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這個大金礦,星巴克、麥當勞、KFC是怎么淘的?
來源:掌柜攻略(公眾號:zggonglue)
作者:周易玄
繼上月推出漢堡系列早餐以來,美國超級連鎖品牌星巴克可謂小動作不斷,近期又上線“星巴克酸奶 +” 系列,號稱希臘酸奶搭配健康谷物和真實果肉果醬,每日限量供應。雖說目前仍處于測試階段,但其想在早餐市場站位腳跟的想法不言而喻。
星巴克推出希臘酸奶早餐
與此同時,美國休閑快餐品牌 Shake Shack 也在今年 5 月推出了豪華早餐系列。這個從賣熱狗的小推車發展至今,已成為旅游必去之地。除了擴大影響,豐富菜單外,其早餐計劃也作為增加銷售額和利潤率的一種手段徐徐展開。
麥當勞競爭對手的 Shake Shack 也開始通過早餐搶市場了
不管是洋快餐還是本土品牌眉州東坡、永和大王,甚至連星爸爸,都執著于搶占早餐的市場份額中不可自拔,利潤不高的早餐為什么讓它們趨之若鶩?
一、國內外崛起的早餐市場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把目光投向麥當勞的發源地——美國。2015 年秋季,麥當勞在全美推行全天候早餐計劃,即顧客在任何時段都可以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麥當勞早餐系列。此舉讓 2015 財年第四季度麥當勞美國同店銷售增長了 5.7%,成為當年最好的業績。在美國初戰告捷后,2017 年 2 月,麥當勞又將它的全日早餐推廣到了加拿大。
麥當勞的全日制早餐
由此可見,眾多國際品牌似乎都認為搶占早餐市場可以提振他們的總體銷售,也許這是由于西方人士向來注重早餐。那么回看國內,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工作日早晨在漢堡王購買早餐的人絡繹不絕
過去一致認為是低利潤走流量的早餐市場已悄然發生了改變。據英敏特(英國獨立市場研究咨詢公司)研究指出,到 2021 年,中國消費者在外食用早餐市場銷售額預計將突破 8400 億元人民幣,2016-2021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7.4%。
面對日益龐大的消費市場,早餐混戰早已拉開序幕......
餐飲大牌們的早餐競爭早就拉開帷幕
二、四大戰略蠶食市場
1、時間戰
依稀記得,不管是麥當勞還是肯德基,他們的早餐檔都慢慢從之前的 7 : 00 – 9 : 00 標準時間開始慢慢延長。雖然麥當勞還未在中國推出全日早餐,但他們的早餐時間也提前至了 5 : 00 并且一直營業到上午 10 : 30,肯德基的早餐營業從 6:00 開始持續到 9 : 30, 而最近加入的星巴克則干脆從 7 : 00 一直營業到中午 11 : 00,跟午餐時間完美銜接。
2、空間戰
相較于在店內不緊不慢地享受早餐,更為方便快捷的路邊攤形式仍占有一定的市場,而且這種形式正在脫離臟亂差的印象。我家附近的眉州東坡就會從早上 6 : 30 起,在路邊搭起帳篷,擺上整潔白色的桌布,放上一屜屜噴著熱氣的蒸籠,誘惑了不少匆忙的行人駐足買上早餐帶走。
正餐品牌眉州東坡也放下身段開始做起了早餐生意
而肯德基更是加入了餓了么早餐計劃,讓餓了么外送員替自己把性價比超高的早餐套餐送到一個個上班族手中。
3、價格戰
倒回 10 年前,也許人們認為吃麥當勞、肯德基還是一種奢侈,但現在,一份 6 元早餐簡直相當于白送。
從成本上看,光是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現磨咖啡,就不止這個價格。而 7-11、全時等一向經營早餐的便利店,更是把部分點心的價格降至了 2-3 元。
4、種類戰
既然是早餐,大部分品類還是努力去適應當地人剛剛睡醒的腸胃。在這一點上,肯德基的本土化工作做得相當出色,不僅有粥、油條等傳統中國食物,更增加了飯團、蛋卷等更為豐富的選擇。麥當勞更偏愛在豆漿的口味上花心思,堅持只做優質豆漿。
肯德基的新飯團早餐
其他像嘉禾一品、和合谷之類的本土品牌就更是具備先天優勢,他們的種類更加齊全,花樣頗多。而走健康早餐路線的星巴克,似乎仍然寄希望于讓更多國人接受自己的健康飲食理念。
三、健康飲食借力外賣平臺成未來早餐主旋律
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將會如何去分級,也是餐飲從業者十分關注的問題。相比之前追求性價比,現在的食客更愿意為健康和便捷的服務買單。
無論是早餐還是其他餐,消費者都越來越注重健康要素
印象里國人大都不愛西式早餐,但隨著消費市場的年輕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食客喜歡谷物類的健康食物,偏愛把面包、三明治之類的當早餐。
數據表明,因其方便外帶且烹飪方式較為健康,接近一半的中產階級消費者熱衷于這類早餐。
此外,外賣平臺的早餐業務似乎比想象中更受歡迎。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食客希望可以享受早餐送餐服務。其中 35% 希望送餐到家,而 31% 的消費者更愛在辦公室里吃早餐。由此可見,外賣平臺與大品牌的早餐合作將成為常態,就像肯德基與餓了么的合作,無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長遠的發展之路。
掌柜攻略(公眾號:zggonglu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