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的微信公眾號,越來越像雞肋?
其實,2、3年前,就有不少企業自問:我為什么要投入精力、錢力去做一個微信公眾號?它到底能帶給我什么?性價比如何?漲了那么多粉,產生了什么效用?他們一邊百思不得其解,一邊還在堅持更新。
與此同時,乙方Agency也深陷“血海”(做微信公眾號運營,對乙方而言,簡直連紅海都不是了)。運營月費越來越少,都開始“買一送一”了!月費在減少,客戶大大們的要求卻一點也沒打折,反而越來越高。
“我們想要‘咪蒙’那種感覺的文章!”(我已經聽到N個甲方這么說了)
“我們要爆款文章!要引爆朋友圈轉發!”
“我們要原創干貨!”
“我們要創意GIF海報、短視頻!”
甲方的要求一點都沒錯,這也是一個乙方應有的自我要求。但是,當乙方的策劃、文案們用盡出生以來積存的所有智慧,每天彈盡竭慮、勞心勞肺地熬出了一篇篇“咪蒙體”、“創意干貨”后,看到那事與愿違的漲粉數、閱讀量,那種感覺真如同進行了一場瘋狂的自High后,原來一切都是那么落寞與聊然;原來,是如此地費力不討好;原來,有一種微信文章叫“別人家的微信文章”。
為什么企業的微信公眾號會越來越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以下幾點僅供發散性參考:
1、一個根本問題:吃瓜群眾憑什么關注一個企業的微信公眾號?
這個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了。幾乎每個開微信公眾號的企業都會首當其沖地思考這個問題。但是他們還是沒想明白:
不少企業都渴望把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打造成這個行業的知識性自媒體。有這種可能性嗎?有,但是微乎其微。有兩道企業必須要逾越的檻。這兩道檻存在先后關系。
?忘了“企業身份”,不帶任何自我利益做微信公眾號,貢獻干貨、好玩的內容。
? 如果邁過了第一道坎,那就準備劃撥大筆預算吧。做內容就是“三耗”的事:耗時、耗力(腦力、體力)、耗錢。不要羨慕淘寶的“一千零一夜”;天貓宇宙級別的H5;紅牛、百事可樂自己開創了“內容工作室”;先問問自己:愿意花多少錢做內容?
進一步說:中國有千萬個微信公眾號,任何行業都有其最牛的微信公眾號。大家憑什么要關注一個企業的微信公眾號?
2、表面看是“微信的問題”,實則是品牌/產品的問題
微信公眾號不漲粉、文章閱讀量不高,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聚焦微信公眾號,從文章是否吸引人?活動是否有誘發性?這些“點”來找原因,找來找去,只會陷入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什么呢?
有些企業連自己的品牌定位,甚至目標用戶是什么,都無法準確地描述出來,就開始條件反射般地做微信公眾號了。(這不僅僅是小企業,大企業也會這樣)
結果就是:微信公眾號已成了不少企業的標配性枷鎖。不開,怎么像領導和當下傳播大環境交代?開了,又怎么才能做出點聲色?
開微信公眾號之前,一定要想透策略。創意內容、吸粉活動,那是策略的下一步。其中一個有關策略的問題很重要:
在所有的線上媒體形態里,微信公眾號是相對封閉的、閱讀是相對重度的。那么,這個微信公眾號到底要給誰看?換言之,開了這個微信公眾號,誰最能從中受益?誰最需要?
想清楚這個問題,才不會陷入盲目追求漲粉的陷阱里。
舉個例子,如果經銷商對你的微信公眾號期待值特別高,那么就主要為經銷商做這個微信公眾號,發他們喜歡的文章。他們喜歡的文章大多是能證明這個品牌有價值、這個產品值得買的文章。
3、兩個特例,你怎么看?
