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很長,內容也相對基礎,都是些電商圈的基礎知識。適合的人群是剛剛參加工作,對于電商的基礎知識不太了解的同學。
當然,如果你身在媒體或廣告圈,如果你在入職兩年,依然不知道UV和PV的準確定義,我想,很可能你跟客戶是不在同一個語境下的。這不是危言聳聽,我是參加工作第三年,才對下面的各類信息逐漸掌握的。
第一年做婚禮策劃,全是線下的生意;第二年做活動策劃,雖然接觸線上,但更多知識都是在SNS中;到第三年去了乙方做運營,才發現對于電商來說,我的知識結構差了一大塊。
文章來源:夏狐貍說世界(微信號:Sylar54)
數英網 DIGITALING 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數英網對文章稍作修改
背景:
LZ是電商從業三年的一個家伙,從SNS推廣做起,然后是文案策劃,現在是運營經理一枚。希望在這個剛開始建立的小組里,給到大家一些干貨,幫助更多還沒入行的新同學,了解一些電商的基礎知識,做到面試的時候大概知道怎么回答,也簡單介紹一些電商的干貨,說說這個行業未來的情況。
這篇帖子主要講些邏輯性的東西,略過了很多基礎的操作。不過這篇文章依然適合初入行的同學來看,很多更加根本的更加復雜的邏輯這里也一并略去。
正文開始(PS:LZ真啰嗦~)
一、我剛畢業,怎么入行?
首先來看看專業,如果你是學市場營銷,公關,新聞,國貿,電商,廣告等專業的,如果你碰巧愛看這些相關的書:營銷、公關、數據、淘寶、運營、管理、經濟等方面的書。那么恭喜你,你入行會變得不是很難。
希望你,最好年輕點兒,這行多數都是80后和90初,最好熟悉這些軟件,如果不熟也沒關系,入行后會慢慢熟悉的:Word,Excel和PPT,思維導圖
會PS加分,英語好非常加分,會用Excel做甘特圖,并會運用VLOOKCUP等數據計算方式加分。
最核心的在于態度,希望你始終有饑餓感,對于一切新東西都有好奇心;希望你踏實的從基礎開始學起,不要才學做飯上來就要做道大菜……當然,悟性和溝通能力同樣是基礎素質。
最后,一個簡單的動作絕對各種加分:多笑笑吧。
OK,說說目前電商圈的一些不同企業類型吧。
1、平臺型電商(B2B,B2C等垂直電商;百度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2、品牌型電商公司,也稱網商(三只松鼠、阿芙精油……)
3、服務型電商公司,為了各種電商網商做服務的公司(把所有電商需要做的工作全部打散成模塊,可以外包給各服務商,從而達到縮減成本,增加專業度等多方面的好處。)
二、推薦20本入行前或者剛入行應該看的書
1、廣告的沒落,公關的崛起
2、營銷戰
3、迷戀
4、文案訓練手冊
5、創意的秘密
6、異類
7、引爆點
8、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9、無價
10、怪誕行為學2
由于推薦的書實在是太多太多,眼花繚亂,先放10本樣本給你們看看~哈哈哈~剩下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自己尋找~
11、創意心理學
12、怪誕行為學
13、魔鬼經濟學;
14、拆除思維的墻
15、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改變你的生活和工作;
16、22條商規,營銷革命
17、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事;創建強勢品牌;
18、部落:一呼百應的力量
19、清醒思考的藝術
20、每天懂一點色彩心理學
三、電商都需要做神馬?
這個命題有點宏觀,但是很多新同學確實會這樣問。
電商是一個相對于線下商業的概念,說白點兒,就是在網上賣東西。首先要想好,賣什么?在哪里賣?市場大環境如何?競爭對手多不多,賣的怎么樣?我是否能賣的比大家都好?需要什么技術條件?需要什么同志幫忙?沒有錢從哪里找?開店之后沒有人看怎么辦?線上可以看到神馬數據,這些數據的背后又指向哪里?……等等等等的細節,組成了區別于線下市場的線上生態環境。
四、線下與線上最大的差別在哪里?
