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品牌在進行一場無性別實驗
“男孩 or 女孩?”
這個最普通的性別問題在如今已經不再是選擇題,而成為擁有無限答案的填空題。
Facebook、google等網站的其中一個性別選項 ——「自定義」說明了一切。
「無性別」作為非傳統性別中的一種,在近些年刮起了新一輪的審美浪潮,而它背后的思想變革也打破了為單一性別塑造的傳統品牌一直以來的框架與界限,繼而讓我們看到自身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性。
這是一場對品牌性別的探討,也更是關乎大眾對身份認知的思考。
一、回到20世紀
「無性別主義」的席卷在眾多品牌中產生著不同維度的響應和發酵。但這并非什么新興思潮,早在上世紀,「無性別主義」的種子已然開始大肆生長了。
Coco Chanel喇叭褲,圖/百度
20世紀早期,一個歐洲女人自己設計并穿上了寬松女褲,要知道女性穿褲裝出現在公眾場合在那時甚至是違法的。
她便是Coco Chanel女士。
YSL吸煙裝,圖/百度
1966年,YSL先生所設計的女士吸煙裝再次轟動服裝界。吸煙裝最初是上流社會男士在晚宴結束后,脫下燕尾服坐在吸煙室里抽煙時換上的黑色輕便裝。
這些開創性的舉動改變了世界的審美風向,其中所傳遞出的解放女性的理念顛覆了當時人們對女性服裝的傳統想象,也使生活方式發生了突破性的轉變,成為無性別主義的里程碑設計。
1968年,《紐約時報》第一次出現“unisex clothing (無性別服裝)”的描述,反抗二戰后的刻板性別印象。這一時期的百貨公司商品目錄也開始增設“his & her”的新分類。
David Magnus ,The Beatles 1967, 圖/百度
而席卷60年代的“孔雀革命”也給男性服裝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男人們紛紛穿起皮草外套、花襯衫、斗篷披肩,打上繽紛花俏的領帶……因而借雄孔雀比雌孔雀更為華麗這一比喻來象征這場男性服裝重回色彩與閃耀的變革期。
此處不得不@到他:
“雌雄同體”之父 —— David Bowie。
被無數人模仿的閃電妝,圖/豆瓣
John Lennon說:「Bowie的歌是涂了口紅的搖滾」。他的音樂如此,人物本身的色彩更是極具戲劇張力。鮮艷發色、緊身長褲、高跟靴、天鵝絨、褶邊、印花……這些元素在他身上碰撞出了那個年代獨有的華麗與嬉皮的迷幻色彩,使他的性感發揮到了極致。
圖/豆瓣
而他在1972年所創造扮演的虛擬太空雌雄同體生物Ziggy Stardust也掀起了流行文化史上的追捧熱潮,乃是時尚界的繆斯。那是Bowie妖嬈艷麗的第二自我,不適用于任何地球規則,通過未來主義式的染發、化妝和穿戴打破性別邊界,顛覆了傳統美學形象,宣告新性別時代的到來。
二、BOSIE
服裝品牌是無性別思潮席卷的主體。
BOSIE作為成立于2018年初的新生品牌,顯示出了無法忽視的強勁力量,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從淘寶進軍線下,并在兩年內開出了十幾家線下門店,于上周完成2億元融資,成為商場服裝品牌中的一匹黑馬。
天津南開大悅城店,圖/bosie微博
他們的品牌理念是“NO GENDER.NO BORDER.”即“無別無界”。無別指的是“無性別、無年齡的服飾”;“無界”是將風格化的設計以平易的價格呈現給新一代消費者,打破設計師品牌和大眾品牌的界限。
「萬象叢生」系列,圖/bosie微博
其品牌名來源于王爾德對其同性情人的昵稱,而BOSIE對于品牌的文化塑造完成的非常出色,在他們的產品線名稱中,經常能看到藝術和文學的影子,電影、小說、繪畫等元素的加入為品牌營造出了嚴肅又浪漫的氣氛,「Love simon」、「偷影子的人」……還有花木蘭、小王子、幾米、夏目友人帳等合作聯名系列給人諸多驚喜。
創意太空艙,圖/bosie微博
BOSIE的門店形態極具科技感與未來感, 以「無性別時裝實驗室」為概念,設計了「太空艙」、「2D衣帽間」、「主題試衣間」、「趣味襪子機」等創意空間,完美契合了如今新消費群體對品牌的傳播方式,即拍照打卡,繼而實現多媒體平臺的天然線上宣傳。
三、U.T
物質公式
相比BOSIE,物質公式是一個純線上運營的品牌。
圖/物質公式微博
「無標志,無圖案,無設計?!?br/>
這句非常大膽且有吸引力的“三無”宣傳語,正是物質公式的理念。
圖/物質公式淘寶
這已經不是創始人朱力所創立的第一個服裝品牌,相較于之前品牌的實驗性設計,物質公式的品牌風格有著強烈的轉換。
圖/物質公式淘寶
這次他將重點轉向了去設計化,即還原物品本身的樣子。通過徹底的「簡化」,采用清一色的低飽和顏色,破除性別和年齡的界限,給人們提供最基礎的審美選擇。