說到企業微信公眾號,不得不說兩個例子:“支付寶”和“海爾”。
首先說下支付寶。有一些企業和我訴苦,大致以下兩種“苦點”:
——你看看支付寶的微信公眾號,語言多活潑、多無邊界。要是我們老板能允許我們用這樣的語言風格就好了。
——我去!當我嘔心瀝血地完成了一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里面又是被打磨了九九八十一遍的文字,又是創意配圖,結果這篇文章的閱讀量還不如“支付寶”發個“世!界!第!一!”。我開始懷疑自己的三觀了。
每次聽到以上兩種訴苦,我都會安慰說:
1、就算你的公司和支付寶一樣開放,支付寶已經開創了第一,跟風者是徒勞的。
2、當成千上萬篇微信公眾號文章涌來時,支付寶的這種任性文章反而成了“小清新”。不占你的腦存量,博你一笑。所以,文章不是寫得越干越好,也不是越有創意越好,當然也不是越任性越好。還是回歸到那個原點問題:你的文章 到底想和誰溝通?
3、別忘了,微信公眾號只是支付寶社會化營銷的一小部分。他們還通過其它的各種Social方式,認真、努力地展現自己的品牌理念了。
再來說下“海爾”的微信公眾號。曾在一個論壇上,聽海爾人分享他們做微信的心得,有句話印象較深,大意是:海爾的微信公眾號沒有KPI。之后,記不得是聽誰說的,說海爾微信公眾號很人格化,關注者甚至都知道小編哪天會來大姨媽。
我想說兩點,不一定對,但要思考:
1,估計那位分享者說的KPI是指:沒有規定在一定的期限內,粉絲必須要增長多少?但是這并不代表企業做微信公眾號不該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至少是小目標吧。比如:當微信公眾號運營到一定階段,可以以一次有“銷售轉化”的創意活動,測試下微信公眾號粉絲的品牌好感度、購買力等。
2,很多企業進入了一個大誤區:微博、微信運營的人格化=小編化。讀到這里,請停止2分鐘,仔細琢磨下這句話。
不管是企業的微信、微博、美拍等等自媒體,這都是企業的品牌資產,當品牌資產烙上了強烈的個人色彩(而且個人不是創始人),甚至看到這些自媒體,就如同看到了后面的這個小編,這很可能是一個極端的誤區。一個最現實的問題是:小編離職了,怎么破?
“人格化”不等于濃重的個人色彩,它更多的是指在Social的傳播環境下,一種平等、悉心的對話方式。
最后你可能會問:2017年,還要不要做微信公眾號?怎么做微信公眾號?Sorry,這兩個問題都無法回答你。答案都在文章中,按照乃們的閱讀習慣,我再敲下黑板吧:
1、除領導以外,誰最Care企業的微信公眾號?據此,設立目標。不要再一味地、拍腦袋的把漲幾十萬粉作為小目標了,這樣只會助長“刷粉行業”的欣欣向榮,從而進入“皇帝新裝”的騙局。
2、現在微信公眾號積累的這些粉絲,他們到底對品牌的好感度怎么樣?怎么激發粉絲經濟?港真,如果企業的微信公眾號只有5萬粉絲,但我要做什么新品眾籌之類的活動,其中有1000粉絲是超級熱情的,我覺得這比你有幾十萬僵尸粉要強得多。
3、做好每篇內容是每個甲方和乙方的共同心愿。但是你想得到什么樣的內容,就注定了你要有多大的投入。想想性價比。
最后的最后,揭露下“小圈梨”這個微信公眾號的掉粉情況。
1,記得一年多前,我有兩個多月沒更新過公眾號文章了,不但沒掉粉,還漲了幾百粉。
2,大約從今年5、6月開始,只要不更新文章,“小圈梨”微信公眾號的粉絲就出現“負增長”。這期間,粉仍在漲,但已抵不過“掉粉數”了。
3,但是,有意思的是,也就是從今年4、5月開始,“小圈梨”微信公眾號每篇文章的閱讀量,比之前提高了。雖然我沒有精確統計,但還是有較顯性的提高。
——以上,是對最后歸納“三點”的佐證。
最后的最后的最后,看看你的“微信公眾號關注名單”里,你仍關注的企業微信公眾號有哪些?為什么?歡迎評論留言。
作者公眾號: 小圈梨(ID:xiaoquanlisocial)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