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7 凱度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附圖表)
首發:凱度
經數英整合報道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社交時代:人們生活中離不開微信、微博、點評網站、貼吧豆瓣、直播彈幕、新聞跟貼。社交媒體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但是隨著社交媒體不斷發展,社交媒體本身也變得多樣化。微信還在增長嗎?是什么支撐著微博的復興?交友軟件有多少人在用?年輕人最喜歡的社交媒體是哪一個?
全球調研咨詢領導者凱度(Kantar)于2017年6月6日在北京發布《2017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希望通過此次報告發布,與大眾分享通過專業調查所發現的中國社交媒體的最新趨勢。
此次已是凱度(Kantar)連續第四年發布《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今年的報告是在前三年報告基礎上的升級版:將社交媒體細分化,測量受訪者對各小分類的更精細化評價;把行為數據和問卷調查相結合,將行為和態度整合分析;同時將購買行為數據與社交行為數據交叉,分析社交廣告對哪些品類更有意義;通過跨平臺大數據分析,發布在意見領袖經濟的背景下,誰才是排名前50名的意見領袖。
各社交媒體和數字平臺的社交功能被分為九個小類,請用戶評分;
微信的滿意度得分最高,并且在各細分人群中都得到了高分。微博在年輕人群中滿意度較高;
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年輕人的警惕性尤其高;
Papi醬是2017年第一季度排名最高的社交媒體意見領袖;
交友類社交媒體使用率和滿意度最低。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對社交媒體總體上持正面態度,認為社交媒體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今年全新的調查模式顯示,人們對社交媒體對自己生活的影響打的總分為79.8分。按年齡段來看,90后對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有更強烈的感受。在凱度連續第四年發布的《中國社交媒體影響報告》中,社交媒體被分為了更細的九個小分類,受訪者被要求對他們使用過的小分類分別打分。
這九個小分類是:
1、微信
2、微博
3、交友類社交媒體(如陌陌、世紀佳緣、珍愛網等)
4、通訊社交類媒體(如QQ、LINE、米聊、無秘等,不包括微信)
5、論壇類社交媒體(如百度貼吧、天涯、QQ空間、豆瓣、人人、Facebook等)
6、生活類社交媒體(如美團,去哪兒、攜程、大眾點評等)
7、帶有社交評論功能的新聞類媒體(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網易新聞等可評論的新聞APP)
8、帶有社交評論功能的電商類媒體(如淘寶、京東、小紅書等)
9、帶有社交評論功能的視頻或直播平臺(如優酷、嗶喱嗶喱、斗魚TV等)
只有表示自己已經使用過某個小分類的受訪者才能對該小分類打分。
隨著社交媒體在中國不斷發展,這一形態已經成為了一個生態系統。雖然微信依然是社交媒體領域的統治者,但其用戶增長已經大幅放慢。微博迎來了復興,而更多垂直領域的社交媒體產品不斷出現。與此同時,其它互聯網巨頭們也在不斷改進各自產品的社交功能。
央視市場研究公司(CTR)媒介與消費行為研究總經理李晏指出:“以前提起社交媒體,人們通常想起微信、微博、QQ等。但在移動時代,網民的社交行為大大泛化了,社交行為無處不在,因此很多產品都具備了社交屬性。”
由于微信的統治級地位,它被作為單獨一個小分類進行調查。微信得到了九個小分類中最高的83.5分。而且無論是以年齡、性別還是城市級別劃分,微信的得分都很高。生活服務類社交媒體(如大眾點評,攜程,美團,去哪兒)得到了第二高的81.7分,電子商務平臺的社交功能得分第三高(81.2)。
由于微信崛起而邊緣化的微博近期在用戶數和股價上都出現了反彈。凱度的調查顯示越是年輕的人群對微博的評分越高。90后對微博的打分達到了79.3分。
本次報告中的行為數據也發現今年4月份微博的滲透率達到了35.7%,較一年之前上升了3.7個百分點,而在18-25歲的年輕用戶中,滲透率更是大漲了13.7個百分點,達到了45.9%。
在本次報告中,Kantar Media CIC通過大數據挖掘,追蹤了3000多名社交意見領袖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的表現,并且從曝光度、粉絲情感度、購買影響力和用戶互動四個方面評估后推出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社交意見領袖50強排行榜。Papi醬、同道大叔和吳雁(微信公眾號與微博賬戶為“思想聚焦”)位居前三。
“由于資金和技術門檻較低,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在數字媒體營銷方面能快速變現。通過個性化或極富創意性的內容,自媒體和社交意見領袖可以迅速吸粉,并將目標客戶引入電子商務平臺的渠道,有效地把流量轉化成實際購買,”Kantar Media CIC首席客戶官、研究與咨詢部負責人徐凌蓓分析道。“社交意見領袖已經成為一種商業戰略。是否找對人品牌營銷和商業成果來說顯得越來越重要。品牌需要通過跨平臺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量化評估自媒體和社交意見領袖的有效性以及相關性,提高投資回報率。”
在實際操作中,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日趨多樣化,針對不同世代人群,品牌需側重不同的平臺,以達到更好的觸達效果。Kantar Vermeer戰略咨詢總監葉菡表示:“要在喧囂浮躁的虛擬社交世界里異軍突起,重在強調內涵和品質的內容更易抓住人心。在消費者積極采取措施、屏蔽社交媒體推送功能的浪潮到來之前,品牌更需精細化操作,找到對的平臺、對的時間節點,以對的信息觸達對的消費者。”
今年的報告中的其它重要發現還有:
1、被提及最多的社交媒體正面影響主要是熟人社交和知識獲取,例如“隨時了解朋友的動態”(70%)和“讓我與家人/朋友的溝通更便捷”(70%),以及“方便我更快地了解社會熱點”(69%)和“增長了我的知識面”(61%);
2、在負面影響方面,“減少了我閱讀紙質書籍的時間”(48%)連續第四年排名第一,而健康方面的困擾,如“讓我視力變差”(48%)和“減少我的睡眠時間”(42%)也十分接近。有43%的受訪者提到了“我的個人信息安全,隱私缺乏保障”;
3、總體來說,年輕人群對于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更為警覺。比如,90后對“社交媒體讓我空虛浮躁”(31%),“不能集中注意力”(34%)和“受到負面價值觀的影響”(29%)的提及比例都是各人群中最高的。他們也更愿意采取果斷措施抑制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有39%的90后說已經關閉了社交媒體的推送提醒;
4、全國深訪數據表明,過去一年中新增的社交媒體用戶以40歲以上人群為主。
凱度是全球最大廣告傳播集團WPP的數據、消費者洞察和咨詢分支。本次調查利用了網上實名調查,大數據挖掘,移動端行為數據分析,以及社交行為和購買行為的交叉分析。通過跨平臺大數據分析,發布在意見領袖經濟的背景下,誰才是排名前50名的意見領袖。今年的報告包括了來自10萬名以上實名用戶的行為數據和訪問回答,1.2萬戶家庭的購買數據。Kantar Media CIC新推出的Enfluencer Radar監測超過3000名網絡意見領袖,分析了近100萬條微博內容,微信上超過5000萬次閱讀行為和5個直播平臺上超過100億次的觀看數據。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