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第一天,我「戰戰兢兢」上班了
頭圖 | IC Photo
作者:馬微冰、張雅婷,來源:Tech星球
復工首日眾生相:降薪、自制口罩、自己帶飯。
再次延遲的春節假期復工時間,被推到了2月10日。
可是受疫情影響,很多地方和企業仍無法真正復工。當下很多居住小區發放臨時出入證明,路上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仍未全部通行,眾多餐飲服務業仍未營業,這些現狀都為公司的全員復工,增加了難度。
但58同城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天仍有47%的企業選擇復工。這些企業并非忽視疫情,很多公司都做了充分的疫情防護措施,千方百計采購了口罩和消毒液等必需品;而且這些企業也幾乎沒有強制全員到崗,很多公司都是要求高管和核心業務人先到崗。
疫情中復工第一天上班,有哪些不同的體驗?
在Tech星球的采訪中,有家庭讓今天準備上班的員工,選擇辭職抗爭不去;有的公司現場發的“開工獎勵”,是每人4個口罩;還有的公司開工第一天發了裁員和全員降薪的公開信,CEO懇請大家理解;也有的公司負責人,開工第一天就見了客戶。
如今,大部分企業員工仍在遠程辦公,比如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的上崗時間,分別延期到2月17和2月24日之后。今天選擇開工后的企業景象如何?以下7位創始人和員工的口述,或許能帶大家略窺一二。
遠程辦公效率低,線上線下“混動”更靈活
華米科技 高管 王以超
我們是在1月30日確定今天復工的,主要為了響應國家政策,“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在確保員工健康的前提下,應該適時復工,保證企業和經濟的發展。“
我們在北京、合肥、深圳、南京、上海均設有辦公地,沒有安排統一的復工時間,今天主要是北京和合肥,大概不到300名員工。目前進入中關村軟件園園區,還沒有登記和限制措施。其他地區的情況則略有不同,深圳公司還在申請復工,因為審批流程比較復雜,上海目前依然采取居家辦公。考慮到最近疫情發展的狀況,還有北京將在短期之內增加幾百萬返京人員,我們對北京總部員工上崗也沒有強制的要求。如果有些員工確有顧慮的,工作也可以在家完成的,都可以和領導申請。畢竟現在公交地鐵人流比較密集,確實還是有點擔心,大家也都理解。
技術、產品、運營、市場、醫療、行政部門今天都有職員過來。行政同事要提前到崗準備,會辛苦一些。再加上我們經常周一開例會,所以今天到的人會更加多一點。
正式復工之前,我們也都在線上有過溝通交流,在排班的時候也會考慮每個人的情況。我給我們部門的同學,從明天到周五,都安排了在家辦公。如果需要,我自己來公司開會即可,自己開車,防護也更方便些。
各地公司和辦公室都準備了口罩、體溫槍、消毒液、一次性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保障物資。每天每個人發一個口罩,然后每天至少測溫兩次,上班和下班、進出大樓、停車場、公司等環節也都會測。
之前大樓有自己的餐廳,但估計也沒有開張,今天許多同學都是自己帶飯,公司也都準備了微波爐等設備。并且我們公司還有專門的華米醫療技術支持組,團隊90%以上都有醫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之前公司就有醫療專家團隊,疫情出現后,在除夕夜晚上新設立的。這個團隊也會經常在企業微信群里,發一些防疫事項的提醒。
我認為公司業務如果完全純線上,有的時候溝通起來確實不太適應,還是需要有個過程。線上+線下的靈活辦公機制,我覺得更適合。
公司“余糧”也不多,6個口罩要用一個月
