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最近半年在廣告圈很火。
從早前張大鵬導演的宇航員篇
土撥鼠篇
把廣告拍成電影篇 (這個不確定是不是張大鵬導的)
再到P30最近頻繁出街的幾支“未來影像”系列,華為一直在穩定、低調、持續地為我們創造驚喜。張大鵬導演的這幾支主要是用來宣傳產品功能,也頗具社交傳播屬性,基本都刷了一波屏。
而最近特別打動我的“未來影像”系列的幾支,真的是讓人忍不住循環看了N便,簡直是一組寶藏廣告。在此,我想警告華為,請立刻,停止散發你的魅力,真的很影響我搬磚。
華為“未來影像”系列,我們從最近最具代表性的三支——《未來之眼》、《悟空》、《心里的話,用影像說》,來看看華為P30想通過“未來影像”來傳達對“未來”的合種理解,以及如何表達得如此招人喜歡又有章法。
《未來之眼》
三支中,最早的是《未來之眼》,也是我私下最喜歡的一支。看到這支時,大部分人都會表示很喜歡 ,最明顯直白的依據是,喜歡它的畫面、配音、音樂、旁白文案等,就像一個人見人愛的氣質美女,說句喜歡貌似是某種政治正確。
但我想說,它的動人之處,遠不止這些。
《未來之眼》充滿科幻感,然而完全不虛,是目前看到的最喜歡的一支品牌科幻風廣告。它將華為手機攝像頭意向為看未來的一只眼,這只眼,好奇一切。
我們好奇一切,而最好奇的,莫過于未知,莫過于“我從哪里來,我將去向哪里”,“一百年后的世界會是怎樣”,于是,我們好奇“未來”。
未來是什么?
華為告訴我們:未來,是目之所及,是側耳傾聽,是身體力行。
你想了解未知,想看未來,就得去那些你看不見的角落,被你遺忘的角落,你目所不能及、側耳不能聽、伸手觸不到的角落。
于是——
我能和貓交換雙眼嗎?
01 貓之眼
文案:
我能和貓交換雙眼嗎?
躍動在一百年后的城市間。
進化背后,是始終鮮活的日常。
借你的眼,我站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
目睹宏大歷史的邊緣。
我能和蟲交換聽覺嗎?
02 蟲之耳
文案:
我能和蟲交換聽覺嗎?
在奔跑的時代,撿起聲音的碎片。
你在聽嗎?那些安靜的花其實一直唱著歌。
我聽見未來,聽見過往。
用你的耳,我聽見未來最細小的聲音。
聽見一片葉子,對生命平等的呵護。
我能像蜂一樣長出觸角嗎?
03 蜂之手
文案:
隨時長出觸角,越過屏障,
鉆進一個又一個小世界。
用你的手,我觸摸生靈的溫度。
學著體會纖細,感受柔軟。
關于未來
在借助動物更加細微,更加敏銳的感官體驗中,我們突破了人類的生理極限,我們擁有了未來之眼——
未來,是看見渺小,也看見偉大。
一滴水里擁有一片海洋,一粒沙里藏著一個世界。
當科技成為人的延伸,
我們看見彼此更細微、更光明、更遠方、更溫柔。
關于科技
科技,是人的延伸,是人的各種器官、各類感官的延伸。我們通過科技,突破極限,感受到更多更真實的世界。科技是為了更多可能性的發生,這些可能性促使我們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界處,盡力地俯瞰一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許共創了未來,或者說,看到了未來。
華為將冰冷冷的科技賦予溫度,科技的發展不該是支配人不斷麻木向前,拉遠人與人,人與任何生物之間距離的發明。只有看見渺小,體會細微,你才能看見偉大,看見未來 。華為P30倡導人們更悉心留意周圍的一切,以渺小見偉大,以當下見未來。
關于手機拍攝
全片所有鏡頭都是用華為P30拍攝,沒有任何其他鏡頭輔助。不僅記錄到了一些獨特視角,其成片質量也經得住后期的制作加工。
本片導演彭宥綸認為,創作者與被拍攝者之間最好的關系是不被打擾。
一部手機,取代笨重又龐雜的攝影器材之后,能在香港街頭任何一個你有感覺的場景下進行記錄,不用進行繁雜的場地報批,不用暫停當下的靈感,煞有介事地清場。一切都充滿著拍攝的隨機性和真實性。
用手機暗拍功能,我們能在黑暗中輕松拍到貓眼,捕捉貓咪最真實最自然的神態。
用手機微距拍攝蜜蜂,靈活進入蜂巢的手機讓蜜蜂實現了最大限度的不被打擾,讓生物和蜂巢的形態得到最清晰的展現。
此時,手機拍攝展現出極大的優勢。
《悟空》
這是近期被討論最多的廣告之一了,詳情見:華為最新廣告《悟空》,我必須夸幾句了
這里對未來、科技、手機拍攝意義的理解,從《未來之眼》傳遞的普遍概念,到了各個導演自己的理解了。
蔡成杰用一部寄托自己童年情結的《悟空》表達自己對未來的理解:回到過去,我們得以尋找未來;現實魔幻,時光重疊,我們需要用初衷來撥開云霧繼續前行。
對科技的理解是:通過科技的進步,我們能探索更多可能性。比如豎屏,比如裸機,比如直接把手機扔淺水處進行水下拍攝。
影片中的鏡頭:
對手機拍攝的理解:手機拍攝的便捷性以及強大的拍攝功能,滿足了拍悟空,回溯童年時“上天下地”的拍攝需求。
用“豎屏”拍攝,是不是一種刻意?
