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的策略性
說到文案,究竟是【走心】、【轉發】、【華麗】更加重要,還是能賣貨更重要?多年前霍普金斯《科學的廣告》就已經給過答案。
放在今天,文案的重要性更是有增無減,甚至從單純的廣告文案延伸到內容運營、自媒體運營等,這一切的核心終歸是為營銷服務,所以懂市場策略始終是文案的必備技能。
一、市場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
多觀察身邊的品牌,去思考下市場策略的變化和對營銷的影響。
比如飛鶴奶粉,早期的宣傳是“一貫好奶粉”,其實就是沒有找準自己的市場占位,宣傳語放在任何一款同類產品都適用。很多品牌也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產品沒有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
飛鶴后面經過調整,更新為“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里能清晰的看到市場策略的聚焦,從“好奶粉”成為“適合中國寶寶體質”,是將自己定位到民族品牌及一方水土懂一方人,進而對抗外來品牌。
飛鶴宣傳語前后的轉變:
再比如最近長期占據大眾視線的瑞幸咖啡,其實從近期廣告投放來看,是有著明顯的策略變化。
最初瑞幸的市場策略是迅速擴大規模,搶占既有的咖啡市場,所以文案都是跟著策略走,主打“喝得起的高品質咖啡”,并瘋狂派券。
但迅速擴張并成功上市后,近期明顯看到市場策略進入另一個階段,上升到國產品牌vs海外品牌階段,“為什么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咖啡”?
早期的瘋狂送券,最新的廣告已經更偏民族品牌形象:
初期的瘋狂擴張某種意義是成功的,但轉變后的策略效果待觀察,起碼老聶身邊很多朋友還是會因為券的力度減小而減少購買。另外對于白領消費群來講,國貨是站得住腳的戰略武器嗎?未必。
有意思的是被瑞幸標定的競品星巴克,從最開始不屑于理睬瑞幸的“碰瓷”,再到切實受到對手影響后,自己上線外賣配送,也在被動順應市場。而如果你作為星巴克的文案,在現有市場策略下,如何為它創作文案。相比瑞幸的核心優勢又在哪里?
在變化的市場中,知道自己的品牌每個階段在做些什么,是每個文案的長期課題。
二、寫文案要懂的策略要點
上面講到市場策略的變化,那么在市場策略既定下,為什么很多出品文案看起來還是很奇怪?
1、注意內容聚焦
很多品牌有一個共性,生怕浪費了每一次的出街機會,總是要一次性把所有信息都堆砌上去,結果就是什么關鍵信息也看不到。
而能聚焦核心信息,是文案最重要的技能。這里邊會分為很多情況,但終歸是跟著市場策略走。
還是以瑞幸為例,每款海報承載的市場策略不同,但能看到,信息不會超過3條,核心信息也都會在最突顯的位置。
即便是活動信息,也仍能看到側重點:
再看一個案例,2號人事部,所有的信息都聚焦在市場定位“即租即用的HR效率軟件”,但是最新的出街內容和文案形式,個人覺得就犯了上面提到老病,沒人會去看那么多信息。
網絡信息有限,大致的前后推廣策略對比圖:
每次寫傳播文案,切記聚焦一個核心內容。
2、明確核心用戶群
首要明確傳遞的核心信息,其次就是要明確自己跟誰對話。這里不去提渠道和人群觸達,單純從文案角度出發。個人覺得做垃圾廣告的,雖然為人不齒,但某種程度上確實碾壓大多數的文案從業者。
比如放貸的,比如不良信息網站的,日常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會信這些垃圾廣告去借錢或者去注冊信息?仔細思考下這類人群的需求,在對比下文案,就懂了。
文案最忌諱的就是你自以為的人群是什么樣的。希望大家能多體驗不同生活,多觀察多嘗試代入感,總會對自己的創作有幫助。
3、培養思考路徑
這點更多是習慣的養成,算不上技巧。試問是否可以做到即便接任何需求,都能從市場策略層面做更多思考?
即便只是一張海報創作,是否能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海報的目標是什么,品牌曝光還是優惠券發放?準備放在哪推廣,電梯還是雜志?覆蓋人群是誰?投放區域是否存在競品,如果存在他們又在講什么?
舉個很簡單的常識,大家都知道電梯環境,用戶沒有太多注意力時間。但卻一直在電梯看到很多字數超多的海報廣告,誰會看?
養成好的思考習慣,讓自己寫得文案真的能對產品產生價值。
三、新人/新入職如何快速理解策略
這3個建議更多偏溝通理解的經驗上,對新人接觸品牌或許有幫助。
1、找準人
學會和對的人溝通,理解品牌事半功倍。
在公司內部找品牌或市場負責人,畢竟這是一個公司從推廣層面最懂市場戰略的人。主要問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在他眼里這個品牌是什么?其實是公司目前推廣常用的手段是什么?
其次內部需要再找商務、運營、研發幾個崗位同學去溝通他們對品牌的理解,溝通后你就會知道,其實即便是內部,對品牌的看法都會有很大不同,這便于你最快進入實際角色狀態。
外部的話,主要是目標用戶群的溝通,如果公司有核心用戶群最好,沒有的話,嘗試以自己的對品牌理解的人群,去發動朋友圈征集看法。盡可能問到目標用戶群對品牌的真實看法。
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能把上面提到的人聊一遍,相信你一定會對品牌有個全面認知。
2、看對物
第二點看對物,主要看:官方媒介、物料,及核心PR稿。
官方媒介主要看官網,一般官網頂部的title描述講的都是核心定位,其次就是官網上的公司介紹,基本代表了公司已經確定的想對外的展示核心信息。不要小瞧這點,很多成熟品牌,官方的介紹基本就代表了近年大的戰略方向了。
其次是出街物料,這點不用細講,除了看核心信息,更多是要了解出街前提下的訴求和背景,來強化理解。
最后看重點PR稿。這里一是看公司的主動發稿,去搜品牌關鍵詞產品關鍵詞,或者創始人關鍵詞,能看不同階段,發稿的核心觀點是什么;二是看媒體主動報道,看他們如何分析市場格局,對你的品牌是個什么看法。
all in Ai是看得見的。
很多品牌人其實對公關的關注不多,但在市場戰略下,有時候公關最能講清楚公司究竟接下來要做什么。
3、會測試
把自己對品牌的理解講給別人聽,如果別人能聽懂或者復述出來,算是一個達標的理解。
這里可以設立一個小指標,爭取20個字以內講清楚這個事。比如瓜子二手車,就很直觀。
之所以設立標準,是因為在這個信息極度爆炸的時代,越少文案能講清楚一件事,總是會為品牌乃至個人爭取更多機會。
數英作者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老聶談品牌(ID:laoniedus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