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舉報 2017-03-10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來源:中國三明治(微信號:china30s)
作者:萬千

“每天走進辦公室都覺得喘不過氣,胸口一陣污氣排不出去。”

Kiki這么形容自己不想上班時的狀態。她之前在一家小型廣告公司做AE(客戶經理)。公司地點位于一家聯合辦公場所,從電梯走出去就是一個個玻璃格子間。一年中有70%的時間都是開著空調的,門窗關閉,環境給人感覺很悶。而工作上準備了好幾個月的案子,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一直沒辦法順利推進。

在她的感受中,上班的日子就好像一團黑霧,污濁,沉悶。

Kiki公司里其他幾位同齡同事都是一樣的感覺。他們經常下午約好一起去公司樓下的便利店,哪怕并沒有什么特意想買的,也要出去“透透氣”。幾個人一邊喝著便利店里面機器做的咖啡,一邊互相抱怨著作妖的甲方和三天兩頭改主意的上司。

在年輕人群體當中,類似這樣的表述還有“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生無可戀”,“感覺身體被掏空”等,在社交環境中被頻繁使用。輿論將這類現象統稱為“喪”文化——頹廢,什么也不想做,不想上班,只想癱在某個地方放空。

HR們習慣性地給90后貼上“任性,不負責任”的標簽,但其實在各個公司里面加班最多的也是90后們。

這群天天抱怨著“不想上班”的年輕人其實并不是完全不想付出勞動,但是他們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不愿意在重復、無趣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時間。而且擺在他們面前的確也有更多機會,不再只有在傳統的就業崗位上爬升這一種可能。

當這群年輕人對目前工作感到厭倦的時候,他們會問:“有沒有什么工作可以邊做事,邊拿錢,邊旅游的?”


不想上班的十萬個理由 

艾音決定辭職是在她用上班的時間刷掉一部16集韓劇之后,“可想而知,我的工作內容有多閑。”

這份工作是她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的一家互聯網公司處理商務方面的事情。

因為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青島,沒有離開過,所以當大學畢業后,她特別想要去北京工作,體驗獨立生活的滋味。

公司上下有百來號人。到后來,她發現自己這個位置可能恰好是公司的一個“管理漏洞”。在她上頭并沒有直系管理的小領導,基本上每天都是等待大老板發落。有事做的時候,會跟著同事一起出去跑跑市場,沒事的時候,一整天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打發時間。

公司上班是打卡制,章程規定上午十點半上班。但是有時候她下午兩點鐘才到公司,也沒人責備。

以前挺宅的她,在那段時間的周末反而安排得比工作日還要緊湊。見朋友,聊八卦,看電影,看劇……不過這些活動并沒有緩解她心里逐漸累積起來的焦慮和毫無產出的工作所帶來的“無意義”感。

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目前這樣的生活狀態是否應該繼續下去。

而在外貿公司做業務員的Lydia,想要離職的理由則是因為每天的工作都忙到基本“沒有什么個人時間”。

最夸張的一次是連續一個月周一到周五晚上12點之后下班,而且星期天下午還去公司加班到晚上11點左右才走。到后來,她爸媽都勸她趕緊辭職,因為二十四五歲的人,“工作這么忙,都沒有時間找對象了”。

太閑和太忙,都不符合年輕人對于工作的期待。

根據國內某大型求職網站發布的《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生的離職率持續走高,2016年應屆生的離職率更是高達26.5%。另外,一線城市的員工離職率增長較2015年高出4.1個百分點,為22.4%。

前程無憂發布《2017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了近年來一線城市的離職率情況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豆沙在畢業后的兩年時間里,就換了三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是坐在那種隔斷式的辦公室,當時的工作需要負責的事情不多,偶爾會被總經理秘書差去幫忙聽譯會議內容,她感覺在那里沒有太多發展前景就辭職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電商公司,做了挺久時間的,但是后來部門解散了。如果要繼續做下去的話就要接受轉崗到客服。這顯然不是一個讓人能樂意接受的決定。

而最后一份工作,從入職前雄心壯志到氣憤提出辭職,前后不過兩個月左右。

辭職前夜,她還在為了趕老板布置的工作,通宵寫了一晚上的稿子。但是因為任務量實在太大,只好先交出了一個半成品。結果老板看到后,立馬就拉了一個微信群,和部門經理一起責問她,最近工作態度是怎么回事。

 “他擺明就是要趕我走啊”,豆沙生氣地說。

豆沙剛開始接觸美食自媒體這份工作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挺新鮮的。因為有機會可以接觸到很多美食界的大亨,認為這里將會是自己可以大展宏圖的地方。但其實接觸久了,豆沙發現老板三天兩頭改主意,今天剛談好策略,明天又突然說公眾號總體要改一個全新的走向。

