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作者:劉白,編輯:鄭晶敏
你會擔心被AI取代嗎?過去一個月,想必很多廣告營銷人都經受過這個靈魂拷問。
研究公司Forrester做出預測,到2030年,AI技術或許會致使美國廣告行業7.5%的崗位流失。
廣告咨詢公司Madison and Wall的數據也表明,過去十年間,五大廣告控股公司在全部廣告服務收入里所占的比例,從37%下滑至30%,且從長遠態勢判斷,這一占比下降的趨勢還會延續下去。
從ChatGPT批量生成文案,到Sora一鍵生成視頻分鏡,再到DeepSeek提供創意靈感......AI正以顛覆性效率重塑營銷廣告行業的每個環節。
同時,這場技術革命也引發了行業的集體反思:當AI能快速完成80%的基礎工作,廣告營銷人的核心價值又是否會被算法消解?
于是,我們采訪了13位廣告、公關、咨詢(下文中統稱為廣告營銷行業)公司的創始人和資深操盤手。
從他們的回答中,我們能看到:
AI焦慮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被夸大了?
廣告營銷人如何看待AI,又如何使用AI?
如果未來屬于能駕馭AI的人,那么廣告營銷人駕馭AI的第一步是什么?
有哪些人獨有的特質和能力,是AI無法取代的?
沖擊之外,AI帶來了哪些新機會?
01 比起焦慮,更多廣告營銷人感到興奮
當我們把“面對AI的沖擊,你焦慮嗎?”這個問題拋給廣告營銷行業公司的創始人和操盤手后,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有人毫不焦慮,認為AI就是工具,不能取代廣告公司的價值;
也有人處于半焦慮狀態,擔心客戶因AI降低服務費;
還有人非常興奮,看到AI帶來的巨大機遇,并表示已經將AI融入營銷服務。
天與空集團CEO 鄧斌Billy
不焦慮,該來的總會來。
不要擔心AI會取代廣告公司,AI取代的只是部分應用工具。
AI生圖、AI做視頻、DeepSeek AI生文,都是很好的工具,能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一些基礎靈感。
只要我們運用AI工具比客戶更熟練,再結合核心的策略洞察能力和創意能力,AI就不會完全替代廣告的作用。
AI能替代的,反而是平面攝影師、插畫師、動畫師、基礎平面設計師等執行崗位。
北京七月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始人/CEO 張嘉雯julia
我處于一種既焦慮又不焦慮的狀態。
焦慮的點在于,我擔心客戶一旦察覺到公關公司借助了AI工具,會不會進一步降低項目服務費(開玩笑的)。
在我看來,當下重點并非單純的焦慮與否,而是要梳理清楚AI工具的實際應用。
目前,相關AI工具仍處于發展階段,雖說已在實際中有所應用,但真正能實現高質量應用的機會還是相對較少。
上海氫度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敏
我覺得自己處于焦慮與興奮參半的狀態。
不過我的同事們完全不焦慮,畢竟有老板兜底,沒必要拉著大家一起焦慮。
與其焦慮,不如付諸行動。
時趣CEO 張銳
非常興奮,并不焦慮。
在AI的浪潮下,我們看到的是巨大的發展機遇而非令人擔憂的挑戰,所以無論是我還是同事們,都滿懷期待地迎接AI帶來的變革。
三秀咨詢創始人 楊泉
我不是特別焦慮。
技術變革是人類取得突破性進步的推動力,有變化并不可怕,關鍵是擁抱變化。
我們在2022年底左右就將公司戰略定位為“AI出海”,后續很多項目也逐漸盡量用AI來完成。
今年DeepSeek取得突破,讓我尤為驚喜。
去年我在硅谷時,當地朋友隱約覺得應用機會在中國,但沒想到是以如此震撼的方式出現,所以我更多是激動。
我的同事們有不同程度的焦慮,一方面擔心變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另一方面也很激動,因為意識到核心競爭力不再是行業經驗,而是如何利用技術提升生產力。
HOK創始人 奧拓
我沒有AI焦慮。
我認為我們從事的營銷廣告工作屬于高創造型、非標性工作,很需要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工作若被AI取代,人類就失去存在價值。
像重復性、機械性工作,比如高速站收費工作,可能會逐步被替代,但我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不會輕易被取代。
朗石戰略咨詢創始合伙人 俞嘉楠
核心合伙人層面并沒有明顯焦慮,因為大家清楚自身價值不易被AI替代,只是擔心行業內過度的焦慮情緒,會讓外界尤其是認知水平不高的老板誤解,認為AI能完全取代咨詢公司。
不過這類企業并非核心客戶,所以總體影響不大。