關于是否“有必要”用豎屏:很多人說,橫屏是影視發展下的產物,為何大多數影像都是橫屏,就是因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它把豎屏這種形式給淘汰了。如今蔡成杰非要用豎屏拍攝,是否牽強,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
在我看完這系列廣告后,我理解的用豎屏拍攝,并不是宣揚非要用豎屏,它僅僅用來體現某種可能性的探索,而不是把豎屏當做“橫屏”的對立面。另外,豎屏在這部影片中,還是有具體的好處的(復古海報風、突出和集中人物形象和信息),所以將對可能性的探索放到這個點上進行驗證和突破,并不牽強。
復古海報風
突出人物
為什么要選擇拍悟空?
有很多因素,如導演本人的童年情節、這個題材符合“上天入地”拍攝的事實(這兩點導演有在華為今年六一節在上海舉辦的線下觀影活動中講到。)、六一這個節點。至于鴻蒙之類,華為創業史對照之類,小編認為并不一定有這么深的意圖,將其理解為冥冥中的巧合,也許會更浪漫一點。
所以華為P30不是為了用手機拍攝而拍攝,而是,這個題材,這個角色用手機拍攝真的很好;
不是為了非要創作而創作,選取的任何題材,都是為了用自己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未來”,留意身邊的細微之處,以及,用影像說出你想表達的任何;
不是為了科技而科技,而去研發那么多的技術和功能,而是科技可以作為我們探索未來的一個必要的延伸和工具。
說到用影像表達心里話,華為P30最新的這支廣告,正是提出了這個倡導。
《心里的話,用影像說》
她,總希望話未說出口,
便有了相視一笑的默契。
那些倔強的,灑脫的,溫柔的,堅定的,柔軟的...
她的心里話,用影像說。
人為何要說話?有時語言無法表達內心所想;有時,說得越多,表達的反而越少。但無論如何,我們的天性決定我們需要表達,那么,心里的話,用影像說吧。
心里的話,不說出,也能被看到。
愛情,會自己長腿跑過來嗎?
當然會。
暗戀一個人,我不說,但我做(偷拍),于是,愛情長腿自己跑來了。
最好看的腮紅,
是跑出來的那種。
用手機拍下我被運動和熱情打上“腮紅”的樣子,內心洋溢著的自豪和滿足被一秒定格。
相比于高光時刻,
黑暗中的微光更值得銘刻。
那些黑暗中負重前行的樣子,值得被清晰看到,記錄到。
誰治好了我的公主病?
我的小公主。
在這溫馨的時刻,燈光的昏暗成為我們兩個人小世界的柔軟屏障,它不該被閃光燈打擾。
為自己熬的夜,
不需要給別人看。
用心記錄的時刻,足以承受得住自言自語的寂寞。
有時候,
不退一步也可以海闊天空。
用華為P30,輕松拍全景,不退一步也可以海闊天空。
我眼里的好,
是我喜歡就好。
我愛自拍,我為自己挑選最好的角度,我喜歡就好。
未來影像藝術共創發起者王潮歌說:
世界上最大的地方是我們的心,想我心中所想,超我心中所想。
借助科技的力量達到精神想去的地方,拓展視覺世界,
也拓展探索人類創造的可能。
而這支正是華為圍繞“未來影像”發起HUAWEI P30系列作品征集活動,而出的一只廣告。
至此,對未來、科技、手機拍攝意義的理解,從《未來之眼》傳遞的普遍概念;到各個導演自己的理解;再到現在的,打破藝術家和普通人的邊界,人人都可一起記錄萬千視角,探索影像藝術的無限可能。
“未來影像”的概念充滿深意與包容性,同時又與品牌、產品精神融會貫通。三支廣告一氣呵成,連環出擊,貌似都在說同一個概念,細看又有各自的不同。
期待華為“未來影像”后續將會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