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維諾、厄普代克、村上春樹…跟著大師學寫軟文
來源:譯林出版社
1973年,為慶祝其威士忌蒸餾廠——山崎蒸餾所,建廠50周年,日本酒商三得利請了一些著名作家寫短篇小說,要求只有一個:在文中提及酒。卡爾維諾也在三得利的邀請名單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完成了《冰川時期》。
卡爾維諾
——先來讀兩段,他的軟文《冰川時期》
“加冰嗎?是吧?我去廚房一會兒,去拿冰。“冰”這個詞馬上就在她和我之間脹大開來,將我們分隔開,或者將我們連接起來,但就像脆弱的薄冰層將凍結湖泊的岸連接起來。”
......
“是我對她講漫長的冰川時期又要籠罩大地,整個人類歷史是在兩次冰川時期之間的間歇期發生的,這段時期就要結束,那時候,微弱的陽光勉強能照到閃爍著冰霜寒光的地殼,麥粒積蓄的太陽日漸消散的能量,在發酵成酒精時又流動起來,在酒杯的底部,太陽同冰塊戰斗,冰山在大漩渦的曲面上翻動。”
......
《冰川時期》
劉月樵 譯
故事里,“我”在廚房狼狽地取冰塊,聚會上遇見的她在沙發上等著一起喝加冰威士忌,北冰洋的冰山像一群大天鵝漂來,壯麗冰川和細碎生活交織著前進。酒杯里的冰塊和宏大的冰河世紀融合在卡爾維諾筆下,讓人拍手稱妙。
三得利在哪里?哦,并沒有植入,沒有三得利,只有的威士忌。
散發酒味的文集
——謎之二十軟文大集合: 丟失了的珍寶庫
既然說三得利當年是請了“一些作家”,那也就不止是卡爾維諾了。其實,當年三得利集合的作家里,還有約翰?厄普代克,皮埃爾?加斯卡爾,科林?威爾遜,星新一,約翰?契弗,羅爾德?達爾,諾曼?梅勒等等。
三得利把他們的二十篇文章集合成了一本書。
而且,在舊書交易網站Abebooks,這本書的信息還真的被找到了:《歡飲的珍寶庫——三得利小說散文集》A Treasury of Drinking Pleasure - Suntory Fiction and Essays with 20 Illustrations (1973)。書的賣家是曼徹斯特的一家舊書店Manchester By The Book。據說,他們這本,唯一的這一本,就是當年三得利為了感謝厄普代克在文集中也貢獻了一篇、而送給他留念的那一本書。書被放在帶紙質標簽的翻蓋盒里,密閉,干凈。書封是用白橡木做的,那也是做三得利威士忌酒桶所用的材料。內容的前半部分為英文,后附有日文版。網站上現在標價2,637.14英鎊。
雖然沒有照片,也幾乎不能在英文搜索引擎里找到關于那二十篇軟文的更多信息。但憑想象,那本集合,一定是一本散發著濃濃酒味的書吧,就像書名一樣,是一個寶庫。
其實,更像是一個酒窖吧。
就像走失了一樣,這本書中其他的文章還散落在茫茫文海的某些角落里,下落不明。但是,《冰川時期》卻和卡爾維諾其他零碎的短篇一樣,被收錄進《在你說“喂”之前》這個裝滿他靈感的珍寶箱里。
厄普代克
——快速軟文生成法,再多邀請都不怕
機智如他。在大多數照片里,厄普代克都是面帶笑容的。
卡爾維諾為三得利寫的是《冰川時期》,而厄普代克貢獻的是一篇名為《告別中產階級》(“Farewell to the Middle Class”)的文章。這篇文章后來被收錄在他的文集Pick-up Pieces(1975) 當中。目前似乎還沒有中文版。如果說卡爾維諾的《冰川時期》不算正常軟文,那么,厄普代克則更不靠譜了。他這篇短文其實只提到過一句,他去買酒,跟賣酒的老板說,會花五美元買一瓶酒的人是傻瓜,然后還是買了酒。
厄普代克怎么把它變成軟文的呢?
他在標題后面加了一句話,把文章名改成:《告別中產階級(寫于酒精作用下之下)》“Farewell to the Middle Class (Writt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告別中產階級》講的是一個男人,有天晚上有錢了,與他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說再見的故事。收錄在Picked-up Pieces時,文章標題下面加了三行字:“說來也怪,本篇至今只作為三得利威士忌系列廣告之一發表過日文版——基于它是在酒精作用下寫成的。”
村上春樹
——品酒愛酒,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既然談到了酒,談到威士忌,談到日本三得利,那么,還有一位作家便是不得不提的——村上春樹。這位不辭辛勞的愛酒推酒小能手,寫的不是軟文,卻常有勝似軟文的效果。
村上喜歡寫細節,常把現實生活中瑣碎的點點滴滴揉進虛構的文學世界里,所以,讀者們總能在他的故事里撞見熟悉的樂隊和音樂,具體的酒名和真實的品牌。剛才說的三得利,他也曾寫過:
三宅從皮夾克袋里掏出扁扁的金屬瓶,遞給啟介。啟介擰開瓶蓋,沒沾唇就倒入口中, 咕嘟一聲咽下,深吸了口氣。
“好酒!”他說,“這東西是地地道道的單胚麥芽二十一年陳釀佳品。桶是橡木的吧?能聽到蘇格蘭的海嘯和天使的嘆息。”
“嗬,倒是會說。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方瓶三得利么!”
順子拿過啟介遞來的扁瓶,舔似的喝了一點點倒在瓶蓋里的威士忌,苦著臉體味溫暖的 液體從食管往胃袋下滑時的獨特感覺。身體的正中多少暖和過來了。接著三宅靜靜地喝了一口,之后啟介又咕嘟了一口。扁瓶從一只手往另一手傳遞的時間里,篝火苗越來越大,不再讓人擔心了。
《有熨斗的房間》
林少華 譯
不止是句與段,村上曾也以酒為主題寫過一本書,名為《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此書源于他與夫人在蘇格蘭與愛爾蘭的旅行。“偏巧受托寫威士忌方面的文章,加之地點正合適,于是靈機一動:那么就以威士忌為主題好了。”村上寫了兩篇游記,再加上夫人拍攝的照片,就成了這本,“散發威士忌味兒的旅行小書”。
“水在威士忌中緩緩旋轉,清澈的水和動人的琥珀色液體描繪出了由比重帶來的流暢紋路,稍頃融為一體。那一瞬間真是美妙。”
《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
林少華 譯
村上的步伐,不止于寫文。他也給酒寫過廣告的。2012年,札幌啤酒特別設計了四段廣告。廣告詞改自村上《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一書中的片斷。村上執筆文案,是枝裕和為導演,仲間由紀惠擔任旁白,Akeboshi負責音樂,共四話,每話六十秒。此視頻為第一話。
“疼痛無法避免,磨難卻可以選擇”,記得曾經有這樣一句話。
每當我長跑的時候,腦海里就反復出現這句話。
痛苦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以何種方式承受痛苦,卻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Suffering is optional。
是氣餒,還是堅持,也是由自己選擇。
所謂的痛苦,就是我們手中還握有選擇的權力。
札幌啤酒廣告詞
某吉 譯
干杯干杯
為這一些微醺時刻和酒味“軟文”的意猶未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