但基層員工可能會焦慮感較重,因為如果他們能意識到AI的能力,就會明白如果只能輸出信息收集和基礎的思考,這樣的工作AI可以替代百分之八九十。
和智傳信輿情與媒介專家 唐挺
焦慮是技術變革期的自然反應。
2023年AIGC浪潮剛涌起之時,我有過一點焦慮,但很快就消除了。
從業20余年,我親歷了從傳統媒體到社交時代的轉型,AI不過是新一輪浪潮。
我觀察到公司絕大多數同事都在擁抱AI帶來的機遇:年輕同事將AI視為效率跳板;資深從業者則更關注如何將自身經驗與AI結合。
02 超級工具or最強大腦?AI的100種用法
AI進入廣告行業后,就像一個既聰明又偶爾犯迷糊的“新同事”,它能一夜之間分析完過去需要一個月整理的客戶數據,也能在你靈感枯竭時,突然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
但與此同時,它也存在許多缺點,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問題。
這樣的AI在團隊中究竟是怎樣的角色?
上海氫度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敏
目前它主要承擔工具類的輔助工作,能夠提升品牌調研、資料收集、內容撰寫的效率。
但與此同時,內容真偽的鑒別以及信息的過濾,對團隊來說也變得更為關鍵。
天與空集團CEO 鄧斌Billy
AI在我們公司是非常好用的工具,我們希望AI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日常工作中能輕松運用的養分。
具體運用上,美術同學會用AI做腳本分鏡(替代基礎插畫師)、生圖做海報layout(部分替代PS工具);
文案和阿康用AI找洞察、分析整理資料,甚至啟發一些基礎想法(部分替代搜索);
還用AI制作最終出街的廣告畫面(替代平面攝影師),制作過全AI的廣告視頻大片(部分替代動畫或實拍),在《讓沙宣介紹沙宣》營銷案例中,還加入了百度AI工具進行營銷賦能。
時趣CEO 張銳
AI在時趣是極為重要的業務增長驅動力。
我們已經和部分勇于嘗鮮的客戶開展豐富的AI能力試用營銷服務,成果驚艷且顯著降低客戶成本。
例如,幫運動時尚品牌省下上千萬模特拍攝和修圖成本;
助力生活方式品牌以數字人結合AIGC打造小紅人KOC矩陣,成本降低80%,效果還有所提升;
利用AIGC能力,在3C電子產品上市整合營銷中,以一條TVC預算生成十條高質感、更受消費者喜愛的viral video;
在電商直播中運用AIGC提升直播效果,延長受眾停留時間,提高銷售轉化率。
此外,在AI短劇、數字人、品牌內容AI模型等方向也有嘗試,為品牌內容創作、消費者互動帶來持續創新與更好營銷表現。
三秀咨詢創始人 楊泉
去年我們很多項目就開始用AI輔助了,像新聞稿撰寫、策劃、資料搜集、項目規劃、做圖等工作。
以前需要一個精細化分工的團隊,有文案、設計、項目經理、媒介經理,可能還需要一個account統籌,現在一個主要對接客戶的account,頂多再帶一個助手,就能完成所有工作。
這重新定義了工作流程,無需繁瑣分工,溝通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每個細分崗位的“專業度”不再那么關鍵,理解客戶需求并運用各種工具統籌完成任務變得更加重要。
之前使用AI的結果有時不盡人意,我們會進行調整,但有個六七十分的基礎再優化,比從零開始要好。
有意思的是,之前我們雖然這么做了,但不敢告訴客戶,今年大家對AI接受度提高,情況好多了。
赤馬廣告創始人 馬駿
在2024年,我們有兩個商業廣告作品用到了部分AI內容。
除此之外,AI更多用于制作內部匯報PPT、提供創意靈感以及繪制氣氛圖。
使用AI時我們會比較謹慎,主要是內部使用。
之前向客戶提供AI參考內容時遇到過問題,做出的效果在現實中難以實現,反而給自己帶來麻煩。
BASE基礎作業創始人 黃政俊
在我所在的這類中小型創意熱店形式的廣告公司里,AI主要承擔兩個重要角色。
一方面,它是強大的生產工具,創意創作階段,DeepSeek、Kimi等聊天助手能輸出思路、資料、文案和腳本;
創意執行階段,MJ、可靈等文生圖、文生視頻工具可產出畫面和視頻素材,這些素材經處理后融入創意物料。
從兩年前開始,AI逐漸介入創作,如今已成為創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一方面,AI還是創意營銷噱頭,近兩年公司借助AI新形式進行了兩次創意營銷傳播,效果良好。
但這個角色受傳播熱點和趨勢影響大,需要不斷創新,將最新AI形式轉化為創意傳播內容,才能持續獲取營銷話題帶來的流量紅利。
03 駕馭AI,首先要對AI祛魅
當下廣告營銷人要面對的,不是“用不用AI”的選擇題,而是“怎么用好AI”的應用題。
畢竟再厲害的智能工具,也得配上會思考的人腦,才能發揮價值。
而在新技術的沖擊下,廣告行業又將如何面對AI帶來的沖擊?