數據。
線上與線下最大的差別就在于,線下的數據統計工作太難做了。線上的數據只需要花點兒錢,買個軟件就可以看到很多很多。
為什么數據那么重要?因為數據可以反映好多消費者和我們運營人員做的動作之間的關系。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你獲得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向參考。很多數據無法直接的告訴你解決辦法,但是卻可以給你提供思路。
而線下,不僅沒有方法,甚至沒有思路,更多的時候只能靠運氣。
舉例來說,你用A文案和B文案做廣告,哪個效果好?線下就需要很多的步驟才可以實現前期小規模投放的方式。因為雜志等紙質廣告不可能你在下期開始投放,我在這期給你做個預告。但是線上則不然,你大可以在前期小規模投放做測試,然后有了更加可靠的信息來支持決策后,再來嘗試,成本小了很多。
五、我想開一個淘寶店,就算做了電商么?
開一家淘寶店,嚴格來說,其實是網商,電商多指平臺。比如淘寶、京東,比如豆瓣、微博,比如58同城、百度搜索……在淘寶上開店,是做了網商一枚。
六、淘寶店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從目前來看,淘寶上開一家毫無特色的C店,實在是個不算明智的舉動。但是從長遠來看,C店的成功更在于“堅持”。別一開始期待太高,慢慢積累人氣,慢慢積累銷量。沒有期待,但是堅持做。很多時候,堅持比聰明重要。當然,不是說什么都不做,相反,你需要做的更多。
首先是基本功:
你的產品怎么樣?與行業和競爭對手相比優勢在哪里?
客單價多少?怎么能賣的更多?流量多少,如何能保證新客不斷,老客不走?
你的發貨速度和包裹內容物設計是否合理和驚喜?
你的店鋪購物路徑是否清晰,UED是否合理?
設計是不是好看,詳情頁的邏輯是不是清晰且有吸引力?
如果以上的所有問題你都一知半解,瞧,這就是你在堅持的過程中需要學習的事。而且,對于大部分大賣家和優秀品牌來說,都是“基本功”。
基本功練扎實了,就可以不死么?不不,既然是基本功,只是不出錯而已。而不死對應是活著,活著意味著別人死了你還沒死。簡單說,活著堅持很久,本身就是個不小的成功。
這些基本功因為沒有天貓一樣的服務費壓榨,對于大部分賣家來說,顯得輕松了不少。所以不死,保持活力,堅持著學習做正確的事兒。雖然慢一點兒,但不失為一種可以嘗試的辦法。
七、什么是B2B、B2C、C2C、O2O
B是商家,C是用戶;舉例來看B2B是阿里巴巴,B2C是天貓,C2C是淘寶。
O2O呢,是線上與線下聯合的一種方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就是團購和上門服務,未來更多模式都在探索中。解釋的簡單點兒,方便大家理解。
八、淘寶的銷售額怎么計算?有什么樣的邏輯?
淘寶最重要的公式:
銷售額=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我們接下來一點點來拆解。
九、什么是流量?
流量即是訪客數,也稱UV,簡單解釋,就是你的店有多少人來了。這些流量看過多少頁面呢,稱為瀏覽量,叫PV。詳情頁有多少人訪問呢?叫IPV_UV.
還有一個成交用戶數,可以簡單計算下,多少人來了,多少人買了。如果比例差的太多,那你就知道了,我的店鋪有問題,這么多人來了,只有個別人買了。
淘寶的流量呢,有免費的,也有付費的。其實跟線下的邏輯很像,有路過進店的,也有看見廣告進店的一樣。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拉高某些渠道的進店比率。
對于免費的流量來說,為什么很多年里都掛著“收藏有禮”,“五分好評”和“教你下次怎么找到我”,因為只需要商家一個簡單的獎勵激勵,買家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方便一部分做了該動作的買家通過更簡單的辦法進入到你的店鋪。這部分“直接訪問”的用戶,就是下一次非常有價值的免費流量。
免費流量和付費流量都可以細分成很多種的流量來源入口,那么如果我們能讓每一個流量入口的人進到店鋪后都產生購買欲,都買的很多,都覺得買完之后以后還會來,還打算介紹給朋友一起來!那么無疑,你的店或者你的品牌,都是要火的節奏。
十、客單價
流量購買的單筆均值,平均到每個人身上每次花多少錢就是客單價。一個店一共4個流量,第一個人買了50,其余分別是36,47,70。平均值就是50.75,這就是客單價。
客單價主要在于你店鋪的產品,
1、產品結構:是不是品類很多,而且不同產品還能分出個主推和次推;
2、產品組合形式:A+B、B+C還是A+C;
3、針對客單價的促銷方式:滿額贈或者滿額減的形式都比較容易刺激部分消費者為了湊單,買的更多點兒;
在商家看來,客單價當然越高越好。客單價越高,說明客戶買的東西越多,越貴,商家當然掙得越多。
十一、轉化率
簡單說,消費者為啥來了不買,這就是這個數兒背后所需要研究的東西。
轉化率既可作為一個虛值,與一切皆相關,又可以落到兩種簡單的數據參考來看。
一個是咨詢轉化率,一個是靜默下單率。
咨詢轉化率主要跟客服相關,主要考察客服的反應時間,接客量,咨詢后的下單率,推薦的順序,客服的話術是不是給力……
靜默下單呢,主要考察店鋪頁面的引導力。涉及到店鋪的購物路徑,即流量從什么入口進到了你的店鋪后,繼而是引導到了什么位置。是首頁直接到詳情頁下單?還是從首頁,經過了活動二級頁和分類導航頁再到寶貝詳情頁?通過各個路徑進行購買的流量比例有多大?哪種方式消費者花的錢比較多?
