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Joy、吳小寶
撰文:吳小寶
戛納國際廣告節,廣告界的“奧斯卡”。
戛納金獅,廣告人的終極夢想,華山之巔。
2014年,上海通用別克“事關人命”公益廣告,一舉奪得戛納平面金獅,并斬獲戶外銀獅,迎風山巔,衣袂飄飄。
然而,這并不是這支廣告的終點,D&AD五支鉛筆、One Show兩金、Gunn Report全球年度得獎最高榮譽第一名、Good Report全球年度傳播系列最佳公益廣告第一名,全球大小廣告獎十多個,震撼江湖。
如此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作品,其執劍人是誰?
他,不是一般的大佬
去年廣告界發生了一件最為震驚的大事,全球第一家4A廣告公司JWT與偉門合并為Wunderman Thompson。
JWT,全球廣告人的圣殿,它曾經的中國區兼北亞區首席創意長——Norman,陳耀福。
他,就是2014上海通用別克廣告背后的大神,“事關人命”的執劍人。
臺灣著名作家詹宏志說,“2001年的臺灣廣告界有兩個很獨特的人加入,一個是鬼才導演David龔,另外一個就是陳耀福。”臺北廣告界曾把陳耀福的廣告創意影響力稱為“陳耀福現象”。
Lowe China睿獅董事長倫潔瑩,原JWT亞太區創意委員會長勞雙恩提及陳耀福全是說不完的惺惺瑜亮,是朋友、同事、搭檔,亦是對手。
陳耀福和勞雙恩
記一次人頭馬創意比稿,來源《陳耀福:體會廣告20年》
來源廣告人訪談《陳耀福和勞雙恩》
“陳耀福是我遇到的成功人物之中,最謙虛、最敦厚誠懇、還懷有一顆赤子之心的。他沒有被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沖昏頭腦,對于身邊每一個人,有權有勢也好,小朋友也好,他都一視同仁,一樣溫柔敦厚。這可能是他口中所說的“惜福”吧。他對于自己的成就,歸功于身邊每一個人,自己就埋頭苦干,這絕對是今天年輕人和業內的人值得學習的地方。”——倫潔瑩寫陳耀福
倫潔瑩和陳耀福
陳耀福,名副其實的廣告“王者”,他的職業人生是否也曾如青銅一般,早出晚歸打怪升級?
為了找尋問題的答案,我們和Norman約在了上海鎮寧路的Warehouse Cafe,聊了很久。
誰還沒有過青銅?
1982年剛入行的陳耀福,是一名小小的美術,21歲。90年代以前,美術的Brief是文案下的,文案在創意的把控上具有絕對的主導地位。那時的美術,可算作是廣告公司里最為基層的職位之一,包攬各種臟活、累活、雜活。
沒有PS的年代,鉛筆、尺子、剪刀、膠水,就是他吃飯的工具。
當時的陳耀福是創意部年紀最小的
每天的工作就是拼貼、拼貼、拼貼…
一萬小時專家定律,假若每天工作八小時、雙休,整個時間也需要五年。陳耀福卻在這個路上走了三個五年。
6年本土廣告公司,9年輾轉于各大國際4A,GREY、李奧貝納。整整15年的時間都被陳耀福用于打基礎。
“我記得做廣告的前15年,我是懷著“賺到”的心態在上班和學習的,這是一份我喜歡的工作,又是一份又有得偷師還有錢賺的工作,這多劃算呀!”
陳耀福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淡淡地說著過去。他自己也有一個咖啡品牌叫Coffee Blablabla,和臺灣的朋友一起創立。之所以起這個名字,因為他覺得咖啡里藏著怎么說也說不完的故事。
只不過這次的故事主角,變成了他自己。
他出生在新加坡,從小接受華文教育,受漢文化影響很大,非常喜歡中華文化。但在新加坡,有很多人不懂中文,能夠在新加坡闖出一番中文原創廣告天地實屬難得。
他的練習方法就是有針對性地練筆,反復琢磨,說來好像也簡單,其實真是不二法門。去臺灣后還定期為國際廣告雜志寫專欄,以每期一張明信片的形式呈現,寄給各行各業各類型的人,最終也集結成了他的第一本書《十年》,只言片語,傳遞生活里的智慧與哲思。
TO:廣告同志
當她把咖啡帶上來時,真的就是這樣子跪下來做服務。以客為尊的態度的確讓人受寵若驚。這是一家曼谷非常優秀的飯店,地址在上頭。有機會到這里來度假享受服務還蠻好的。在這里可以好好思考,廣告這個服務業,要如何站起來。
TO:講不通先生
在廣告公司里,通常溝通之后,有些人便需要開始工作,因此有些人因為怕忙,便逃避溝通。有些人較勢力“選人”來溝通。有些人話太多,以為那是溝通。有趣的是,廣告公司常對外宣稱,自己是溝通的專家,而對內作業時,總有自己都永遠解決不了的溝通問題,不是嗎?
