我的觸動也好,我覺得我走出來了。
我不會因為這個傷痛再繼續糾結和痛苦下去。
我變的很快樂,尤其是那天大黃鴨在世紀公園出現的時候,我看到霍夫曼像個孩子一樣,跟著言言一起拍照在玩,看那么多人圍著他去照相,去交流。
微風拂面,天空非常的晴朗,我覺得我釋懷了,我覺得我從小時候的陰影走出來了。
不只是說我在幫助他們,實際上我也是在幫助我自己。
所以這樣一個過程,其實讓我引起很多反思,7年,我好像從最初的一個夢想,一個小小的想法,然后憑借一點點的可能性找到小龍,找到言言,找到小宇,一點點從這個世界、從生活中、從社會中成長出來。
就像這兩句話一樣,讓每個人去感受藝術的治愈力量,讓每一個地方都有原生藝術的綻放。
所以我經常會去想,我也去很多國家看,我覺得我們的生活環境也好,社會也好,可能太多的充斥了權力和金錢這樣的語境,讓我們少了很多對生命、對自己、對你的原生文化的關注。
所以在這里,我也真誠地邀請大家,如果對他們對這樣的藝術特別感興趣的話,也希望你們可以參與進來,或者說陪伴他們,其實會有很多改變。
我覺得每個人內心當中都需要保有那種原生的力量,對自由對愛的這種追尋,甚至是一種人性的回歸,這就是我想說的話。
謝謝大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