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營銷的使命就是連接客戶,我們需要連接「連接」
原標題:【傳統企業的營銷破局】第三章 連接“
作者:Wayne
數英網DIGITALING 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
當online和offline場景都可以被連接之后,只是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
By Wayne W. 2016.10.9
第三章
連接“連接”
連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這手段好比一把鋒利的劍,如果耍不好劍(聽起來有點別扭),則可能反被劍傷。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每一個場景都是一種營銷應用,從技術上來說,是一個單獨的數據閉環;從業務上來說,是一種單獨的業務場景,完成特定的商業目的;從組織上來說,可能是一個單獨的組織部門,享有單獨的預算。
讓我們來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像不像排成一排的壁爐煙囪?一個個都有自己的數據交換通道,和自己的數據庫,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
每一個“壁爐煙囪”都是一個小循環,小生態。一旦“壁爐煙囪”多了,就變成一堆小循環,小生態。單個的“壁爐煙囪”有深度,沒廣度。多個“壁爐煙囪”形成后,深度并沒有增加,廣度也沒有增加。因為既然彼此獨立,彼此的深度并不能形成累計的關系,因此深度上就變成了“木桶效應”,最短的那一根木頭決定了整體木桶的深度,并不會因為木頭的增加而變得更深。
廣度沒有增加也是同樣的道理,每個“壁爐煙囪”都做自己的事,加起來,業務形態上是豐富了,但那只是形式上的整合,而沒有實質上的整合,例如每個“壁爐煙囪”之間的業務無法進行實時聯動,運作上其實還是個松散的人際關系組織,形成不了閉環。
而“壁爐煙囪”模式形成后,其利弊,對于不同企業來說也是不同。利,從無到有,至少咱有了圍繞某個應用場景的數據閉環;弊,其勢漸深,尾大不掉,未來要開展實質性整合的時候,難以抉擇。當然,這更多的是組織行為上面的事情,和技術應用層面無關,咱們只談技術應用,不談“國事”。
回到初心,市場營銷的使命就是連接客戶。其中的任務拆解優先級,是識別客戶——連接客戶——激活客戶——轉化客戶。
營銷與打仗一樣,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識別客戶為第一優先級。當單個“壁爐煙囪”變為多個“壁爐煙囪”時,由于各自連接客戶的業務場景不同,且彼此的識別手段不同,反而會混淆了試聽,搞不清楚哪個客戶是哪個客戶,從而帶來客戶體驗的降低。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多個“壁爐煙囪”打通,變為“多個煙囪+一個大爐膛的模式”,也就是connect the connections。
說起來容易,這“壁爐煙囪”又不是找個裝修隊就能解決的,實際操作不僅有組織難度,還有技術難度。
首先,我們要轉換一個思路,就是變以功能為核心的組織架構為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組織架構。這就要求組織變換為用戶視角,實現圍繞用戶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一體化。也就是說,在用戶眼里,你們企業內部哪個部門出頭代表的都是這個企業,人家才不管你是那個部門,人家要的只是獲得服務、解決問題。
所以,企業內部的職能部門之間必須要有一套數據打通的流程和方法,能保證信息傳導的可視化和透明化?!八悸贰?,聽起來最輕飄飄,但的確是最難轉變的東西。不過筆者樂觀的看,改革,本來就分由上而下,和由下至上兩條路,最后是能夠殊途同歸的,重要的是要摸索起來,套用南巡偉人的話,叫“摸著石頭過河”。
除了思路之外,便是方法,如何將一個個壁爐爐膛連接起來的方法。當我們仔細剖析企業與用戶的連接行為,就會發現,在當今的技術條件和媒介環境中,各個觸點已經將用戶包圍,只是觸點間沒有關系,是各自為戰而已。而每一個觸點,都能夠通過各自的業務場景,獲得一部分的用戶信息,但彼此割裂便沒了多大的價值,而觸點整合,則意味著用戶信息的整合。傳說中的360°客戶視圖,也就成為了可能。
觸點的形態千變萬化,大到電視媒體,中到一個門店店招,小到一張名片,都是用戶觸點。這些觸點如何數字化,上一章已經講過。這里就是探討如何將不同形態的觸點連接起來,將各自獲得的數據都導入到統一的數據庫中去。要是想將投放出去的不同觸點介質統一回收,中間必須埋入一個統一的“密鑰(token)”。
這個密鑰的形態,也是因觸點而異,無固定形態,但是統一的是,這些密鑰發放的權利,即“密鑰簽發權”,只掌握在一個大佬受眾,這個大佬就是企業中央的營銷觸點管理系統。通過統一的系統分發密鑰,部署在不同的觸點中,用戶在與觸點互動后,經由密鑰指引的路徑,進入到中央的統一系統中,則完成了觸點整合——用戶數據整合的流程。
Connect the connections之后,無論用戶在官網登錄、通過微信掃碼、在線下搖一搖、點擊某個廣告鏈接,其交互行為和用戶屬性數據都會進入到企業的中央營銷管理系統的用戶管理模塊中,進而進行用戶屬性的mapping等行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