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眾號取關率正常嗎?如何減少取關?首份公號取關率大調查
來源:新榜(微信號:newrankcn)
作者:張潔
一直以來,新榜探討了許多關于公眾號打開率的話題,但取關率卻鮮有提及。
是取關率沒有價值嗎?我認為不是。它只是不像打開率那么高調,增粉數那么刺激,也不像留言數能影響你今晚回到幾點睡。但這畢竟是橫在凈增粉面前的一道坎。下筆時揮斥方遒,結果漲一千掉八百,掉的不是粉,是肉啊。
那么,公眾號取關率的行業平均線大致是多少?你的公眾號取關率偏高還是偏低?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用戶為什么取關,自媒體人有何對策?
新榜為此對8464個公眾號(粉絲數從5000-100萬不等,至少最近三個月內都有發文)于7月18日當天的取關率數據進行調研,并選擇小部分跟進采訪,了解運營者們對取關的真實看法,整合成文,應該會對公眾號運營者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且看且珍惜吧,畢竟榜哥榜妹也是用盡蠻荒之力了……)
關于公眾號日取關率:
1. 日取關率=當天取消關注人數/累積關注人數;
2. 日取關率并非微信官方說法,只是行業普遍約定;
3. 此次調研隨機選取了這些公眾號7月18日當天的取關率數據,不排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4. 另外,取關率還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不能完全與公眾號質量掛鉤,但由于此次調研賬號數量、活躍度、粉絲覆蓋度相對較廣,仍具備參考價值;
5. 需要提醒的是,日取關率還不能說明該公眾號當天的全部表現,還應考慮如增粉數等其他維度。換句話說,日取關率100%,并不代表粉絲已經掉光光。
平均每一萬粉掉了8個
據新榜調研數據顯示,這8464個公眾號7月18日當天的取關率分布如下圖:
其中,取關率為“0.03%-0.059%”的公眾號個數分布最多,占比達33.44%;取關率分布在“0.06%-0.09%”的公眾號數量次之,達22.54%。
僅分布在這兩個范圍的公眾號數量,就占據調研樣本的一半以上。
取關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和2.75%。另外,我們還計算了這些賬號日取關率的平均值,大約為0.0827%,以及中位數為0.058%。
換句話說,如果用分布情況來看,昨天這8464個公眾號,絕大多數的掉粉情況是每一萬粉掉3個到9個;如果以平均值計算,則平均每萬粉就掉了8個。
但正如前文所說,取關率還不能代表這些公眾號在當天的全部表現。比如這些賬號中,同樣是取關率高達2%以上的賬號,有的當天新增粉絲過千,而有的則為0。
是什么在影響取關率?
僅從用戶的角度來看,取關的原因已經五花八門。
去年年底,新榜曾發起一次《公眾號取關原因調查》,數百人在調研中分享了他們取關一個公眾號的真實原因。
其中,公眾號的內容、廣告、三觀、標題黨、推送次數,甚至自己任性,都成為主要的取關理由。
這次調研中,我們也向十余位自媒體人提出類似的疑問,發現一些比較普遍的影響取關率的因素。
1. 活動和爆文的突然增粉
調研中,有數位公眾號運營者都提到抽獎、送福利等快速增粉活動帶來的掉粉案例。比如日常取關數在個位的,往往會因為一場活動掉幾十個粉。
還有用戶留言說在活動中沒有領到獎品,還有我們內容觀點不夠犀利,然后取關了。
爆文的增粉雖與活動增粉有所不同,但帶來的關注/取關曲線非常相似。迅速增長,然后迅速掉落。最終的粉絲留存率,與公眾號自身的內容質量有極大的關系。
2. 接軟文做推廣
一些公眾號因為接廣告做推廣迎來掉粉高潮期。
雖然不排除很多死忠粉會因為運營者接到廣告而喜大普奔,而且有些公眾號憑借突出的寫作技巧,軟文閱讀量遠超正文,但大多數情況下,廣告還是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影響。
3. 內容變化:斷更,轉型,改名
因公眾號斷更、轉型、改名以及內容質量變化等原因,帶來取關率增長,使一些公眾號進入洗粉期而掉粉。
