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芙尼曲別針、愛馬仕麻將,全世界奢侈品牌都開起了小賣部?
作者:阿sue,來源:DoMarketing-營銷智庫
在逼你認窮這件事上,奢侈品牌們不遺余力地喪心病狂著。
LV的棺材、愛馬仕的麻將桌、香奈兒的自行車……蒂芙尼的曲別針,1500軟妹幣一枚,貴的一點兒都不像要為人民服務的樣子。
這還不算什么,據說金版的更貴,差不多要1500美刀,但功能僅限于夾書、夾錢。
看到這里,有沒有種被深深刺痛的羞恥感。其實,這款回形針早在幾個月前就被熱搜過了,這波炒冷飯,只能說正應了那句老梗,“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而暴富侮辱了我的智商。”
奢侈品牌們爭相進軍日用品界是為了炫富,還是向窮人拋出橄欖枝,告訴他們,有錢人的世界也可以很無趣?仔細琢磨一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是個勇士,但接二連三吃螃蟹的人可就沒那么簡單了。賣貨、炒話題、刷存在感……總有一個理由,是讓他們欲罷不能的春藥。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大牌們是如何窮盡想象力,向年輕勢力低頭的。
1、蒂芙尼
印象中的蒂芙尼是這樣的:
因為赫本的免費代言,《蒂芙尼的早餐》成就了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植入營銷。自那以后,為蒂芙尼帶貨,成為了電影電視不容置疑的“政治正確”。
這一抹高貴的蒂芙尼藍,又是一場有口皆碑的顏色營銷。不僅申請了顏色專利,擁有自己的RGB值和潘通色號,還擁有專屬小藍盒。項鏈、戒指、耳環等飾品都被裝進小藍盒里,不管顧客出多少錢都不會單賣。
有人說,蒂芙尼藍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顏色,少女看到它會砰砰砰心跳,這是愛情、浪漫的象征。
美帝人民認為,婚禮上一定要有四樣東西,“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其中一樣,就是藍的。
然而,盡管愛情已經是蒂芙尼終生的標注,它還是忍不住開起了小賣部。它曾推出過“Everyday Objects”(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使用到的單品)系列,上文提到的回形針就是其中的一件單品。
除此之外,還有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售價軟妹幣3700~4200不等。
果然,除了價格都很日常。
最有代表性的單品,小編以為是這只紙杯。看起來倒是挺不起眼的,如果不是蒂芙尼藍和品牌logo,完全就是普通紙杯既視感。
下面的毛球就有點兒摸不著頭腦了,八萬一只,誰能科普一下它的實際用途?
文具用品遠不是蒂芙尼的邊界,更早之前,它還推出過Tiffany & Co. Home & Accessories 系列。簡單來說,這一系列最重要的功能是消除貧富差距,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貧民百姓,在蒂芙尼面前,都要下跪。
巧的是,與蒂芙尼走類似路線的品牌還不在少數。Prada也曾推出過一枚銀制的曲別針,售價高達180美金。網友吐槽,除了logo值錢外,這曲別針憑什么這么貴?
對此,普拉達淡定的說道,本來嘛,就是用來夾錢的。
寶格麗也出過同款回形針,同樣是毫無設計感可言,同樣是天價(1250人民幣),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基因了。
有多少人傻錢多的金主肯為此埋單倒是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這一波鬧劇,確實給這些品牌帶來了不少話題和曝光度,這種免費宣傳的效果是多少廣告都達不到的。
另外,作為錨定產品,這些單品的意義或許就不是賣貨,而是作為一種參照物,來襯托其他的高價產品,讓顧客覺得這么小的東西都這么貴,那些大件的價格就更實惠了。就像菜單中的鮑魚一樣,它存在的價值就在于,讓我們覺得幾十塊的炒肉實在太便宜了。
LV
作為時尚圈的老大哥,LV天生帶著一種神秘的光環,經典、尊貴,自帶氣場。不管你是否覺得它丑,都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它足夠精致,足夠曲高和寡。
記憶中,LV等大佬們習慣用的營銷手段是圈層營銷,通過鎖定一個圈層或者創造一個圈層,制造該圈層共同的興趣、品位,從而讓參與者形成一種歸屬感,達到圈層內部影響力的最大化。
