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打動消費者?給TA講故事!
原標題:流量貴,轉化低,營銷人如何在廣告紅海中殺出重圍?
現在的廣告越來越難做了。
一方面,廣告的受眾越來越難駕馭:信息爆炸,人們的注意力越來越難被吸引;自吹自擂和過度承諾破壞了信任,讓大家對廣告變得越來越反感,甚至自動過濾、屏蔽掉廣告信息;
另一方面,廣告的成本越來越大:想要獲得更大流量的曝光,就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般的品牌根本承受不起,結果還不一定令人滿意。
這就造成了:你絞盡腦汁想的廣告,最后無人問津,甚至比不上網紅隨意拍的一條小視頻。
為什么?不是因為廣告越來越難做,而是做廣告的方式變了。
美國著名編劇大師羅伯特·麥基和托馬斯·格雷斯的著作《故事經濟學》里提出一個概念:市場營銷的目的是打動消費者,而不是打擾消費者。
怎么才能打動消費者?很簡單,給他講故事。人類自古以來就擅長講故事,人類的起源不就是從夏娃偷吃蘋果的故事開始的的嗎?包括歷史上各時期的統治階級,都是講故事的高手,通過“神諭”、“天譴”等故事讓民眾臣服。
對廣告營銷人員來說,怎么創作出一個傳播度高的廣告故事而不被人反感?有沒有捷徑可走?
答案是當然有,在此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什么是故事。
一、什么是故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敘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敘事都是故事。產品功能的堆砌不是故事、公司層級制度展示不是故事、大事記不是故事、被動的流水賬、平鋪直敘也不是故事。
故事是:一系列由沖突驅動的動態遞進的事件,在人物的生活中引發了意義重大的改變。
就像我們寫作文,要起承轉合,跌宕起伏,這樣才會勾住人們的注意力,一直看下去,想要探尋個究竟。
單純吸引人的好故事,有很多寫法,而廣告故事,更像是在戴著腳鐐跳舞,不僅要故事好看,吸引人,更要傳達出品牌信息,并且促成轉化。
那,如何創作這樣的故事?
二、創作目的性故事的七個步驟
在《故事經濟學》中,作者給我們列舉了創作故事的7個步驟模板。
為了好理解,我們就從年初爆紅,至今沒被超越的故事型營銷案例《啥是佩奇》,來一步步理論結合案例分解,看完之后你也可以掌握這種故事營銷的創作套路。
第1步:確立目標受眾
這里的目標受眾指的是:時間、地點、人物和社會背景。讓看的人知道,故事發生的前提條件,以帶動情緒。
時間:春節前
地點:大山里
人物:盼望孩子回家過年的父親/爺爺
第2步:確立主題
一般的情況下是:故事的主角在當下的背景下平靜的生活,直到某天發生了一件事,然后,主角的生活就出現了失衡。
本來想給孫子準備禮物,但是孫子說想要佩奇,什么是佩奇呀?爺爺有點迷茫。
第3步:激勵事件
突然發生的激勵事件,比如說車禍、重病、失戀、輟學等等,打破了當下的平衡,整個故事就此拉開帷幕:他接下來會怎么做?
爺爺不知道什么是佩奇,這時候電話信號又不好,怎么能滿足孫子的心愿,是老人心里的一塊心病。
第4步:欲望對象
在激勵事件發生之后,主角產生了欲望對象和目標,以此重新獲得生活的平衡。
答應了孫子的佩奇,不能讓孩子失望啊,對爺爺來說,這個欲望對象就是:找到佩奇,滿足孫子的心愿。
第5步:第一個行動
為了能獲得欲望對象,主角開始改變并作出行動。
然而,最開始的努力并不會立刻就獲得想要的結果,這么順利實現了目標的話,就沒有了看點,不能激起人的興趣,吸引人的故事需要一直叼著觀眾的胃口。所以,故事創作者應當讓核心人物對概率的預判與現實產生對立。
爺爺千方百計尋找佩奇,在這個過程中,導演安排了好幾個小沖突營造喜劇效果:查字典、廣播求助,問朋友,都無果,老爺子愁眉苦臉。最后,在城里打過工的老三媳婦那里聽說了,小豬佩奇是個粉紅色的豬,這才有點眉目……
但是,結果還是——
第6步:第一個反饋(悖反期望)
雖然努力了,但是還是沒有得到希望的結果,其中的原因大致分來有4種:
物理層面:臺風、暴雨、地震、時間、距離等不可抗力。
社會層面:法律法規、社會風氣等上層不可逾越的鴻溝或權力的失衡。
個人層面:內部斗爭,家庭紛爭等由外人干涉帶來的結果。
內心層面:個人內心的矛盾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抉擇等。
馬上就是除夕了,別人家的娃都回來了,自己家的孩子還沒回來,手機也壞了,老爺子一籌莫展,氣得關掉了電視。事與愿違,沒有達成想要的結果。
第7步:危機下的抉擇
這種選擇可以是主角經過自己的洞察和反思,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又或者說,是某種意外出現的轉機。
主角內心失落,出門走走,意外地,找到了手機掉的天線,聯系到了兒子,得知今年不回來了,老人更失落了,但是很及時的,兒子開著車從后面追了上來,告訴他,今年過年接他去城里一起過。
第8步:高潮,結束
新一輪的抉擇和努力,讓主角獲得了欲望對象,生活重新獲得了平衡。最后,皆大歡喜,閉幕。
老大爺滿足了孫子的愿望,也跟家人一起過了個換了的團圓年,最后廣告信息再次露出。綜上來看,這是一個目的性極強的故事型營銷案例,而且創作思路非常清晰,步步引人入勝。
三、目的性故事的底層邏輯
故事性廣告之所以會起作用,是因為在觀看故事的過程中,觀眾會產生三種心里的變化:
認同和共情(這種感受我也有)→潛意識互換(認為說的就是自己)→重新演繹故事(用故事中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正面改變)
品牌的產品或者服務,要在主角獲得欲望對象的努力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有了該產品或者服務,才獲得了理想的結果。比如例子中的小豬佩奇。
另外,故事的旋律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品牌的調性,之前衣二三的故事型廣告,就因為過分夸大了外觀穿著在女性職場發展中的作用,被人噴為三觀不正。
以上就是整個故事性營銷的創作步驟,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想要做出現象級的故事創意,需要的是更深的洞察力以及各部門之間的默契配合、執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營銷人還需要多多努力。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