2015年,國家出臺政策支持年輕人創業。小型創業公司遍地開花,給年輕人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這也給他們帶來全新的挑戰,比如說豆沙遇到的創業公司里存在著老板獨斷專行,公司整體發展方向不明晰的情況。

不想上班的年輕人能找出十萬條“不開心”的理由:公司管理不當、和老板三觀不符、同事太悶、對個人生活感到迷茫……

這其中有些問題,其實是幾乎每一代年輕人都會遇到的職場難題。比如說,職場人際關系如何處理,新人如何快速融入行業等等。只是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更不愿意將就自己,委曲求全。相比于職業上升渠道單一的傳統行業,更多年輕人趨向于到新興行業里的小型創業公司謀職。

我有朋友找工作一年半了,越找越不好。我有種她今年上半年還是找不到工作的感覺。很夸張吧”,豆沙說起自己一位朋友的經歷。她并不是完全沒有工作機會,但是覺得已經拿到offer的工作工資太低,或者感覺自己應付不來工作場合的應酬,便一再放棄,繼續面試下一家。總之,“畢業以后沒工作,一直到現在。” 

 

在家里做“全職女兒”

大大畢業之后就進了銀行工作,因為性格沉穩,得到了小組長的器重。這種“器重”一到了聚餐場合,就成了“大大啊,這酒你一定要喝”。

銀行同事之間的聚會并不是法定節假日才發生。幾乎每一兩周,就會有人攢局,這次去新開的海鮮店,下次就換成市里排隊最火爆的火鍋店。餐桌上的中年領導喝到興頭上,都是白酒和啤酒交替著喝。即使是小姑娘,只要不對酒精過敏,都很難推脫。有次大大故意干杯后只抿一小口,小組長后來特意單獨和她說,“這樣不禮貌”。

喝混酒容易醉。大大自認為酒量不錯,但是每次聚完會,快到午夜才回到家的時候,腦袋昏昏沉沉的,想睡覺但是覺得自己身上臟兮兮的,想洗澡又沒力氣,在衛生間里一呆就是很久。

這樣的社交讓她覺得很痛苦。有段時間,一直在腦海里幻想著自己在某次重大的款項結算時犯點差錯,可以順道引咎辭職,“這樣就可以不用去見那些同事了”。

大大和家里提過要從銀行辭職的事情。但是家里人覺得她目前的工作很穩定,并不太支持她貿然離職,勸她說,“你可以利用下班的時間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如果做得好,可以養活自己,我們肯定同意你辭職。”

家人這種“欲擒故縱”的政策讓大大本來很激烈的想辭職的心情開始搖擺。雖然她對畫畫感興趣,但是還達不到能開張接單的水平。如果找其他的工作,好像在薪酬和工作量上,也不能保證可以比銀行的工作更好。

大大知道家里人并不是擔心自己辭職之后養不活自己,因為家里本身條件也比較殷實。父母唯一期許就是女兒工作的穩定就好。

相比于一工作就要立即接棒成為家庭經濟頂梁柱的時代而言,90后們的家庭條件都有了普遍提升。而60后父母也對子女的期許降低了許多,甚至有些會明確地告訴孩子,“你只要能養活你自己就好了,不用管我們。”

另外,越來越多教育觀念開明的父母會主動鼓勵子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對于子女提出要辭職休息一段時間或者辭職創業的想法也能欣然理解,而不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務正業。

艾音從北京公司辭職回青島的決定并沒有和父母商量,只是單純“通知”了一聲。但是爸媽的反應還挺開心的,因為女兒可以從北京回到青島,陪在自己的身邊。

不工作,吃住都在父母家的生活,在外人看來就是“啃老”。但她給自己起了另外一個稱呼,“全職女兒”。

艾音小時候給自己設立的目標是希望自己能在大學的時候就實現經濟獨立。但是后來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太過天真,可能“也還是沒有被逼到絕境上。”

她剛去北京工作的時候,前三個月的房租是家里幫忙付的。“我知道我身邊有些朋友即使在工作之后也還在問家里面拿錢。也的確是錢不夠嘛。還要租房子什么的”。

艾音在家的這段時間,父母仍然會給她零花錢用,但是她自己秉承著“能刷信用卡,就刷信用卡”的原則,然后用積蓄來還信用卡賬單。

 “我爸媽這方面完全沒有介意,是我自己有點介意”,她認為還信用卡利息的那筆錢是她在為自己的自尊心買單。

之前去北京工作的那段經歷,是她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她大學也是在青島念書,每周末都會回一次家,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好像從小到大都沒有改變過。所以大學畢業后,特別渴望出去。挑選工作的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去北京”。