再舉舉例,行業競爭對手在包裹里送了個娃娃,那么我也送,或者我送個更給力的,能不能拉高轉化?沒準。
轉化率甚至整個店鋪的營銷,都有這樣一個邏輯:不知道有沒有效,可以試試。
OK,再說回轉化率這件事。顧客來了為什么不買?是我的產品不給力?折扣不給力?頁面引導不給力?模特不給力?設計很難看?文案風格他不喜歡?還是我送的禮物沒人喜歡?或者是包裹里我沒放禮物,顧客不開心?
或者是有什么用戶體驗違背了用戶的操作習慣?也許是引導的文案不清晰?或者是照片不清楚,燥點多?或者是我的店鋪名兒不給力?
又或者是或者,跟我沒啥關系,純粹是類目問題?行業問題?或者是競爭對手太過強勢?
十二、淘寶有哪些付費流量資源
廣告端來說:
鉆展(CPM按千次展現成本計費):我們在淘寶首頁,尤其是首焦看到的大部分廣告;主要看你的素材本身基于不同目的不太一樣。
直通車(CPC按點擊計費):資源主要主要在搜索頁,分成產品和店鋪兩種推廣手段;
硬廣(CPT按時段計費):費用充足可以直接購買部分硬廣,把一個位置包個一段時間;
淘寶客(CPS按實際銷售產品的提成計費):比如360導航和早期美麗說都有淘客的抽成;現在的淘客部分可能會深耕內容,聚劃算和雙十一等坑位資源,報官方活動的費用資源。
十三、淘寶網有哪些常用數據工具
原來的:
1、量子恒道(主要研究本店鋪以日、周、月為時間單位的各方面數據)
2、數據魔方(主要研究行業和競爭對手品牌的分析工具)
3、江湖策
等等等等……現在應該會陸續全部整合到“生意參謀”里,分數據量進行收費。
十四、現在做電商的家伙們都開始留意的哪些渠道和趨勢非常值得關注?
首先,看淘寶的話,可以發現手機淘寶的流量和成交占比在大環境中發展的非常迅猛,那么手機淘寶中的兩個產品就值得多研究。
一個是寄存在手機淘寶APP內的微淘。一個是社群APP“來往”。無一不顯示出了騰訊麾下的“微信”給阿里帶來的實際的沖擊。
2016年2月春節晚會更是通過獨家合作的支付寶咻一咻在全國刮起一陣集贊旋風。那么既然阿里用了那么多的動作來狙擊微信,微信的價值也同樣值得研究。
很多人都說,微博已死,但是從數據和案例上來看,我們依然可以看得到各種真真假假的成功案例出現。
所以啊,關鍵不在于產品,關鍵在于你對于產品的運用和定位。你的目的決定了對于不同平臺所應該寄予的希望,不和則廢,大部分的商家都在緣木求魚順著SNS,從一開始非要找銷售……借用《走著瞧》文章說的:你這是在犯罪啊!
十五、一開始接一家店,有哪些數據指標是值得關注的?
1、基礎數據:UV,PV,訪問深度,轉化率,客單價,UV價值,拍下付款率
2、行業數據:市場同類目的大環境近三年漲幅
3、競爭對手數據:相同發展階段的競爭對手的產品結構,
4、近三年漲幅,標志性時間節點的銷售數據
5、活動前看的數據:收藏量,關注量,加入購物車的數量——看看預熱做的咋樣
6、活動中看到數據:實時成交,老客戶數,老客戶回購占比——看看CRM怎么開展
十六、做一個淘寶店鋪活動,頁面的邏輯順序是什么樣?
