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方迷之糾葛:微信和微博運營一年至少需要100萬?
又有一個即將合作的客戶在服務費上卡住了,我們報出去的全案式服務他們接受不了金額,經過幾輪商榷,我們答應對方每個月只產出最重要的內容,這個內容我們會幫忙做成微博,微信及公關稿件的不同格式,其他的社交營銷工作我們就不做了。然后客戶跑回來說,你們要不要考慮幫我們發一下微博微信?只是發,不需要回復和運營,你們可以再報一下價格,這不費什么功夫,估計也要不了什么錢。
來源:古里奧(ID:coolioyang)
原標題:親愛的朋友,你知道雙微運營一年至少需要100萬嗎?
數英網DIGITALING 已獲得作者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客戶說做微博微信要不了什么投入,所以不應該太貴。其實連我一直合作的奧美內部同事,有些也這么覺得。有一次我們的一位臺灣美女副總裁自己開了微信號,來找我們請教經驗怎么排版后,大聲跟我說,我們每個月真的要問客戶多收一些錢!做一篇文章好累哦!
我猜,大多數的客戶都沒有認真想過做雙微(微博和微信)的成本。今天我來替大家算算吧。
用最經典的搭配,一個微博賬號加上一個微信公眾號為基礎,先來看看需要投入的人力。
如果每天需要更新兩條微博,一條一般長度的微信,這已經算是很多客戶認為的最低標準了(現在很多品牌基本是每天更新兩條以上微信內容)。那就需要寫大約100字左右的微博,700字左右的微信。微信平均配圖3,4張,微博一兩張吧。
客戶服務部首先要跟客戶溝通當日的選題,了解客戶是否有特別的內容需要發布。假設是一個半個小時的電話,那么一個客戶經理,一個客戶執行的時間就進去了。之后客戶執行會請參與制作的文案和設計來討論,假設一個小時的簡單溝通和討論,那么客戶經理,客戶執行,文案,設計的一個小時就進去了。回去之后,文案開始寫文章,創作順利的話,估計3個小時可以搞好(按我自己寫文章的速度),設計如果不需要畫圖,只是去外面找素材,或者使用客戶提供圖片簡單處理,大約2~3個小時可以搞完6張圖。
之后客戶執行交給客戶,請客戶給反饋。在跟客戶半個小時微信或者電話了解情況后,他回去告訴文案或設計如何調整 (我們行內都知道,基本沒有一搞過的文章)。如果他們創作順利,文案和設計加起來一個小時就改完了。假設我們的工作水準很好,與客戶溝通的也非常順利和有效率。那么客戶第二次看到稿子之后,就沒問題了。
客戶執行進入后臺,把稿子全部上傳。然后請客戶最后再看一眼預覽,沒有問題之后點擊發送。從最后一次溝通到稿子出街,假設客戶執行用了一個小時。那么今天的所有執行,所需要的成本就包括:
客戶經理0.5個小時
客戶執行3個小時
文案3.5個小時
設計3.5個小時
不按級別高低,共10.5個小時 (于此同時,客戶投入了大約1.5個小時)
如果一個月四周,每周五天如此頻率的發送,那么廣告公司就需要投入210個小時,客戶則需要投入30個小時。按照本土公司,所有員工資歷不超過三年的平均工資水準,加上公司的行政成本及利潤,假設參與項目的人員一個小時廣告公司的費用是150元,那么只是簡單的運營,一個月廣告公司需要向客戶收取的費用就是31500元。
這里面還沒有包含每個禮拜給客戶的內容策劃方案,每個月的策劃方案,以及每年的大策略制定。這些策略的工作會涉及到公司更資深人員的時間成本,以及溝通開會的行政和時間成本。另外還有每日的效果報告,每天的雙微后臺及回復反饋。
我不需要再細算這多出來的工作,粗略只是把基礎工作的價格翻一倍,那么一個月的操作費用就要7萬3千元。一年品牌主需要給廣告公司承諾的服務費就至少需要86萬多。這絕對不是一筆小數字。
再次提醒大家,這個數字只是基于每天發一天微博,一條微信,并提供了基礎資料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你的數量多于次,或者經常不知道要發什么,需要從零構思。每年的投入肯定需要在150萬以上。另外如果你還需要做一些視頻,搞一些小活動,200萬左右的投入是必然的。
可是我知道,現在很多本土社交公司拿到的服務費并沒有這么高。為什么呢?擠壓勞動成本!按我計算的量,客戶執行,文案和設計已經花去了半天的時間。如果工作量翻倍,或者兩個客戶需要服務,他們的工作就基本飽和了。
可是大多數的情況,他們的工作沒有這么輕松。超量的狀況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更不要提客戶反復的給不同的反饋,需要來回修改。那么每天加班到深更半夜的狀況就非常正常了。
從客戶端來看,他們最經常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么要花這么多錢找你們做?
我招個人,甚至是實習生,就能全部搞好了,這個人的工資成本怎么也不可能要上百萬。這話沒錯,但這里面又有一筆經濟賬要算,如果有專人做,那么這個人就需要有主管。他的工作不可能不經管控就出街,那么上面這位的時間就耗了進去。上面這位肯定也要幫下面的小朋友做策略,搞計劃啊,搞完也要跟上面匯報,一來二去進去的人和時間就更多了。
更別說甲方公司一般不太可能,也不太方便找到專門的文案或設計人才。就算招到了,每日向他們提供支持和資源,培訓他們,跟他們討論創意和策劃這些工作都是巨大的壁壘。這回到我提出過的一個論點,做自媒體的公司,就是已經打算自己做編輯部對外產出刊物了,一個編輯部絕對不可能是靠一個人,甚至實習生撐下來的。
就算如此做了,而且我也知道有些品牌主就是這樣做的,這個編輯部的出品質量也可想而已。所有的成本都不應該僅僅只看花出去的現金,如果輸入質量有問題,對生意的影響是更不可見的水面下的冰山。
今天梳理和羅列這筆賬,是希望整個產業可以重視每日的付出和消耗。千萬不可以想當然的認為這是個輕松的事。
以上,同行見笑。
古里奧(ID:coolioya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