在圈子中,一件產品如果能夠得到某位成員的認可,并順利引發自來水效應,那么這件產品將很快被整個圈子接受。而對于圈層外部的人來說,他們想要加入圈層的最快辦法就是模仿消費。
LV們要做的,就是鞏固內部成員,同時又能勾引圈層外蠢蠢欲動的模仿者。講故事、講歷史、強調工藝、強調設計,在創意上,也通常是大手筆,起點很高。
或者,一句話概括,就是逼格and逼格,比不明覺厲更不明覺厲。
這么說確實沒錯,但看過它drama的一面后,這種印象或許要顛覆了。
見過這只很LV的泰迪熊嘛?沒錯,這只身價146萬人民幣小熊只想向你證明:人活著,有時候的確不如熊。
近年來,它似乎也在摒棄傳統的高冷形象,開始向日常生活靠齊,比如,下面這套拳擊沙包:
在今年的“設計上海”上,LV展出了Objets Nomades旅行家居系列,從吊床到折疊椅,整整10款產品,為你的旅行量身定制。
還有向陰間問候的棺材,絕妙的萬圣節驚(jing)喜(xia)。這么一來,wuli凡凡辛苦半年帶貨的superme真要哭暈在廁所了。
看到LV這么拼命,瓜友們能坐視不管嗎。
不可能,真愛粉從來都是無條件支持心頭愛。美國某藝術家就來了次燒錢示愛,她受洛杉磯二手名牌網站Tradesy的邀請,3個月剪了24個總價值15000美刀的LV包包、一個LV行李箱,為的就是做個LV馬桶。
人家的初衷也非常單純,“我只是想體驗一下,剪LV包包是什么感覺。”
只能說,有些有錢人真的不懂人間疾苦。
CHANEL
今年夏天,香奈兒在澳洲發布了一款回旋鏢,售價1930澳元,約合人民幣9873元。
不過,這次“創新”并未收獲多少好感,相反,社交網絡上是鋪天蓋地的質疑。某化妝師指責香奈兒回旋鏢是在侮辱澳大利亞土著文化,“拿別人曾經用來求生的武器開玩笑,這讓我感覺受到冒犯。”
原來,回旋鏢是澳大利亞土著民族的傳統武器,是土著文化象征符號之一,曾被應用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火炬設計當中。
事后,香奈兒也向公眾道歉,但并未下架該產品。
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消費主體,商品的話題性被擺到很重要的位置。因為在90后、00后眼里,大牌的概念很單薄,自帶距離感的品牌往往很難打動他們。
要想吸引他們注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帶給他們沖擊,足夠有趣,足夠引起話題。品牌通過戲謔或者自黑的方式,在消費者群體中扔出一個“引爆點”,讓他們自發在社交媒體討論,帶動品牌的話題度和關注度。
LV、蒂芙尼等品牌無疑都是這一趨勢的忠實追隨者,但像香奈兒這么用力過猛的,就有點得不償失了。想戳中消費者的G點可以,但一定要考慮文化的差異性、創意的尺度問題,否則,再好的營銷也只能為危機公關買單。
值得一提的是,香奈兒雖然在回旋鏢上失策了,在運動領域的建樹還是可以的。
從2005 年開始,Chanel 開始銷售運動單品:網球、乒乓球等,對運動有著迷之執著。
4個球加上一個包包,大概3000軟妹幣。
2008年,推出了限量版自行車,皮具全部為復古小牛皮,自帶車載化妝包,也就12萬吧。看看就行,真買就有點sicong了。
愛馬仕
看了這么多單品,接下來的要出場的,可以說既有煙火氣,又很驚艷。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它太懂中國人了。曲別針、自行車、馬桶算什么,難道沒看出來麻將才是我天chao人民的精神寄托嗎?
愛馬仕真的進軍了麻將業,做了全套的麻將桌和麻將牌,桌木用的是美洲的郁金香木,再蓋一層小公牛皮,又輕又軟又防蟲。
嗯,80萬起售。
人家還有自制的撲克牌,背面鑲金又鍍銀,綠色和橙色混搭:
如果隱約中還覺得少了一樣,那就是垃圾桶了。打牌哪有不嗑瓜子的道理,6萬的垃圾桶配得上您前無古人的牌技。奧不,是如垃圾般即用即走的人生。
說到這里,奢侈品界的奇葩單品遠沒有講完,比如,最擅長做五金生意的卡地亞,在遇見錘子之前,卡地亞有信心將釘子打造成世界上最名貴的五金單品。
來做道數學題,Supremede的磚頭40美刀一塊,問:要在帝都二環建一間10平米的廁所,需要賣多少根卡地亞的釘子?
繼續答題:巴黎世家的毛毯袋,是用來裝毛毯的嗎?
開放問答:宜家憑什么碰瓷巴黎世家的托特包,在托特包和購物袋之間,你會選擇毛毯袋嗎?
說到底,生意終歸是生意,老牌奢侈品要想變身當紅炸子雞,遠不是出出奇葩周邊這么簡單。終歸還是要放低姿態,去琢磨年輕人的口味,沒有一個品牌不在意關注度,也沒有一個品牌會對下一代顧客視而不見。
商戰中,很多決策看似隨意,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洞察后,才做出的最現實的決定。
作者公眾號:DoMarketing-營銷智庫(ID:Domarketing-0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