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 | 如果說營銷有瓶頸,最大的瓶頸就是你的標題和……(下)
來源:饅頭商學院(微信號:mantousxy)
原標題:如果說營銷有什么瓶頸,最大的瓶頸就是你不夠熱愛自己的產品
怎樣起一個讓用戶眼前一亮的標題?
怎樣起一個好的標題呢?有幾個技巧:有幾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如果你是在沒有什么太好的話題可以選一個。
1.恐嚇危害類的這種,舉個例子:你知道你的手機每天正在流失2塊錢嗎?
2.星座運勢,十二星座2016年運勢什么的這種,十二星座相關的東西基本上是非常暢銷的,無論是視頻還是文字還是測試等。
3.兩性情感類,這也是高發地,我在知乎上發的帖子就有同事說,如果你想快速的增粉就去兩性區去回答問題,因為這個是高關注的地方。
4.奇聞異事,很多就是你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來的,非常好玩。比如故宮啊什么的。前段時間也比較火。
5.貼合熱點,現在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熱點,每天熱點都不會持續超過三天,只要不要涉黃,不涉及政治的,其他的一些社會熱點還是可以發表一下看法的,這種點擊率一般會高一點。
6.使用攻略類,比如京城最美散步路線等這種。
7.新聞揭秘類,獨家爆料的這些都是比較好的標題。
8.設問和提問,提問的方式點擊率要高于普通的陳述句
9.列幾個你認為不錯的標題測試,召集二十個人投票看他們想看什么。
看到,黃色的是好的標題,這些標題每個閱讀量都超過粉絲量,說明他的擴散是比較好的,比如微信朋友圈要出大事拉!這個是那幾天微信在推廣他的朋友圈廣告,很多人認為和這個相關,就會點擊。還有那個內部渠道買一塊蘋果表,是蘋果剛開完發布會的時候發的。還有十二星座最適合養的貓,貓奴看到后會有代入感,轉發會好點。
不好的看藍色這邊,是平庸的標題,最后這邊的閱讀量是黃色閱讀量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什么概念呢?同樣的粉絲量的情況下,如果黃色標題閱讀量10W,藍色的標題閱讀量少則1W多則2W。這么大的差距雖然都是一樣的粉絲數,但是傳播的效果差別還是很大的,所以標題還是很重要的。
有了好內容,如何選擇發布渠道呢?
有了好內容,那要放到什么渠道去發布會好?這里面其實是各有優缺點的。比較簡單的方式是放在第三方上,它的好處是迅速提高知名度。比如你通過一些相關大號和渠道來發的話可能擴散的話是非常快的。它的缺點是不可控,需要持續的供給內容和資源。這個是我不是特別建議的方式。很多的產品在早期沒有一個平臺的時候只能采用這樣一個方式,從長遠來講自媒體的運營越來越受到關注,這可能是大勢所趨吧,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發聲的渠道。
不僅是產品的官方自媒體,很多創業者、營銷人或者媒體人都在運營自己的自媒體。其實運營自媒體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播方式。官方自媒體一定要帶給你的用戶和訂閱者價值,用戶關注你肯定是要獲得某些獨特的價值的。但是個人自媒體,用戶關注你,是希望獲得一些價值觀方面的輸出的。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做自媒體,同時帶動產品的品牌,也即人格化的傳播。其實很多人喜歡錘子手機是喜歡是因為羅永浩。
很多人說自媒體做起來比較難,如自己寫作水平不高,口頭表達能力不好等,開發布會需要表達能力等,不好做。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可能你的寫作不太好,但你喜歡長期觀察行業,很有行業深度,那你可以把你的觀點進行輸出。可能你很會拍照,你拍的照片特別有感染力,你可以做一個以圖片為主的自媒體。有的人可能非常搞笑,可以做成漫畫類的,逗比的自媒體。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
我也給大家推薦一些自媒體,我覺得他們都做得很有特色,這其實是給他們的產品營銷加了很多分的。故宮淘寶(故宮1925)、炒客chokstick(chokstick)、胡辛束(huxinshu713)。
當你有了一個自己的陣地,然后時常能輸出一些10萬+(閱讀量)的內容時候,你的粉絲量慢慢就起來了,你的關注度能通過幾個月的時間運營起來。那怎么能把自己的東西擴散出去呢?其實營銷有很多的方式。因為今天時間有限,很多內容都只能點到即止,因為每一個拆解出來,都有很多案例和技巧在里面,如“碰瓷式營銷”。如“撕逼式”式營銷,現在非常多。還有新聞發布會的形式,有幾家公司非常擅長用這種形式來吸引眼球和進行產品營銷。還有去年或前年非常流行的海報式營銷。
