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的故宮淘寶背后,有一個腦洞很大的90后團隊
來源:新榜(微信號:newrankcn)
作者:橙報
本文已獲得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出處!
聽說故宮淘寶自稱“本公”,跟粉絲們耍寶賣萌,成了網紅。
橙報(ID:aliweierV)的編輯們都有點好奇,跟他們團隊要了一張自拍照。
兩天之后,收到了下面這個。
貼著“苦B”符咒的小僵尸?確定不是在逗人嘛!我決定代表橙報的編輯啟程去北京,近距離接觸故宮淘寶的團隊。
站在故宮門口那刻,內心七上八下,故宮淘寶又萌又賤又神秘兮兮的,該不會派個侍衛或者宮女來接人吧?
突然眼前一亮,一位長發飄飄的姑娘蹦著過來了。她穿著一件露臍白T恤,露出小蠻腰,揮了揮手,“跟我進宮吧!”我掐了下自己,沒做夢!
國內第一個走賣萌路線的博物館新媒體
穿過一座漢白玉小橋,拐進一個偏僻的紅色宮門,七繞八繞,最后停在一個古老的青磚院子前,這是故宮淘寶的辦公室,很安靜的院子,或許以前住過格格。感覺很新奇,多瞟了幾眼。
“故宮才不是你想的那么古板。它是很溫暖很親切很萌的!”那個小蠻腰姑娘瞥了我一眼,露出鄙視的眼神:“歷史沒那么嚴肅枯燥,故宮也沒那么嚴肅高冷,里面有很多好玩的寶貝和趣事。”
▲故宮大門常打開,皇帝排隊萌萌噠
故宮早已不大變樣了,作為國內第一個走賣萌路線的博物館新媒體,他們究竟有沒有壓力?
橙報:你們是全國博物館新媒體里,第一個走賣萌路線的。當時為什么要這么做?
故宮淘寶:第一,跟玩的人性格有關系,我們自己就是年輕人,我們能很好的了解我們自己喜歡什么,對什么樣的內容感興趣。
第二,領導的思維方向跟我們一致。領導不反對,領導很贊成,他覺得只有融入年輕人生活被年輕人喜歡的文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傳播與傳承。
橙報:為什么起“故宮淘寶”這個名字?
故宮淘寶:這個名字08年開店的時候就有了。
“故宮淘寶”不只是因為它在淘寶店開的,我們首先起名字非常簡單,要短而好記,朗朗上口。我叫故宮淘寶,別人第一反應就是在淘寶開的店,就知道去哪兒買它了。
第二,故宮有很多寶貝,無論是建筑、文物、古籍還是歷史故事,從浩瀚的故宮文化里淘出最有意思的寶貝來。
橙報:“故宮淘寶”微信公眾號現在有多少粉絲?
故宮淘寶:不到30萬。我們沒有買過粉絲。微博微信都是實實在在的活躍粉絲,人氣還是挺高的。
橙報:第一篇10w+什么時候出現的?
故宮淘寶:應該是兩年前,我們發了雍正動態行樂圖,也是第一次以萌萌噠的形象跟概念,走進大家的視野。
大家發現,原來故宮文物可以這么好玩,這么萌。那一篇微信,48小時之內,它的閱讀量達到86萬+。
第二篇10w+,是寫鈕祜祿氏,也就是乾隆的媽媽的故事。這是一篇軟文,文章最后,鏈接到淘寶賣一個骨瓷杯。
我們微信有時候兩個月推一篇,不會刷屏式的更新。微博也不會那么操作,有好的創意或者想跟大家互動,就會隨著我們真實的狀態去互動,不會特意完成任務。
橙報:你們的粉絲大概什么群體?
故宮淘寶:我們的粉絲基本上集中在16到28歲之間,中學生、大學生和剛工作的人。粉絲比較年輕化,最初關注,要么是喜歡故宮本身的,要么是喜歡故宮淘寶的產品,要么喜歡文創這個行業。
橙報:遇到過比較狂熱的粉絲嗎?
