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字體會跳舞,來看這個日本設計師的魔幻世界
來源:察覺
原標題:字體設計還可以怎么玩,讓這位日本設計師告訴你
#日本の名士#
大橋史,動畫導演、藝術總監,1986年12月出生于東京,2012年畢業于多摩美術大學 大學院美術研究科情報設計專業,他發布了顧及CG的有限性與無界限的動畫表現作品。作為導演參與了米津玄師的《春雷》影像制作、藝術家QueHouxo等文化色彩濃厚的項目。他的許多作品被刊登或上映于 Stash、motionographer、onedotzero、cartoonbrew、theCreators Project 等國內外設計文化相關雜志和電影節上,并得到了很高的評價。
花譜 - 戸惑いテレパシー(柊キライRemix)
フレデリック - フレデリズム2 全曲トレーラー
西尾維新大辭展 - バトルシーン
大橋史常年與日本明星舞臺合作,擅長文字與CG動畫的結合律動設計,他制作的作品曾獲獎DOTMOV FESTIVAL、MEC AWARD、ANIMATED DREAMS、London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2016新千歲機場國際動畫金獎等等。
CHANNELER
一、BURNOUT SYNDROMES文學少女
BURNOUT SYNDROMES文學少女是大橋史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將BURNOUT SYNDROMES樂隊主唱熊谷先生的真實經歷主題形象化"痛苦的校園生活經歷逐漸促成了我自己的藝術創作"。由于歌曲有文藝的主題,所以使用抒情的方式來解構元素排版,重構字體和字母圖形,裝飾字母和涂鴉設計。
一些字符象形文字
文字設計在大橋史的作品中很常見,他大多數作品都像一部以字體為演員的音樂表演。不論質還是量都讓人嘆為觀止。我們甚至來不及去對某一個分鏡駐足欣賞,就被淹沒在了創意的湍流中。這種趕腳,看截圖是體會不到的!下面看一視頻感覺一下~
金子開発
在一個視頻作品中使用不同藝術風格動畫流程,是受到了livetune的"轉移"潮流的影響。這個想法是把一套統一的藝術材料扭曲成一個具有不同世界觀的空間,但文閣書院卻反其道而行之。想法是,即使在觸感上有差異,如果對每一層的繪圖數據(配色方案)應用統一的外觀,繪圖的差異也不會殘留為一種不好的不適。
復合加工
拆卸并重建字體
二、西尾維新大辭展-戰斗場景
利用影像裝置作品(戰斗場景)原故事系列中繪制的 "主人公嵐木小美與妹妹凱倫的打斗場面 "的文字,單單是排版就提供了沙夫特繪制的動漫場景的真實感,通過物理計算和After Effects的復合處理,大量的角色干擾了動漫的動作。我的目標是賦予它一個獨特的克倫奇瑪,并以排版元素描繪的阿拉木和凱倫的出現給觀眾帶來驚喜。這種文字拆分結合動漫人物形象的設計真令人驚嘆~
文字構成人像
使用物理學的運動圖形,視頻中使用的字體相對于屏幕來說也被布置得很小,以形成一個1600字的屏幕,符合"展覽空間在一本巨大的字典里"的計劃"。對于戰斗場面,采用了物理計算的方式,但如果單靠電腦計算來制作畫面,就會失去日本動畫中最精彩的"克難",所以用電腦通過延時圖的編輯和分幀來補充每秒60幀(fps)的畫面與和手勢動作都要造成激烈的戰斗。
片段部分截取
對于角色從天花板上掉下來的場景,使用了Newton2為基于物理學的動畫創建關鍵幀,然后使用時間圖和幀插值進行前期合成,以重新創建動畫的角化。
物理演算を使ったモーショングラフィックス
三、CHANNELER
言語學の研究
這部動畫的主題是"語言的轉變",描繪了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對文字的癡迷,并從中獲得智慧。畫面上散落的人物和符號,以抒情的方式押韻,這也是HIPHOP的特色之一。而動畫作品中,將主人公的生活ASCII藝術與抒情內容一起發展。為了引起人們對ASCII藝術隨著每一句歌詞的展開而發生的極簡變化的關注,我們避免了深淺、平移等給人以透視感的鏡頭作業,強調畫面的二維性,表達人物成畫的趣味。
