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奧美創意總監:超過5000個日子里,源源不絕的創意從哪來?
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龔大中的辦公室牆上,貼著一張海報,上頭是「廣告教父」奧美廣告創辦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的微笑和他的一句話:「成功的開始是勇于與眾不同。」這張海報就在龔大中書桌對面,抬頭就能看到。
成功的開始是勇于與眾不同。
奧美廣告執行創意總監 龔大中
來源: Cheers雜誌183期
作者:陳雅琦
原文標題:撿起地上一張海報,走向與眾不同
10年前,29歲的龔大中去看了奧美廣告舉辦的奧格威紀念展。展覽結束、人潮散去后,地上散落著被撕下的海報,上面都是奧格威生前的至理名言,即將被拿去回收。「這些都是老祖先的照片,怎能被這樣丟在地上?」龔大中連忙上前「搶救」,隨手撿起一張海報。
「哇!這是個sign,是我和這句話的緣分,我一定要好好記住它。」龔大中低頭看著海報上的文字這么想。海報里的奧格威頭上還有人群留下的腳印,他趕緊擦干凈,帶回辦公室收藏。「從那時候開始,我總想著這句話,我要勇敢去做與眾不同的廣告,」他笑說。
如今,龔大中已成為廣告界知名創意人,許多作品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面無表情、以臺式幽默教消費者省錢的「全聯先生」,日行一善、號召眾人「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的慈善偶像歌手「水超人」(Waterman),傳遞「人生,有可能重來一次」、讓網友直呼想落淚的五月天〈第二人生〉MV,都出自這位「點子王」之手。
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
曾被國中老師形容「青春期比正常人叛逆100倍」的龔大中,自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畢業后,成了奧美少數破格錄用的新鮮人,任職第5年就被晉升為創意副總監,而后一路被拔擢,和團隊打造不少幽默、溫暖的作品。「勇敢反骨」、「多才多藝」是智威湯遜首席創意長常一飛對他的形容。
今年初,龔大中帶領奧美創意團隊打造「全聯經濟美學」系列廣告,再次掀起話題。15支15秒的短片裡,只見全聯藍白購物袋,變成一個個文青男女手中拿著的潮包,搭配「長得漂亮是本錢,把錢花得漂亮是本事」、「知道一生一定要去的20個地方之后,我決定先去全聯」、「養成好習慣很重要,我習慣去糖去冰去全聯」等簡潔有力的文案,在網路社群引起熱烈討論,上線3週就創下175萬次點閱率。之后,中國購物網站天貓拍出相似度極高的廣告,被不少人認為有模仿抄襲的意味。
超過5,000個日復一日做廣告的日子里,龔大中源源不絕的創意究竟從哪來?
說到底,都圍繞著奧格威所說的「與眾不同」。
鬼月談鬼是禁忌,他和團隊卻找來貞子、杰森兩位東西方鬼王,在全聯廣告中以「存好心,備好料,款待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提醒人們普遍遺忘的中元普渡意義,彰顯習俗行為背后的正面價值觀。
2014全聯福利中心Smart中元節 貞子的報恩篇
價格劃算的全聯在年輕人眼中很俗氣,他們卻把這「限制」變成亮點,將傳統購物袋和新世代文青間的反差,轉化為帶點衝突的美感,以「省錢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態度」的惜物美德,喚起年輕族群「在現實中追求理想」的想望。
全聯經濟美學
「我常跟客戶說,挑idea,不要挑最安全、最對、跟品牌最貼近的;要挑的是:哪個最『不一樣』?」龔大中說,一個人平均每天會接收到5,000個來自手機、電視、社群等媒介的廣告訊息,「如果你做的廣告只是“me too”,就會被淹沒。」
找到自己、和自己相處、跟自己對話,變得很必要,因為所謂的自己,或許正是創意最豐富的礦脈。
起初想著要與眾不同,然而一路走來,龔大中卻漸漸體會,創作的本質其實是自我抒發和實現的過程。「你如何感受、累積、記住你自己,你在哪裡長大、經歷過哪些事、談過幾次戀愛、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記得的某個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它們會連結在一起,帶著你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最終,你要從自己身上找答案。」
例如讀諾貝爾獎文豪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作品,讓龔大中相信:創意是基于事實的夸大,是源自現實的魔幻。古巴「革命之神」切.格瓦拉(Che Guevara)放棄醫生世家生活、終其一生奉獻革命的故事,則提醒他對主流不忘懷抱「為什麼不可以?」的反骨態度。