故宮淘寶:為了得到關注給差評,算嗎?東西收到很喜歡,但是不好意思,我要給你差評,因為我剛收到東西就分手了。
哎,你分手跟我有什么關系,是我讓你們分手了嗎?這種粉絲算是比較好玩的,但讓人哭笑不得。
還有一些,是真的非常喜歡我們,而且喜歡故宮文化。
我們非常愿意跟粉絲互動。他們有時候寫段子比我們還厲害,你看評論都是段子手,有時候看著特別樂呵,特嘴貧。
即使我們微博微信更新不是那么頻繁,但是人氣都會比較高,展現的也是一個最真實自然的一個狀態,基本是我們說話也不藏著掖著。
“我們基本都是90后,沒一個學歷史的”
能把皇上上朝穿戴的朝珠做成了耳機,把文武官員佩戴的官帽做成了遮陽傘的團隊,腦洞一定很大,那他們團隊里的同事到底什么樣子?
走進故宮淘寶辦公室,每個人都很忙,顧不上理我,他們或對著電腦畫畫,或寫東西。桌子上胡亂堆著一摞摞書,我湊近一看,都是《故宮屏風圖典》、《清史圖典》等等。
小蠻腰姑娘邊走邊介紹:“我們基本都是90后,有學國際貿易的、編導、動漫的,就是沒一個學歷史的。”
我忍不住嘀咕:但你們看起來還挺懂歷史的。
“那是因為有故宮的專家老師們,特別嚴謹。我們有次寫乾隆18年,老專家就改成了乾隆十八年。他們沒有任何架子,有問必答。雖然不上淘寶,但是也很喜歡和我們一起推廣故宮文化。”
她隨手指了一個埋頭畫畫黑黑壯壯的眼鏡男“他們負責深入嚴謹的那部分,我們負責淺出接地氣的那部分”。眼鏡男轉頭憨厚地笑笑。
故宮淘寶的辦公室
小蠻腰姑娘立刻毒舌:“不過他年紀比較大,我們跟他有代溝,我們90后一般不怎么跟他說話?!?/p>
“多大?”
“87年的?!?/p>
還讓不讓80后們活了,我心里一陣冷汗,卻對這個擁有很多90后的年輕團隊更好奇了。90后的年輕員工和故宮的專家們日常怎么分工?
橙報:“故宮淘寶”團隊現在有多少人?
故宮淘寶:基本一個設計團隊,一個文案團隊,大家不斷融合、探討,相互配合。基本上是一言不合就打架的和平友好關系。
設計團隊十多個人,文案我們比較挑,目前四五個人。
橙報:為什么這么挑?
故宮淘寶:招人特別嚴格,對歷史一無所知的不要,枯燥無趣的不要,掉書袋刻意賣弄才華自嗨型的不要,不夠接地氣的不要,我們要對于這個事業本身比較熱愛,有創意,但又不是那種胡說八道過于天馬行空的,所以蠻挑的。
橙報:文案團隊基本是什么背景?
故宮淘寶:有九零后,也有七零后。很少有學中文或歷史的?;臼强缧械?,有之前做電視臺編導,也有學經濟學的,還有一個好像學的是商務貿易,基本上八竿子打不著一塊的,但是偏偏進來了。
橙報:你們平時工作大概是什么樣的節奏?
