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倫超話大戰”思考:粉絲的價值是什么?該如何評估?
原標題:夕陽紅粉絲逆襲,更證明了蔡徐坤的價值
網絡大數據時代,似乎我們評價一切事物都在通過數據,錯了嗎?
過去一個周末,大叔學了一個新詞:夕陽紅粉絲。特指那些年紀到了中年,曾經也瘋狂追過某位明星,但僅限于買個專輯和海報,看個演唱會,現在卻完全不會在微博為明星打榜的老粉絲們。
形容的很貼切啊,大叔就是這樣一個夕陽紅粉絲,高中就開始拿著復讀機聽周杰倫,會唱周杰倫前三張專輯的每一首歌,直到今天要寫這篇文章里,我才發現,原來周杰倫沒有微博,人家只玩instagram……
我估計好多夕陽紅粉未必知道這個呢,也再次印證了這個詞的定義非常準確。
大叔看了不少評論,都在談對錯或者輸贏,我們換個視角。既然咱們是專注聊公關的,那就從甲方視角去看看這件事:到底粉絲的價值是什么?又該如何評估?
大叔曾經在甲方親自操盤過幾個明星代言的案例,其中一位是在微博上非常火的一線明星,所謂真正的“流量明星”。彼時,幾乎所有流量明星都給競爭對手包圓了。
所以,我們當時就很珍惜與這位明星的合作,因此,也與其粉絲有較為深入的溝通。當然,更直接的目的是希望粉絲能多買點產品。
當時,大叔就發現,“粉絲應援”是一件非常非常專業的事,不僅需要專業化團隊的組織,從微信、QQ到微博再到其他社交平臺,可以迅速組織一群粉絲的力量進行擴散,而且最關鍵的是執行力和有錢,大家都跟打了雞血一樣,跟在前線打仗一樣,守護自己的愛豆。
大叔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細節是,粉絲對自己愛豆的商業價值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他們更是通過自己的實際應援行動,包括不限于轉發與代言相關的微博、購買明星代言的產品甚至沖到代言品牌的官方微博下面積極互動等,希望向商家展示其愛豆的商業價值,從而為愛豆爭取更多的商業合作。
哪怕企業做的營銷案例很硬,只要為了愛豆好,粉絲們都會盡全力去應援。反過來,如果商家做了有損愛豆商業價值的事,粉絲更是會站出來堅決抵制。
最近兩年,比較有名的案例是張藝興粉絲手撕華為nova,當時在微博上鬧得很大。
其實就是華為nova與張藝興的代言合同到期了,然后呢,華為nova官方發了一條微博,貼了一個標簽是張藝興成為華為nova“首位合伙人”,張的粉絲一開始很開心,從代言人變成了合伙人,那起碼不是有股份了,當上了老板?誰知道,華為官方一系列模棱兩可的回應,開始忽悠粉絲。
幾天之后,華為nova官宣,易烊千璽成為全球首位代言人,張藝興的粉絲看到之后怒了,于是就有了這次粉絲發起的手撕甲方品牌的事件,并在全球的社交媒體開始發起#華為請尊重張藝興#的話題,并登上了很多國家的熱搜。最終,張藝興工作室貼出結束合作的聲明,才平息此事。
彼時,大叔就留意到,粉絲在保護愛豆商業價值上,可謂不遺余力。一位粉絲在怒懟華為的文案中專門寫到:
傷害他的商業價值,又誤導粉絲購買?粉絲經濟,粉絲沖誰消費,大家心知肚明,之前讓粉絲砸鍋賣鐵買的是你們,現在瞧不起粉絲購買力的也是你們……只求不再捆綁,好聚好散。
很快,張藝興成為了三星手機代言人。
從這個維度,我們回看蔡徐坤的粉絲,實際上,邏輯是一樣的。
因為打籃球視頻被鬼畜惡搞,蔡徐坤粉絲退出B站。
這群粉絲是完完全全的網生一代,他的愛豆更是靠著網絡票選而出道的,他們當然對微博等各大平臺的數據刷榜業務都輕車熟路,因為這在他們眼里,就是最直接和最簡單的應援行為。
當然,除了熟悉游戲規則,投入也是真金白銀,據說粉絲已經為蔡徐坤花了上千萬給微博“充值”。
大數據時代,不僅造就了阿里、騰訊、百度、頭條、大眾點評、滴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更深入到一切事物的評價體系之中,一個新聞事件的話題量,短視頻的播放量和點贊數,每天的熱搜,一個app的活躍用戶,一個微信號的粉絲量……等等,前幾天,一篇自媒體KOL粉絲數+報價的文章都能10萬+,李佳琪一條廣告的收入相當于你10年的薪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明星的影響力當然也不例外,我們似乎習慣了,也更樂于用大數據去評價和衡量一切事物。
蔡徐坤的粉絲,只不過是一個游戲的玩家,一個評價體系的參與者,他們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應援,僅此而已。
當然,就沒有更客觀和公正的評價體系嗎?
