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子被刷屏之后,我想說奧斯卡才是Social的最大贏家
前天拿獎的小李子,現在在朋友圈勵志的不要不要的。但我覺得,奧斯卡才是最大的贏家。這20年的追星,鐵達尼的難以逾越的情懷,奧斯卡吸納的可不僅僅只是小李子的粉。
數英網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
一、那么,萬惡的奧斯卡通過我們光輝的小李子,到底實現了什么:
1、品牌形象的持續提升:
奧斯卡并不是沒有競爭對手的,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眼里,戛納就是力壓奧斯卡成為“真正專業影評”的代名詞,使得有段時間很多人對奧斯卡不怎么關注甚至嗤之以鼻的粉轉黑。而這一次,賣情懷的奧斯卡做了什么:小李子條件已經這么好了,這么努力了,依然視其他獎項如糞土,奧斯卡才是他真正的追求。于是乎,分分鐘,奧斯卡逼格高的不要不要的,什么金球獎皮球獎通通走開,奧斯卡才是獎項里的老大,奧斯卡才是最具含金量的獎項。通過小李子,轉移了曾經被世人一度詬病的商業化。很大程度上,小李子代言了奧斯卡,重新為奧斯卡貼金。
2、高熱度的曝光:
從頒獎之前幾天,就不知道有多少的媒體段子手各種撰寫,主動撰寫,而大家也是主動關注;獲獎后,依然各種勵志題材不斷。整個過程,各個平臺各種UGC,明面上都是小李子在曝光,可事實上,奧斯卡顯然就是曝光的最大的贏家。
3、明年的話題伏筆:
小李子拿獎了,將來是不是就自甘墮落了,以后就不奮斗了?他會繼續干演員,還是要轉型制作、導演等等?這個話題,依然會讓大家保持對奧斯卡的關注。所以,明年的曝光量,奧斯卡提前收下也不謝。
不可否認,小李子版的《我的奮斗》,具有很大的勵志意義,但也不能否認,奧斯卡與小李子之間的商業默契,彼此之間都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以及未來更廣泛的商業價值。
當然,肯定也有很多人猜測,這些年,小李子與奧斯卡是否達成了某種合作,有意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失之交臂”來鋪墊今天的奧斯卡華麗轉身以及小李子后續商業創作。這個不得而知,也沒必要知。即便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商業合作,那又何妨,觀眾感動,電影界有了新的故事,媒體(包括自媒體)流量激增,奧斯卡小李子名利雙收,大伙都開心。
二、對于廣告狗來說,也有很多值得復習的地方:
1、品牌價值依然是所有傳播的基礎。
一個沒有事業基礎的奧斯卡,也配不上這樣的熱點。
2、產品依然是故事的載體。
如果奧斯卡沒有拿的出手的產品(小李子的奮斗),也不可能創造良性的話題和關注度(相對來說,這次的傳播正面的不行,幾乎看不到對奧斯卡或者小李子的負面評價,真是一場高水平的戲)
3、內容營銷依然是同時解決知名度與美譽度的重要途徑。
好的內容,激發二次傳播,創造超越媒體計劃所要求的曝光指標,且樹立正面形象。
三、站在經營角度,值得思考的地方:
1、時機的選擇。
這個應該是最難拿捏的部分,觀眾到底可以忍受多少次的失望才能創造這一次的眾望所歸?會不會在過程中就造成了對奧斯卡的徹底失望?中國人所說的火候、天時,這方面的拿捏,幾乎成為頂尖高手評判的頂級標準,沒有酬勤,沒有天道的支持。所以,不要抱怨自己一直重復一樣的工作,將來的成敗,或許就是由訓練的強度和頻次來決定。
2、借勢的重要性。
即便是奧斯卡,也依然需要軟性的代言人,也需要借勢。看起來是創造熱點,但卻是借助了小李子多年積攢下來的關注勢頭。對于弱者而言,借勢是自己上位的手段;對于強者而言,借勢是實現目標的高性價比的途徑。即便是上等的將領,也會將敵人引入預期的戰場,針對敵人的關鍵部位創造一次“以多勝少”的有利局面,提高獲勝的可能性。借勢,看起來是“以少勝多”的高性價比行動,看似四兩撥千斤的傳奇要義,其本質就是創造局部的數量優勢擊破敵方首領,獲得全面勝利。就如此次的奧斯卡,短時間內收買了大量的情懷以擊破“商業化”的品牌聯想,于是長久以來的詬病被遺忘,獲得了形象上的勝利。
3、選擇搭檔的重要性。
你的對手決定了你的高度,你的朋友成就了你生命的長度。如果說這是一次有預謀的商業傳播,那么全球影星多如沙塵,為什么是小李子?因為小李子可以同時扮演對手與朋友——對手的戲份,小李子不封帝,奧斯卡就是罪人;朋友的戲份,小李子耗盡一生來期盼進入奧斯卡殿堂,這份交情也已經不是簡單的朋友了。通過小李子,奧斯卡吸納了奧斯卡自己的粉與黑,當然,彼此之間,也成就了彼此的高度(形象)與長度(長期曝光)。而所謂的人和,也并非是“所有人的和”,戰場上自愿組織敢死隊的隊長,帶頭嘩變的叛將,找準并解決這些KOL,讓他們成為可靠的伙伴,粉絲們就跟著羊群一起走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