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關于技術、付費模式、運作模式...我們和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聊了聊

舉報 2016-01-26

關于技術、付費模式、運作模式...我們和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聊了聊

嘉賓介紹:

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CTO,知乎大V、微信自媒體人、懂產品、會交互、也玩的轉運營,同時也是情色大數據磚家、青春暢銷書作者。無節操,有底線,更有一個可愛的五歲小女兒西西。

快刀青衣

以下為微互動49期講座內容,請小伙伴們耐心閱讀。這次講座首次采用了付費分享的方式,人數雖然不及平時,但來的都是真心想聽的。關于付費,唐三藏師父和嘉賓快刀青衣在討論這次分享的時候也頗有共識,一萬個免費用戶也不及一個付費用戶,這才是真愛。所以今后我們會重點向為我們花過錢的用戶來服務,將有限的資源向付費的用戶傾斜。

分享嘉賓結合自身經歷談了產品、技術、營銷,聊了付費模式,透露了羅輯思維團隊的運作模式...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我們需要的到底是改變還是回歸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刀,走進羅輯思維。

來源:微互動(微信號:wihudong)
原標題:在羅輯思維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講座內容:

Q1:歡迎快刀青衣來為我們做分享,作為羅輯思維長老會的三成員之一,羅胖和脫不花知名度非常高了。而快刀則要低調很多,甚至我們發出來報名信息的時候好多人還很陌生,先說說自己的名字來歷吧。怎么起的“快刀青衣”這個名字呢?

A:這個名字其實沒有那么復雜,用了十幾年了,最早是在網易聊天室聊天的時候用的。因為當時特別流行這種四個字的名字,例如輕舞飛揚什么的。而快刀青衣稍微帶點武俠氣,所以莫名其妙就用了這么多年。寫小說用這個名字,寫雜志用這個名字,做產品原型也用這個名字,所以這就成了習慣了。在家,我閨女也喜歡喊我“老刀”。


Q2:我查了一下你的老底,你寫過這樣幾本書:《我終于上了你,大學》、《會過日子的她》、《那小子甄帥》,這些書我都不說了,來解釋一下這本書是咋回事吧:《沙僧吐槽日記》。

A:我寫過幾本書,風格路數都不一樣,有校園的,有都市情感的,所以后來就想試試糟蹋名著。不過那都是以前為了騙點稿費寫的口水文,大家千萬不要去買。


Q3:說一下之前的工作經歷吧?

A:寫東西永遠都是愛好,我的性格不會拿這個當飯吃。我是九流野雞大學畢業,一般同學都去高中當老師了,我不太喜歡。2004年來到了北京,最初在新浪體育實習,后來的幾年基本都是做體育網編,從體育總局的網站到貓撲后來到了搜狐。

2008年奧運之后,覺得自己做了這么多年體育網編,奧運會世界杯都做過了,實在沒啥挑戰了。加上自己當時對數據和產品特別感興趣,所以就在搜狐內部轉行了做產品,從最底層做起。工作經歷差不多就是這樣,在搜狐從07到14年。


Q4:什么機緣加入的羅輯思維團隊?

A:我是14年5月離開搜狐,要自己創業,也拿到了天使融資,拉起了一個小隊伍。6月的時候,跟脫不花一次吃飯,聽說他們要做電商,我就好奇的問他們店鋪建設情況,后面的物流怎么處理,設計師還有運營什么的有么。結果團隊對這些比較模糊,后來我就作為合伙人加入了羅輯思維團隊。


Q5:在羅輯思維主要負責哪部分的工作?

A:初期負責的東西比較多,搭 wifi 、修電腦啊,大家連飲水機和電飯煲都叫我去?,F在主要負責產品&技術&設計團隊,另外還負責我們新產品得到 APP 的整體。


Q6:目前技術團隊有多少人?大致是怎么劃分的?

A:現在產品、技術和設計師差不多50人。因為技術團隊專業性比較強,各自都有負責的領域。例如產品/交互/前端/后端/運維,很多崗位都無法或缺,所以真的下決心要搭技術團隊的話,人就不可能少。


Q7:在羅輯思維工作是怎樣一種體驗?