1、阿芙精油的營銷經理給出的邏輯:
快速下單(趕緊買)——拉高客單價(多買點兒)——對品牌留印象(常來買);
2、活動頁面三大指標:
(1)故事線索(主要是活動噱頭和文案的引導順序)
(2)營銷線索(主要說店鋪的促銷機制)
(3)設計線索(頭圖主KV,店招,導航,貨架,輪播,互動,活動頁和分類頁以及詳情頁的配合……)
詳情請點擊文章標題:《運營 | 以淘寶和天貓店鋪為例,一張圖教你學會電商活動策劃》
十七、說說促銷方式有哪些
促銷無非是
第一步,看有沒有門檻。有就是“滿”,沒有就是“買”。
第二步,看看是滿額還是滿量(件數/筆數/次數)?
第三步,就是最簡單的:
贈(實體還是虛擬?錢還是物?大還是小?分什么層次?)/減(減價還是換物)/折(直接折扣還是下次折扣?是幾個層次的折扣?)
第四步,如果還要設置點門檻,為了活躍客戶的反應:限時或者限量
如上所述,就剩下“排列組合”即可。對于淘寶來說,麻煩在于很多的促銷方式在自己的ERP系統里實現不了,所以許多店鋪做起來促銷都顯得國語單調。
十八、從哪些角度分析競爭對手(大可以從4P和STP理論中找方法來研究)
1、行業:行業趨勢和漲幅,類目銷售情況
2、品牌:品牌定位及所處階段,品牌的賣點和核心價值鏈
3、店鋪:店鋪歷史銷售情況,店鋪成交與品牌銷售的占比,店鋪運營節奏
4、產品:產品賣點,產品價格段和不同時間的價格設計,產品組合形式,贈品選擇,產品營銷,產品款式,產品風格,產品
5、用戶:既然是競爭對手,那就自然要分析用戶
十九、神馬是UED?
1、首先,UED就是用戶體驗設計
2、涉及到的部分:
(1)設計(風格,顏色,搭配,各種 Icon 的設計,靈感來源,展現的小心思)
(2)交互(從上到下的引導以及用戶本身培養的習慣;交互涉及到的信息展現方式,如輪播,閃動,變色,變大小,彈出……)
3、流量結構到購買路徑分析,流量的每一個動作的動機和需求
4、需要很多專業研究,多次試驗,通過數據和用戶調查,加以迭代
5、淘寶的UED還只能算是基礎,更加專業的垂直網站設計才叫給力。不過更加專業基本就可以做產品經理了。
需求研究,到用戶調查,到產品設計,產品迭代,數據研究……
二十、在北京想開一個淘寶店,你需要哪些人?這些人的工資大概是多少?
一方面請想入行的同學對號入座,一方面幫助一些想開點的盆友提供一個工資參考。
1、運營:3K起,上不封頂,看能力了。店鋪所有的事兒你最好都懂。如果你的能力上升到了品牌建設的階段,那就不叫店長了,叫經理。
2、廣告推廣:4K左右,6K算是高水平。直通車,鉆展,淘寶客
3、文案策劃:4K起,8K封頂。店鋪頁面文案和廣告文案,再加上寫軟文和店鋪活動活動策劃,沒準還帶上SNS社區推廣(微博微信微淘運營);
4、設計:6K起,1.5W左右非常給力(再往上也有,就是美術指導和設計總監)。不用解釋,店里所有的圖都得做啊。
5、美工:主要是修圖和上傳,所以PS和
6、攝影:6K起,上不封頂。
7、模特:均價看60一件,80一套,1500一天。
8、客服:起薪不高,2K左右就干(二線城市,一線城市約5K),主要靠提成。之前的公司客服提成每個月能1W多,我們運營當時才3K。
二十一、目前有哪些知名電商平臺?
舉例六個電商平臺:
1、淘寶
2、天貓
3、阿里巴巴
4、京東
5、聚美優品
6、蘇寧易購
二十二、鉆展從素材角度來分類,分成哪幾類?