工程公司 計算機室 部門經理
我們是工程公司,主要做冶金和市政設計,上周公司下達了通知,要求這周去公司上班。公司規定,部門經理以上人員要到崗,其他人可以在家辦公。整體要求也是比較靈活,根據項目需求而定。
我們公司要求從外地回京的人員,至少要在家隔離7天,來單位的人也錯峰上班。公司沒有強制要求,但是對于乘坐公共交通的同事,盡量還是不要來公司。我是開車去的單位,單位離家50公里,從早晨7點出發,8點到了單位,一路上還是非常通暢 。當時我們家里讓我盡量別來,考慮到自己有一個項目比較著急就來了公司,一路上自己做好了防護和隔離。
剛進電梯就看到那醒目的消毒記錄,之前是每天消毒一次,現在顯示是一天四次,并且貼的都有按鍵貼膜,旁邊也放置了專供按電梯的紙巾,處處都充滿著濃濃的消毒水味道。
除了消毒,我們只要接觸了外界環境都要測量體溫,無論開車還是走路進大門,都要先測體溫,乘坐公司派出的班車,上車前也都要測體溫,上班到門口取快遞回來,也要測體溫,同時物業也會對快遞進行消毒。 到了公司,測完體溫后,行政同事給我了1份口罩,包括1片N95+2片KF94+3片一次性口罩,剛開始開心極了,自己在其他渠道買的物資,由于各種原因一直都沒有發貨,公司還有防疫產品發放,讓我舒坦了一些。
但后來被通知說這是一個月的量,公司只有這么多,他們也買不到了,讓大家盡量減少扎堆,先撐過這周,庫存也在抓緊吧,先給了來單位的人,我又開始擔心之后幾天了。
我們部門到了1/6,單位附近沒有飯店,之前公司是有餐廳,現在由于疫情,餐廳也沒有開門。單位前一天在網上訂了盒飯套餐,早餐和午餐自愿定,為了較少我們碰面聚集的可能,各部門分派專門分時間段取餐,然后各自到辦公室里吃飯。今天我們辦公區域只有我自己,我自己在屋里,開了窗戶透透氣。一直帶著口罩憋著慌,在辦公室我就把口罩取下來,才舒了口氣。我相信做好自我隔離和自我防護,應該就可以了吧。
我不敢喝水,怕被傳染
某智能硬件公司 員工 李峰
我是一家智能硬件合肥分公司的,這家公司在合肥總部大概300多人,今天銷售、市場、客服都來上班了,加起來差不多50人。 其實2月9日,我們一直在和HR溝通,申請在家辦公,但是HR說沒有嚴重到封城的地步,不同意我們的申請。
我媽一聽到我要去上班,就讓我辭職,但現在這個狀態,辭職也很難找到工作啊,而且我們的競爭對手是華為榮耀這樣的企業,只能“笨鳥先飛”,現在上班也主要是制定2020年的整體銷售規劃。
其實,我心里很害怕,出發去公司前,我在包里塞了一包口罩,大概20個,還自己帶了免洗洗手液,做地鐵和進入園區前都要測一下體溫,公司還給我們每個人發了兩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告訴我們辦公室已經全部消過毒了。
但我寧愿在家辦公,我們這個園區200多家企業,開工的還不到10家。加上園區很偏僻,附近也沒有外賣,我們平時吃飯,基本靠園區的兩個大食堂解決,但是現在園區的食堂也沒有開門,我們只能自己做飯。這就又引來另一個問題,大家就要排隊去熱飯,今天中午,大家分了兩批去熱飯,離得都很遠,彼此之間也基本不說話,然后50來人分布到公司各個地方吃。我們公司面積不小,一層也有300平呢,有些同事怕感染,就跑到了頂層的天臺上。
去天臺上,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如今公司沒有暖氣,這個時間點也不能開中央空調,所以還沒有室外暖和,去天臺也正好取取暖吧。屋子里太冷了,我自己拿保溫杯接了熱水,一直在暖手。我也不敢喝水,怕被感染,就想著一會兒去樓道喝一口。
今天有一個員工咳嗽了,HR已經批準他休息了,我也想盡量申請在家辦公,不知道能不能批準。現在這個情況,合肥的公交基本都停了,地鐵是30分鐘一趟,原來我記得好像是10多分鐘,我坐地鐵到公司再到園區,差不多兩個小時,時間成本太高了。
現在公司里每個人都戴著口罩,大家也不說話。不知這樣的工作狀態,還要持續多久。