但我覺得這樣的營銷方式,其實隨著一波潮流起來,一波潮流退去,它終究只是一種形式。真正好的營銷可以長存并持續下去的,是產品。產品是整個內容的源泉,也是內容本身。很多優秀的產品本身就帶有營銷的內容。小的產品,如足跡、臉萌、小偶等這樣一些APP,它們本身的產品功能就帶有社交屬性。你在使用它的時候,比如你僅僅使用了臉萌的頭像,或者用足跡發的照片。本身就是一種分享的行為,會帶來很多其他人的圍觀,然后帶來再次下載和使用。
其他的一些營銷方式,我們可以引導一些大V來試用產品,然后讓他們更換頭像,之后再在外圍做一些PR稿件,如產品又融資了,或者改版升級了評測下好不好用,做一些話題或者專題的融入,或者把小偶這種3D的玩偶做成鬼畜版等等。其實有很多種方法,但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最核心的是這個產品本身已經有了社交的屬性。
大家如果有做產品的,最好能在產品設計之初,就把未來能激勵用戶分享的機制都考慮周到。一旦產品完成了,想再加入一些社交元素是很難的,很難轉換過來,而且幾乎不可能在核心產品里再加入這樣的一些機制。
其實一些小的APP或者很大的超級APP,在功能開發上都會在這方面進行考慮的,而且會考慮很多。甚至我估計他們的營銷和運營都是一體的了。比如支付寶,支付寶做過很多次營銷,令我印象深刻。這本身也是運營的行為。比如他們曾經在10周年的時候,做了個“我的10年”的曬賬單活動,這10年在淘寶花了多少錢,你在什么地方收到過包裹。這是非常感性,也非常成功的一次營銷,因為每個人都會去看。后來微信也做過類似的營銷,如你今年收了多少贊,送出了多少贊。這些超級APP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都非常注重于未來要怎么去做這樣的營銷。
芝麻信用也是支付寶的,用你的交易信用在阿里生態中換社會信用。這是一個很有商業價值和營銷價值的功能。一開始有一個你的分數和別人的PK,這個環節也是很多人分享。雖然我是做營銷的,但是我是一個堅定的產品主義者,未來的營銷也是和產品相關的,對于產品我始終心存敬意。
如果說營銷遇到了什么瓶頸,最大的瓶頸一定是你不夠熱愛自己的產品
如果營銷有什么瓶頸,是源于你不夠熱愛你的產品,如果足夠熱愛,就會有很多辦法影響和帶動關鍵的人。我見過好的營銷的人員,他們會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很多自己產品的信息,也不會覺得很打攪,你還會被他的熱情所感染。還有一種人是很自然的會去打磨一篇文章的每個細節,這種熱愛才是做好營銷的基石。營銷沒什么神秘,就是遇到一個好產品,然后愿意通過這個產品好好跟這個世界對話。
如果要跟公關公司合作,怎么做才能讓彼此共贏呢?
有同學問到公關公司對推廣能起到什么幫助,該怎么利用?如果沒有精力和專業的人員團隊來考慮傳播問題,建議和公關公司合作。但是要對公關公司進行了解,每個公關公司的強項都不同。有的強在媒體關系,有的強在策劃,有的強在視頻拍攝,有的專門服務于快消或者互聯網客戶,對行業的理解較深。
還有一些其他公關公司比較擅長全案,那他可能平臺上有很多其他客戶,就會擅長資源整合。比如他一方面做德芙,一方面服務于其他跨行業的品牌。你去了之后他就很容易促成你們之間的一些合作,做跨界的聯合啊等等。所以每個公司都是有自己的特點的。可以廣撒網,然后跟對方接觸來了解對方的優勢,同時也傾聽外圍對自己產品和公司的一些看法。
廣撒網之后要重點捕撈,感覺比較好的可以邀請他們過來提案。一般是三到五家,提案的時候最好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預算不然的話一個營銷可大可小。可以先做一些case的合作,比如說我這次有圣誕節活動,我希望花十萬塊錢。我的效果就是拉新或者就是呼啦呼啦的刷屏等等,要做幾次這樣的溝通再邀請他們來提案,合作。
case做的比較開心的情況下可以轉做年費的合作。有固定的公關人員來為你的品牌做一些全年的服務。這樣就會有一個比較良好的深度合作。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簡單地給公關公司規定轉發量啊等kpi,因為所有的數據都是可以刷的,要看實際的效果。
同時還有一些創新形式的監測,一些公關公司會有專職的創意人員常年看一些外國比較火的傳播形式,這樣可以及時地了解業內的最新動態。但是,等公司真正到了一定規模的話,還是內部有一些專職的人員會更好一點,尤其是互聯網的產品。因為變化非常大,而且涉及到一些產品的數據是不方便對外講的。
再次感謝饅頭商學院的邀請,謝謝大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