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款挑戰微信的社交app[飛聊],還是差了點感覺
就在最近甜得有點膩的日子,字節跳動在5月19日晚上又悄咪咪上線了一款社交app[飛聊],再次向社交領域進行探索與嘗試,或者說又向微信發起了挑戰。當然,對于微信來說發起挑戰可以,但是想借微信分享來暗度陳倉搶用戶,那必須沒門!
想虎口搶食是不可能滴,加班也得封你
雖然如今市面上做社交的app不少,但作為“新生力量”的TMD之一,而且還做出“抖音”爆款的字節跳動,既有原始流量又燒得起錢錢,這次再次殺回社交領域能否占據一席之地,我們從產品體驗出發來聊一下:
飛聊界面
雖然體驗有點別扭,但是只要稍微使用一下就會疑惑,“飛聊”到底是熟人社交還是陌生人社交?在用戶導流方面,它顯然偏向于“熟人社交”,好友來源其中之一便是“讀取手機通信錄”,更不用說從微信引流(被封了),這些“好友”顯然是強關系的性質。
然而設置的“興趣小組”,簡直跟豆瓣興趣小組幾乎沒有差異。而玩過豆瓣的腦瓜都應該知道,它是一個陌生人社交的產品,也就是說你具有很大的“自由”,人與人之間是一種弱關系性質,無論是發表心情還是評論別人,都不用顧及現實的關系而被束縛,所以噴子也特別多。
左邊:飛聊 右邊:豆瓣
因此你會發現一個矛盾點,用戶在飛聊上很難定位自己的角色。比如他一方面想在飛聊上放飛一下自己,發一些很喪很喪的心情,或者進一些很頹廢的興趣小組,但一方面他又害怕被好友發現而尷尬。
顯然飛聊籌備了這么久,據說18年年底就放出風聲了,對于社交領域確實是發力,但給人的感覺卻有點用力過度,想集各家之所長卻沒有悟出一招殺手锏,像當年陌陌主打陌生人聊天,以一句“總有新奇在身邊”的廣告語撬動年輕人心智打開社交市場,而飛聊現在缺缺乏鮮明的定位。
飛聊官網頁面
正如飛聊官網上其中一個賣點,“找到小伙伴,隨時分享生活樂趣”,但做社交應該把小伙伴分一下“生”“熟”。
相比于微信或QQ,飛聊在聊天功能上確實做了很大的改變,其中輸入關鍵詞彈出表情包的頻率,比前兩者都要高。幾乎是你隨便輸入文字都會有表情,這樣聊起天確實更加有趣好玩,當然也更傾向年輕人使用。
只打了個“原”都有表情挑選
這種通過關鍵字匹配表情包的玩法,飛聊顯然是把詞的顆粒度改得更小,才會出現只打一個字都會匹配表情的結果。但有時候卻會影響到使用體驗,因為你發現每說一句都有表情,你幾乎不能正常說話。
但是值得稱贊的是,飛聊的的確對年輕人社交聊天做了功課,特別是在表情包社交文化的環境下。若是沒了表情包,架都吵不起來,所以飛聊在聊天輸入里支持直接搜索表情,這樣更方便聊天時斗圖。
你可以直接在輸入框搜索表情
然而通過聊天表情包來吸引用戶使用軟件,或許新鮮感猶在的時候還能奏效,但熱度過去了要維持下去還是很難,畢竟聊天的核心并不是表情包多少
而是那個跟你聊天的人,所以說表情包是聊天的偽需求。
除此之外,飛聊還創新地將語言發送功能,設置成3種模式“文字+語言”、“純語音”、“純文字”(語音轉成文字發給對方),即照顧了接受者不想聽語音的情況,也讓那些非要發語音的用戶得以滿足。
希望微信能學習一下
畢竟有馬桶MT,因匿名聊天被封殺的前車之鑒,從平臺角度出發進行實名制也可以理解,但是對于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飛聊卻讓木木有所顧慮。
以微信為例
微信的《隱私保護指引》中,強調不主動共享或轉讓個人信息至騰訊集團以外的第三方,若是需要則要你的明示同意。再來看看飛聊的《隱私政策》,協議名稱里連保護二字都沒有。
雖然木木不是太懂法律條文,但從“我們如何……”這句的語感上,木木就隱隱覺得不妥,難道潛臺詞是“你們真的會共享用戶的個人信息?”
雖然木木知道,很少用戶會關注所謂的隱私協議,或者關心自己的個人信息保護,但是這種要寫下身份證號碼都的環節,是否應該有更有力的保護協議明顯體現,才不會導致用戶出現顧慮呢?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若是想在社交軟件市場上掀起風浪,在產品設計或用戶體驗上還得多加考量。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腦洞運營(ID:DDYY5555)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