開工前夕決定減薪20%,95%員工自愿減薪
17VS 創始人 楊京華
我們公司有100人左右,今天到公司上班其實就幾個核心的合伙人,總共5人,上班的時候,特意了解了一下,我們辦公的整個寫字樓的情況,恢復工作的企業大概只占2成。
今天,進入寫字樓其實已經查得非常嚴格了,我開車進入地下車庫前要填寫相關的信息——樓號、樓層、計劃離開時間、聯系電話…并且要測量體溫;地下車庫的電梯門口也會有相關保安再次量體溫。進入公司,3分鐘內物業就來了,了解并記錄了我們公司的到崗人員數量,并統計有無疫情高發區復崗的員工。
我們原本計劃2月1日返工到崗,后來受疫情影響,延遲到了2月10日。但是,考慮到員工安全,發放延期通知的時候,就明確表示“鼓勵各地返京復工的同仁于2月6日前返京”,這樣可以避開返程高峰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同時,盡量充分保障回京后的自我隔離時間,所以會在2月9日通知全員,繼續延后到崗時間,2月15日到崗工作。
此外,為了充分保障到崗后自我隔離員工的日常生活保障,由合伙人負責采購物資,并分別送至員工住所,確保可能的交叉感染概率做到最低。
如果疫情好轉,15日開始員工陸續復工的話,我們也做了充足的員工安全保障工作:準備1440個口罩,每天每人發四個,上班途中使用一個,進入辦公室前棄用;進入辦公室使用一個,下班前棄用;下班途中使用一個,到家前依次棄掉,最大限度的確保自己和其他員工的安全。
另外,我要求聯合創始人輪換,確保每天一人提前半個小時到公司,給公司進行全方位消毒。飲食方面,我們鼓勵大家自己帶飯,沒有能力的,可以讓同事幫忙多做一點,這樣也容易有團隊氛圍和團隊凝聚力。當然,我們也在公司準備了很多方便面和一次性餐盒方便員工。
開工前一天的2月9日,是我生日,不過這個生日十分難忘,是在我幾天夜不能寐的情況下度過的。從1月21日疫情嚴峻開始,我們幾個合伙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精打細算,要確保在最壞的情況下,能保障企業生存期延展到明年的今天。
降薪與減少必要開支,是不得已的辦法,自己早已無心過生日。
昨天,我給每個員工寫了一封郵件,核心的內容就是闡述目前的危機,希望全員能與公司共進退,明確表明減薪20%的決定。當然,如果不愿意的同仁,我們也會按國家相關政策予以辦理解除合同的相關手續。同時,我也保證,會盡可能為員工的基本生活做好保障。作為CEO,我個人直接減薪到5000元/月…讓我特別開心的是,95%的員工都明確回復,愿意與公司共進退,自愿減薪!這,可能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煎熬的這段時間,我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幫忙”。因為業務關系,有數百個企業的人資、工會、行政的負責人都比較信任我,紛紛向我發出了求助。中小企業難也在于此,既要考慮企業的生死,還要考慮員工的健康。
“一罩難求”的階段,為確保企業員工復工,以“萬”為單位數量的口罩,都不夠“湊單”的標準,企業急的要死。我盡力斟酌與刪選,義務懇請各路好友協調,總算是解決了部分企業的口罩采購需求。 說實話,此次疫情對我們有利也有弊。我們是企業賽事運營平臺,即通過幫助企業組織線下賽事活動,從而實現線上以企業在職員工為核心用戶的流量商業變現。
現在,原計劃5月前舉辦數百家企業參與、四個不同類別的企業間賽事,全部暫停或延后,損失大幾百萬。 但我相信,這或許也有足夠大的利端。通過此次疫情,企業會更加關注員工的身心健康,企業在疫情之后,更需要恢復全員的企業歸屬感和凝聚力,企業文化也在疫情后會更需要具有“正能量”的傳播。
所以,疫情一旦結束,我相信,參加17VS企業間賽事的強烈需求,也會“報復性”的爆發。當然,我們要“活著”、活著到疫情結束。
自制一次性口罩,食堂停業自己帶飯