15年,時間何負耕耘人。
文案、美術雙功加持,陳耀福出發了,開始了新加坡、臺灣、大陸等多地域廣告文化的親身試驗。
首戰臺灣,也是陳耀福廣告生涯的大轉折――臺灣智威湯遜任ECD。
來源《龍吟榜》亞洲不求人-走訪陳耀福
然后迎來人生第二個轉折點,上海。
80年代,中國廣告業的青春期,跨國廣告公司紛紛涌入這百業待舉的新興市場,勞雙恩、蘇秋平、莫康孫、林俊明、倫潔瑩等群星出現在大陸廣告界。陳耀福出于對華文廣告的熱愛和大陸業欣欣向榮的渴望,毅然來到中國上海,從此勢不可擋。
得獎最多、傳播力最廣的作品別克“事關人命”就是出自這個時期,高質又高效的作品一個接一個:
別克“年輕就去 SUV”,對話那個時代最年輕的80后,在國內 “以大為尊”的汽車市場逆勢而行,“把壓力留給馬路1985”、“我的星座是大膽做1986”等態度文案以及創意形式至今還被歷歷復刻。
支付寶“知托付”三則真實故事《鄭棒棒》、《鑰匙阿姨》、《啤酒哥》…讓支付寶第一次不是以工具,而是以品牌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俘虜心智。
《鄭棒棒的故事》
“當初互聯網沒有人去做這樣的事情,有情懷,很接地氣的片子在中國廣告市場看不到,我們來做了,后面就接二連三很多人模仿。”
就連提案方式也充滿了創意和新奇,如同當年的人頭馬。 “我們是把故事錄成了廣播劇,在提案的時候現場念出來。客戶當場感動得不得了。”
至于與支付寶案子的緣分,源于之前陳耀福為方正IT地鐵檢票系統做的廣告《正在你身邊》。讓很多人包括支付寶前CEO,知道了廣告還能這么做。
《正在你身邊》
戴比爾斯宣傳廣告,“都是鉆石惹的禍”、《凱越人生十年》、淘寶商城“沒人上街,不一定沒人逛街”…如果將陳耀福的作品統一看一遍,你會發現它們之間有一個共性,就是真實。
“洞察一定要是真實的, 才能夠打動人心。說實話,創作非常的難,身邊有那么多真實的故事,為什么不用呢?一定要多觀察多積累。”
他的作品讓中國廣告進一步突破了廣而告之的枷鎖,讓廣告走進真實的生活,以情動之。
即便是放到現在,也依舊能在眾多情懷廣告中脫穎而出!
陳耀福從未和任何廣告獎合過影,在我們的脅迫下,幫忙請助理拍了這樣一張照片,而這些還只是其拿過的廣告獎里的冰山一角。
工作之余,陳耀福重返課堂、走進大學,來到4A公司、創意熱店,將30多年所聽、所看、所學、所感悟,傾囊相授。
前不久他就走進了上海幾家頂尖創意熱店、4A公司的大門,以“五號出口”為主題,授之以漁到更多年輕的廣告人。
第一排:意類創始人江畔,以及Norman陳耀福;
第二排從左到右依次是:火橙集團徐超、HAVAS上海總經理孫二黑、天與空四大創始人之一鄧斌、馬馬也孫濤、上海國際廣告節季華敏、上海勝加總經理馬曉波;
各大廣告公司制作的陳耀福上海巡講《5號出口》海報
同時,他還準備以廣告人的名義在上海創辦一家還未透露名字的爵士黑膠唱片酒吧,復刻經典美劇《廣告狂人》里20款經典雞尾酒,為廣告人提供創意的交流磁場。
對于過去的巔峰,陳耀福其實并不愿意多談。因為過去始終是過去,那些盔甲與光環早被封裝在時間線上僅用于回憶罷了。
巔峰之上還有什么?陳耀福想繼續去探索。
彩云之上,OnBrand
從業37年,多家頂尖4A身居高位,擔任多個戛納等其它國內外廣告獎項的評委。陳耀福一個行業的標尺,在一個未名的某天突然決定卸下過去,決定給自己一個梯子——創建工作室OnBrand,去看看彩云之上。
“我沒有想到說,什么都不干了,這對我來說太可怕了。我明明還有時間、還有體力,樣貌好像還可以。”
陳耀福的敘述在時光中切換。
不管拿下再多的獎,做過多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實這一切都是在某一種組織框架下的創作。就如同科舉制度里的書法字體——館閣體,雖秀潤華美,卻始終是基于一種統一的標準,其本身就是一種束縛。而廣告卻是架構在商業之上的藝術創作,是人的一種主觀能動,我想對于廣告應該還有更好的表達。
自建工作室,其實就是陳耀福對過去幾十年廣告生涯的醒悟,是時候卸掉枷鎖,做一個商業與藝術完美融合的道場。
OnBrand官宣
最后,提及Onbrand名字的緣起,陳耀福非常認真地回答:“因為媒體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廣告營銷顯得雜亂浮躁,并且離品牌越來越遠。創立OnBrand的理念是想為真正關心品牌營銷的客戶(Brand Owner) ,創造更有品牌價值和有效的營銷推廣。
OnBrand 重質不重量,做精做準不做多不做雜,以好的內容,為整個廣告業甚至各行各業創造新的觀點洞察,讓人們有所共鳴,有所啟發和收獲。”
《中國守藝人一百零八匠》作者羅易成曾在一篇文章里這么形容陳耀福:
來源羅易成——陳耀福老師,這《十年》希望你再走五遍
掌聲之外,彩云之上,夢的天堂。
從左到右依次是小海、Joy、Norman、小寶
最后,再次感謝Norm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