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廣告,是對策略的最大誤解
首發:賈桃賈桃
一、現狀和問題
絕大部分廣告人分不清楚什么是好廣告。絕大部分廣告人也分不清洗腦廣告和重復策略。
前幾天易車廣告霸屏電梯媒體,然后又是一波關于重復廣告的討論,當然在廣告圈聲音最多的還是不認同。然后又是一大批廣告創意自媒體,各種寫文章批評。
不知道這有啥批評的,一眼就看出來,廣告拍的蠻不錯,文案也到位,對品牌的短期提升肯定是有幫助的。那些連廣告最基本的好壞都沒判斷力,就快別誤導人了。
每逢這類廣告出街,廣告圈自傲的創意人總會跳出來反駁和批評。已經快成為廣告圈的一個現象了。
首先說明:易車廣告不是洗腦廣告,不是無腦重復。本文想說的是,重復策略和洗腦廣告之間,還有質的差別,不要看到一些簡單直接的廣告就罵,也不要看到一個重復策略就跟著亂模仿,然而自己其實對策略根本不懂。在很好的去運用重復策略時,還有很多功夫要做。
本文主要闡述兩個觀點:
第一、洗腦廣告和重復策略廣告有質的差別
第二、洗腦廣告是一種錯誤策略。
二、打著策略旗號的洗腦廣告
重復性的廣告從我國廣告開端延續至今,一直都是新品牌擅用的廣告策略,這幾年偶爾跳出幾條廣告把重復變成洗腦,整個廣告片瘋狂的重復,而且配合很粗暴的畫面,實在是讓人心煩,看不下去。
這就是東施效顰,想學重復性廣告策略,學的都是皮毛,只知道形式上的重復,沒學到精髓。 而這些廣告也只能借著一些強制性的媒介投放,比如分眾電梯、影院貼片等等。要是投放軟互聯網媒介,肯定會被消費者跳過。
所以歸根結底消費者是反對這些廣告的,之所以這些廣告的存在,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強制媒介的存在。我在‘洗腦廣告,消耗媒介’一文中,詳細講解了洗腦廣告和媒介的關系。 為什么明明消費者反對,營銷人也反對,而無腦重復的廣告仍然存在,廣告圈各種批評和謾罵,對這類廣告絲毫沒什么影響?
有這樣幾點原因:
第一是這類廣告能引起爭議和報道,這也是傳播效果的一種。
第二是,那些拍攝無腦重復的廣告公司,打著一個旗號,說自己的廣告是強策略,無論是廣告的策劃、還是文案、還是畫面表現,都強調自己有策略,能見到效果。
第三就是一些客戶被誤導了,被一些無腦重復的廣告誤導了,客戶相信,自然會買單。
而這其中最大的迷,就是打著策略旗號下的無腦重復廣告,實在是在誤導人,無腦不是策略,反倒是證明自己的策略失誤。
以策略自居,到底策略如何,我們下面來剖析。
三、 洗腦廣告和一般性重復廣告
在上面提到:重復策略廣告和洗腦廣告有著質的差別。
很多人分不清,認為只要是畫面簡單,信息直接的就是洗腦廣告,這就搞錯了。把很多好廣告扣上了錯誤的帽子。
重復策略廣告是整體的流暢度,文案,創意都具備,而洗腦廣告全篇無腦重復,畫面粗暴,沒有創意,沒有視覺。
先來講重復策略:重復廣告多用于一些短時的廣告(15s左右),然后廣告投放于一些昂貴的媒介,所以需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廣告目標。
重復策略的目的是為了記憶,記住廣告中的某個信息,重復品牌名,就是為了記住品牌名,是為了提升品牌資產中的知名度;重復購買理由,就是偏銷售型的廣告,是為了讓消費者記住購買理由,產生購買行為...