大家給到的回答幾乎一致——積極擁抱,保持學習。
和智傳信輿情與媒介專家 唐挺
AI工具即便如ChatGPT、DeepSeek最新版本,在廣告公關行業的可用性還停留在及格線上下的水平,還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才具備更高可用性。
因此,強化訓練是最重要的策略。
2025年,和智已明確鼓勵全員使用AI,尤其是業務端和中臺人員。在我負責的業務板塊,我從去年年初開始就鼓勵同事強化訓練。
其次,我認為重構流程非常關鍵。根據我們的作業流程,設立“人機協作流程圖”,明確AI介入節點,比如初稿生成、數據清洗與快速總結等。
人則在流程中發揮專業審核作用,也可以避免“AI幻覺”導致的胡編亂造。
第三,構建屬于公司服務行業、客戶和同事自己的專屬知識庫也很重要。
比如我們可以將過往屬于每個客戶的稿件、海報等內容,通過本地部署的DeepSeek等AI工具,使AI更了解這個客戶,后續輔助項目同事產出內容、創意時更具參考性、可用性。
HOK創始人 奧拓
我們會專注于做機器做不了的事。
機器無法替代我們的過往經歷和人生體驗,而這些能幫助我們獲得影響力。
未來做傳播,廣告要成為一個事件,廣告營銷人要掌握創造事件、“搞事情”的能力,還要知道如何講述和表達。
同時,要在某個細分領域成為客戶想到的第一順位,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統治力,讓自己成為不可被替代、有足夠差異化的人。
赤馬廣告創始人 馬駿
我們主要通過學習來應對。
一旦有新的AI技術出現,就及時去了解和嘗試應用。如果自身學習成本過高,涉及具體項目時會選擇外包。
我們很注重收集和積累AI領域的合作伙伴、供應商等資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包括相關人才和公司。
就目前來看,在商業廣告和營銷物料制作方面,大品牌對AI的使用較為謹慎,一方面AI制作的成果很容易被識別,另一方面存在版權問題。短期內AI很難取代廣告拍攝和后期工作。
從長遠來看,公司也在不斷迭代,未來我們或許會專注于審美把控和提示詞創作,只要保持學習和迭代,就無需擔憂。
三秀咨詢創始人 楊泉
我們打算從兩方面應對:一是承認趨勢,這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波技術變革,我們要擁抱變化,不心存幻想,能經歷這樣的大變革是幸運的。
二是明確自身定位,我們不是技術驅動型公司,運用好技術就行。哪個模型好用就用哪個,保持開放心態。中國技術迭代快,信息差很快會被磨平,我們緊跟變化即可。
另外,人際溝通、心靈溝通方面,目前AI還比不上人類,所以我們要注重“from head to heart”,“head”相關的知識體系、邏輯,可能比不上AI,但“heart”難以量化,反而形成了門檻。
上海謙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業務總裁 程振華
我們公司其實長期都關注著AI的發展。2021年就成立元宇宙團隊,涉及數字產品營銷業務,2023 年還成立了AI研究院。
目前,AI在公司業務中發揮著提升效率的重要作用。
以服務客戶小紅書種草業務為例,在內容生產、賬號篩選分析等環節,AI技術的助力都很顯著。2024年DeepSeek推出后,公司搭建專屬服務器,在企業微信管理群內為員工提供服務。
我們開發的AI工具,都真正整合到業務流程以及ERP系統中,實現 AI 技術在公司業務中的全方位應用。
微播易華南區負責人 吳燚
首先,要先對AI“祛魅”,我們公司其實很早就開始探索社交營銷場景中的AI技術應用了。
比如,公司自主研發的AI營銷工具就能快速進行視頻生產,還有產品能夠快速完成腳本創作、達人溝通、發布審核等全流程高效響應,大幅削減時間成本,幫助客戶降本增效。