某媒體聯 合創始人 尹珺
我們原計劃2月3日上班,因此我1月31日就回京了,當天人特別少。作為團隊里的管理者,為了做好表率,3日就到公司上班了。上周是彈性上班制,大部分同事在線辦公,本周所有人都恢復了正常工作狀態。 很多人說自媒體可以在家辦公,但是我們公司還有一些需要線下處理的業務,所以今天全員到崗,我負責的小組只有2個人請假了,和集團的部分同事在同層辦公,加起來約35人,大家都戴著口罩。
公司食堂暫停供應,我自己從家里帶飯,公司也有同事點了外賣。但比較好的一點是,我們有自己的辦公樓,也有供暖系統,所以沒有中央空調,我們也不會冷。 公司給每位同事發了4枚口罩,每層樓有洗手液,樓層也全方面消毒了。我沒有領取口罩,希望可以分給更需要的同事。我自己儲備的不多,有5個醫用外科口罩,后面萬一買不到的話,我可以自制一次性口罩。我在醫用外科口罩里面加一層紙巾,然后每天不停換紙,可以用好多天;我自己的這個已經用了十天了。
同事肯定是會有想法,這個完全可以理解。我們盡力做好安撫工作,衛生管理嚴格要求的話,其實并不可怕。現在如果企業扛不過去,疫情過后,沒飯吃,公司批量關門那才是真的慘。媒體雖然受影響不大,但是也要看媒體屬性,科技媒體好一點,部分垂直行業媒體年景也不好。
我們目前沒有降薪的打算,因為我們的獎金是跟業績直接掛鉤的,獎金比例不低。希望在制度上做到有錢一起賺;企業效益不佳的時候,一起多擔待。
中小企業為“生存”,迫不得已開工
網拍天下 創始人 陳東
9點58分,陽光散落在辦公桌上,我拍下這株“火鶴花”分享到朋友圈,開啟正式到公司工作的第一天。
受疫情影響,這一天注定是與眾不同的。從今天到公司的情況來看,人流量比以前明顯要少很多。公司在29樓,以前電梯極其難等,通常中午要花費二十分鐘左右才能下去,但今天電梯可以隨時坐。
而為了保障線下辦公的安全,公司也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比如,必須全員監測體溫,全員上班時間必須佩戴口罩,不允許外出就餐,同時進行工位調整,盡量分散就坐等。并且,公司提倡有車的同事開車,沒車的同事打車,公司將補貼員工打車費用。在工作中,我們盡量避免集中開會,或者盡量在開放辦公區討論,因為會議室比較閉塞。
目前大家的工作狀態在逐漸恢復,正處于過渡的階段,復工也是循序漸進的。3日開始,公司全員在家辦公,而今天是部分團隊到公司辦公,比如行政、研發等。 因為考慮到控制公司的人數,回北京不足一周或者有發熱的類似情況還是得再等等。工作時間也比較彈性,主要由各個項目負責人把控,平時9點半開工,這周有的員工10點、11點來也挺正常。但從2月17日開始,全員回到公司上班,一切恢復正常。
選擇今天復工,我認為這也算是中小企業的一個無奈之舉吧,我也希望像阿里、騰訊那樣給大家更多的時間,但是同時也需要考慮到公司生存的壓力。
中小企業手上最多也就幾個月的現金流,而我們的客戶大部分是五百強企業,現在他們開工的時間普遍推遲到3月,這意味著3月份之前承接新業務的難度會加大。而在這個過程中,產能也沒辦法100%實現,再加上兩三個月的迭代,可能一個小公司兩三個月的現金流就被吃進去了,還是很有壓力的。
受疫情影響,我們在軟件和產品上的挑戰非常大,同時由于我們的主要客戶都是大型零售企業,使得在這一階段我們系統的使用量比正常時期大了幾十倍。大家在疫情期間很少逛實體店,轉而選擇線上交易,這部分對我們產品產生了一定的壓力,訪問量大了,頻次高了,所以很多人復工主要為了維護軟件系統的穩定性。
我們公司還有商品數據采集方面的工作,比如商家上線新商品,我們會協助采集商品的圖片信息等,這部分業務目前受影響是比較大的,短期看有可能會縮減超過一半,但我相信疫情過去之后,會迎來一定程度的反彈。
而經過一周的線上辦公,我們還發現SOHO的工作效率不太高。有些項目需要的溝通非常多,比如面對客戶軟件開發的需求時,不太好協同。我們也用過Zoom等各種各樣的工具,但效果還是沒有線下理想。而且同事們容易被各種瑣事糾纏,不是所有人在家都能有一個安靜獨立工作的空間。