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當時的決定,艾音覺得自己只是想成為一個“一心離開家的女兒”。上班之后,有時候一周也很難和爸媽通上幾通電話。

在艾音和其他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她發現很多朋友都是一樣的,離開家工作之后,和家人的感情越來越疏離,之后很自然就成為了社會話題經常熱議的逢年過節回家被家長“催婚”,和父母關系變冷淡,兩代人難溝通的問題。

在北京所遇到的工作挫敗很快讓她意識到單純為了逃離家庭而換一個城市工作的行為是幼稚的。她認為自己需要重新回到家庭關系當中去修復自己。

在做“全職女兒”的期間,她開始寫《與父母相處日記》,把生活當中與父母相處時碰到的矛盾、家庭日常溫馨時刻或者自己情緒很激烈的時候,都記了下來。每天都能發現很多素材,她自己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重新思考自己和父母、和親人的關系。有時,還會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

雖然不上班的生活,其實每天睜開眼來,也面對著大把的時間。但是艾音覺得自己比以前工作時候更有成就感,“也有可能是我合理化了我的行為”。

在她以前寫下的與父母相處的日記中有一個段落:從北京剛回到青島的時候,艾音記得奶奶還在睡覺,但是爸爸一定要她打斷奶奶睡覺也要去問好。奶奶看見她的時候很開心,抓住她的手。她也很配合地對奶奶說:“這次回來就再也不出去啦。”


不上班的成本有多高?

從“不想上班”的心情到真正不上班的狀態,提出辭職的過程對于年輕人而言仍然是一道門檻。

Kiki在裸辭之后的第一個月,為了散心,一個人去臺灣環島旅游。在看山,看海的時候,覺得心胸很遼闊。但是回到上海后,便又重新感到很大的生活壓力。

北上廣的房價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可望不可及,他們每天生活在其中,卻從沒有盤算過要存錢買房。沒有存錢的長期目標,也導致了很多年輕人的消費觀都是及時行樂,今天吃好穿好玩好就行了。Kiki之前的工資也基本上“月光”。

唯一在某種程度上勒緊他們腰帶的繩子是在一線城市高居不下的房租。

辭職之后每月還要支付兩千元房租,即使呆在家里不吃不喝,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Kiki后來是想到以前公司交的社保里還有一筆公積金可以提現交房租,才多支撐了一段無業的自由日子。

前程無憂做過一項“裸辭準備金”的調查,只有14%的人表示“做得不開心,先辭職再說”。大部人都存了幾個月的工資,才敢裸辭。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數據來源:新文化報

Lydia 之前做外貿業務員的時候,雖然加班情況很瘋狂,但公司的年終獎也很高,兩年下來存了十萬多積蓄。在辭職后的一年里,她沒有急著去找下一份工作,而是和不同的朋友約了好幾趟旅行,包括歐洲七國,美國東部,馬來西亞等。

雖然她的習慣一直比較節儉,但是機票錢、酒店錢就花出去了一大筆。再加上,身邊朋友都知道她辭職了,平時約飯局都會叫上她,而她也沒別的理由可推脫。每周的“聚會費用”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去年年底,她從日本旅游回來之后,有朋友約她春節去不去旅游,她委婉地拒絕了。因為盤算下來,一年的折騰,已經把前兩年所有的積蓄都基本用光了。

不上班之后的生活開銷,因人而異。有像Lydia這樣,因為旅游而花光積蓄的,也有人節衣縮食,用下降的生活水平去交換與延長不用上班的日子。

但是如果物質準備和心理建設都沒有做好,只是憑借沖動裸辭,往往會讓那些以為不上班就能實現自由的年輕人在觸碰到生活堅硬現實之后,感到巨大的失落和茫然。

另一方面,辭職成本除了金錢之后,還有時間和經驗。

對于一些已經做到中高層的不想上班的人群,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已經觸碰到了行業的天花板,不得不求變。

很多年輕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兩三個月,就以為自己“看透”工作的本質了,覺得當前工作不能帶給他們很多。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了解到行業的核心,沒有從職場汲取到他們應該學會的本領。

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年輕人在從學校學生轉化為社會人過程中,依然有“玻璃心”,“巨嬰”,“浮躁”等心理因素作祟,導致適應過程緩慢艱難。

當他們消耗完了能夠支撐自己不上班,自由生活的資本之后,想要重新回到職場,花費在自我心理建設上的時間,以及和同齡同事之間的工作經驗差,都是辭職后的沉沒成本。雖然無法量化,但是在職場這個競賽場中足以拉開一大段差距。