A:在羅輯思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自我驅動。因為沒人去管你,沒人去盯著你做事。所以全憑自己要有興趣,愿意在自己負責的領域里去鉆研。因為現在我們公司沒有什么層級,就我們三個長老會和大家。大家也不用經常向我們匯報工作,在大家的負責領域,自己做決定就好。

長老會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要做知曉的工作,而不是決定。例如我們的圖書小組,從選書談版權印刷推廣物流客服所有的環節,都是他們一個買手小分隊負責,具體的合同談判也是他們自己決定,最后的獎金分配也是這個小組的 leader 來決定。所以只要不出方向性的大問題,長老會一般不管,大家都會為自己的項目去拼的。

現代企業要把員工當作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找到能自我驅動的牛逼的人,然后充分的信任。我們公司也沒啥加班費,因為沒有打卡,所以也沒有明確什么叫加班。經常半夜一兩點他們還在群里討論工作。

反正就是有點奇葩的公司,大家這塊可以參考聽聽。負責我們買手團隊的小姑娘其實才畢業一年,但是那有什么關系呢?可能放到大公司,還是小助理,但是在我們公司,就是負責電商選品的VP。


Q8:羅胖曾經公開表示過不會推出APP,我之前也在不同的場合跟大家說,現在創業的話,微信是個很好的試驗田,成本低,迭代快,獲取用戶成本低,增長快。但是你們居然出了APP“得到”,這個怎么說?

A:創業團隊嘛,錯了就錯了,要什么自尊心啊。羅胖以前說的不出APP,更多指的是他不會把現有的視頻、語音這些產品再在一個APP上推出來。因為我們公司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家知識服務公司,所以是立足內容服務的。在去年下半年,我們在討論的時候,就覺得應該出一個能為現在人節省時間獲取知識的產品。因為現在有無數的產品是耗費你時間的,信息越來越多,但是有用信息卻越來越短,并且很多職場人其實都有知識焦慮癥,我也有,我經常覺得自己狗屁不懂。

所以我們就出了一個得到,用音頻+電子書的方式來提供知識服務。例如每天推幾條免費音頻,不說新聞,只希望說一些有內容信息量的知識。電子書是找一些作者或者編輯,把一本幾十萬字的書變成一萬字,因為對于很多經管類書,一萬字就能呈現所有精髓了,為大家閱讀節省時間。

我們覺得人的信息接受應該分層級,所以最輕量級的閱讀,我們用書里的金句,然后你感興趣了,可以看干貨版,干貨版覺得好了,就可以買全版,全版可能你覺得特別好了,就可以買紙質書收集了。另外我們這次版本重點做的就是金句,卻沒有做試讀,因為我作為產品經理,覺得每本書只看最開始幾頁,怎么可能看出全貌呢?而金句的話,如果同一本書,連續五段話你都特別認同,那么就應該相信這本書的品質了。

我們有免費的音頻,也有一些付費的長音頻,這里我們打造的理念是一小時get一萬小時。找一個有特長的人,一個小時分享給你的東西,足夠你出去裝逼了。例如我們上周推的一系列關于融資的法律問題,一些融資的坑,那個音頻的講述人就是收了我們幾十萬律師費,幫我們做 B 輪融資的牛人。

視頻這塊,我們不會考慮的,因為之所以選擇音頻,是因為音頻可以起到伴隨的作用,你可以一邊聽,一邊干其他的事情,信息負擔最小,你可以一邊健身,一邊開車,一邊坐地鐵,都可以聽。但是視頻的話,就要求你專注?,F在這個社會,有多少人會那么專注?這就不是節約大家時間,而是搶大家時間了?,F在暫時還不會把60秒語音放進來,以后會不會,誰也說不準。


Q9:關于付費的問題是怎樣考慮的?我看里面除了每天六段免費語音外,剩下的電子書和音頻都是付費的,要知道互聯網還是以免費內容為主的。羅胖的語音和每天的文章也是免費的。

A:“現在互聯網以免費內容為主”,存在的未必就是對的。我們認為一方面,只有付費才能讓牛逼的內容生產者更有尊嚴的生產內容。所以我們給讀書人的稿費都非常高,全是大規模投入;另一方面,免費的東西,你會珍惜么?網上網盤分享那么多資料,大家誰的電腦里沒有幾個G,你會珍惜?而付費,代表著你對這個內容是真正的需要,用錢支持,才是最好的,所以我們堅定的認為好的內容應該付費。

