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云音樂,成也樂評,毀也樂評?
每個互聯網企業都有自己的「標簽」,扎心的樂評、傷痛文學、情感共鳴,這些都是網易云音樂的「標簽」。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標簽」,網易云音樂也一直被戲稱為「網抑云」,用以調侃那些為了博眼球而刻意出現的「傷痛文學素材」。
原本只是一句戲言,8月3日晚網易云音樂官方對此作了回應,宣布將發起云村評論治愈計劃。招募1萬+ 村民成立“云村治愈所”,上線“抱抱”小彩蛋功能。同時抵制惡意,建立新版《云村公約》。
說實話,看到這個回應的時候,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溫度的做法,也是網易云音樂及時「公關」自救的未雨綢繆。
我們必須承認,網易云音樂是目前中文互聯網中UGC做的最好的社區之一。但恰恰也是UGC,讓網易云音樂陷入如今這種兩難的尷尬境地。
你可以說有人在評論區無病呻吟,強裝抑郁,但也不能否認,音樂本身最能勾起共鳴,壓力在深夜無從排解,寫上幾句心情也未嘗不可,更何況那些真真切切患有抑郁癥的人群……
所以,這件事里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們甚至都無法分辨誰只是遇到了糟心事心情不好,誰真的是病理性抑郁,誰又是為了高贊生編硬造。
網易云音樂之所以有今天的「江湖地位」,成為這幾年雷打不動的「刷屏專業戶」,和它的樂評脫不開關系,這些「傷痛文學」雖然尷尬,但網易云音樂離不開它。從這幾年網易云音樂的那些「刷屏事件」中可見一斑。
2017年,網易云音樂的「樂評專列」當之無愧成為當年最「紅」的營銷案例,斬獲行業多項大獎,5000條扎心「樂評」成為席卷朋友圈的紅色風暴,奠定網易云音樂UGC霸主的地位,也帶動不少品牌玩起了包地鐵的營銷玩法,那一年,以鮮明的色塊設計和UGC文案為內容的大幅廣告隔三差五就出現在地鐵站里,甚至各大城市地鐵站廣告刊例都隨著水漲船高。
2018年的刷屏又從網易云音樂的年度盤點開始的。那個年頭,能抓住共鳴用戶的H5還是容易在朋友圈刷屏的。很明顯可以看出,網易云音樂的年度盤點,不少回顧頁都是完全為分享和傳播設定的,「深夜聽歌」、「小眾品味」、「特殊日子回顧」這些顆粒度極細的維度被單獨拿出來展示,也成了刷屏的關鍵。之后的每年1月份,網易云音樂的年度報告總是會在朋友圈出現。
也是在2018年的愚人節,當所有互聯網品牌還在一本神經的發布「黑科技」假產品的時候,網易云音樂聯合亞朵酒店,在成都真的開了一家音樂主題酒店,把自己一年前立下的flag親身實現了。
最網易特色的「扎心樂評」,依然可以在酒店很多角落都能找到,而出現最多的,也依然是那些「傷痛風格」的樂評。對了,網易云音樂的第二家音樂主題酒店最近剛在南京開業,同樣是聯合亞朵酒店,同樣是無處不在的「樂評」。
2019年,網易云音樂不負眾望,再出爆款。聯名當年正當紅的瑞幸咖啡,開辦「楽島」音樂主題咖啡店,成功在酒店場景之外進行了新的延展,音樂+咖啡同樣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整合方式之一。最具代表性的「網易云音樂樂評」也再一次出現,進店的用戶可以留下想說的話,并有機會被投射到「楽島」的樂評墻上。
那一年的年底,網易云音樂還干了一件事,把「樂評」虛擬留言墻搬進了101家海底撈。網易云音樂利用了AR虛擬技術,開通「小紙條」虛擬留言墻,讓這些的留言不會被丟掉,也不會消失。
很多人都說,在網易云音樂,一半人是有故事的人,一半是在聽故事的人。欲戴其冠,必受其重。網易云音樂這幾年的成功,絕對離不開UGC「樂評」,甚至在版權方面捉襟見肘的背景下,社區文化成了它最大的亮點。當這些UGC內容開始出現一定程度反噬的時候,網易云音樂也該明白,是自己一步步把自己帶到了如今的局面。
不過這并不算什么致命問題,畢竟,為賦新詞強說愁也并非是這個年代的產物,甚至現代人的內心更加空虛焦慮。而昨晚的回應措施,基本可以打個80分。對待這種問題,疏必然好過堵,更重要的是引導,也許,在網易云音樂未來的刷屏事件中,我們會看見更少的扎心文案,看到更多的治愈型文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