比如大家這幾天討論的,拿了多少金曲獎啊,唱片賣了多少張啊,留下多少經典作品啊,上沒上過春晚啊,等等,但對于伴隨著網絡票選出生的一代粉絲來說,他腦子里可能真的把明星在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就等同了這個明星的影響力。
也正是這一點,激怒了大叔這樣的夕陽紅粉絲。
但是,夕陽紅粉絲們的這次大勝利,又能代表什么呢?大數據不準確了?我們忽視了夕陽紅粉絲的購買力?
似乎都不是。
大叔的觀察是,這個事前期確實是很多周杰倫粉絲應援,大家同樣在為周杰倫的商業價值貢獻自己的力量,一波波的ugc故事,開始吸引大批夕陽紅粉絲介入。但此事成為熱門話題后,后來跟進的大批普通人和明星,其實都是來蹭熱點的,爭取一張好人卡的。因為,在這件事上,支持周杰倫,是一個絕對不會犯錯的決定,何況蔡徐坤確實因為刷數據等“丑聞”,最近有些爭議。
所以,實際上,這件事能夠刷屏,帶來無數明星的參與和媒體的關注以及來吃瓜的群眾,大叔認為至少有三個圈:
第一個圈因為粉絲應援,大家都為腦殘的豆瓣提問憤怒,周杰倫的影響力怎么不如蔡徐坤?
第二個圈是因為這個話題勾起了我的青春記憶,支持周杰倫就是支持我整個青年時代啊。
第三個圈是蹭熱點,就和踢瓶蓋挑戰賽一樣,發個周杰倫的超話,成為一個流行。
換句話說,同樣能符合這三個圈的議題,如果不是周杰倫,比如更加經典和有情懷的beyond,大叔覺得一樣能勝利。
回來繼續說粉絲購買力。
確實,我們這幫夕陽紅粉絲是挺有購買力的,大叔社群的一位群友昨天就說了,他愿意花一萬塊錢買周杰倫的演唱會,但是呢,他不會因為周杰倫買一輛愛瑪電動車。
同樣的問題,你如果是蔡徐坤的粉絲,會因為愛豆買vivo手機嗎?
你在乎你偶像的音樂作品好不好,我更在乎我愛豆的商業價值,二者其實不應該有沖突,但夕陽紅粉絲這次的集體刷數據,其實更能說明,網絡大數據對于明星影響力評價體系的重要性。
對于大數據而言,在同樣的游戲規則之下,它確實能反映很多問題,大家沒必要去排斥,只要是真實的數據就有他存在的價值。
最后,對于蔡徐坤粉絲宣布退出微博榜單各種數據的競爭,大叔覺得,挺不錯的危機公關手段,重點是保護了明星的商業價值,又自己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但真的放棄是不可能的。
微博確實挺壞的,但它無疑是一個好產品。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