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TA,讓用戶幫你「生孩子」
作為企業核心營銷管理人員,有沒有想過這幾個問題:
我幾十億的銷售額到底來自于哪里?
購買我這些產品的人都有哪些特性?
我能與他們建立什么關系?
他們還能為我創造什么價值?
如果有,那說明你是「用戶思維」,如果沒有,那說明你是「客戶思維」。
一、為什么要“生孩子”
先來說說「客戶」與「用戶」之間的區別
客戶是購買產品,不一定使用的人,比如你產品的經銷商。
用戶是使用產品并不一定購買產品的人,比如你是百度的用戶。
周鴻祎說「客戶是一次交易,用戶是頻繁交易,而互聯網對傳統企業最大的沖擊就是用戶。因為互聯網里只有一個詞,那就是“用戶”!」
小沙接觸過的傳統企業大多是「客戶思維」,即以交易為目的,你付錢之后跟我沒關系或者只是弱關系。這種弱關系就導致在客戶關系維護中,企業永遠都是一副討好的模樣,記錄用戶習慣、愛好、生日,定期拜訪,生日祝賀,節日驚喜……連用戶喜歡哪種指甲油顏色、抽哪種牌子的煙都記錄的清清楚楚,把客戶當主子一樣供著。
企業與客戶關系VS企業與用戶關系
而互聯網主張以「用戶思維」代替「客戶思維」,即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產品這個媒介,獲得用戶的信任和認同。產品代表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價值觀,一種身份的認可。比如蘋果的品質生活,小米的極客文化,錘子的工匠情懷。
60%企業在客戶管理中都是挖空心思去伺候主子,討好經銷商,討好消費者,但是主仆關系從來都是一種弱聯系,甚至一點點外力都可以讓兩者分道揚鑣。而如何取得與用戶之間的強關系,并且維持這種強關系是現在企業做營銷的關鍵。今天小沙就講講怎樣讓你的用戶走下神壇,為你“生孩子”,讓你們建立強關系!
二、生哪些孩子
1、生新客戶
因為同事推薦,你去了某個飯店。
因為網友刷屏,你買了某雙鞋子。
傳統廣告和口碑營銷的區別是,傳統廣告新客戶的產生大多靠廣告狂轟亂炸。而現在很多用戶卻成了商品的推銷員,塑造了口碑傳播。
傳統廣告和口碑營銷的區別
說一個「生」新客戶的例子:
一個紅酒類企業,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紅酒經銷商的開發上。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口袋里的財富——原有80萬的用戶。后來在互聯網用戶至上的時代,開發自己的微商城,沉淀、激活原有用戶的10%——8萬用戶,篩選出一批忠誠種子用戶,小范圍發酵參與感。
因為產品質量和服務口碑好,這批原來未開發的種子用戶成為產品的堅實擁護者和傳播者,平均一個忠實用戶能夠為企業帶來16人的購買。還二次開發了原有忠誠用戶,建立自己的KOL陣地。企業對渠道的依賴性越來越小,用戶對企業新客戶的影響越來越大。
2、生新內容
UGC概念來自于互聯網社交平臺,即用戶創造內容。傳統企業也可以用利用UGC來為企業創造價值。比如華為、小米等手機都有自己的社區論壇,引導客戶自己生成內容。
現在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微信公眾號,這是企業和用戶發生關系的一個平臺。在創造內容的過程中,可以讓用戶參與進來,比如視頻征集、微信撰稿、手工制作等,不僅能夠讓用戶幫助「生」內容,還能拉近企業和用戶之間的距離。
2016年春節,滴滴將「沒車回家的人」的需求和「有車回家的人」的供給進行了有效結合,做了《和老鄉一起回家》的活動。用戶自動生成各種各樣的故事,加上老鄉這個話題內容具有話題性和傳播性。到最后都是一個個具有感染力的宣傳。
3、生新產品(服務)
產品研發的閉環順序是:發現用戶痛點——做出產品——解決痛點。很多產品和服務都是由用戶的某個需求衍生而來。
傳統企業在推陳出新通常是閉門造車,由研發部門不斷鉆研新技術、新潮流推動新產品,而現在擁有大量用戶基礎的企業都是根據用戶需求推動產品,根據用戶歷史數據和真實用戶的可用性測試能夠「生」出新的需求。當用戶達到一定規模,用戶黏性達到一定程度時,品牌可以圍繞用戶做產業鏈的橫向擴張和縱向延伸。
橫向擴張:從單品類擴張到多品類,從單領域擴張到多領域。
美食杰:從單純的線上美食分享社區擴張到美食購物平臺。
小紅書:從香港購物指南發展到海外購物指南。
品尚紅酒:從紅酒擴張到巧克力、洋酒等進口食品。
縱向擴張:從批量生產延伸到個性化定制,從大眾市場延伸到細分市場。
花點時間:做鮮花配送細分領域,主打每周一束鮮花的新生活體驗。
森馬服飾:旗下MarColor品牌針對差異化精準人群從大眾化的孕嬰童產品向小眾市場擴張。
這些都是根據用戶需求「生」新需求擴張產業鏈的典型案例,不同的是,橫向擴張需要以龐大的用戶量為基礎,縱向擴張以精準黏性的用戶為基礎。
三、怎樣與用戶發生關系