1、品牌定位型(品牌定位宣傳,品牌背書)
2、單品型(單品賣點,單品促銷)
3、活動型(店鋪活動介紹)
4、趣味型(時事型趣味)
二十三、寶潔公司堅持的營銷邏輯
4C:
1、catch(客戶)
2、connect(展現接近客戶)
3、close(鎖住流量,成交)
4、continue(與客戶持續的聯系)
二十四、廣告的兩大階段
1、劈開腦海(先被大家看見,最好能記住,不一定是一次就能成功)
2、重復記憶(不斷的在用戶心智中強化第一次見到的印象,多次重復,重復的有邏輯)
二十五、一些戰略層的理念,源自雕爺
1、全網營銷,淘寶成交
2、產業鏈分析,找到價值鏈,最終閃轉騰挪,找到核心價值鏈
3、微博發現問題,微信解決問題
4、刻意練習,微小改進,豌豆公主的挑剔精神
5、“潘驢鄧小閑”的思路做用戶體驗
6、計劃-執行-檢查-改進
二十六、用互聯網思維建立一個品牌
線上與線下最大的差別,在于數據的研究與應用。為什么一直在強調這一點呢?在于很多人對于線上的推廣的理解,一直處于覺得線上推廣大多數情況下免費的誤區中。讓我們來算一筆賬。
所謂的免費資源:微博,微信,微淘的運營。那么人力成本算不算免費?想要經營好這些平臺,時不時的專屬讓利和有獎轉發,算不算免費?想要找到達人來背書,給大人的紅包算不算免費?
如上種種,線上一點兒都不比線下便宜,只不過把線下我們所熟悉的房屋水電,變成了線上雞毛蒜皮里的柴米油鹽。
OK,回到正題,很多人現在依然在做著各種春秋大夢,以為花個幾百萬,按照傳統的方式來講一個故事,投些廣告,發發試用裝,再做點兒公關活動,就能夠建立起來一個品牌了。
但是事實上,在如今的時代,這樣傳統的方式,沒個幾千萬,建立一個強勢品牌根本沒戲。
所以讓我們來說說用“互聯網思維建立一個品牌”。
個人理解,這事兒得分成幾部分,產品,節奏和時間,用戶體驗,故事,信任。
如上這幾點,其實在上文中也都提到過。
下面展開來說說。
1、產品
產品永遠是基礎,想要掙錢,賣得好,產品必須要跟得上。
2、節奏和時間
節奏和時間的安排在于,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沒有極棒的創意和極其精準的定位,那么時間要更長,積累信任和真實的品牌觸感非常重要,看的清楚點兒,是積累,說明時間要長一點。
3、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在現在,什么叫差異化呢?
許多的產品差異化非常難做,那么這個差異化更多就向著服務和體驗的差異化來走,你做了一件事叫A,你的競爭對手沒做,那么你的體驗就好于他,長期積累,不斷創新和增加這一點點的優勢,在這場比賽中,你就更具優勢。
4、故事
故事,現在大家都在講社會化營銷,那么什么是社會化營銷呢?
在我理解里,一方面你得有故事可以講,一方面你用了正確的渠道幫助這個故事加以擴散。那么你的品牌有什么故事可以講?講的故事是否讓你的目標用戶感覺良好?!
5、信任
信任,毋庸置疑,誠信一直是古來的商業成功信條之一。這里是誠信不是透明,主要是相信,在于你說的信息是否被用戶所信任。
換句話說,信任作為一個目的,當然也有被達成的辦法。以退為進,你大可以承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揚長避短,讓客戶對你更加信任。
二十七、什么是用戶體驗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用戶體驗就慢慢變成了一個熱詞。就跟所有人都理解定位似的,突然所有人張口閉口用戶體驗。也難怪,中國人向來喜歡“代表”,替別人說話已經變成某些人主要的談資。
近年來,這詞兒換了件衣服,變成了“互聯網思維”。這里不談深的,只說說吐槽吧。
什么是用戶體驗呢。我猜這事兒得先說說用戶。
用戶自己知道是,要用戶習慣;用戶自己都忽視的,叫人類本能。想想過去的零售業,有誰知道很多人的本能是向右走,向右看?又有誰知道一家大超市,為什么牛奶和酸奶放到超市的最里面(其實是超市的用戶路徑設計者為了讓大家多逛逛超市)!?