從長遠來看,公司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總體情況還是在承受范圍之內的,因為這個影響應該是短期的、可控的。所以我們在業務模式上不會做大的調整,而主要是對人員和團隊分工做了一些調整,比如說在研發崗位上,更多精力將被傾注在面向客戶的交付和風險控制上。
同時,比較積極的方面是,疫情使得線上業務的發展提速了,大家都意識到商品信息電子化的重要性,后續可能會迸發出一些新的需求。就像阿里巴巴的成就和非典也有直接關系,我相信這種事情沒人愿意碰上,但碰上了,往壞處想是個坑,往好處想,也不乏是個機會。
線上業務抵沖線下業務的損失
七煌原初學院上海校區 校長 應舜潔
10日上班前,我查看了下百度的人流熱力圖,發現上海外來人口比每年同時期,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我就知道,預想中的10日全員開工是不可能了,但今天我還是來上班了。 晨間,上海馬路上的行人還是很少,我坐了公共交通去靜安區靈石路珠江創意中心。很多人可能聽到這個園區名,會立馬想起這個園區的綽號“宇宙電競中心”。沒錯,我們公司就坐落在這里,公司隔壁就是國民公子王思聰的“香蕉計劃”。
先從進入園區前說起,因為春節期間,園區物業就讓大家遞交了每個公司的員工信息,現在園區入口的門外,會認真核對每個人的身份證,外人不允許進入。進門口時必須佩戴口罩,還會逐一測量體溫。總之一路雖然繁瑣,但還算順利進入了公司。 我們公司是個兩層的復式獨立辦公樓,總計40多員工。由于大門是刷指紋門禁的進入方式,為避免接觸感染,我讓公司買了很多消毒液 ,大家進入前可以用消毒棉擦拭下后,再刷指紋。
目前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線上,主要做直播經紀,旗下有很多藝人在企鵝直播和斗魚直播。這部分業務沒受到疫情影響,負責這部分業務的員工也幾乎都在家辦公,畢竟來不來公司都不影響工作。
另一部分重要業務是做電競培訓,培訓這塊有給青少年做職業選手的訓練業務,也有給成年人做賽事策劃、直播經紀相關的職業培訓。但是受疫情影響,我們線下的業務,估計要等到3月份開始了,這部分受疫情影響比較大。
今天來公司,還是為線下業務。此前的2月4日,上海市人社局發布《停工不停訓,政府來買單:疫情下企業開展職工線上培訓享95%補貼》的通知,這對我們業務是個利好。 我們一直和人社部門有諸多合作, 現在政府補貼力度加大后,我們也希望借此爭取到政府更多的支持,所以現在教育業務同學也在做這一方案,我上午來到公司給方案蓋了章。
一切都看起來順利,大家上班也沒有受到更多的疫情影響。直到中午吃飯,我才知道我“天真”了。由于沒和園區食堂簽約,我們一直出去找餐館吃。出去后才發現園區附近的不少餐館,都有“防疫期間,暫停營業”的封條。
沒辦法我去了附近的商超,在地下一層驚喜發現“麥當勞”還在營業,進入發現還有不少人,但是不允許堂食,我也是買了漢堡后就跑回公司就餐。 下午我還出去見了合作伙伴,也是沒辦法,客戶從外地飛來,這些線上業務涉及到長期合作框架定奪,我做好防護還是去面見了。
現在整個珠江創意中心人都非常少,路上稀疏見到三四個人路過。很多做場館和培訓的都還處于停業期,新媒體等線上業務為主的公司,倒已經營業。我們公司接下來,也沒打算強制大家上班,畢竟現在就一些便利店有泡面和盒飯,吃飯問題還是比較難解決。
(備注,文中尹珺、李峰為化名。)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Tech星球(tech618)
36氪旗下品牌媒體,聚焦互聯網前沿科技和新商業。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