目標感對年輕人而言是奢侈

在一份騰訊出爐的報道當中,出生于互聯網時代里的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得票率最高的是主播/網紅,其次是聲優、化妝師、Coser、游戲測評師。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數據來源:QQ瀏覽器大數據《95后的就業觀》

這些不同于常規的職業類型是60后們年輕時難以想象的。現如今,社會職業多元化給新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不想上班”的出路。而他們也的確更追求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并且憑借這個技藝去過自由的生活,即使所從事的事情在外人看來是小眾、冷門的。

婘婘是去年八月份辭職的,后來倚靠副業逐漸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她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做塔羅療愈師。她從高中開始接觸塔羅牌,之后有跟著占卜師正式學習塔羅。后來在豆瓣上免費給人做過幾次,積累經驗。然后才開始向客人收費。

在她看來,塔羅并不是算命招鬼的把戲,更像是做心理咨詢,為自己的客戶提供一些心理調整的建議。但比起心理咨詢來說,塔羅牌可能更輕松,更容易被接受。另外,有時候,她也會為公眾號撰稿,總之不上班,依然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的收入。

現在,她在自己的家鄉湛江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一步步走向實現自己更大夢想的路上。

但另一方面,太過紛繁的選擇,有時反而讓年輕人喪失了目標感,無從選擇。

Kik在裸辭之后,有過很多謀生的想法。她想過要找家咖啡館學做咖啡,想過回自己家鄉,在新開發的旅游景點附近開一間airbnb,想過要找一個小眾的歐洲國家申請獎學金,出國念研究生。仿佛每種想象都可以展開瑰麗的人生冒險,但是就是下不定決定到底要選哪一條路。

在上班的時候,會覺得“我隨便做個什么,都能養活自己,為什么要在辦公室遭罪受呢”,但是當年輕人真正丟掉工作的飯碗后,要怎么為自己找到最適合的出路,成為了擺在這群渴望實現自我的年輕人面前最大的難題。

這也是年輕人經常說的所謂的“上班痛苦,但是不上班更痛苦”的心態。

在中國三明治發起的一期“不想上班”投票調查當中,“自己內心的焦慮”打敗了“金錢”成為了影響年輕人做出辭職決定的最大因素。

中國三明治“不想上班”投票調查

“喪”文化: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逐漸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開始漸漸明晰自己未來的方向。

在美食自媒體做小編時,老板希望團隊每個人都能成為多面手,既要負責內容,還要“順帶”跑腿去做市場推廣。

“后來還有人問我,現在的小編還做市場部的活啊”,豆沙說,“真是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

辭職之后,豆沙開始專注在寫稿和畫自己的插畫作品上。有一次,朋友介紹她為某公眾號寫稿,后來因為表現不錯,便一個人接下了整個公眾號運營的外包工作。

她現在已經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了,每天下午都在家寫東西,上午和晚上的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收入大抵能夠養活自己的生活,只不過目前比較大的煩惱是這樣的工作狀態并不算穩定。

另一批還沒有完全找到自己未來方向的年輕人,將自己不上班的成本消耗到差不多的時候,又開始重新計劃著回到職場,接受社會的鍛煉,掙錢,以及繼續找尋自己的理想生活。

Kiki是在換到第三份工作的時候,才感覺工作狀態稍稍對了起來。

盡管現在每天在通勤路上,單程都要花上一個小時,可是因為這份工作的內容、環境、工資都和自己期許的相符,發展前景也不錯,所以加班也不覺得太糟心。偶爾還是會抱怨工作上的種種不順,但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分分鐘都想要沖去找老板提辭職”的狀態了。

而讓艾音重新找工作的最直接動力是還信用卡,沒有個人收入的“全職女兒”在家幾乎把之前的積蓄花得差不多了,還透支了信用卡的一部分額度。

不過,不像上次單純為了逃離家庭而選擇外地的工作,這次她不排除去外地找工作的可能,但是會綜合考慮工作各方面的條件再做決定。

她相信自己這次重新出發可以真正“去過一個獨立的生活”。這比什么都更重要。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西县| 石城县| 炉霍县| 汉川市| 兴国县| 团风县| 汾西县| 云南省| 肃南| 哈密市| 获嘉县| 宁津县| 昌平区| 沈阳市| 绥德县| 灵石县| 林州市| 博白县| 金湖县| 柞水县| 德安县| 雅江县| 玉环县| 余姚市| 宁波市| 扎赉特旗| 白河县| 扎赉特旗| 凯里市| 镇江市| 望奎县| 盐津县| 偃师市| 张家界市| 任丘市| 怀仁县| 黎平县| 黔西县| 偏关县| 通城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