還原試驗,圖/物質公式微博
他們微博中的一句話彰顯了其品牌的風格特性:“在我們生活的視覺環境里,充滿了“設計的罪惡”。還原是能做的第一步?!?/strong>
在一切都更加細化的現代生活中,由繁入簡也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透徹和全面,物質公式提醒我們不應當一味的被外物異化,而要充分感知原始力的覺醒與回歸自我的舒適感。
四、CK one
決定氣味的性別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而商家也習慣根據人們對于性別特質的認知,對香水的性別屬性進行強化。
雨后潮濕的森林,冰涼鹽粒的海水,并非是男性化的氣味場景;爛漫盛開的花卉,新鮮繽紛的果汁,也并非是專屬女性的生活體驗。
嗅覺的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氣味本身也并無劃分的性別。從90年代起,香水品牌就以無性別為理念嘗試打破人們對氣味的思維慣性,陸續推出拋開性別界定從而讓消費者自由選擇的香味。
彷如牙買加朗姆酒瓶的CK香水瓶,圖/百度
CK公司1994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概念為男女共享的香氛CK one,為上世紀90年代的代表作,象征了那個年代的個性。
可再生環保紙包裝,圖/百度
它旨在打破性別藩籬,以90年的兩性親密共享、擺脫社會禮孝的束縛及包裝可回收為市場訴求,顛覆了傳統香氛的產品核心概念。在CK one中,沒有種族歧視,沒有社會階層,不分性別和年齡,人人皆可使用。它完全不設防的開放態度,大膽地向當時的香水市場規則發起挑戰,呈現出一個平等精神、博大統一的氣味世界。
圖/百度
研創推出后,CK one迅即成為全球暢銷香氛。而“You are the one”作為CK ONE的形象口號,進一步鞏固了該香氛主張平等共享的鮮明定位,“在仿如牙買加朗姆酒瓶的CK one之中,我們不分種族、性別、年齡,共同分享這同一個世界。”
CK2香水瓶,圖/百度
在Calvin Klein推出突破性的第一款中性香水CK One的21年后,CK公司還面向千禧一代推出了第二款無性別香水 —— CK2。
五、The ordinary
非常明顯的是,多年來的美妝個護市場一直存在著對性別的思維定式和套路,而當越來越多的男性消費者涌入該市場,美容品牌也開始朝著去性別化的方向發展。
不論是產品文案對種族和性別多樣性體現出的認可和包容,還是包裝方面在逐漸破除傳統兩性美學壁壘,都體現出了無性別的新趨勢,代言人也變得風格各異起來,更是出現了非常多的男性美妝個護大佬。
極簡風包裝,圖/百度
將這一趨勢很好地利用起來的代表是加拿大護膚品牌the Ordinary,美國咨詢公司NPD副總裁兼行業分析師Larissa Jensen稱其為“終極的無性別皮膚護理”。
護膚黨口中的“原料桶”,圖/百度
事實的確如此,the Ordinary的全線產品不僅十分平價,其極簡的性冷淡風外包裝在眾多品牌里稱得上獨樹一幟。專注于化妝品和護膚品的包裝公司Elitefill總裁Steve Seeley稱:“我認為這可能是Apple的概念,即基本、簡單、清晰地傳達你的信息。品牌實現的目的很簡單:說出它所做的,然后讓產品說明一切?!?/p>
天然質地,圖/百度
他們的品牌風格還體現在了廣告方面,他們是極少見到的0代言、0宣傳的品牌。
圖/百度
聯合創始人Nicola Kilner表示:“the Ordinary的廣告或社媒中從未出現過職業模特或代言人,而是使用自己的員工。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員工代表了我們的受眾:多元、熱情、熱愛護膚、并最終回歸人類本質?!?br/>
這場顛覆性別的風格高潮在未來誰也不知道會發展成什么樣子,這也正是事物本身的迷人之處。
而隨著消費者觀念的不斷更迭,品牌也如同消費者的影子一起抵達從未去過的地方,融入陌生的風景。
恰如著名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所說:“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薄盁o性別主義的迷人正在于其無限的可能性。”
新時代的新消費群體永遠呼喚著新的品牌,漲潮和落潮交替更迭,我們需要爆炸式迸發,也需要在浪潮中潛心沉淀,在持續的創造中探尋新生命力。
因為這正是一個探索邊界的時代,也更是一個無邊界的時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