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日薪1440元招“兇宅試住主播”,給廣告人帶來怎樣的啟示?
不得不說,關于“打工人”的職業話題從來不缺熱度。
還記得幾年前,昆士蘭旅游局的招聘澳大利亞大堡礁護島人廣告,打出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的噱頭,一度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去澳大利亞漢密爾頓島看護大堡礁,堪稱是一邊度假旅游,一邊躺著賺錢。
再拿最近備受熱議丁真,把自己上交給國家。從一個素人變身為旅游宣傳推介員,為家鄉的旅游推廣作宣傳。
還有前兩天,阿里拍賣上線一套精裝修“兇宅”,為此發布了一則兼職招聘,表示急招一名#兇宅試住主播#,計劃在12月11日進行24小時直播。
這個主播具體需要做什么呢?
簡單來說,工作的任務就是讓主播通過直播,展示房屋房型及居住體驗,評估房子是否適合居住,核心就是傳遞兇宅其實不兇。
說白了,就是通過“眼見為實”形式正名,讓大家看到房子的市值,降低大眾購買房子的顧慮,不要覺得是個“兇宅”。
福利也不錯,薪資按分鐘計算,每分鐘1元。一算嚇一跳,這個算下來日收入就是1440元,如果按月薪算就是4萬多,看完真的酸了。
消息一出現,關于“兇宅”主播招聘的話題,也迅速沖上了微博的熱搜榜,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和參與。
有人認為阿里拍賣過于大膽,也有人覺得是一種營銷行為。
根據阿里的拍賣工作人員介紹,阿里拍賣已經收到上百封應聘的郵件,應聘的包括物理老師、媒體記者等。
不過我也發現,阿里拍賣目前已經刪除了官方推送的招聘消息。不可否認,阿里拍賣的“兇宅試住主播”,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制造噱頭的營銷行為。
且不猜測阿里拍賣刪掉推文的目的是什么,也先不去討論品牌這樣的宣傳,是否引起了部分人的不適。
站在營銷的角度來看,在阿里拍賣推出“兇宅直播”的招聘話題背后,又給廣告人帶來哪些啟示?
首先,營銷要善于制造沖突
營銷是一個洞察沖突、解決沖突甚至制造沖突的過程,主要區別在于:
三流營銷:發現沖突;
二流營銷:解決沖突;
一流營銷:制造沖突。
制造沖突,不僅是單純地制造營銷噱頭,更重要的是重構品牌的營銷話題。
就像葉茂中所說,沖突并不是一次性的產物。對于營銷而言,發現沖突只是眼睛的勝利,擴大并制造沖突的價值,才是營銷的勝利。
結合“直播兇宅”的策劃來說,阿里拍賣就是制造了和傳統兇宅認知的沖突。
所謂的“兇宅”,就是指不吉利的或者有鬧鬼傳聞等的房子,用大家的話來說,就是“不能住人”、“不能買”。
因為人的趨利避害心里使然,“兇宅”作為忌諱話題,一直以來都是一件不能擺在臺面上的事兒。
以前一段時間優酷播出的懸疑劇《我在香港遇見他》為例,就是以香港有名的詭地——“高街”作為劇集的取景地,我對其中一個橋段印象深刻。故事中的人物為了避諱,將高街的樓層號4換成了5A。
所以說到兇宅,大家往往會談虎色變,覺得這是一個不吉利的事情。但是阿里拍賣卻加了三個因素,進一步放大這種沖突感:
一是“高調宣傳”,通過阿里拍賣/淘寶官方賬號,把這個事情推到大眾面前。
其次是“設計高薪”,推出日薪高達1440元的福利,反向拔高“兇宅”的價值。
最后是“請人直播”,讓“兇宅”的居住生活變得更加透明化。
在廣告營銷領域,洞察沖突,解決沖突,再到制造沖突,才是一次營銷本質所在。如果大家會故意制造沖突的操作,那就是第一流的營銷人。
更進一步說,葉茂中《沖突》一書中提到,制造消費者心理沖突具體還分兩條路走:
一方面是制造一個驚嘆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就是制造一個問號——引發好奇和反思。
阿里拍賣顯然就是前者,制造“意料之外”的沖突感。
只要呆在房子里直播、體驗房子就有錢拿,可謂是個又肥又美的好差事,這是為潛在入職者創造超乎預期的體驗驚嘆感;但細思之下也合乎情理,正是因為多數人不會愿意兇宅,所以阿里拍賣才會期望以高薪留住人,吸引人入住體驗。
所以說,阿里拍賣基于逆向思考,制造沖突,反向創新地營銷,從而把消費者吸引到“阿里直播兇宅”這個話題上。
在阿里制造消費者心理沖突的過程中,也會激發他們對于兇宅的好奇心;刺激他們不自覺思考,為什么日薪會這么高?真的有人會敢去試嗎?