故宮淘寶:生活整體狀態,抽風似的。時而特別懶散,時而跟瘋一樣的。 我們團隊溝通零障礙,想說什么說什么,永遠不用擔心得罪人或者說說得不妥,更多想把這件事情做好。
有時候領導提出來的創意,完全可能推翻重來,毫不避諱。
故宮幾百年了,從沒離大家這么近過
眼鏡男在畫畫,我湊近一看,他在一摞用過的A4紙背面,用鉛筆畫了一百多只穿著侍衛馬褂的貓,但其實都是開會時被斃的作品。
小蠻腰也拿出來不少之前否定了的產品,例如Q版朱元璋冰箱貼,當時他們的設計師專門去了一趟明孝陵,又翻了一堆書,包括《明太祖實錄》、《明史》、《大誥》,才把朱元璋畫了出來。
部分設計草稿
下班點到,大家紛紛收拾東西。小蠻腰邊關電腦邊說:“和雍正一樣,我們也不加班。到點就走人,有時候上個廁所再回來辦公室,就只能看見保潔阿姨了?!?/p>
我問出了自己最想問的問題:你喜歡自己工作嗎?
小蠻腰頭也沒回,飄來一個聲音:“當然喜歡,故宮幾百年了,從沒離大家這么近過!”
橙報:你們團隊翻閱史料,會不會覺得枯燥?
故宮淘寶:不會。歷史真的沒有那么枯燥。而且現在人的思維也和古人不一樣,所以我們看資料的時候,醉翁之意不在酒,專門想找那些好玩的,特別有意思的。
比如朱元璋,他非常有意思,布衣出身,愛寫打油詩,比如說: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會莫名的戳中笑點,原來皇上還會說這些話。
橙報:故宮的文博專家也會有跟你們聯系?
故宮淘寶:我們會主動跟他們溝通,讓他們把把關。
橙報:他們喜歡這種故宮淘寶的風格嗎?
故宮淘寶:很多老師學術很淵博,人到了那個歲數、境界以后,反而變得非常平和。從來不會覺得你這個小丫頭知道什么,而是非常平等非常尊重。跟他們交流,沒有任何障礙,也不用害怕說錯話,他們很包容,非常舒服。
我們寫文章,總有一些小細節,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故宮專家是可以看出來的。
他們嚴謹到什么程度,有篇微信稿子,其中一個數字是一七多少年,我用阿拉伯數字的,然后他們直接給我們改成漢字的。因為古人記載年代,不會用阿拉伯數字記載。
橙報:你們現在主要寫清朝皇帝為主?
故宮淘寶:有些粉絲說你們是不是清朝的元素用得太多了,沒有明朝的。我們也挖掘了很多明朝的資料。
比如朱元璋,他是從布衣到乞丐再慢慢到皇帝的,當政以后,說的話特別接地氣,特別耿直。我們有個設計師,專門去了一趟明孝陵,設計出了Q版的朱元璋形象。
他說“朕本布衣”,這句話挺拽的。后續我們會用在帆布包上,會很酷,用我們的話說就是超屌的。
橙報:朕本布衣,怎么找到這句話的?
故宮淘寶:翻閱史料,看朱元璋的生平。我們所有文物或者創意,一定寄托于紫禁城、故宮藏品或明清故事當中。
如果脫離這些文化古韻的核心,產品可能會比較膚淺,跟故宮沒什么關系了。這一點我們做得還不錯。
橙報:你們是有意識地在傳播故宮文化嗎?
故宮淘寶:當然是。我不希望你只買一個空殼回去,我希望你買的是一種文化。它是有主題有內涵的,主題就是故宮。
故宮文化,我們以一種非常輕松、甚至有一點詼諧賣萌的角度來寫,其實是想讓你看一看我,原來我長這個樣子,原來我沒有這么枯燥,原來歷史很有趣,故宮很有趣。
比如說雍正系列的折扇,“朕實在不知如何疼你”系列,基本上都出自于雍正跟年羹堯之間的故事。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歷史,最多只覺得好玩一點,你覺得皇上還挺酷。但是你知道它是寫給年羹堯之后,你感覺多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雍正實在不知道怎么疼年羹堯,但是年羹堯還是被殺死了。
本文由“新榜”(ID:newrankcn)授權轉載。新榜(www.newrank.cn)是內容創業者服務平臺,漲粉、變現、運營、觀察,新榜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