周鴻祎說「傳統企業獲取用戶的核心在于不斷地創造與用戶的交互點」,這個交互點就是和用戶發生關系。
1、建立發生關系的平臺
一是新媒體平臺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是連接用戶和企業的一座橋梁。很多企業都開通了微博、微信。來看看他們都在說什么。
一本正經的官博、官微
公司簡介、產品發布、新聞資訊,簡直把自媒體當做一個山寨官網。「社交」的本質是有趣、有料、有情懷,公司每一個自媒體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個性、有脾氣、有三觀。試想一下,誰愿意跟一個冷冰冰,一板一眼的人發生關系。
再來看看天貓的官博。
天貓的官方微博
不管是官方平臺還是社交圈,想要與用戶發生關系,需要以「人」的形象和用戶打交道,通過內容和社群做利益和情感的連接。
二是社群平臺
QQ群、微信群已經是各個企業和用戶發生關系的地方。這里的交流更直觀、更快捷。
品牌建立社群平臺制定相應的制度和考核標準,比如說用戶招募、考核、活躍等有相應的人監管。甚至下放用戶監管權限,讓用戶作為社群平臺的主人。
小沙介紹幾種用戶維護和管理幾種常見分組:
內測組:產品推出后對產品性能、質量等進行內測,幫助完善產品。
活動組:只要推出活動用戶能自發參與,甚至在活動推出之前參與策劃,后期把控輿論走向。
資源組:能夠為社群提供各種內容資源、活動資源、人脈資源。
2、用情感去誘惑
在這個營銷信息量爆炸的時代,用戶被各種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所虐,他們急需要一個品牌來作為自己思想價值和情感的載體。品牌想要俘獲用戶情感,讓其為自己「生」孩子,需要把控不同的誘惑手段。也就是說不同的品牌個性采用不同的情感誘惑。
共鳴:多芬用十年時間講同一件事情——「你本來就很美」,所有的營銷廣告都是在強調「你比你想象中更美」。
多芬廣告
為了找到女性共鳴,找曾參與過他們自信心問卷調查的用戶拍攝廣告,請從事女性研究30多年的心理學家主持The Beauty Patch測試。
價值觀:錘子M1發布之前的破產風波絲毫沒有影響他的發布會,首批50萬銷售一空。為什么?因為追隨他的人認可羅永浩的情懷、工匠精神,也就是有相同價值觀。
貼心:一個品牌能夠推心置腹,提出貼心服務,這個品牌自然而然就會走進用戶的內心,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像招商銀行此類服務號以功能開發為主,功能性較強,有使用技巧類的產品開通服務號能增加用戶體驗,和用戶建立產品之外的聯系。
四、怎樣生孩子
1、打造參與感,激發主人翁心態
主人翁心態是什么意思?就是讓用戶做品牌的產品經理、測試工程師、產品推薦人、活動策劃師等各個角色。
很多企業在產品研發的時候都會關起門來做「封測」,但是小米、錘子手機,偏偏逆行。
小米與自媒體聯盟在對小米路由器進行公測的時候,邀請了80多名自媒體人一起參與活動,最后參加人數達到63萬人,受眾達到960萬人;錘子手機操作系統當中有1000多個的圖標都是帶有設計者的信息。
參與感是用戶愿意為品牌獻身的最強利器。不管是新產品的設計和營銷活動的設計,讓用戶主動參與進來對產品的使用提出意見或者建議,幫助產品的完善和改進。當用戶看到你的產品因他的建議作出改變,那種喜悅是不言而喻的,他很有可能成為產品的死忠粉。并且毫不猶豫地貢獻自己的價值。
2、用內容感動用戶,而不是優惠
記住免費、優惠吸引來的永遠是不精準的邊緣客戶,(這點之前小沙就在《老客戶營銷,99%的人都理解錯了》文章中強調過。真正的忠誠用戶是不會在意你給了多少優惠,而是把自己當成這個產品、這個品牌當中的一員,對產品有著崇拜心理,或者同理心理。
“雀巢優活”是雀巢旗下的瓶裝飲用水。在品牌宣傳過程就用了同理心來感動客戶。
(案例來自雀巢優活“為愛跑腿”宣傳視頻)
雀巢的員工在送水服務中發現:中國擁有接近8296萬殘疾人,他們大多數行動不便,身邊缺乏照護人員。很多生活必須品因為價格微小,商家是不會為他們特別配送。比如:電池、燈泡等。殘疾朋友的這個困擾,現在也許可以被另一群人的雙腿解決了。雀巢打造了一個“慢跑”的APP平臺。
“Jog for 2 lives” App
當跑者打開APP,求救信號就會出現,跑者可以自由選擇想幫助的殘疾人。APP還有“跑腿英雄榜”,跑者為了成為跑腿英雄,通過社交網絡分享APP,邀請更多的人參與活動。僅在上海就完成了183999個跑腿任務。
用戶認可“雀巢優活”不是因為產品的有形價值,而是品牌活動帶來的無形價值。用內容感動用戶,是和用戶建立情感聯系的好方法。
撩用戶,讓ta幫你生孩子是個技術活兒。現在的用戶不再只是一個消費者,在與產品發生關系時反而充當了多個角色。這就需要營銷人需要有敏銳的視角,找到產品和用戶之間的結合點,并且不斷鞏固這個結合點。
作者公眾號:七橋沙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