所以說,重復策略本身,在選擇重復什么信息的時候,也是很重要的抉擇。這是第一個要點:重復信息的選擇。
而我們看到目前一些洗腦廣告,在選擇重復什么信息上,并不對,只是從頭到尾瘋狂的洗腦,這就是只模仿重復廣告的皮毛,沒有抓到核心。 第二是重復次數的選擇。
好的重復策略廣告,在次數的選擇上剛剛好,比如15s廣告,2-3次為較為合理。合適的次數下,消費者記住了,同時用其他的時間去鋪設品牌的其他信息。
整個廣告看下來不知覺的就記住了,并在心中留下印象,當遇到消費場景的時候,會記起品牌產品的使用場景。
而洗腦廣告,從頭到尾瘋狂叫喊,單純的信息瘋狂重復,這其實反倒是策略失誤,次數多了,并沒有增加記憶,反倒是厭煩,消費者心中對品牌留下劣質印象,這其實還是對重復策略把握不準。比如去年的鉑爵旅拍和boss直聘廣告,明顯就過了。
第三是用創意和畫面去加強記憶。重復策略是貫穿一個廣告的傳播策略,目的是為了記憶。而一段廣告里除了文字,還有畫面信息,我們還可以用畫面去加強記憶。
這就是創意的力量,很多廣告人心里的創意,都認為是一些長的片子,其實短的片子里的創意更難。要在15秒里展現一個創意,其實更難。
我們來看下面,兩個案例,就知道洗腦廣告和重復策略廣告之間,質的差別了。
舉例:洗腦廣告
一般重復性廣告:
前一個廣告無腦重復,后一個廣告利用畫面去補充品牌信息,從一開始就有吸引力。
這兩個廣告對品牌的塑造、產品的銷售,誰更勝一籌,我想是不言而明的。
重復性廣告中這些大的創意,也是洗腦廣告不具備的,也是他們想不出來的,所以沒辦法,只知道無腦的重復。還是那句話,洗腦廣告是東施效顰,模仿皮毛,沒有抓到精髓。
四、無腦重復的策略失誤
策略可以拆分為計策和謀略,本身是一種基于分析后的考量和判斷,然后給出具體的實施方法,而洗腦廣告既沒有考量也沒有謀略判斷,等于是沒有策略。
在這里,我要說洗腦廣告算是一種錯誤策略,希望品牌方和廣告行業都有正確的認識,揭下這些洗腦廣告的最后遮羞布。
第一是沒有考量品牌的階段,這就是沒有計策,沒有去計算分析,當然后面的謀略就會失誤。
我們在給品牌做廣告和傳播時,必須要考慮品牌目前所處的階段和情況,然后再制定傳播策略。
品牌初期用重復廣告,品牌中期著重于功能性廣告和情感建設,品牌后期做穩定性的傳播。
重復策略主要適用于什么情況呢?用的最多的就是品牌初期在建設品牌知名度的時候,用來短時、快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讓品牌進入消費者的考慮集。
而對于一些已經很知名的品牌,重復性策略就用的少了,品牌在傳播上,只是偶爾的輕微的重復廣告傳播,或是品牌推出新產品的時候,做針對性的重復傳播。
這個時候,如果再來花一兩個億,做品牌的大面積傳播,對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并不大,與競品相競爭,競爭力提升也不大。更進一步的說是,花費這樣大的成本,不值得。 這是洗腦廣告的第一個失誤,第一步的方向就錯了。
第二是只知道無腦重復,這就是對整體信息把握的失誤,本身沒有謀略。
往往我們在運用策略、寫廣告文案或設計廣告畫面的時候,容易陷在一個邏輯里面,出不來,沒辦法跳出來看,就容易走偏。
比如無腦重復、或是文案寫的太生澀、畫面視覺太過絢麗,這些動作反而讓我們本身傳達的信息出現了偏差,信息變得不易傳播,忽視了傳播目標。
無腦重復讓一條廣告信息本身,變得令人厭煩,信息變成了一條令人討厭的信息,這會直接轉嫁到品牌上。這就是謀略上的失誤。
第三是對當前的廣告環境判斷失誤。
現今早過了靠央視洗腦廣告,品牌就能一炮而紅的時代,今天的品牌和傳播環境更為復雜,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更為對稱,消費者不僅僅因為記住就會購買,還會私下去查詢品牌和產品信息,消費者更聰明了。
既沒有計策,也沒有謀略,當然就沒有策略,還打著什么策略的幌子。以上三點足以證明洗腦廣告無策無略。
所以,最后做一個總結就是:洗腦廣告與重復策略廣告,有質的差別。
洗腦廣告既沒創意,也沒策略,啥都沒有,品牌方就別上當了。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賈桃賈桃(ID:jiataojiatao78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