比如某美食號因內容轉型,取關率上升,粉絲臨走前還丟下這么一句話:
還有一些公眾號突然畫風突變,想創造驚喜,反遭取關。
昨天我正好發了一篇標題比較污的文章,不太像我平時的風格,所以取關很多……想試試標題黨,結果不太適合我。
4. 服務號推送日,掉粉高潮期
服務號面臨的取關境遇更加尷尬,往往推送日就是每個月的掉粉高潮期。以下是某服務號后臺的粉絲數據。推送當天,服務號取關人數幾乎是平時的5倍。
不僅如此,該服務號曾經還因長時間斷更,造成發文后帶來數十倍的掉粉量。
除了這些多數公眾號運營者都提到的掉粉因素,后臺留言沒有及時回復、用戶找不到存在感等,也是用戶流失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影響因素,是公眾號打開率的普遍下滑。最近幾周,新榜曾多次發文討論公眾號打開率的現狀,以及如何提高打開率的方法。
如果我們從中反向思考,其實也能這樣猜想(不好意思,一個悲傷的猜想……),公眾號取關率也會受到打開率的影響,假如用戶不再有打開閱讀的習慣,那么可能根本就“懶得取關”。所以取關率不低,也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畢竟還有全套的數據等著我們操心。
有人無所謂有人憂,取關的坑要怎么填?
采訪中,我們還與這些運營者聊到對取關的看法。有人覺得無所謂,也有人為此頭疼發愁。
自媒體人三表就認為:“取關不是重點,取關就取關唄,關鍵是激活現有的。”在今天傍晚的推送中,三表也提到了這次調查,認為公眾號數據不容樂觀的鍋還是得微信自己背。
感謝三表哥為新榜今晚的頭條預熱!然而我偏不得出這個結論…
還有一些自媒體人也認為取關很正常,不如平常心對待,有關注就有取消關注,與其為灑了的牛奶哭泣,不如時刻為增粉而奮斗,畢竟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忘初心,方得死忠。
“用心做好內容,不要欺瞞用戶。然后,還留不住的,一定是他們的問題。”
“我們需要用內容來慢慢篩選出需要的用戶,接受新的內容那群人會留下并傳播。”
“人來人往,不能當他永久的伴侶,就爭取做最精彩的過客。”
“我們提倡自由民主,不挽留,不要慣壞了(用戶)。”
“能影響這個數據的變量非常多,單看這個數據可能意義不大。”
不過,為此發愁的也絕不在少數(不排除在采訪中表示樂觀的盆友),并一直在尋求解決方案。有自媒體人認為,取關本身再正常不過,但一段時間內出現持續取關,可能就是出了問題。
在這些自媒體人分享的應對策略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某兩個公眾號定期對現有用戶的“取關調研”,以下為其中一個公眾號分享的調查結果:
這個公眾號通過詢問現有用戶會在什么情況下取關(比如長期不更新、廣告太多、內容太雜等等),來試探用戶的口味,有針對性地改進運營方法。
不久前,“三節課”的推文《「沉默的用戶」和「流失的用戶」,比「活躍的用戶」更值得研究嗎?》,也探討到類似的話題。文中,有網友認為,只有關注用戶沉默和流失的原因,才能及時作出應對或調整;即便認為活躍的用戶更有研究價值的網友,也指出研究沉默和流失的用戶可以讓整個產品的生態更加完整。
此外還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方法,多與用戶互動有關。比如一個讀書公眾號,通過建立簽到系統,鼓勵用戶簽到打卡,并為連續簽到的用戶提供獎勵,以增強他們的平臺依賴度。
再比如一些公眾號跟用戶聊自己的個人生活、倒霉日常,在粉絲群做話題互動,或推出一些日常福利,盡量多地回復用戶留言,尤其是“積極回復負面評論”。
受限于公眾號各自的能力和資源,這些策略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比如某企業公眾號因為做“清潔能源發電”,沒有太多福利用于互動,“只能送送祝福了”。
(你有更多方法嗎?歡迎在評論區聊個五毛)
最后,說了這么多,希望這篇文章不會讓我的自媒體朋友們平添一項取關率KPI。如有雷同,我也不是故意的……
新榜(微信號:newrank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