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B站啟示錄:關于品牌、關于年輕人
數英網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7月,B站經歷了“冰與火之歌”。
先是因為“內容審查”等原因,B站上的許多國外影視作品“被下架”;而后,Bilibili World展會在上海連辦3天,吸引了近10萬人次參與。參與者有高人氣UP主、視頻創作者、Coser、二次元玩家、也有肯德基、Nike、美寶蓮等品牌。
大眾可能更關心B站國外影視作品被下架,而我們則更希望以B站為范本思考,品牌如何和年輕人交朋友?
說起視頻網站,也許你最先想到的是騰訊視頻或者愛奇藝?而90后、00后的答案卻是嗶哩嗶哩彈幕網,俗稱B站。
小米、美寶蓮、肯德基等一線品牌已率先吃螃蟹,借助B站在年輕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今天我們以B站為例,探討品牌如何和年輕人做朋友?
1. 為什么關注B站?
根據今年2月的數據,規模達到Top10的主流視頻網站中,活躍用戶環比增幅最典型的是騰訊視頻,僅達到了3.4%,而B站增幅達到了18%。(易觀,2017)讓人不禁好奇,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進駐B站?
2.和其他視頻網站相比,B站有什么不同?
B站最有特色的功能是懸浮于視頻上方的實時評論功能,即“彈幕”,讓用戶一邊看片一邊討論,體驗一種部落式的觀影氛圍。
這讓B站擁有更深一層的社交基因,和超越視頻內容本身的趣味。實際上,知乎、淘寶、杜蕾斯等品牌舉行大型活動時,大多選擇了B站作為獨家直播合作方。
對于B站常駐民而言,B站不單是視頻播放平臺,更是興趣視頻社區。目前擁有11 個分區和廣場、直播兩個欄目。而分區大多與ACGN二次元文化相關,即動畫(Animation)、漫畫(Comic)、游戲(Game)和小說(Novel)。
根據iResearch的預測,我國二次元用戶規模在2016年達到2.7億,其中核心用戶約7000萬人。如今的“二次元”概念已不能和“小眾”、“亞文化”劃等號。
和知乎類似,基于愛好/興趣主題延伸的社區,用戶凝聚力強、原創能力強(樂于自發投稿原創作品),更會為了偶像而站隊、抱團、發起群體活動。根據B站官方數據,UP主創造的流量內容占到整個B站流量的70%左右。
哪怕是非常細分的主題,例如搜索“強迫癥福利”,B站呈現的內容里還會有用戶整理的各式合集,主題內容的聚合程度、視頻質量相比其他主流平臺會更高。
3. 誰在用B站?
B站用戶平均年齡只有16歲,且會持續降低,如今10-29歲的用戶占了7成,用戶男女比例3:7。簡而言之,主要是兩個群體:
(1)90后、00后年輕人
(2)深度追星族。
他們恰恰是當下互聯網語境里,最樂于表達自我、分享傳播的群體,賦予了B站不可替代的影響力。
數據來源:B站產品經理(知乎ID@金渡江)的知乎Live分享
CEO陳睿認為:“B站社區和B站公司是兩個概念。社區是屬于大家的,用戶、UP主、公司都是社區的一部分。公司承擔的是一個物業的角色,UP主更像是在里面開店的。”
截止6月26日B站八周年數據,活躍用戶1.5億,UP主100萬。
4.用戶粘性如何?
借助二次元文化,B站擁有高用戶粘性。初到B站的用戶最初只是對一部漫畫感興趣,往往會在彈幕指引、算法推薦、主題文化的熏陶下,喜歡上這部漫畫延伸的動畫、手游、小說和周邊,持續地留在B站。
5.年輕人為什么擁戴B站?
不少B站常駐民的心聲是:
內容 | “某些視頻只有這里有”
部落式觀影體驗 | “看視頻,還想了解其他看視頻的人會怎么看(彈幕) ”
愛好 | “尋找真實生活里找不到的那些有共同語言的朋友”
被理解 | “分享自制的偶像致敬作品,會有人理解“
……
背后更深層的原因,和《全球社交媒體影響研究》的發現相契合:“人們參與社交媒體的原因很多時候是一致的:希望修復線下生活中的裂縫,填補在日常生活中缺失的部分。”
6.在B站,品牌如何和年輕人做朋友?
① 巧借彈幕功能,貼近年輕人喜歡的部落式討論氛圍。
知乎、杜蕾斯、淘寶等品牌舉行大型活動時,大多選擇了B站作為獨家直播合作方。彈幕所營造的圍觀互動體驗,遠勝于單純的活動展示視頻。
② 利用B站生態下的意見領袖,做影響力營銷。
多芬瞄準了UP主,在2017年拜年祭聯合推出的主題活動,讓7位知名UP主發布自制視頻,帶動官方MV吸引了超過350萬人觀看。
小米則選擇撬動鬼畜區的活躍粉絲,鼓勵用戶進行鬼畜風格的主題創作。
蘇寧看準了偶像粉絲的潛力,單單是分發楊洋錄制的賀年MV,楊洋粉頓時活躍無比,自來水式地為品牌擴散視頻。
③ 把握B站“內容風向標",借二次元粉絲輻射大眾。
麥當勞聯合《全職高手》推廣“就醬薯條”,引發了購買狂潮,還有粉絲上傳了排隊教程,彈幕下都是對品牌最有價值的用戶感言。
轉載聲明
本文發自微信公眾號@營創實驗室(mktcreator)
轉載請保留以上聲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