國小拿市長獎,國中時的龔大中卻是個超級「壞」學生,蹺課、打架,甚至爬到電塔上裸奔,惹得鄰居跑來他家裡告狀。而且,因為成績好,學校榮譽榜和記過單上都有他的名字。有一回,他和朋友一起偷摩托車,最后進了拘留所和少年法庭,心裡還覺得好玩。國中老師告訴他爸爸,龔大中不會變壞,因為已經不能再壞了。
「我很幸運,以前『什麼都要唱反調』的叛逆,在廣告工作找到出口,」龔大中淺淺的笑說。現在的他,用不一樣的方式找自己。30歲時,他隻身到澳洲旅行;2年前,他獨自花21天開車環島,每天在不同城市選一條路線,跑上10公里、再寫下3,000字的日志。每天跑步、寫日記,是他留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和自己對話的方式。
「用廣告為客戶解決問題,刻意或不自覺地把我的故事、理想放進創作裡,變成最有趣的挑戰。」龔大中說。
例如廣告〈多喝水─曖昧篇〉,一對男女學生呆坐在河邊,從頭到尾沒講話、只是共喝一瓶水,其實是他15歲時的故事。那年他第一次約了女生,結果一個多小時,兩人坐在河堤邊都沒開口。接到這支廣告時,他就想:如果當時帶瓶水就好了,兩人共喝一瓶水,也算有「間接」接吻到。最后這個發想,從臺灣到新加坡、香港、中國都拿下廣告金獎。「水超人」背后,則藏著龔大中的信念:「真正的超能力,就是善良的心」,也一圓他對音樂的理想。
創意就是「生活」,生活是動手做的過程,是你看待周遭的人事物、和他們對話的方式。
採訪當天,龔大中坐在他的辦公室里說起俯拾即是的故事:「這座復古歐洲風綠色檯燈像位軍人,每天立正站好、靜靜給我光亮,所以我把原本的麻布線換成綠色的線,讓它穿上整齊的綠色制服。」牆角一支空酒瓶,則是他入行14年時朋友送的禮物,「我請他簽名,留下回憶。」他也分享手機裡的照片:「我把我的車取名『藍戰士』,買蛋糕、點蠟燭,幫它過生日……」。
平時喜歡動手做木工、手作電燈,到處散步,繞去很久沒走的街道,龔大中在每天看似平凡的日常裡,為自己創造遇見創意的機會。
有一回,他經過臺北市龍江路一間外表毫不起眼的義大利麵店,忍不住好奇:「有人敢這樣賣義大利麵,一定很厲害。」于是他走進店裡,點了一道「培根陳醋麵疙瘩」,沒想到,第一口嘗到的美味就讓他驚呼:「好好吃喔!」
龔大中和老板聊天,才知道他融入各種「想不到會出現在義大利面里」的在地食材,如銀杏、秋葵、杏鮑菇等,而且拋棄義式平鍋,改用中式快炒鍋。老板說,做法可以很有創意,但唯一不能變的,是身為義大利面的味道,「這是義大利面,不能偏離主題,」他這麼說。
龔大中想起廣告大師詹姆斯.揚(James Webb Young)說的:「創意是舊元素的新組合。」如同這位老板用既有材料和手法,創造出獨特美味的義大利麵。但「無論怎么創新,都不能忘記自己原本要做的是什么」,是龔大中得到的啟發。
一個人應該擁有不只一個career,你可以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每多一個身分,就多一個slash,更多的slash讓人生創造出更多可能性。
「這把吉他是有人丟在我家樓下的,我發現它的聲音還很好,就撿回來彈,」龔大中指著辦公室的一角說,他和幾個同事成立樂團,近來一起寫歌、表演。現在的龔大中,是廣告創意╱大學講師╱作詞人╱唱片企畫╱導演╱專欄作家╱樂團歌手,每條「斜線」(slash)都為他帶來更多可能性。
採訪到尾聲,龔大中又凝視著奧格威的海報緩緩道來:「世界上可能有100句很厲害的話,但只有當你認定某一句話,而且實踐它,才會真正得到力量,否則記住100句也沒有意義。」奧格威的一句話讓他始終深信:與眾不同不一定會成功;但沒有與眾不同,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
「回頭看,我很慶幸即便現在到了快40歲,我仍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帶來一些好的影響力,」龔大中沉思了一會兒,笑說,現在的自己,好像和20年前坐在校園裡的他一樣,「還是一個很簡單、做創意的人,沒什麼改變,我希望以后也不會變。」
給廣告人的建議:
文案再美,都不能忘記的事
龔大中剛進奧美寫文案時,曾遇到不少挫折,文案常被畫滿紅線。至今帶領創意團隊多年的他強調,文案最重要的是「準確」,精準傳遞出想表達的訊息;其次是「啟發」,訊息內涵能帶給讀者共鳴和思考;最后才是「娛樂」,寫得漂亮、有趣,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了──言之有物。
至于他寫文案時絕不會做的事,是使用雙關或諧音技巧,一來意思可能傳遞不清楚,二來他認為,「一則好的訊息應該是被翻譯成任何語言,都能確切傳達它所要表達的意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