從目前的微博討論熱度來看, 可見制造消費者心理沖突的傳播效果也是顯著的。
二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做營銷
有人說營銷是一門洞悉人性的藝術。營銷也許會變,但是人性是不變的。
提及人性的弱點,我們總會想到很多,比如好逸惡勞、趨利避害、喜新厭舊、權威崇拜、爭強好勝等等。
在阿里拍賣這場營銷中,同樣融入了不少關于人性弱點的營銷思考,核心就是“趨利避害”和“好逸惡勞”。
因為“趨利避害”,對于未知事物懷有恐懼,是每一個人自然的反應。
我們都會本能地為自己選擇好處最大的、弊端最小的事情。正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面對“兇宅”這樣的事物,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敬而遠之。
阿里拍賣就是抓住了這一心理,拋出這樣的“真香”工作模式,去嘗試觸碰用戶內心對于兇宅的“恐懼”底線。
再看“好逸惡勞”,核心就是降低消費者的成本。
因為“好逸惡勞”,我們都想要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更希望希望工作樂多憂少;通過付出最少的辛苦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益。
拿“直播兇宅”這件事來說,它就是典型的“錢多事少”的工作,是躺著就能賺錢的舒服工作,自然吸引眾多人的注意力。
正如網友一針見血的評論,不怕鬼,就怕窮鬼。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直播工作一經推出,阿里拍賣就會瞬間收到上百份簡歷。因為比起“多干活、少拿錢”的事情,多數人相信這個工作“來錢快”。
最后一點,就是話題營銷用得巧
在營銷預算有限的時代,“內容為王”這個說爛的概念,可以說永不過時。
話題營銷作為內容營銷的典型,就是一種低成本的營銷戰術,奏效的核心在于品牌找到一個精準的著力點。
釘釘、喜茶、老鄉雞、茶顏悅色屢屢嘗到“靠話題獲取知名度”的甜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話題王”。
再看“直播兇宅”,就是一個自帶流量的話題,糅合了“買房”、“直播”、“兇宅”等,多種高敏感度的話題元素,可見營銷大有可為。
作為一個低關注的拍賣平臺,阿里拍賣雖然背靠阿里,但知名度沒有阿里旗下其它平臺高。
阿里拍賣經過這么一輪話題營銷推廣,將阿里品牌、房源信息帶入其中,借助帶話題的同時帶品牌,就像目前我們也看到很多大v和媒體官微都轉發擴散。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阿里拍賣一次精心策劃,但無論褒貶,在一定程度上阿里拍賣可以依托于這個話題營銷,讓自己成為大眾熱議的對象,后續還可能帶動更多的人圍觀直播。
所以說,此番話題營銷不僅成本低、曝光度高,給品牌帶來的一定的推動力,品牌的關注度也就不遠了。
阿里拍賣的話題熱度說明了一個問題,品牌用好話題營銷,可以為品牌實現零成本的宣傳;毫不夸張的說,這樣的營銷效果有時候絲毫不輸百萬廣告費用。
低投入、高回報的營銷,難道不香嗎?
阿里拍賣下一步會怎么走,我們不妨重點關注下。
作者公眾號:廣告創意(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