說到習慣,這就涉及到,這個習慣有多深,以及是誰培養的。如果市場上大部分店鋪某個業務已經做得很棒了,而你的店鋪與大家的習慣不一樣,那么無疑你的用戶體驗就跟大家約定俗成的習慣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種時候,你的不同操作體驗增高了用戶使用的成本。那么你的用戶體驗就是不給力的。
這組數據可以通過下圖一組不太復雜的市場調查獲得結果。
二十八、關于聚劃算
可可鴨旗艦店5月26日品牌團銷售情況(如圖)
關于聚劃算,核心是什么呢?我們來拆解一下。
如果拋開貨品,那么聚劃算涉及到什么工作呢?
1、分階段:預熱期和正式期,以及聚劃算后的工作;每一個階段有不同的工作側重點。
2、先是報名(圖片+庫存+產品價格),再是審核,審核通過排期,鎖庫存等。再之后店鋪想好承接方案,并匹配更多的流量跟進。
一次聚劃算,單拎出來作為一個獨立項目,如是而已。
再來看的細點。
那么一次聚劃算銷售做的好壞還與什么有關系呢?兩件事:
第一是聚劃算作為平臺,本身的流量和能夠承載的轉化銷售是有時間周期的。具體的時間周期,基本可以與淘寶平臺的大流量相一致。
第二就是核心了,貨品是關鍵,以服裝類目做例子。
款式本身(顏色,圖案,材質,顏色……標品涉及到每個類目的具體要求),款式數量的配置,庫存,組合形式,價格,折扣(日常與聚劃算價格不同)等,綜合來說就是價格段和款式本身的問題。
如上圖所示,可以發現,我們上品牌團的T恤非常多,但是因為客單價太低,所以銷量雖好,銷售額卻不好。而且價格低的寶貝如果庫存不濟,多半也銷售一般。所以,完全可以調整整體的款式數量,以及調整后續的折扣定價,做到貨品切實的給力。
內功內功,解決內部,再來對接平臺,多半成功的機會大點。畢竟,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聚劃算本身考的更的貨品的轉化和客單價。而運營,轉化和客單價能在這里起到多大效果?呵~呵~
二十九、閑說免費陷阱——眼前的免費真的免費么?
做淘寶的一段時間內,遇到很多同學對于一些行為的定義有所誤解。比如免費流量,許多同行顧名思義,于是得出結果說是免費來的流量。但是仔細想想,免費流量真的免費么?在我來看,與轉化率的復雜一樣,免費流量也一樣影響因素眾多。同時,看來免費的東西,很可能只是在眼前未花錢而已,實際上隱藏的消費無數。
先來看一下免費流量包含哪些:
主要分成自主訪問的老客戶流量和搜索流量。那么來看。老客戶為什么會回來?影響原因有哪些?新顧客為什么搜索?通過哪些信息來搜索。我們如何能被搜索到,又如何能讓顧客看到并點擊?
拋開復雜的淘寶計算規則,只談邏輯,就會分析出許多原因。
1、先看【老顧客流量】
老顧客回購的原因:
產品質量不錯,穿上匹配效果不錯,碰巧有活動,服務不錯,態度不錯,頁面設計&模特拍攝不錯(沒事去看一眼)。以上種種,多半存在許多隱藏的消費。
以阿芙舉例,最高十三次的回購率背后,是針對自身定位清晰的認識,是20多版哆啦a夢營銷卡片的環環相扣。
2、再來說【搜索流量】
許多帖子都在談搜索,但我理解的搜索,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如何被搜到,一部分是被搜到之后如何被關注脫穎而出,第三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讓點進來的流量更多轉化。
定位清晰的前提下,你要站住的關鍵字理論上是有跡可循的。從大到小的市場容量,再分析這些容量內的產品主圖、產品價格&折扣、產品營銷方式、產品品牌知名度,以及在這些各個不同大小的市場下,最終能有多少市場幸存。
過程中又有哪些戰場是勢必要拿下,哪些可以適當放棄。又是過程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另一戰略問題咯。
三十、說說成長
剛剛從專員到主管的時候,會有一個階段有點小驕傲,于是曾經做過一張思維導圖作為自己的面試名片。站在我其時所了解的高度來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所了解的前后邏輯。
那是2013的事了,于是2014,8月的某一天再來看,就發現邏輯顯得不通,當初略顯稚嫩。暫時懶得梳理,所以只把近期聊得比較多的一張并不高深的圖放出來,給大家權作參考。
看得到自己的不足,就是成長帶來的禮物(果然心情好的時候各種矯情,債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