AI目前已經能為“大B”中“小C”工作場景中提供最成熟的工作助力,不管是對內部工具的探索,還是外部工具的借力,在積累大量實操經驗后,我們公司都會精準甄別出契合不同工作場景的最優工具嵌入業務流程SOP。
讓AI重塑工作流,驅動營銷效率飛躍式提升,從而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
Blank創意合伙人 劉旸
拿它當工具,就不帶情緒地使用工具。
拿它當變量,就審時度勢地跟著上車。
不做革命家,不幻想吃頭湯。
看到風向,就帶上腦子去跟風,就像我們過去一直做的那樣。
04 如何成為AI無法取代的人?
當我們談論AI是否能替代人的工作時,本質上是在談人在工作中的核心價值是否會被機器取代。
在被采訪者的回答中,我們也看到,人們所特有的創造力、共情力、創造力和復雜情景下的應變能力,正是當下AI難以企及的 。
北京七月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始人/CEO 張嘉雯julia
AI永遠不能替代市場營銷人員的是洞察力,但它可以極大地提升有經驗的市場人員的洞察力,提高效率,節省更多精力。
洞察力源于真實的市場操作和對消費者群體的傾向性洞察,這是公關人價值的核心部分。
上海氫度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沈敏
與其探討人的價值,不如說是專業度的價值更加凸顯。
因為需要對信息進行過濾、辨別真偽、高效提問與反饋,甚至校準,這對人的硬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AI的發展會進一步拉大人們綜合實力的差距,一端的人會快速被淘汰,另一端的人則會十分搶手。
我認為AI無法取代的,是積累沉淀分析的經驗、創造創新的能力、追求卓越的熱情,以及隨機應變處理困局的才能。
三秀咨詢創始人 楊泉
我的團隊成員多是公關背景出身,公關對綜合能力要求高,從公司運營角度看,公關公司比廣告公司更偏向項目制,對人的綜合能力要求也更高,所以我覺得公關行業可能更適合運用AI。
年輕人適應能力可能更強,因為沒有固有模式限制,能快速學習。
讓AI承擔基礎工作,我們專注于更復雜的溝通、協調和整合,這也是機會。
就像機器人改變就業結構一樣,AI變革也會重塑公關營銷行業,人在其中的價值將體現在更具創造性和情感溝通的工作上。
朗石戰略咨詢創始合伙人 俞嘉楠
價值依托于知識的會被取代,價值依托于能力的會和AI共生,并且釋放出新的生產力。
和智傳信輿情與媒介專家 唐挺
我認為在可預見的3-5年內,人具有不可替代性。
具體來說,
其一,戰略洞察:AI能分析“用戶說什么”,但人類能解讀“為什么說”比如結合地緣政治解讀海外輿情波動等;
其二,共情創造:頂級創意需要文化和情感共鳴,AI僅僅能拼貼元素,無法理解文化和情感的厚度;
其三,信任構建:危機公關中CEO的道歉視頻,AI可以優化演講節奏,但眼神中的真誠、語氣里的愧疚仍需人性表達。
Blank創意合伙人 劉旸
這個行業的工作是做給人看的(總監、老板、用戶),所以人的判斷,永遠是核心價值。
問題在于,以前工具不發達的時候,很多人工具化了(注意,我用的是”工具化“,而不是”被工具化“),這是一種大機器生產時代的雙向奔赴。
但現在,時代翻臉不認人了。來了一個叫AI的巨人,低下肩膀讓你站上去。如果你不站,就會被它的腳步碾過。
在AI時代,所有人會被逼著站得更高,這聽上去有點累,但總不能是一件壞事吧。
05 挑戰之外,機遇涌現
新技術的變革,也意味著新機會的出現。每次科技浪潮襲來,傳統行業都將打破邊界。從互聯網崛起催生電商熱潮,到人工智能讓智能客服、智能駕駛嶄露頭角......能夠敏銳捕捉趨勢的人,就能在技術的更迭中抓住時代的紅利。
而在AI的浪潮下,廣告營銷人們看到了哪些新機會?
