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故事,一直無緣諾貝爾獎,連續7年入圍
最近,小李子拿奧斯卡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
很多人會奇怪,為什么小李得獎,村上春樹被扯進來了。
來源:早道日語(微信號:izaodao)
原因是同樣有著眾多實力作品的他,一直無緣諾貝爾獎,自2009起,連續7年入圍,卻一直陪跑。
村上春樹,日本作家、翻譯家
著有長篇小說13篇,短篇小說48篇,散文隨筆18篇
翻譯作品6部,影視作品改編4部
一、3部代表作
1、《挪威的森林》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部作品,我們那當時的圖書館將此列為禁書,原因是老師們覺得內容"很黃很暴力",不適宜少兒閱讀,不該過早讓祖國的花骨朵開放。
2、《海邊的卡夫卡》
巧的是這部短篇小說于2006年獲得了法蘭茲卡夫卡獎,獎項與作品同名也是妙哉。
這部小說酷就酷在它的奇數章基本上用寫實手法講故事,偶數章則用魔幻手法展現奇遇。兩種手法交互使用,編織出極富強烈虛構色彩的、奇幻詭詰的現代寓言。
3、《1Q84》
此書當年席卷各個大小書店,可見火熱程度。來,多少人在新華書店的暢銷書展區里把這名字看成了1984。反正我是看錯了。
村上說想把這本書寫成屬于自己獨有的一部“綜合小說”,超越純文學的類型。他成功了,這大概是他離諾獎最近的一次。可惜失之交臂~
二、為何頻頻錯過諾貝爾
既然好作品不缺,為何總是錯過諾貝爾?
1.大概是因為村上只在亞洲范圍有名?
2.他的作品題材太不嚴肅,吊兒郎當?
3.作品大紅大紫太過暢銷,因此拿不了諾貝爾獎
4.孑然一身不靠政治,所以拿不了諾貝爾獎
但事實上這些原因都有反例可以推翻:
1. 美國人覺得,村上之所以得不了諾貝爾獎,是因為他的文風太美國化,太接近英語世界。
2. 1982年馬爾克斯得獎前,就是百萬級的暢銷作者了。
3. 1995年的《奇鳥行狀錄》,事關反戰(二戰諾門坎戰役)、極權(前蘇聯題材)、歷史與集體記憶、日本的選舉內幕等等。實際上,他的小說一直在反右翼(《尋羊冒險記》)、諷刺資本與政治的勾結(《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反暴力(幾乎所有小說里的黑暗組織)。
4. 實際上,海明威也沒有強有力的政治靠山,但是他依然能拿獎
所以并不是因為村上的能力不行或是其他原因造成他無法獲獎,硬要說,只能是角逐諾貝爾的大師實在太多,而諾貝爾文學獎每年只有一個。
不同于曾經辛酸的小李,村上先生對諾貝爾文學獎并沒有強烈的渴望。
他曾經明確和雜志表態過,自己非常不喜歡每年都被拿出來和諾貝爾獎捆綁報道。他只想做個安靜的老頭子。
三、 村上愛貓
村上這傲嬌的性格,或許和愛貓有關。人如其文,人如其好。幾乎他的每一部長篇里都會出現貓,有名字的或無名字的。
村上春樹曾說:“一天的工作結束后,夜里,我就把貓放在膝蓋上,一邊嘬幾口啤酒,一邊寫起了我的第一篇小說,這至今都是美好的回憶。”這里所說的“小說”,就是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的《且聽風吟》。
在其后的《1973年的彈子球》、《奇鳥行狀錄》、《海邊的卡夫卡》和《尋羊冒險記》等作品中,大齡貓沙丁魚、暹羅貓咪咪、走失的青箭,以及所以沒有名字的貓,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村上的小說世界事實上是由貓支撐的,沒有貓就沒有村上小說。
四、村上也愛跑步
村上春樹有一本書,叫《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
如封條所說,這是村上春樹第一本只寫自己的書。他熱愛跑步,而且一跑就跑了近30年。他希望保持健康,能夠有足夠的體力來投入長時間的寫作中去,因此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斷奔跑。
村上的生活,不是在跑步,就是在跑步的路上。
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晚上10點就寢
堅持每天寫作4個小時,長跑10公里
他說,我寫小說的方法,很多是從早上跑步的時候學來的。
他還說,跑步讓我維持規律的生活,也讓我自由。
題外話:難道陪跑多年,是因為村上一直在跑?哈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