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現金日”來了,微信和支付寶的線下爭奪戰又開始了
來源:36氪(來自《財經》雜志)
記者:李瀟雄 編輯:宋瑋
原標題:微信、支付寶啟動新一輪線下爭奪戰
轉載請注明原出處
隨著兩家移動支付巨頭大力推廣“無現金”概念,8月的第一周將迎來一場激烈競爭,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同時推出線下移動支付的大規模補貼活動。
8月1日到8月8日,支付寶將在全國舉行“無現金城市周”活動,使用支付寶在線下付款,可以獲得最高達4888元的獎勵金,當日第2、3、4筆付款可參與抽取獎品“黃金”。
7月31日,微信團隊也對外宣布,將從8月1日至8月8日重啟第三屆微信“無現金日”活動,聯合商戶共同投放新一輪線下支付的補貼,8月9日之后,微信支付的鼓勵金補貼將持續8個月。
微信支付行業運營總監白振杰表示,此次活動與去年相比會有三個方面的提升:一是線下消費領到的鼓勵金可以分享給微信好友;二是除了鼓勵金之外,還疊加了代金券、現金紅包等多種營銷玩法;三是參與的線下商戶從去年的70萬家增加到今年的數百萬家。
至于此次補貼的投入規模,雙方均未透露詳細金額。微信方面僅表示,此次補貼活動有大量商家參與。
在此次爭鋒相對的補貼營銷背后,是兩巨頭在市場份額上的持續膠著。根據iResearch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7Q1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22.7萬億元,環比增速22.9%。其中支付寶市場份額為54%,財付通(微信支付、手Q支付)的市場份額達到40.0%。而在去年底,這一數據是支付寶為54%、財付通為37%。這說明,雙方的市場份額差距正越來越小。
此外,艾瑞在2016年9月-2017年2月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線下二維碼支付業務(不含個人碼當面付及聚合POS掃碼產生的交易規模)中微信支付市場份額過半,暫時處于領先地位。
不過,此次補貼大戰一方面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直接競爭,還是他們與銀聯之間的競爭。銀聯過去幾乎壟斷線下收單市場,但在近年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二維碼支付嚴重侵蝕了它的利益。銀聯近來正在覺醒。7月初,銀聯云閃付攜手Apple Pay推出線下支付優惠活動,6月初,銀聯還聯合10萬商戶推出“62銀聯云閃付全面盛惠”。
此次補貼大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拉上了數百萬線下商戶參與,雖然公開表示不會讓商戶站隊,但商戶競爭再所難免。這對于雙方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場線下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競爭,還是一場消費升級的競爭。
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移動支付是一項重要的基礎設施,基于此能衍生出許多新的零售服務。此次微信支付所發布的“無現金”活動,是針對C端用戶的用戶習慣培養,而“智慧工坊”活動則是面向商戶和第三方服務商的開放平臺。
部分合作商戶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合作選擇上,他們更在乎的“平臺是否真的開放,而不是把線下流量往線上導走”。此外,他們普遍認為,微信所具備的社交鏈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推廣傳播。
根據微信團隊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微信+WeChat的合并月活賬戶數超過9億;騰訊移動支付在截至2016年12月底,月活賬戶和日均支付筆數均超過6億;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2000萬;典型用戶日均發送消息次數超過70次。
一家時尚品牌類的商戶舉例稱,通過“公眾號+微信支付+小程序”能夠打通粉絲流量、功能服務、互動展現、數據化支持、社交分享等新的交易閉環。微信團隊透露,從去年6月份進入到時尚品牌領域后,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從當時的8%已經發展到現在的20%。
一家第三方服務商向《財經》記者分析稱,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同一時間節點采取大規模補貼,不單單是移動支付這么簡單,實質上是在爭奪線下流量和數據,衍生出針對線下商戶的消費升級服務,如商戶的會員管理、精準營銷投放、數據挖掘、供應鏈管理等各方面,雙方均有提供平臺入口接入服務,商戶和第三方服務商所在乎的是兩家真實的開放意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