雖然有網友在蘋果商店給我們差評,因為需要付費,但是這塊我們是不會妥協的,免費是對創作者最大的傷害。我更瞧不起那些動不動就跟內容生產者說“給你們流量給你們影響力”的平臺,扯那犢子干嘛,不就是心疼錢么。我們會給作者一個保底的收入,例如之前讀書筆記稿費是5000-10000,然后賣出去再扣除必要成本后分成。只有作者能過得很好,才能生產出更優質的內容。

大家也不要追求粉絲量的多少,現在已經不是流量賣廣告的時代了,大家要追求的是重度付費用戶的數量,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投入到他們身上,其他人,不去管他們,哪怕只能服務5000名付費用戶,小團隊也能活的很好。給你幾億免費用戶,你要這流量到哪換錢去啊。

接廣告是一個性價比比較低的商業模式,并且也不會有啥成就感,看看有些微博大號就知道了,流量很高,但是壓根沒有自己的品牌,衷心說一句,只要提供服務,就應該收費。我也會跟一些第三方合作,例如客服系統之類的,我就希望他們是收費的,因為只有收費,我才能相信他們不會死,會繼續迭代,也只有收費,我才敢相信他們對自己是有自信的。


Q10:到了羅輯思維之后,你是如何組建的技術團隊?還是原來就有技術?

A:沒有技術,創業團隊招技術就是一個血淚史,這么說吧,我希望這是我這輩子最后一次從0到1搭建技術團隊。我之前寫過一篇關于創業團隊招聘技術的稿子,那里面我會說的比較多。(點擊閱讀查看《一個外行&情色寫手如何從0到1搭建創業技術團隊》)。

只是想說,創業團隊招技術,不僅僅是拼待遇,更重要的是三觀要一致,并且敢于冒險。不要招那種安穩慣了的技術開發,因為創業環境變化太快了。羅胖和脫不花一直都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這點我們三個都很清楚,一個公司要想做大做強,技術團隊是一定不可少的。有了技術團隊,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就能從容很多,因為會有多種解決辦法。

當然有很多事情,不用技術團隊,只用特定的產品也能解決。這個時代,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技術產品也越來越細分,所以大家要多多的了解新的產品,這樣業務很多時候就能優化,就能提速,對于有余力的公司,我想說一句,在技術上再過度的投資,都是值得都會有回報的。


Q11:技術上羅輯思維和有贊也有合作,可以聊聊你們之間是怎么合作的嗎?

A:我們14年賣月餅時就在有贊上,雙方團隊一直以來非常緊密。很多現實需求經常雙方來來回回的討論,他們從技術端,我們從實用端一起打磨出好東西。特別是當時賣月餅的時候,十天左右時間,推出四種產品模式,從單個付,到代付到多人代付各種功能。

拓展開來說就是所有的產品功能,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要有實際的應用場景。我也認識一些技術團隊,埋頭開發半年,拿給我一看,我就特納悶的說這不是市場上有很多了么?而很多做運營的團隊呢,很多內部流程上還非常原始,壓根沒有用到很多方便的技術產品,所以更開放的心態和接受新事物非常重要,大不了就當試錯交學費了。


Q12:很多公眾號或創業團隊也想做開發,要么是用市場上現有的服務,要么是自己定制開發,你的建議是什么?

A:要看你想做的具體功能是什么,其實98%的需求,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基本上都實現了,一個專業團隊一百人做出的東西,在專業性上肯定比你定制開發要好。一定會有朋友說“我要的 XXX 功能它就沒有”,但是我要反問一句“XXX 功能就一定是必須的么”。創業團隊,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去做什么,而是知道不要做什么,克制非常重要。例如我的 app 里想加視頻,非常簡單輕松,我已經有全套的直播技術系統了,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加。把一個點打爆,讓別人記住,比自己做10個60分的平庸產品好。


Q13:以后羅輯思維還會推出哪些服務呢,可以透露下嘛?