和智傳信輿情與媒介專家 唐挺
第一,更高效的出海營銷,AI可以幫助中國團隊快速了解當地市場特點與媒體傳播環境,用更符合本地市場的傳播策略和媒介選擇做出更貼近當地市場的傳播落地;
第二,動態個性化傳播,通過AI實時分析用戶情緒狀態,對創意或內容營銷進行更快速調整;
第三,通過AI進行執行的預演,使項目執行團隊提前預判風險和可優化的內容策劃,這個在輿情和危機管理的項目中非常有價值。
朗石戰略咨詢創始合伙人 俞嘉楠
對內,存在人效提升的機會,智力行業依賴人效,AI作為輔助工具可以提升生產力。
對外,市場最終會明晰咨詢公司的價值,AI普及后,有能力的咨詢公司更容易被企業認可,企業可能會減少在低水平咨詢公司的支出,轉而將資金投入到更有價值的咨詢公司上。
過去我們常說“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現在卻是“當AI的潮水漲上來,才知道誰立在更高的價值山頭。”
HOK創始人 奧拓
第一是廣告營銷人的IP化,現在越來越多年輕廣告營銷人通過社交媒體建立影響力、獲客;
二是抓住業務端的小趨勢,找到在行業不好時仍賺錢的客戶,比如新能源行業淘汰賽中跑出來的企業,以及消費變化中的一些消費品企業,需要通過日常觀察,留意生活中的微小變化,思考變化原因來抓住趨勢;
三是做事件性營銷,區別于同質化嚴重的傳統廣告形式。比如之前我們自己做的“一塊廣告牌”項目在廣告行業就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
時趣CEO 張銳
AI技術發展與成本下降,帶來創造力平權普惠的時代趨勢。
以往很多中小品牌因預算限制,或被優質內容廣告公司報價阻攔,只能自建創意團隊。
但隨著“AI+廣告行業 = 性價比更好的廣告服務”的發展,情況將快速改變。
如今已出現更細分、性價比更高的中小廣告公司,服務中小品牌甚至超級個體品牌,這就是巨大的新機會。
北京七月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創始人/CEO 張嘉雯julia
AI帶來了新機會,一方面它能快速生成宣傳素材,對于內容更新頻繁的客戶,可推出AI與人工結合的內容服務包;
另一方面它能實時監測輿情,為客戶提供動態輿情報告服務;
此外,因AI致使創意工作同質化,原創價值愈發凸顯,在AI輔助下原創價值也將大幅提升。
上海謙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業務總裁 程振華
我認為AI玩具賽道的機會已經初現端倪,大模型、供應鏈、軟硬件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問題都有應對途徑。
公司獨有的IP資源、獨特的設計能力以及創意傳播優勢,可以使我們在這個賽道具備強大競爭力。
不僅如此,未來各行業都有望借助AI實現轉型升級,就像當年互聯網崛起,人們都說什么行業都可以用互聯網再做一遍,在未來,任何行業也值得用AI再玩一遍。
06 尾聲
看完如此多行業從業者的回答,我的心中也更加篤定:
與其陷入被技術替代的焦慮,不如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如何運用AI實現能力升級。
AI的價值目前仍停留在工具屬性,但人們對戰略的判斷、情感的洞察以及靈活的應變能力是機器始終無法替代的。
事實上,先進工具從未取代任何行業,而是更好地推動分工優化。
就像工業革命時,蒸汽機的發明并未改變紡織業制造衣物的核心,卻促使生產從家庭作坊走向工廠化,讓原料采購、紡織、印染等環節精細分工。
如今,AI闖入廣告營銷圈,但廣告營銷創新和服務客戶的內核沒有改變,只是將資料搜集、ppt制作等基礎工作快速完成,使創作者專注打磨更高難度工作,釋放更大效能。
當技術工具與人類智慧形成互補,廣告營銷行業也將迎來真正的生產力躍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