描繪過程中勾勒的草圖
我和負責創作的Yuri Hafuka一起研究了隨著人類發展而變化的語言。如上所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智慧,學會了從簡單的語言到形容詞、助詞、連詞,再到俚語,包括年輕人的詞語。比如說童年—我,咖喱,我想吃(只用名詞和動詞的組合)童年—我想吃咖喱(加盟連接)青春期—我想吃超贊的咖喱(省略連接詞后,將青春期的詞加為形容詞),成年—我想吃咖喱(用一個禮貌的詞)如上圖所示,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每個短語可以使用的字數會隨著說話人的年齡而變化。
展示
它的制作方式與原來在網格上輸入哥特式比例字體制作的ASCII藝術不同。為了表達CHANNELER的故事,"一個癡迷于文字的人的故事",我想有意識地去表現日本浮世繪中的鬼怪等肉體形狀。為此,我使用了可以用平野民謠打字的平野民謠字符和符號,這樣就可以打出帶有拐點的線條。使用平野敏草字體的ASCII藝術規則,勾勒完后不要拆開每個頸部,你可以自由地傾斜和翻轉它,不要改變字符的長寬比。
左圖:ASCII設計使用的明朝體體排列,右圖:ASCII美術成品
四、弗雷德里克
與平面設計師佐佐木俊(Shun Sasaki)合作,制作了日本搖滾樂隊“弗雷德里克”的預告片。
增強歌曲節奏和圖形的動作
為了把字體的輪廓和奇特的色彩表現出來,所以我想盡量減少色彩變化的效果,以及旋轉和比例變化的節奏運動,以打亂布局。我使用了一個名為"CartoonMoblur"的插件來進行簡單的水平、垂直和對角線運動,使角色的部分沿著動畫的軌跡拉伸和收縮,與Fredrick有趣的水平節奏和佐佐木俊的圖形相得益彰。
Art director: shun sasaki (AYOND)
五、花譜-困惑心靈感應
歌手Hanafu為docomo的下一代通信標準5G配合曲《Bewildering Telepathy》拍攝的MV,為了抓住下一代通信標準“5G”作為高速網絡的隱喻,“Hanafu參與了VR賽車游戲”。像《WipeOut》、《RedOut》這樣充滿未來感的美術方向,以及反重力競速游戲特有的極限競速動作,計劃打造一個未來互聯網空間的形象。
在這支MV中,有意識地畫出了兩個視角。花火以第一人稱視角,將自己沉浸在賽車游戲中,以此來隱喻未來的互聯網空間,漫畫的框架布局為第三人稱視角,畫面類似于桌面瀏覽器窗口。但為了加強音樂視頻主題"互聯網空間"的方向性,將框架布局做成類似于瀏覽器的窗口。
作為第三人稱視角的桌面
搭配VR護目鏡的比賽場景,是對下一代互聯網空間的隱喻,也是對互聯網空間沉浸式的第一人稱視角。比賽現場的視覺效果是以《WipeOut》為藍本。
比賽場景以第一人稱視角
采用了人物身體的八字剪影,以及類似阿凡達的設計,打造了統一的八字剪影。在頭像設計上,使用了象征互聯網文化的圖標(2ch ASCII藝術蒙娜、Vaporwave石膏像、emoji圖案等),繪制了一個有趣的比賽場景。
以數字空間為中心打造外觀
六、你的眼中釘
日本電音人cokiyu的歌曲《你的荊棘》MV,以"重復理論"為主題,將白噪音和威斯康星的聲音唱腔視覺化,讓人聯想到胎兒的記憶,也讓人聯想到cokiyu音樂中圓潤厚重的電子樂。他創造了動畫。影片描寫了追尋生命進化的畫面,以及對生命的執著。影片中的生物是對稱的、象征性的,就像恩斯特-海克爾的植物藝術一樣,我們希望引起人們對其視覺美感的關注。
部分抓拍
基于深海的世界,我想創造一個容易讓人聯想到自然科學的環境,類似于樹海和宇宙。另一方面,為了使用After Effects(AE)這個標準功能來表現海洋的有機質感,需要加入透明感和透視感,以及弧形線條來表現光線,而不是平面的簡約空間。出于這個原因,AE中的大部分合成都使用3D圖層來創建真實的透視和景深,以及輪廓的褶皺中的通道變化,就像通過顯微鏡觀察一樣,這取決于場景。
CGの有限性?限界線
作者公眾號:察覺(ID:chajue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