A:不知道。哈哈,我們公司是一個沒有戰略,沒有計劃,沒有 KPI 指標的公司,所以我們的投資人也很頭疼。只不過我們知道我們的大方向就是提供各種有價值的知識服務,會在得到APP里深耕和嘗試各種可能性。


Q14:最后給各位做微信、新媒體運營的人一些建議吧。

A:

1. 其實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時代,不要去做刷流量做假數據的事情,不要欺騙自己,時間長了,你自己就會被麻痹。不要在乎是不是10萬+,要在乎的是你的核心用戶是不是喜歡;

2. 在網上,自己的時間都是有成本的,不要花在和傻逼較勁上;

3.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無法解決的,試試發個紅包;

4. 不要迷信任何權威。


互動問答:

@沈大雄

羅胖經常說,要做U盤,到哪都能生存,這樣的技能相信您是在畢業初期后一步一步養成,可是從編輯到產品的切換,是一個大難關,是什么讓您下定決心做這個轉換?特別想知道的是,這種切換的能力是怎么養成?論如何做一款插哪哪都亮的U盤?

A:切換靠的不是能力,是決心。我在搜狐內容爬到了頻道主編級別,但是要轉產品,就等于是跟一幫小屁孩從頭競爭,等于是降薪降職。這就要看你有沒有決心了。


@木鬼斗

“得到”縮寫書并商業化,會涉及到版權問題嗎?如果是,羅輯思維怎么解決?

A:當然涉及到版權問題啊,所以我們從啟動開始,就找出版社談,要說服出版社不是太容易的事情?,F在上的,都是出版社授權的。因為其實有了干貨版的書,并不是搶了實體書的市場,而是給了更多的露出,想明白的出版社就不會拒絕。


@唐三藏

聽說《增長黑客》在羅輯思維賣得不錯?

A:哈哈,是啊,因為電子書比紙質書的好處是,有新的案例可以隨時加進來,電子書同樣可以迭代,紙質書流程長,就做不到了。每次有了新的案例或者內容的更新,就可以拿出來推廣一次,整體效果肯定比那種放在書架上等人選要好。


@挑燈夜讀

現在做有趣資訊,輕質內容,給用戶提供工具生產互動內容,還有未來嗎?您覺得是深度好還是輕松好?

A:現在的內容消費要么是花時間的,例如電影、娛樂新聞,要么是省時間的,例如得到還有這樣的線上分享,所以只要是用心做就好了。


@沈大雄

對于像羅輯思維這樣知識服務的公司,如何看待營銷工作?與產品、運營相比,新媒體甚至互聯網公司的營銷崗位、銷售崗位有什么重要性?

A:營銷不是一個崗位,而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營銷的心態。是不是做營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你們公司最懂用戶的那一個人。因為無論公司品牌的塑造還是自己品牌的塑造,都是營銷,我在這里做的這次分享,同樣也是營銷,為羅輯思維,為快刀青衣。所以營銷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張爆爆與謝乖乖與貓大大

品牌的公眾號如今碎片化信息的時代,如何找到抓準用戶G點的辦法? 借勢營銷如何評估最終的影響范圍及效果?

A:這倆問題讓我呆了半天……說實話,已經超出我一個IT直男的理解范圍了。如何抓準用戶的 G點,這個誰能說自己一下子就抓準啊,重要的是要去做,反復嘗試,夢想總是要有的么。例如去年我們做的那個甲方閉嘴的項目,推出來之后的火爆程度,把我們團隊全部都嚇壞了。很多人說我們抓準了企業的 G 點,扯淡……我們就是碰巧。只不過,你不去買彩票,就永遠中不了。至于借勢營銷評估那個問題太專業了,我無法回答。我只能從反面說一下,不要以為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朋友圈都是一樣的,你覺得刷屏的東西,可能其他人壓根沒見過。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城县| 尼木县| 姜堰市| 凌海市| 尼木县| 朔州市| 南岸区| 正安县| 桐庐县| 陇西县| 建瓯市| 湘西| 宜川县| 沧州市| 象州县| 兴安盟| 资阳市| 靖州| 昌宁县| 西昌市| 菏泽市| 越西县| 西充县| 金昌市| 灵台县| 镇康县| 合肥市| 天镇县| 衡山县| 屏南县| 裕民县| 五常市| 普安县| 河东区| 黄山市| 潢川县| 越西县| 武城县| 凯里市| 敦化市|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